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及电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8761发布日期:2020-02-21 21:0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器及电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及电动吻合器。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类似于订书机。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缝合,吻合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具有很少的副作用和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吻合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当前的电动吻合器是一电一充(一个充电器给一个电池充电),由于电池的充电时间较长,充电器只能给一个电池充电,制约了电动吻合器的使用效率。另外,充电器通常只能给电池充电,而高端电池通常具备一些用电器,电池在充电时无法使用这些用电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及电动吻合器,至少可对两个电池进行充电,提高了电池使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适配器,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输出;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充电连接器,用于与电池电连接;

充电管理子电路,分别与适配器和充电连接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适配器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电池充电所需的电压和电流;

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充电连接器电连接电池后,启动与该充电连接器电连接的充电管理子电路;

所述壳体上间隔的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所述充电连接器和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的数量均与所述放置槽的数量对应,一个所述放置槽内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充电连接器,一个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对应与一个所述充电连接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的控制端,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充电连接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开关电源和电源选择子电路;所述开关电源和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的数量均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数量对应,所述开关电源用于将适配器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电池的用电器所需的电压;一个所述开关电源对应电连接一个电源选择子电路,一个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对应电连接一个充电连接器;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连接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连接对应的充电连接器;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的信号,通过自身的导通使开关电源给电池的用电器供电,通过自身的关断使开关电源与电池的用电器之间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源和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之间还串联有用于起过流保护作用的热敏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和充电管理芯片;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为充电管理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适配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入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控制端为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出端为所述充电管理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充电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包括晶体管,所述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晶体管的第二极为所述电源选择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用于指示故障的第一指示灯、用于指示电池处于充电中的第二指示灯和用于指示充电完成的第三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和第三指示灯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控制器和充电管理子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充电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适配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放置槽底壁的下方;所述放置槽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露出充电连接器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在该侧壁的后方;所述第三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配合连接后形成的腔体内,所述放置槽开设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市电电连接的交流电源接口

一种电动吻合器,包括电动吻合器本体、用于给所述电动吻合器本体供电的电池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器;所述电池包括用于实时显示电池电量的显示器。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充电器及电动吻合器,由于该充电器上间隔的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每个放置槽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充电连接器,每个充电管理子电路对应与一个充电连接器电连接,因此,只需一个充电器即可对至少两个电池同时充电,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上壳体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上壳体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中,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中,充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中,除控制器外、适配器与充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中,开关电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因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电路的改进,故下述“连接”主要是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可应用于各种充电电池的充电。本申请实施例具体描述了该充电器,参考图5-图7,该充电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适配器51;其中,充电电路包括: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连接器;用于将适配器51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电池充电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充电管理子电路34;用于检测充电连接器是否与电池电连接,在充电连接器电连接有电池后,启动与该充电连接器电连接的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控制器31;壳体上间隔的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充电连接器的数量和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数量均与放置槽的数量对应,具体的,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中包括第一充电连接器1301和第二充电连接器1302,即,本实施例以能够同时为两个电池充电为例进行说明。一个放置槽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充电连接器,一个充电管理子电路对应与一个充电连接器电连接,如此设置,使得两块电池在同时充电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流电压进行充电,互不影响。控制器3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控制端,适配器51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电源输入端,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充电连接器。

参考图1-4,本申请中的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中上壳体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下壳体2上,适配器51和充电电路设置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2配合连接后形成的腔体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适配器51可以外置。上壳体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优选地,本申请中开设有两个放置槽,如第一放置槽1201和第二放置槽1202,在第一放置槽1201内设置有第一充电连接器1301,在第二放置槽1202内设置有第二充电连接器1302。

上述适配器51的输入端与上壳体1上设置的交流电源接口15连接,交流电源接口15用于输入市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充电器,可应用于各种充电电池的充电。本实施例中,充电器用于给电动吻合器的锂电池充电。充电器还包括开关电源32和电源选择子电路33;开关电源32和电源选择子电路33的数量均与充电连接器的数量对应,其中开关电源32用于将适配器51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电池的用电器所需的电压。一个开关电源32对应电连接一个电源选择子电路33,一个电源选择子电路33对应电连接一个充电连接器;开关电源32的输入端连接适配器51的输出端,开关电源32的输出端通过电源选择子电路33连接对应的充电连接器;电源选择子电路33用于根据控制器31输出的信号,通过自身的导通使开关电源32给电池的用电器供电,通过自身的关断使开关电源32与电池的用电器之间断开。本实施例中,电动吻合器的电池包括用于实时显示电池电量的显示器以及控制显示器显示的单片机。故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开关电源32包括两个开关电源芯片(u3、u3’),一个用于给显示器供电,另一个用于给单片机供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不仅能给电池充电,还能在充电时给电池的用电器如显示器、单片机等供电,使得电池的附加功能不受充电的影响,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本实施例中,开关电源芯片可采用lm2576s芯片。

为了确保开关电源32和电源选择子电路33在过流时的安全性能,在开关电源32和电源选择子电路33之间串联有热敏电阻ptc3,当该路干电流超过热敏电阻额定保护电流时,该热敏电阻阻值瞬间增大,起到过流保护作用,并且该热敏电阻为可恢复型热敏电阻。

充电器中的两个充电管理子电路(34、34’)可以相同,相应的,充电器能同时给两个同类型电池充电;两个充电管理子电路(34、34’)也可以不同,可同时给两个不同类型的电池充电。本实施例中,两个充电管理子电路(34、34’)相同,以充电管理子电路34为例,其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和充电管理芯片;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为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电源输入端、连接适配器51的输出端,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入端;充电管理芯片的控制端为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出端为充电管理子电路34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对应的充电连接器。其中,充电管理芯片可采用ltc4121eud芯片。采用热敏电阻可有效的保护充电管理芯片,当电流超过热敏电阻额定保护电流时,热敏电阻瞬间增大,起到过流保护作用,热敏电阻为可恢复型热敏电阻。本实施例中,热敏电阻和充电管理芯片之间还串联有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充电管理芯片的输入端;二极管使得两组电池同时充电时能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电源选择子电路33可以采用至少一个晶体管来进行通断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为电源选择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控制器,晶体管的第二极为电源选择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连接器。晶体管可以是一个三极管或mos管,三极管的基极或mos管的栅极与控制器连接,在控制器输出的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开关电源与电池之间的电路;当然,还可以采用两个以上的三极管,或两个以上的mos管,或三极管与mos管组合等方式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中,充电电路还包括用于指示故障的第一指示灯1101、用于指示电池处于充电中的第二指示灯1102和用于指示充电完成的第三指示灯14,第一指示灯1101、第二指示灯1102和第三指示灯14均设置在上壳体1上便于提示用户当前的充电状态。当然,由于有开关电源的供电,用户还能在电池的显示屏上看到实时电量,非常方便。

控制器31的上述控制过程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1采用mcu芯片,具体型号为pic16f1947。mcu芯片与连接器串口通信,mcu芯片的串口uart1定时向充电连接器1301的tx1发送查询指令,mcu芯片的串口uart2定时向充电连接器1302的tx2发送查询指令,对应连接器插入电池后,通过rx1、rx2返回应答信号,建立连接,确定电池插入ok,置位相应标志位。具体的,当mcu芯片判断到第一电池包6插入(即标志位f_battryin1为“1”)且充电未完成(即f_fullbattry1为“0”),mcu芯片向第一充电管理子电路34输出使能信号en1,允许第一充电管理子电路34输出充电;当mcu芯片判断到第二电池包7插入(即标志位f_battryin2为“1”)且充电未完成(即f_fullbattry2为“0”),mcu芯片向第二充电管理子电路34’输出使能信号en2,允许第二充电管理子电路34’输出充电。

mcu芯片扫描电池包后,当f_battryin1为“1”时,mcu芯片输出一信号(如高电平信号)使电源选择子电路33的晶体管导通;f_battryin1为“0”时,mcu芯片输出另一信号(如低电平信号)使电源选择子电路33的晶体管关闭。当f_battryin2为“1”时,mcu芯片输出一信号(如高电平信号)使电源选择子电路33’的晶体管导通;f_battryin2为“0”时,mcu芯片输出另一信号(如低电平信号)使电源选择子电路33’的晶体管关闭。本实用新型无需继电器等大型设备即可完成电路通断的控制,结构简单巧妙,电路板体积小、低成本。

如图1所示,上壳体1呈倒“u”形,其凹部与下壳体2可拆卸的固定,且下壳体2不与地面接触,而是由上壳体倒“u”形结构的两端来支撑充电器,有利于散热,而且美观。为了确保该充电器在使用时放置滑移,在上壳体1的底面分别设置有防滑垫,具体的,在上壳体1的底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滑橡胶垫160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橡胶防滑垫1602。

应理解,上述通过橡胶垫放置上壳体滑移仅为示例,在其他可替代的方案中,上壳体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来防止滑移,例如,在上壳体的底面设置防滑纹。本申请对防止上壳体滑移的方式不作特殊限制。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3、第二电路板4和第三电路板5。本申请中的控制器31、开关电源32、电源选择子电路33和充电管理子电路34均设置在第一电路板3上,充电连接器设置在第二电路板4上,适配器51设置在第三电路板5上,第三电路板5通过第一电路板3与第二电路板4连接。第一电路板3设置在放置槽底壁的下方;放置槽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露出充电连接器的安装孔,第二电路板4设置在该侧壁的后方;第三电路板5设置在壳体内部。如此设置,极大的利用了充电器壳体内部的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吻合器,包括电动吻合器本体、用于给电动吻合器本体供电的电池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任意一项的充电器,其中电池包括用于实时显示电池电量的显示器,由于充电器的特点在上述实施例中已详细阐述,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