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809发布日期:2019-08-20 23: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100)包括柜体(1)、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柜体(1)中的第一竖向隔板(21)和第二竖向隔板(22)、在所述第一竖向隔板(21)和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2)之间延伸的电容散热风道(52)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中的多个电容模块单元(511),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向隔板(21)和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2)上;

其中,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设有沿风道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衔接段风道(521)和容置段风道(522),多个所述电容模块单元(511)沿所述风道延伸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容置段风道(522)中,所述衔接段风道(5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容置段风道(5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段风道(521)的长度为L1,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的总长度为L2,满足:L1≥L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隔板(21)或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2)的板面上设有风道安装滑槽(53),所述衔接段风道(521)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竖向隔板(21)或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2)的板面上滑移抽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安装滑槽(53)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风道安装滑槽(53)的后端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衔接段风道(521)向后滑出的后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安装滑槽(53)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风道上方滑槽和风道下方滑槽,所述风道上方滑槽的后端和所述风道下方滑槽的后端均设有沿竖向延伸以作为所述后限位结构的风道限位挡板(5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段风道(521)对接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的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容置段风道(522)对接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的所述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隔板(21)和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2)之间通过沿横向延伸的底面支撑板(523)桥接,多个所述电容模块单元(511)支撑在所述底面支撑板(523)上,所述电容模块单元(511)包括电容固定框架和安装在所述电容固定框架中的多个电容(512);

其中,所述电容固定框架包括长方体状的框架本体(513),所述框架本体(513)的框架前面板、框架后面板、框架顶面板和所述底面支撑板(523)共同围成所述容置段风道(5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模块单元(511)包括首尾设置的首端电容模块单元和末端电容模块单元,所述衔接段风道(521)的横向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首端电容模块单元的所述框架本体(513),所述末端电容模块单元的所述框架本体(513)对接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的所述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中设有多块风道隔板(2),所述第一竖向隔板(21)和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2)之间的柜腔部分被所述风道隔板(2)上下依次分隔成第一功能模块腔室(4)、第二功能模块腔室(5)和第三功能模块腔室(6),所述第二竖向隔板(22)与所述柜体(1)的一个柜体侧面板之间的柜腔部分形成为第四功能模块腔室(7),所述第一竖向隔板(21)与所述柜体(1)的另一个柜体侧面板之间的柜腔部分形成为降温除湿模块腔室(3);

其中,所述柜体(1)中形成有循环连通所述降温除湿模块腔室(3)、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腔室(4)、所述第二功能模块腔室(5)、所述第三功能模块腔室(6)以及所述第四功能模块腔室(7)的循环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腔室(4)、所述第二功能模块腔室(5)或所述第三功能模块腔室(6)作为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腔室(4)中设有主控板(41)和IGBT模块(42),所述电容散热风道(52)形成为所述第二功能模块腔室(5),所述第三功能模块腔室(6)内设有接触器(61)、二极管(65)和风机(66),所述第四功能模块腔室(7)内设有断路器(71),所述第三功能模块腔室(6)与所述第四功能模块腔室(7)之间设有电抗器(9),所述降温除湿模块腔室(3)内设有降温除湿散热器(3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