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5734发布日期:2020-01-07 09:3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缆的使用越来越多,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咣当,对电缆的种类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电缆保护套时,通常都是将电缆穿设在电缆保护套内,这种方式中电缆保护套对电缆的保护只能起到与外部隔离的作用,但是电缆在电缆保护套内穿设时,阻力极大,容易损伤电缆表层,并且还容易造成电缆的扭曲和弯折,造成电缆附件绝缘性能及电气性能降低,而且难以被操作者发现,最终导致电缆附件安装完成投入运行后不久便发生运行事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缆保护套,包括内部中空设置的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内壁沿着其长度方向环绕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每个所述弹性凸起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可自由滚动的滚珠,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的第一安装套,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套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套,所述第一安装套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套可相对于所述保护套本体转动,所述保护套本体两端之间的外壁上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柔性环体,多个所述保护套本体顺次布设时,将其中一个所述保护套本体的第一安装套与相邻的所述保护套本体的第一安装套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保护套,通过在所述保护套本体内环绕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凸起,并在弹性凸起上间隔设置个多滚珠,这样电缆在穿入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内时的阻力大大减小,便于电缆顺利的穿设在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内,并且在电缆保护套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安装套和第二安装套,便于施工,保证相邻的电缆保护套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柔性环体可以对电缆保护套本体起到柔性支撑作用,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应力而对内部的电缆造成损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复合屏蔽层、绝缘层、阻燃层和耐磨层。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复合屏蔽层可以对内部的电缆起到屏蔽隔离作用,通过设置所述绝缘层可以增强整个电缆保护套本体的绝缘性能,通过设置所述阻燃层可以增强整个保护套本体的阻燃性能,通过设置所述耐磨层可以增强整个所述保护套本体的耐磨性能,这样可以延长整个保护套本体的寿命。

进一步:所述弹性凸起由弹性钢片朝向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内壁的方向弯曲形成,且所述弹性凸起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朝向所述保护套本体内壁方向间隔凹陷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滚珠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滚珠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可自由转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钢片形成弹性凸起,可以使得在电缆穿入所述保护套本体内时,对电缆进行弹性支撑,并且通过滚珠的转动可以减小电缆穿入的助力,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上端开口形成的圆的半径小于所述滚珠的半径,且所述滚珠的中心高度低于所述凹槽的上端开口的高度。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电缆穿入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内时滚珠能顺利的在所述凹槽内转动,并且滚珠不会从所述凹槽内脱出,延长整个电缆保护套本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套、第二安装套和所述柔性环体均为圆环状,且所述第一安装套和第二安装套的外径均小于所述柔性环体的外径。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套和第二安装套的外径均设置为小于所述柔性环体的外径,这样可以使得电缆穿入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后,所述柔性环体可以支撑整个电缆保护套,避免所述第一安装套和第二安装套之间受力,从而影响相邻两个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套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二安装套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相匹配的卡接柱,多个所述保护套本体顺次布设时,将其中一个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卡接柱伸入相邻的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卡接槽内并相对转动,以将二者卡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卡接槽和卡接柱,可以使得多个所述保护套本体顺次布设时,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之间连接稳定性,避免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之间脱落。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套或所述第二安装套沿着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的方向环绕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二安装套或第一安装套上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延伸部相匹配的环形槽,当其中一个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卡接柱伸入相邻的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卡接槽内时,所述延伸部恰好伸入所述环形槽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延伸部和环形槽,可以在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连接时,在连接处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增强防水性能,避免外部雨水进入影响内部电缆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的端口边缘处周向设置有弧面状倒角。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延伸部的的端口边缘处周向设置有弧面状倒角,可以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连接时所述延伸部更加顺利的伸入所述环形槽,保证相邻两个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凸起之间沿着所述保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形成散热通道。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可以增强所述保护套本体的散热性能,提高所述保护套本体内电缆工作的稳定性,延长内部电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多个所述弹性凸起沿着保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等间隔环绕间隔设置在其内壁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多个所述弹性凸起沿着保护套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等间隔环绕间隔设置在其内壁上,可以增强所述弹性凸起对电缆支撑的均匀性,使得电缆在所述保护套本体内更加稳定,不会因为受力不均导致电缆扭曲、弯折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保护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保护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套。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保护套本体,2、弹性凸起,3、滚珠,4、第一安装套,5、第二安装套,6、柔性环体,7、复合屏蔽层,8、绝缘层,9、阻燃层,10、耐磨层,11、卡接槽,12、卡接柱,13、延伸部,14、环形槽,15、散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缆保护套,包括内部中空设置的保护套本体1,所述保护套本体1内壁沿着其长度方向环绕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2,每个所述弹性凸起2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可自由滚动的滚珠3,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的第一安装套4,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套4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套5,所述第一安装套4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套5可相对于所述保护套本体1转动,所述保护套本体1两端之间的外壁上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柔性环体6,多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顺次布设时,将其中一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第一安装套4与相邻的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第一安装套4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保护套,通过在所述保护套本体内环绕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凸起,并在弹性凸起上间隔设置个多滚珠,这样电缆在穿入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内时的阻力大大减小,便于电缆顺利的穿设在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内,并且在电缆保护套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安装套和第二安装套,便于施工,保证相邻的电缆保护套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柔性环体可以对电缆保护套本体起到柔性支撑作用,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应力而对内部的电缆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本体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复合屏蔽层7、绝缘层8、阻燃层9和耐磨层10。通过设置复合屏蔽层7可以对内部的电缆起到屏蔽隔离作用,通过设置所述绝缘层8可以增强整个电缆保护套本体1的绝缘性能,通过设置所述阻燃层9可以增强整个保护套本体1的阻燃性能,通过设置所述耐磨层10可以增强整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耐磨性能,这样可以延长整个保护套本体1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合屏蔽层7采用铝塑复合屏蔽材料,所述绝缘层8采用括聚酰胺酯绝缘材料,所述阻燃层9采用云母材料,所述耐磨层10采用聚乙烯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凸起2由弹性钢片朝向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1内壁的方向弯曲形成,且所述弹性凸起2上沿着其长度方向上朝向所述保护套本体1内壁方向间隔凹陷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滚珠3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滚珠3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可自由转动。通过弹性钢片形成弹性凸起2,可以使得在电缆穿入所述保护套本体1内时,对电缆进行弹性支撑,并且通过滚珠3的转动可以减小电缆穿入的助力,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所述凹槽为与所述滚珠3相适应的球形结构,且所述滚珠3部分露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体积稍大于所述滚珠3的体积,这样所述滚珠3能顺利的在所述凹槽内滚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上端开口形成的圆的半径小于所述滚珠3的半径,且所述滚珠3的中心高度低于所述凹槽的上端开口的高度。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滚珠3大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这样电缆穿入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1内时滚珠3能顺利的在所述凹槽内转动,并且滚珠不会从所述凹槽内脱出,延长整个电缆保护套本体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套4、第二安装套5和所述柔性环体6均为圆环状,且所述第一安装套4和第二安装套5的外径均小于所述柔性环体6的外径。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套4和第二安装套5的外径均设置为小于所述柔性环体6的外径,这样可以使得电缆穿入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1后,所述柔性环体6可以支撑整个电缆保护套1,避免所述第一安装套4和第二安装套5之间受力,从而影响相邻两个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在不同的场合,所述第一安装套4、第二安装套5和/或所述柔性环体6可以设置为多边形环状结构,比如四边形环状结构、五边形环形结构或六边形环状结构,这样可以防止所述保护套本体1随意滚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套4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卡接槽11,所述第二安装套5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11相匹配的卡接柱12,多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顺次布设时,将其中一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卡接柱12伸入相邻的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卡接槽11内并相对转动,以将二者卡接。通过设置所述卡接槽11和卡接柱12,可以使得多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顺次布设时,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之间连接稳定性,避免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之间脱落。图3和图4中示出了所述第一安装套4上设置卡接槽11,所述第二安装套5上设置所述卡接柱12的情形,当然,在所述第一安装套4上设置所述卡接柱12,在所述第二安装套5上设置卡接槽11也可以,图中未示出这种情形,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这里,所述卡接槽11的轨迹为圆弧状,且所述卡接槽11的一端为直径较大的半球状的凹槽,另一端为直径较小的圆弧,所述卡接柱12包括卡接柱本体和设置在卡接柱本体上的球头(直径比所述凹槽略小),当所述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之间连接时,将球头插入所述卡接槽11的半球状的一端,然后相对转动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使得球头沿着所述卡接槽11滑动至所述卡接槽11的另一端,这样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之间完成卡接,如果要拆卸,执行上述相反动作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套4或所述第二安装套5沿着远离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方向环绕延伸设置有延伸部13,所述第二安装套5或第一安装套4上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延伸部13相匹配的环形槽14,当其中一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卡接柱12伸入相邻的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卡接槽11内时,所述延伸部13恰好伸入所述环形槽14内。通过设置所述延伸部13和环形槽14,可以在相邻两个所述保护套本体1连接时,在连接处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增强防水性能,避免外部雨水进入影响内部电缆的正常工作。同理,这里所述延伸部13和环形槽14,可以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套4或所述第二安装套5上,也可以分别对应设置在上述第二安装套5和第一安装台4上,这里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3的端口边缘处周向设置有弧面状倒角。通过在所述延伸部13的的端口边缘处周向设置有弧面状倒角,可以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1连接时所述延伸部13更加顺利的伸入所述环形槽14,保证相邻两个所述电缆保护套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凸起2之间沿着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形成散热通道15。通过所述散热通道15可以增强所述保护套本体1的散热性能,提高所述保护套本体1内电缆工作的稳定性,延长内部电缆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弹性凸起2沿着保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等间隔环绕间隔设置在其内壁上。通过将多个所述弹性凸起2沿着保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等间隔环绕间隔设置在其内壁上,可以增强所述弹性凸起2对电缆支撑的均匀性,使得电缆在所述保护套本体2内更加稳定,不会因为受力不均导致电缆扭曲、弯折等。图中示出了12个所述弹性凸起2沿着保护套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等间隔环绕间隔设置在其内壁上的情形,所述弹性凸起2的数量可以为更多个或者更少这个,通常至少为三个,这里不做明确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