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8006发布日期:2020-04-21 18:3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附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工作中,经常需要对电缆线进行临时拆除、剪切等操作,从而导致电缆接头裸露。为了防止电缆与其他金属物体相触发生短路,造成线路故障或安全事故,目前采取的方式是用绝缘胶带将接头裸露部分进行缠绕包扎。但这种处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包扎工艺是否规范,绝缘效果是否充分以及时间、材料浪费等。

为了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在将两个电缆连接起来后,会在连接处安装一个电缆接头保护套,这种保护套是两半式的结构,使用时将其包裹在电缆的连接处,然后用螺丝连接起来。这种保护套在使用时不易对齐并且容易发生滑动,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并且在浇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中空,导致连接处的绝缘性能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该电缆接头保护套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电缆连接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包括上卡环、铰接在上卡环上的下卡环、铰接在上卡环上的上壳体、铰接在下卡环上的下壳体和设在上壳体或者下壳体上的浇筑孔;

所述上卡环上设有卡条,所述下卡环上设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

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的边缘处间隔设置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将上卡环和下卡环安装到电缆上,然后再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套到线缆上并固定,这样能够实现预固定,安装起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条的两侧对称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卡槽的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凸起相匹配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卡环与下卡环连接时,弧形凸起卡入到卡槽内壁上的凹槽内,二者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包括顺序铰接的第一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下壳体移动到电缆连接处的下方,然后将第一壳体顺序固定到下壳体上,这种安装方式能够避免连接处的尺寸过大时导致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中间部分无法贴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包括顺序铰接的第二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上壳体移动到电缆连接处的上方,然后将第二壳体顺序固定到上壳体上,这种安装方式能够避免连接处的尺寸过大时导致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中间部分无法贴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筑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浇筑孔在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下壳体上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时,同时向多个浇筑孔内注入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流动速度慢,多孔浇筑时能够有效缩短浇筑时间,提高浇筑效率,避免出现中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上导流半环,所述上导流半环垂直于所述上壳体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导流半环能够起到拦截拦截作用,使注入到上壳体内的环氧树脂能够在规定的区域内流动,可以提高多口浇筑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下导流半环,所述下导流半环垂直于所述下壳体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导流半环能够起到拦截拦截作用,使注入到上壳体内的环氧树脂能够在规定的区域内流动,可以提高多口浇筑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导流半环与所述下导流半环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入的环氧树脂能够从两侧流入到两个下导流半环之间的空间内,该空间内的空气从中间排出,这种排气方式的排气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出现中空的概率,提高电缆连接处的绝缘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使用时首先将上卡环和下卡环安装到电缆上容易安装的位置,然后滑动到电缆的连接处,在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套到线缆上并固定,这样能够实现预固定,安装起来更加方便,能够避免直接在连接处安装时安装空间过小导致的装入困难问题。

2.浇筑过程中采用了多孔浇筑的方式,同时向多个浇筑孔内注入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流动速度慢,多孔浇筑时能够有效缩短浇筑时间,提高浇筑效率,避免出现中空。

3.上壳体或者下壳体采用了多片体铰接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连接时能够从一侧顺序固定到另外一侧,能够避免电缆连接处直径过大时导致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无法连接和需要反复按压才能够贴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11、上卡环;12、下卡环;13、上壳体;14、下壳体;15、浇筑孔;21、卡条;22、卡槽;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弧形凸起;26、凹槽;31、上导流半环;32、下导流半环;41、第一壳体;42、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缆接头保护套,其主体由上卡环11、下卡环12、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等组成,上卡环11和下卡环12的其中一端铰接在一起,另外一端卡接在一起,具体的连接方式为:上卡环11另一端的底面上有一个卡条21,该卡条21的两个侧面上分别有一条弧形图凸起25,相应的,下卡环12另一侧上有一个卡槽22,该卡槽22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有一个与弧形凸起25相匹配的凹槽26,上卡环11和下卡环12套到电缆上后,将卡条21压入到卡槽22内,同时弧形凸起25会被挤入到对应的凹槽26内。

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分别铰接在上卡环11和下卡环12上,能够自由转动。上壳体13或者下壳体14上设有一排浇筑孔15,相邻浇筑孔15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向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围成的空间内注入环氧树脂。

上壳体13的边缘处有多个第一通孔23,相邻第一通孔23之间的距离相等,下壳体14的边缘处同样开有多个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的数量与第一通孔2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参照图1和图3,上壳体13的内壁上有多个上导流环31,上导流半环31垂直于上壳体13的轴线,相应的,下壳体14的内壁上有多个下导流半环32,下导流半环32同样垂直于下壳体14的轴线。上导流半环31与下导流半环32的数量相同,二者交错设置,即任意相邻的上导流半环31和下导流半环32不在同一平面内。

参照图4、图5和图6,,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是由多节组成的,上壳体13为多节结构时,由顺序铰接在一起的多个第一壳体41组成,下壳体14为多节结构时,由顺序铰接在一起的多个第二壳体42组成。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用时,首先将上卡环11和下卡环12套到电缆上,然后将上卡环11上的卡条21按压到下卡环12上的卡槽22内,卡条21全部压入到卡槽22内后,开始进行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的安装工作。

安装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时,将二者顺序贴到线缆上,然后用螺栓穿过每一对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将二者连接起来,连接完成后,将足量的环氧树脂分别注入到每一个浇筑孔15内,将上壳体13、下壳体14和线缆之间的缝隙填满后停止。

上导流半环31和下导流半环32能够将上壳体13、下壳体14和线缆之间的缝隙分割成一个一个的部分,环氧树脂沿着上导流半环31流动时,会首先流入两个下导流半环32之间的空间内,该空间内的空气从两侧被挤出;环氧树脂沿着上导流半环31之间的空间流动时,会流到下导流半环32上,然后再流入到该下导流半环32两侧的空间内。

当线缆的连接处较粗时,需要使用多节结构的上壳体13或者下壳体14,安装时将第一壳体41或者第二壳体42顺序用螺栓固定,用来避免首先固定两头时中间部分无法接触,需要反复按压才能够安装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