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以及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8426发布日期:2019-11-06 00:0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以及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以及包括该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马达,其包括绕线架组件1X,该绕线架组件1X如图7A和图7B所示,包括:筒状主体10X,在该筒状主体10X的外周面卷绕有线圈线20X;端子台30X,该端子台30X设置于筒状主体10X的外周部,且具有端子台主体31X,该端子台主体31X设置有与线圈线20X连接且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端子销(未图示);电路板40X,该电路板40X具有挠性,且与端子销通过焊锡50X而焊接在一起;以及罩60X,该罩60X从径向外侧覆盖电路板40X和端子台30X,且具有供对象连接器插入的收纳腔,并且,端子台30X具有钩部32X,该钩部32X用于与对象连接器卡合以防止该对象连接器从罩60X的收纳腔脱出。

在制造上述马达时,如图7A和图7B所示,先将电路板40X的一端与罩60X连接,并使罩60X相对于筒状主体10X保持一定位置,接着,使突出设置于端子台主体31X的端子销(例如沿图中的上下方向)穿过电路板40X的另一端设有的通孔(未图示),在此状态下,使锡焊工具70X沿筒状主体10X的径向靠近端子销,并利用锡焊工具70X将端子销与电路板40X通过焊锡50X而焊接在一起,最后,使罩60X旋转而从径向外侧覆盖电路板40X和端子台30X。

不过,在实际中,有时需要根据罩60X的变更等而对钩部32X的形状和尺寸等进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根据钩部32X和端子销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有时会出现不易对端子销和电路板实施焊接作业的问题,也就是说,钩部32X和端子销在径向上重叠,因此,若使锡焊工具70X沿筒状主体10X的径向靠近端子销,则锡焊工具70X会与钩部32X产生干涉,导致很难对端子销和电路板实施焊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绕线架组件和包括该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马达,容易对端子销和电路板实施焊接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的绕线架组件,包括:筒状主体,在该筒状主体的外周面卷绕有线圈线;端子台,该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筒状主体的外周部,且具有端子台主体,该端子台主体设置有与所述线圈线连接且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端子销;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所述端子销焊接;以及罩,该罩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端子台,且具有供对象连接器插入的收纳腔,所述端子台具有钩部,该钩部用于与对象连接器卡合以防止该对象连接器从所述收纳腔脱出,其中,所述钩部相对于所述端子台主体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钩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端子销和所述电路板的焊接部重叠,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钩部在径向上与所述端子销和所述电路板的焊接部不重叠。

此处,所谓“钩部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的焊接部重叠”,并不局限于钩部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的焊接部完全重叠的情况,也包括钩部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的焊接部局部重叠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钩部相对于端子台主体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处,钩部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的焊接部重叠,在第二位置处,钩部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的焊接部不重叠,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设置于端子台主体的端子销和电路板实施焊接作业时,只需使钩部相对于端子台主体切换至第二位置,就能使焊接工具沿筒状主体的径向靠近端子销而容易地实施焊接作业,并且,与使焊接工具相对于筒状主体的径向倾斜地靠近端子销而实施焊接作业的情况相比,容易避免焊接位置产生偏差,容易提高焊接强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优选所述钩部以从所述端子台主体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于所述端子台主体,所述钩部能弯折,从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与将钩部相对于端子台主体分体形成的情况相比,容易简化组装作业,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钩部能以与轴向及径向垂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弯折,从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钩部具有彼此相连的基端部和前端部,所述基端部与所述端子台主体连接,所述前端部用于与对象连接器卡合,所述基端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成为缩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容易稳定地以缩颈部为中心使钩部弯折,避免因弯折部位的变动而导致组装失败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钩部具有基端部、中间部和前端部,所述基端部与所述端子台主体连接,所述中间部将所述基端部与所述前端部连接,所述前端部用于与对象连接器卡合,所述基端部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连接部成为缩颈部,所述中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成为缩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容易稳定地以缩颈部为中心使钩部弯折,避免因弯折部位的变动而导致组装失败等,并且,通过设置两处缩颈部,能减小各缩颈部处的弯折角度,因此,容易避免因缩颈部处的弯折角度过大而导致钩部断裂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优选所述钩部通过卡合结构而相对于所述端子台主体卡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与通过螺钉、粘接剂等使钩部相对于端子台主体卡定在第一位置处的情况相比,有助于简化组装作业,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优选所述端子台主体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筒状主体一体形成,且设置有所述端子销,所述第二部分以能装拆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卡合,且与所述钩部一体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与端子台主体整体一体形成于筒状主体的情况相比,容易利用模具来制造筒状主体、端子台主体和钩部,也就是说,在端子台主体整体一体形成于筒状主体的情况下,模具结构会变得复杂,与此相对,在将端子台主体分割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情况下,能简化模具结构,因此,容易利用模具来制造筒状主体、端子台主体和钩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卡定凸部,所述钩部具有能与所述卡定凸部卡合的卡定凹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筒状主体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容易将第二部分可靠地保持于筒状主体,因此,容易提高组装完成的马达的工作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端子销的末端从所述端子台朝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罩连接,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端子销的末端通过锡焊而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其包括上述马达的绕线架组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钩部相对于端子台主体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处,钩部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的焊接部重叠,在第二位置处,钩部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的焊接部不重叠,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设置于端子台主体的端子销和电路板实施焊接作业时,只需使钩部相对于端子台主体切换至第二位置,就能使焊接工具沿筒状主体的径向靠近端子销而容易地实施焊接作业,并且,与使焊接工具相对于筒状主体的径向倾斜地靠近端子销而实施焊接作业的情况相比,容易避免焊接位置产生偏差,容易提高焊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钩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钩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

图4A、图4B和图4C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马达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

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钩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

图7A和图7B是示意表示现有的马达及其组装作业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8是示意表示另一现有的马达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绕线架组件

10 筒状主体

11 筒部

12 凸缘部

20 线圈线

30 端子台

31 端子台主体

311 第一部分

312 第二部分

3121 板状主体

31211 卡定凸部

3122 突出部

32 钩部

321 基端部

322 前端部

3221 前端部的第一部分

32211 卡定凹部

3222 前端部的第二部分

32221 卡定钩

40 电路板

50 焊接部

60 罩

2 壳体

3 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参照图1至图4C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钩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钩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图4A、图4B和图4C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一例的侧视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并且,设马达的轴向与X方向一致,设构成钩部的弯折中心的轴线与Y方向一致。

<马达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马达包括绕线架组件1、壳体2和输出轴3,且包括未图示的转子和齿轮组,其中,壳体2收纳绕线架组件1的筒状主体、转子和齿轮组,转子以X方向为轴向能旋转地设置于绕线架组件1的筒状主体的内侧,输出轴3从壳体2突出,转子的旋转经由齿轮组传递至输出轴3。

<绕线架组件的结构>

如图2至图4C所示,绕线架组件1包括:筒状主体10,在该筒状主体10的外周面卷绕有线圈线20;端子台30,该端子台30设置于筒状主体10的外周部,且具有端子台主体31,该端子台主体31设置有与线圈线20连接且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端子销(未图示);电路板40,该电路板40与端子销焊接;以及罩60,该罩60从径向外侧覆盖电路板40和端子台30,且具有供对象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收纳腔,端子台30具有钩部32,该钩部32用于与对象连接器卡合以防止该对象连接器从罩60的收纳腔脱出。并且,如图2至图4C所示,钩部32相对于端子台主体31能在第一位置(参照图3、图4B)与第二位置(参照图2、图4A)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处,钩部32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40的焊接部50重叠,在第二位置处,钩部32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40的焊接部50不重叠。

此处,如图2和图3所示,筒状主体10具有供线圈线20卷绕的筒部11以及从筒部11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四个凸缘部12,四个凸缘部12沿X方向(即轴向)排列设置,其中,中间的两个凸缘部12彼此抵接,一侧(图2中左侧)的凸缘部12形成有卡合突起。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端子台主体31具有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第一部分311与筒状主体10一体形成,且设置有端子销,第二部分312以能装拆的方式与第一部分311卡合,且与钩部32一体形成。具体而言,第一部分311大致成长方体状,且与筒状主体10的凸缘部12一体形成,端子销的末端从第一部分311朝径向外侧突出;第二部分312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状的板状主体3121和从该板状主体3121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122,其中,板状主体3121通过贯通孔和卡合凹部与第一部分311卡合,且通过卡合凹部与筒状主体10的凸缘部12卡合,并且,板状主体3121具有沿X方向(即轴向)突出的卡定凸部31211。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钩部32以从端子台主体31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于端子台主体31,钩部32能弯折,从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具体而言,钩部32具有基端部321和前端部322,基端部321与端子台主体31连接,前端部322用于与对象连接器卡合,且在基端部321与前端部322之间的连接部形成有缩颈部,并且,钩部32能以与轴向及径向垂直的过上述缩颈部的轴线(在图示的例子中与Y方向平行)为中心进行弯折,从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钩部32通过卡合结构而相对于端子台主体31卡定在第一位置处。具体而言,钩部32具有卡定凹部32211,该卡定凹部32211能与卡定凸部31211卡合,以将钩部32相对于端子台主体31卡定在第一位置处。更具体而言,钩部32的前端部322包括第一部分3221和第二部分3222,在沿Y方向观察时,第一部分3221和第二部分3222大致呈叉状,第一部分3221和第二部分3222的交汇部与基端部321连接,第一部分3221具有卡定凹部32211,第二部分3222具有与对象连接器卡合的卡定钩32221。

此外,虽未图示,但端子销的末端从端子台30朝径向外侧突出,并且,电路板40的一端与罩60连接,电路板40的另一端与端子销的末端通过锡焊而连接,电路板40的中间部例如形成有供钩部32穿过的通孔。

<绕线架组件的组装方法的一例>

如图4A所示,例如,先将端子台主体31的第二部分312与第一部分311、筒状主体10卡合,此时,钩部32位于第二位置。接着,将电路板40的一端与罩60连接,并使罩60相对于筒状主体10保持一定位置。然后,使突出设置于端子台主体31的端子销(例如沿图中的上下方向)穿过电路板40的另一端设有的通孔(未图示),在此状态下,使锡焊工具沿筒状主体10的径向靠近端子销,并利用锡焊工具将端子销与电路板40通过焊锡而焊接在一起。

然后,如图4A中的箭头所示,将钩部32切换至第一位置,并将钩部32相对于端子台主体31卡定在第一位置,在此状态下,如图4B中的箭头所示,使罩60旋转而从径向外侧覆盖电路板40和端子台30,从而如图4C所示,完成绕线架组件的组装。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钩部32相对于端子台主体31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处,钩部32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40的焊接部50重叠,在第二位置处,钩部32在径向上与端子销和电路板40的焊接部不重叠,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设置于端子台主体31的端子销和电路板40实施焊接作业时,只需使钩部32相对于端子台主体31切换至第二位置,就能使焊接工具沿筒状主体10的径向靠近端子销而容易地实施焊接作业,并且,与使焊接工具相对于筒状主体10的径向倾斜地靠近端子销而实施焊接作业的情况相比,容易避免焊接位置产生偏差,容易提高焊接强度。

<2>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参照图5和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马达进行说明,其中,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马达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马达的绕线架组件的、钩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电路板和罩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与实施方式一的马达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钩部的结构,因此,此处仅对钩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钩部32A具有基端部321A、中间部323A和前端部322A,其中,基端部321A与端子台主体连接,中间部323A将基端部321A与前端部322A连接,前端部322A用于与对象连接器卡合,并且,基端部321A与中间部323A之间的连接部成为缩颈部,中间部323A与前端部322A之间的连接部也成为缩颈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未图示,但钩部32A具有与钩部32的卡定凹部32211相同的卡定凹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起到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两处缩颈部,能减小各缩颈部处的弯折角度,因此,容易避免因缩颈部处的弯折角度过大而导致钩部32A断裂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路板40与端子销通过锡焊而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钩部32、32A以从端子台主体突出的方式一体形成于端子台主体,但并不局限于此,钩部也可与端子台主体分体形成,并通过螺钉等固定于端子台主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钩部32、32A能以与轴向及径向垂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弯折,从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但并不局限于此,钩部也可设置成以其它轴线为中心进行弯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钩部32具有卡定凹部32211,该卡定凹部32211能与卡定凸部31211卡合,以将钩部32相对于端子台主体31卡定在第一位置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在马达的壳体上设置限位部等,以便在组装状态下将钩部保持于第一位置。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