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1439发布日期:2019-12-31 16:0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束电缆线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是指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耐张线夹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螺旋铝包钢线具有极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对光缆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整套光缆耐张金具包括:耐张预绞丝、配套连接金具。

耐张线夹在集束电缆安装时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耐张线夹在使用时出现了以下一些缺陷,首先,线夹在长时间受到张力的过程中螺栓固定逐渐松脱,其次,线夹与集束电缆之间存在间隙,使得集束电缆晃动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螺栓松脱和技术电缆晃动磨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包括下壳体以及与下壳体通过螺纹柱转动连接的两个压圈,所述下壳体下端面焊接有锁扣,所述两个压圈关于下壳体竖直中心轴对称,所述压圈侧表壁顶部通过转动连接有螺栓,且螺栓远离螺帽的一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栓远离螺帽的一侧侧表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第一限位槽内部卡接有插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体内部开设有锥形槽,且锥形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压板,所述锥形压板内部开设有斜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纹柱两侧均开设有贯穿螺纹柱侧表壁的第二限位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体侧表壁顶部焊接有卡环,且卡环侧表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卡环内部的第二限位槽与螺纹柱内部的第二限位槽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斜槽与螺纹柱螺纹旋合连接,所述螺纹柱靠近卡环的一侧侧表壁焊接有转动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体侧表壁焊接有加强筋,所述下壳体侧表壁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螺纹柱侧表壁通过开设有环形槽与卡槽转动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了压圈与下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集束电缆方便的安装到下壳体上端面,又由于采用了螺栓和螺母对于两个压圈之间的固定,实现了将集束电缆卡在压圈内侧,同时由于采用了插销与第一限位槽之间的卡接,实现了对于螺母位置的限位,增强了卡圈的耐张能力。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了环形槽与卡槽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转动把手控制螺纹柱转动时不影响螺纹柱的横向位置,又由于采用了螺纹柱与斜槽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了螺纹柱带动锥形压板运动,同时由于采用了锥形槽与锥形压板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转动把手带动锥形压板往顶部滑动,从而使得锥形压板将集束电缆卡住,避免集束电缆在卡环内部晃动,影响集束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的螺栓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的下壳体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插销;2、螺母;3、螺纹柱;4、加强筋;5、锥形压板;6、锁扣;7、下壳体;8、转动把手;9、压圈;10、螺栓;11、第一限位槽;12、第二限位槽;13、斜槽;14、锥形槽;15、卡槽;16、卡环;17、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束电缆楔形耐张线夹,包括下壳体7以及与下壳体7通过螺纹柱3转动连接的两个压圈9,下壳体7下端面焊接有锁扣6,两个压圈9关于下壳体7竖直中心轴对称,压圈9侧表壁顶部通过转动连接有螺栓10,且螺栓10远离螺帽的一侧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螺母2,螺栓10远离螺帽的一侧侧表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且第一限位槽11内部卡接有插销1,使得插销1卡住螺母2,避免螺母2长时间受压后松脱。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下壳体7内部开设有锥形槽14,且锥形槽14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压板5,锥形压板5内部开设有斜槽13,使得锥形压板5始终在锥形槽14内部滑动,且锥形压板5不会从锥形槽14底端滑落。

具体的,如图3所示,螺纹柱3两侧均开设有贯穿螺纹柱3侧表壁的第二限位槽12,使得第二限位槽12内部卡接的插销1将压圈9卡住,避免压圈9脱落。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下壳体7侧表壁顶部焊接有卡环16,且卡环16侧表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卡环16内部的第二限位槽12与螺纹柱3内部的第二限位槽12相连通,使得插销1同时贯穿卡环16与螺纹柱3,从而使得螺纹柱3被卡死,避免锥形压板5向底部滑动。

具体的,如图3所示,斜槽13与螺纹柱3螺纹旋合连接,螺纹柱3靠近卡环16的一侧侧表壁焊接有转动把手8,使得通过转动把手8带动锥形压板5向顶部运动,方便将集束电缆卡死。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下壳体7侧表壁焊接有加强筋4,下壳体7侧表壁顶部开设有卡槽15,螺纹柱3侧表壁通过开设有环形槽17与卡槽15转动连接,使得螺纹柱3的横向位移被限制,避免螺纹柱3左右滑动影响锥形压板5的挤压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螺纹柱3使得压圈9与下壳体7转动连接,再将集束电缆通过两个压圈9之间的间隙放到下壳体7上端面,再将螺栓10穿过两个压圈9侧表壁,使得两个压圈9之间形成环形结构,同时将螺母2安装到螺栓10顶端,通过插销1与第一限位槽11之间的卡接,使得螺母2不会被挤压滑脱,增强压圈9的耐张能力;其次,转动转动把手8,通过环形槽17与卡槽15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转动把手8转动时不影响螺纹柱3的水平方向运动,通过螺纹柱3与斜槽13之间的啮合连接,使得锥形压板5被推动,通过锥形压板5与锥形槽14的滑动连接,使得锥形压板5在转动把手8的带动下往顶部运动,当锥形压板5上端面压住集束电缆时,通过插销1将贯穿卡环16与螺纹柱3内部的第二限位槽12卡住,从而使得转动把手8被卡死,避免锥形压板5滑落,通过锁扣6与底部安装塔固定,使得集束电缆被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