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推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4363发布日期:2020-05-08 14:2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电机及推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推草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自走推草机一般有两种,一是汽油推草机,二是锂电推草机,两者相对而言,后者有更大的发展前景。锂电推草机利用节能环保的能源,驱动自走电机使整机前进。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使用时的自走速度要求也不同,而在使用过程中自走速度的高低对驱动电机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自走电机的温升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是因为:自走电机本身的散热效果很差,同时自走推草机中自走电机的安装空间也有限,增加了自走电机的散热难度;另外自走电机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自走电机只能在某一转速内达到自身最佳的工作效果,一旦过低或者过高,自走电机自身的效率特性也会变差。

目前,主要是通过增加温保器并设定温保器的最高温度,当达到设定的最高温度时进行保护,这样虽然能够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升高的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自走电机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遮罩在所述电机本体外侧的罩壳,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的电机风叶以及套设在所述电机轴和电机风叶外侧的电机外壳,所述罩壳上形成有蜗壳风道,且所述蜗壳风道对应遮罩在所述电机风叶的外侧,以将所述电机本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机风叶的转动方向上,所述蜗壳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机风叶的转动方向上,所述蜗壳风道的宽度逐渐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机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罩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连接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上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连接壁呈栅格状设置,以便外部冷空气自所述进风孔进入所述罩壳内、所述电机外壳上的热量自所述连接壁的栅格散发出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电机外壳之间留有间距,以在所述连接壁与所述电机外壳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壁上还形成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沿所述电机风叶的转动方向延伸,以将所述进风孔与所述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蜗壳风道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风叶设于所述电机本体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电机外壳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电机风叶相对设置,以在所述电机风叶转动时,将所述电机本体内部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孔排出至所述蜗壳风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壳包括第一罩壳、第二罩壳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罩壳与第二罩壳之间的收容腔,所述第一罩壳与第二罩壳相互卡接固定,所述电机本体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蜗壳风道的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罩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本体为无刷电机,所述电机风叶为离心风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推草机,该推草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草机,包括前述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通过在电机本体的外侧设置罩壳,同时在该罩壳上形成蜗壳风道,从而不仅可利用该罩壳来实现对电机本体的保护,而且可以利用罩壳及蜗壳风道将电机本体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提升了电机的整体散热效果,增强了电机的使用性能,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机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电机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罩壳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罩壳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第一罩壳的立体图。

图7是图5中第二罩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机,该电机可以应用于推草机、扫雪机、修枝机等等园林工具中,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电机100包括电机本体10和遮罩在所述电机本体10外侧的罩壳20,所述电机本体10包括电机轴11、与电机轴11固定连接的电机风叶12以及套设在所述电机轴11和电机风叶12外侧的电机外壳13。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本体10为无刷电机;所述电机风叶12为离心风叶,且大致设于所述电机本体10的中间位置处,但不应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在电机轴1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电机外壳1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31,所述电机外壳13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132,且该散热孔132的开设位置与所述电机风叶12相对应,以使得所述电机风叶12透过所述散热孔132与电机外壳13的外部相连通,从而在电机本体10启动时,电机轴11带动电机风叶12同步转动,而在电机风叶12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外部冷空气从所述进风口131进入,而电机本体10内部产生的热量则通过散热孔132散发到电机外壳13的外部,起到了很好的散热效果。

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罩壳20上形成有蜗壳风道21,且所述蜗壳风道21对应遮罩在所述电机风叶12的外侧,从而电机本体1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可沿着该蜗壳风道21排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机风叶12的转动方向上,所述蜗壳风道21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具体地,在所述电机风叶12的转动方向上,所述蜗壳风道21的宽度逐渐增加,从而更多的热量可通过该蜗壳风道21散发出去,大大的降低了电机本体10的温度。

当然,所述蜗壳风道21也可以起到保护电机风叶12的作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灰尘及杂草对电机风叶12的损坏,延长了整个电机本体10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所述电机轴1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罩壳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22和第二壁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22和第二壁23的连接壁24,所述第一壁22和第二壁23上开设有进风孔25,所述连接壁24呈栅格状设置,从而外部冷空气可自所述进风孔25进入所述罩壳20内、而所述电机外壳13上的热量则可通过所述连接壁24的栅格散发出去。所述蜗壳风道21形成于所述连接壁24上,并大致呈圆筒状螺旋。

所述连接壁24呈筒状设置,电机本体10整体收容在连接壁24内,从而可对电机本体10进行较好的保护。所述连接壁24与电机外壳13之间留有间距,以在所述连接壁24与所述电机外壳13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未标号);所述连接壁24上还形成有间隔部241,所述间隔部241沿所述电机风叶12的转动方向延伸,以将所述进风孔25与所述散热通道、及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蜗壳风道21间隔开,从而可保证外部冷空气只能从第一壁22和第二壁23上的进风孔25进入,而不能从连接壁24的栅格处进入,与此同时,电机外壳13上的热量从散热通道和栅格处流出、电机外壳13内的热量从蜗壳风道21散发出去。

较佳的,所述间隔部241为突设于连接壁24内侧表面的凸起,且该凸起紧贴电机外壳13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电机本体10的作用,防止因散热通道的存在而影响电机本体1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进风孔25和散热通道间隔开,以防外部冷空气与内部热空气发生混合而造成冷却效果降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241设置有四个,第一个位于第一壁22与连接壁24的连接位置处、第二个位于第二壁23与连接壁24的连接位置处、第三个和第四个分设于蜗壳风道21的两侧,如此设计,可在第一壁22与蜗壳风道21的外壁面之间、以及第二壁23与蜗壳风道21的外壁面之间将散热通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从而该两个独立的散热通道均可通过辐射散热的方式将电机外壳13上的热量散发出去;而电机外壳13内部的热量则可在电机风叶12的作用下,从蜗壳风道21散发出去,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电机100的散热效果。

如图6与图7并结合图5所示,所述罩壳20包括第一罩壳201、第二罩壳202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罩壳201与第二罩壳202之间的收容腔203,所述电机本体1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03。可以理解地:第一罩壳201和第二罩壳202作为罩壳20的上下两部分,且第一罩壳201和第二罩壳202均包括前述第一壁22、第二壁23及连接壁24,于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收容腔203由所述第一罩壳201的第一壁22、第二壁23、连接壁24与第二罩壳202的第一壁22、第二壁23、连接壁24共同围设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壳201与第二罩壳202相互卡接固定,所述蜗壳风道21的出风口开设于位于下方的第二罩壳202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罩壳201设有卡接部26,所述第二罩壳202对应设有扣合部27,所述卡接部26与所述扣合部27相互卡扣配合,从而可实现第一罩壳201与第二罩壳202的组装固定。具体来讲,所述卡接部26设置在第一罩壳201的连接壁24上且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靠近第一罩壳201的第一壁22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二壁23设置;所述扣合部27对应设置在第二罩壳202的连接壁24上且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也靠近第二罩壳202的第一壁22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二壁23设置。

所述卡接部26自第一罩壳201的连接壁24向下延伸,所述卡接部26上开设有开口261,且该开口261贯穿整个卡接部26。所述扣合部27包括突设于第二罩壳202的连接壁24的外侧面的凸肋271,且所述凸肋271设于第二罩壳202的连接壁24的顶部,以便在第一罩壳201与第二罩壳202组装固定时,凸肋271限位收容于开口261内,以此来实现第一罩壳201与第二罩壳202的稳定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罩壳201与第二罩壳202的卡接形式、甚至是固定方式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制。

如下表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机100与现有的电机的各部分工作温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电机100的任意部分的冷却效果均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机100通过在电机本体10的外侧罩设有罩壳20,同时在罩壳20上形成蜗壳风道21,从而不仅可利用该罩壳20实现对电机本体10的保护,而且可以利用罩壳20及蜗壳风道21将电机本体10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提升了电机100的整体散热效果,增强了电机100的使用性能,延长了电机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