一种双面二选一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042发布日期:2019-08-20 23:5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二选一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二选一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神奇的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现在技术下的无线充电器均为单面无线充电器,只能通过输出端的某一面进行充电,充电不够方便,且长期使用一面进行充电,容易使输出端损坏,降低充电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二选一无线充电器,其输出端两面均可进行充电,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二选一无线充电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及PCB控制板,所述输入端通过充电线与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端内安装有PCB控制板,所述输出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隔磁片、第二隔磁片及脚垫;所述第一隔磁片和第二隔磁片上相背的一面分别设有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隔磁片与第二隔磁片之间通过3M胶粘接;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第二充电线圈均与PCB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胶连包裹输出端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外侧均安装有脚垫,作用是防滑减震,使输出端内各部分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入端包括电性连接的协同电路和电源输入端口,所述协同电路负责与电源适配器协调合适的工作电压;所述电源输入端口与PCB控制板电性连接负责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保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CB控制板上设有断电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上设有主控芯片;所述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功率反馈给控住中心,控制中心通过与主控芯片上的预设值进行对比,从而通过断电电路对第一充电线圈或第二充电线圈进行断电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出端外接有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协同电路上还设有功放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为吸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无线充电器的双面均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使充电器两面均可用于充电,使用时无需刻意寻找充电的一面,从而使其充电使用更加方便,且两面可交替使用用于充电,防止输出端因使用频繁而降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出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入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原理方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二;

其中:1、输出端;11、第一隔磁片;12、第二隔磁片;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支架;16、脚垫;2、输入端;3、PCB控制板;31、电源输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6所示,一种双面二选一无线充电器,包括输入端2、输出端1及PCB控制板3,输入端2通过充电线与输出端1电性连接,输入端2内安装有PCB控制板3,输出端1包括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第一隔磁片11、第二隔磁片12及脚垫16;第一隔磁片11和第二隔磁片12上相背的一面分别设有第一充电线圈111和第二充电线圈121,第一隔磁片11与第二隔磁片12之间通过3M胶粘接;第一充电线圈111、第二充电线圈121均与PCB控制板3电性连接,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通过胶连包裹输出端1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且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外侧均安装有脚垫16,作用是防滑减震,使输出端1内各部分更加稳定。

输入端2包括电性连接的协同电路和电源输入端口31,协同电路负责与电源适配器协调合适的工作电压;电源输入端口31与PCB控制板3电性连接负责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保障。

PCB控制板3上设有断电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上设有主控芯片;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第一充电线圈111和第二充电线圈121的功率反馈给控住中心,控制中心通过与主控芯片上的预设值进行对比,从而通过断电电路对第一充电线圈111或第二充电线圈121进行断电处理。协同电路上还设有功放芯片,其作用主要是将主控过来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线圈工作,进行充电。

输出端1外接有支架15,可调节输出端角度,使手机倾斜放置或垂直于桌面放置。支架15为吸盘,可以使手机在非平面情况下吸附在线圈附近进行充电。

具体的,充电时,如图5、图6所示,CWT1541作为主控芯片,负责协调控制整个系统的功能运作,Flash与CWT1541主控协同工作,Qi qualification path附属电路用于检测Coil电压,Demodulator用于对线圈反馈信号的整形处理,供主控芯片使用,功率级由CWP1500构成,用于推动线圈工作,线圈用于发送功率,给手机充电,Temperature为NTC电阻,负责检测系统温度,LED用于指示系统当前的工作状态(待机/充电/FOD),QC2.0线路负责与电源适配器协调合适的工作电压,USB port作为电源输入,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保障。CWP1500功率放大级,其作用主要是将主控过来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Coil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内容,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以上优选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