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路驱动功放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8989发布日期:2019-11-06 00:05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路驱动功放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功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路驱动功放组件。



背景技术:

直流无刷电机的驱动方式有很多种,有采用线性功放驱动原理的,电路的功耗大效率低;也有采用脉冲方波驱动原理的,但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和噪音;且现有驱动电路不能同时输出两路驱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路驱动功放组件解决了现有驱动电路不能同时输出两路驱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双路驱动功放组件,其包括与外部控制信号相连接的两路电气隔离电路;两路电气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互补方波转换模块和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相连接;互补方波转换模块与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相连接;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电源端与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两路电气隔离电路包括型号均为HCPL2630SD的芯片U2和芯片U5;芯片U2的引脚1通过电阻R3与外部控制信号相连接;芯片U2的引脚4通过电阻R5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和外部控制信号;芯片U2的引脚5接地;芯片U2的引脚6和引脚7作为两路电气隔离电路的第一组输出端;芯片U2的引脚8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和外部电源;电阻R7的另一端与芯片U5的引脚1相连接;

芯片U5的引脚4通过电阻R10连接外部控制信号;芯片U5的引脚5接地;芯片U5的引脚6和引脚7作为两路电气隔离电路的第二组输出端;芯片U5的引脚8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7和外部电源。

进一步地,互补方波转换模块包括型号为74HC04的芯片U3;芯片U3的引脚1、芯片U3的引脚3和芯片U3的引脚5分别与芯片U2的引脚7、芯片U2引脚6和芯片U5的引脚7对应连接;芯片U3的引脚7接地;芯片U3的引脚8与芯片U5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3的引脚14连接外部电源。

进一步地,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型号均为BTN8962TA的芯片U1、芯片U4、芯片U6和芯片U9;芯片U1的引脚2通过电阻R1与芯片U2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1的引脚3通过电阻R2与芯片U3的引脚2相连接;芯片U1的引脚5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1的引脚6与芯片U4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1的引脚1连接电容C2的一端并接地;芯片U1的引脚4分别连接芯片U1的引脚8、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一路正极输出端;芯片U1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5的另一端和有极性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芯片U4的引脚4和芯片U4的引脚8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一路负极输出端;芯片U4的引脚1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地;芯片U4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11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电容C9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有极性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4的引脚2通过电阻R6与芯片U3的引脚4相连接;芯片U4的引脚3通过电阻R8与芯片U3的引脚2相连接;芯片U4的引脚5分别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芯片U6的引脚2通过电阻R12与芯片U5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6的引脚3通过电阻R13与芯片U3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6的引脚5分半连接电容C19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与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6的引脚6与芯片U9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6的引脚1连接电容C16的一端并接地;芯片U6的引脚4分别连接芯片U6的引脚8、电容C16的另一端、电容C18的一端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一端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路正极输出端;芯片U6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20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21的正极、电容C18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20的另一端与有极性电容C21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5的一端、芯片U9的引脚4、芯片U9的引脚8和电容C26的一端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路负极输出端;芯片U9的引脚1连接电容C25的另一端并接地;芯片U9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30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31的正极、电容C26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30的另一端与有极性电容C31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9的引脚2通过电阻R21与芯片U3的引脚9相连接;芯片U9的引脚3通过电阻R23与芯片U3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9的引脚5分半连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8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进一步地,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型号为MP245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高速光耦实现控制信号与全桥驱动电路的电气隔离;另一方面全桥驱动电路又采用两片集成的半桥芯片组成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失真率低、适用频率宽、适用电压范围广及双路驱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两路电气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互补方波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一部分电路图;

图5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该双路驱动功放组件包括与外部控制信号相连接的两路电气隔离电路;两路电气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互补方波转换模块和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相连接;互补方波转换模块与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相连接;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电源端与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相连接。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型号为MP2459。

如图2所示,两路电气隔离电路包括型号均为HCPL2630SD的芯片U2和芯片U5;芯片U2的引脚1通过电阻R3与外部控制信号相连接;芯片U2的引脚4通过电阻R5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和外部控制信号;芯片U2的引脚5接地;芯片U2的引脚6和引脚7作为两路电气隔离电路的第一组输出端;芯片U2的引脚8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和外部电源;电阻R7的另一端与芯片U5的引脚1相连接;

芯片U5的引脚4通过电阻R10连接外部控制信号;芯片U5的引脚5接地;芯片U5的引脚6和引脚7作为两路电气隔离电路的第二组输出端;芯片U5的引脚8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7和外部电源。

如图3所示,互补方波转换模块包括型号为74HC04的芯片U3;芯片U3的引脚1、芯片U3的引脚3和芯片U3的引脚5分别与芯片U2的引脚7、芯片U2引脚6和芯片U5的引脚7对应连接;芯片U3的引脚7接地;芯片U3的引脚8与芯片U5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3的引脚14连接外部电源。

如图4和图5所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型号均为BTN8962TA的芯片U1、芯片U4、芯片U6和芯片U9;芯片U1的引脚2通过电阻R1与芯片U2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1的引脚3通过电阻R2与芯片U3的引脚2相连接;芯片U1的引脚5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1的引脚6与芯片U4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1的引脚1连接电容C2的一端并接地;芯片U1的引脚4分别连接芯片U1的引脚8、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一端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一路正极输出端;芯片U1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5的另一端和有极性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芯片U4的引脚4和芯片U4的引脚8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一路负极输出端;芯片U4的引脚1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地;芯片U4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11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电容C9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有极性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4的引脚2通过电阻R6与芯片U3的引脚4相连接;芯片U4的引脚3通过电阻R8与芯片U3的引脚2相连接;芯片U4的引脚5分别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芯片U6的引脚2通过电阻R12与芯片U5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6的引脚3通过电阻R13与芯片U3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6的引脚5分半连接电容C19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与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6的引脚6与芯片U9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6的引脚1连接电容C16的一端并接地;芯片U6的引脚4分别连接芯片U6的引脚8、电容C16的另一端、电容C18的一端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一端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路正极输出端;芯片U6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20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21的正极、电容C18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20的另一端与有极性电容C21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

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5的一端、芯片U9的引脚4、芯片U9的引脚8和电容C26的一端并作为全桥驱动功率放大电路的第二路负极输出端;芯片U9的引脚1连接电容C25的另一端并接地;芯片U9的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30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31的正极、电容C26的另一端和5V直流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30的另一端与有极性电容C31的负极相连接并接地;芯片U9的引脚2通过电阻R21与芯片U3的引脚9相连接;芯片U9的引脚3通过电阻R23与芯片U3的引脚6相连接;芯片U9的引脚5分半连接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与电阻R28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综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高速光耦实现控制信号与全桥驱动电路的电气隔离;另一方面全桥驱动电路又采用两片集成的半桥芯片组成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失真率低、适用频率宽、适用电压范围广及双路驱动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