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晶闸管投切开关的模块化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1282发布日期:2019-08-31 01:18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晶闸管投切开关的模块化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切开关,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晶闸管投切开关的模块化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客户对无功补偿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补偿产品呈现多样化、定制化趋势,造成研发、维护成本高,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维修性差。实现补偿产品模块化、标准化,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研发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工艺性,更好更快满足用户差别化需求。目前普遍使用的情形是:

(a)模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同系列产品研发设计工作重复并且客户对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定制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b)补偿容量标准化困难,为了满足不同容量等级的要求,必须对元件进行多路数组合使用,不同容量的投切开关往往体积、安装尺寸也不相同,这样往往导致在结构上需作很大程度上的改动,才能满足于不同容量的要求。

(c)安装维修不便,许多补偿调节器装置由于结构设计没有模块化、方便性的考虑,给安装、维修带来很多的不便,有时为了要维修一个部件或元件而需拆卸很多别的部件来实现,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给系统的可靠性及整体寿命带来严重的影响。

其中,模块化后的晶闸管投切开关,一般包括散热器,在散热器上固定安装晶闸管和控制面板,并在控制面板相对两侧设有接线端子,整体结构比较清晰,方便装配和现场安装;但随着不同客户的需求及现场的不同安装环境需求,使得现有投切开关的接线端子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竖向接线或横向接线,但散热器的固定位置不变,且控制面板的显示屏位置不变。即需要一种接线端子可转换接线方向的晶闸管投切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晶闸管投切开关的模块化调整结构。

一种新型晶闸管投切开关的模块化调整结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散热器,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晶闸管、控制器壳体、风扇,在所述控制器壳体相对两侧均设有接线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器的上部设有方体型的晶闸管容置槽,在所述散热器上位于所述容置槽槽口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固定台,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容置槽两侧固定台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器壳体横向或纵向设置时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容置槽两侧的固定台上,所述晶闸管横向或纵向设置时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容置槽内;在所述可控制器壳体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显示器,当所述控制器壳体横向或纵向设置时,所述显示器均横向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控制器壳体上;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侧面上。

进一步为:在所述容置槽底面设有八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八个第一固定孔均匀分布在第一虚拟正方形的边线上,三块并列设置的所述晶闸管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槽内;即,当所述晶闸管横向设置时,所述晶闸管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虚拟正方形前后两侧边线上的第一固定孔上,当所述晶闸管纵向设置时,所述晶闸管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虚拟正方形左右两侧边线上的第一固定孔上。

进一步为:在所述容置槽两侧的固定台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分别设置在第二虚拟正方形的四个角上,所述控制器壳体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上;即,当所述控制器壳体横向设置时,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两侧的固定台上;当所述控制器壳体纵向设置时,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前后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两侧的固定台上。

进一步为: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外端面设有端板,在所述端板的中部设有四个第三固定孔,所述四个第三固定孔分别设置在第三虚拟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即,当所述控制器壳体横向设置时,所述显示器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虚拟正方形其中两对角上的第三固定孔上;当所述控制器壳体纵向设置时,所述显示器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虚拟正方形另外两对角上的第三固定孔上。

进一步为:所述容置槽贯穿所述散热器,在所述容置槽的两端端口处均固定有格栅。

进一步为:在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外端面上位于所述接线端上方设有条形盖板,所述条形盖板的一侧铰接在所述控制器壳体上。

进一步为:在所述散热器的下部一体化设有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容置槽两侧设置固定台,用于固定安装控制器壳体,控制器壳体两个放置方向均能固定安装在固定台上,方便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方向进行接线;显示器相对控制器壳体的两个方向均能固定设置,使得显示器始终保持便于观测的状态;另外,显示器可拆卸固定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本体安装在控制柜中,而显示器可从控制器壳体上拆下后安装在控制柜的外侧,便于观测本实用新型的状态;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设置,便于装配和安装,且适应性强,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晶闸管、风扇和散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晶闸管与控制器壳体上接线端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扇;2、控制器壳体;21、条形盖板;22、端板;221、第三固定孔;23、接线端;24、第二螺钉孔;3、显示器;31、第三螺钉孔;4、散热器;41、容置槽;411、格栅;412、第一固定孔;42、固定座;43、固定台;431、第二固定孔;5、晶闸管;51、电线;52、绝缘套;53、接线柱;54、第一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晶闸管投切开关的模块化调整结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散热器4,在所述散热器4上设有晶闸管5、控制器壳体2、风扇1,在所述控制器壳体2相对两侧均设有接线端23,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散热器4的上部设有方体型的晶闸管容置槽41,在所述散热器4上位于所述容置槽41槽口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固定台43,所述控制器壳体2的宽度大于所述容置槽41两侧固定台43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器壳体2横向或纵向设置时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容置槽41两侧的固定台43上,所述晶闸管5横向或纵向设置时均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容置槽41内;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可控制器壳体2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显示器3,当所述控制器壳体2横向或纵向设置时,所述显示器3均横向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控制器壳体2上;所述风扇1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器4的侧面上。其中,横向和纵向设置指的是部件旋转90°时,旋转前和旋转后部件的两个安装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容置槽41底面设有八个第一固定孔412,所述八个第一固定孔412均匀分布在第一虚拟正方形的边线上,三块并列设置的所述晶闸管5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412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槽41内;即,当所述晶闸管5横向设置时,所述晶闸管5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虚拟正方形前后两侧边线上的第一固定孔412上,当所述晶闸管5纵向设置时,在所述晶闸管5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钉孔54,第一螺钉孔54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虚拟正方形左右两侧边线上的第一固定孔412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所述容置槽41两侧的固定台43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431,所述第二固定孔431分别设置在第二虚拟正方形的四个角上,所述控制器壳体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431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43上;控制器壳体2为正方体形,在控制器壳体2的四个角上均开设有第二螺钉孔24,即,当所述控制器壳体2横向设置时,所述控制器壳体2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容置槽41两侧的固定台上;当所述控制器壳体2纵向设置时,所述控制器壳体2的前后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容置槽41两侧的固定台43上;在晶闸管5上设有接线柱53,接线柱53经常电线51与接线端23电连接,在电线51上靠近接线端的位置固套有结缘套52。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控制器壳体2的外端面设有端板22,在所述端板22的中部设有四个第三固定孔431,所述四个第三固定孔431分别设置在第三虚拟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在显示器底面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螺钉孔31,即,当所述控制器壳体2横向设置时,所述显示器3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虚拟正方形其中两对角上的第三固定孔431上;当所述控制器壳体2纵向设置时,所述显示器3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虚拟正方形另外两对角上的第三固定孔431上。

如图1所示,所述容置槽41贯穿所述散热器4,在所述容置槽41的两端端口处均固定有格栅411;在所述控制器壳体2的外端面上位于所述接线端23上方设有条形盖板21,所述条形盖板21的一侧铰接在所述控制器壳体2上,在所述散热器4的下部一体化设有固定座4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