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7750发布日期:2020-06-17 00:5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振动设备中,卧式振动电机相对来说使用频率比较高,但在有些应用领域现有卧式振动电机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如粮食行业卧式振动电机需要在同一机座号并且在不改变电机总长度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振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卧式振动电机的在长度恒定时振动力较小不足,提供一种卧式振动电机,在长度不变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振动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振动电机,所述卧式振动电机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两端具有端座部,所述端座部具有安装平面;

端盖,所述端盖安装于端座部上,所述端盖与端座部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延展环,所述延展环安装于端座部上,所述延展环位于端盖外;

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安装于延展环上,所述防护罩与延展环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偏心块,所述偏心块位于防护罩中;

其中,所述延展环外周尺寸大于端座部外周尺寸以使得偏心块的径向尺寸可以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振动电机,在机体的端座部上设置延展环,将防护罩安装于延展环上而非机体的端座部上,延展环外周尺寸大于端座部外周尺寸,使得偏心块的径向尺寸可以更大,从而获得更大的振动力。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端盖和延展环之间。第一密封圈可以对端座部、端盖和延展环之间进行密封,提升ip防护性能。

作为改进,所述端盖外周靠近机体一侧开设第一缺口,所述延展环内周靠近机体一侧开设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中。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缺口具有两垂直面,所述第二缺口倒角形成倾斜面,所述第一密封圈与两垂直面、倾斜面抵触。采用此种结构,第一密封圈安装较为容易,且保证第一密封圈被较好的压缩。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径向外表面开设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密封圈安装槽中。采用此种结构,第一密封圈安装较为容易。

作为改进,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具有第一径向壁、轴向壁和第二径向壁,所述第一径向壁尺寸小于第二径向壁,所述第一径向壁相比第二径向壁更远离机体。

作为改进,所述防护罩靠近机体一端具有翻边,所述翻边处具有圆角,所述圆角压紧第二密封圈,所述翻边开设通孔,所述第二径向壁上开设螺纹通孔,所述防护罩和延展环通过旋入螺纹通孔的螺钉固接。采用圆角对第二密封圈进行压缩,保证第二密封圈被较好的压缩。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从机体向远离机体方向依次包括小径凸部和大径安装部,所述小径凸部开设螺纹盲孔,所述端座部上开设与螺纹盲孔配合的通孔,所述延展环与端座部通过旋入螺纹盲孔的内六角螺钉紧固,所述大径安装部上开设螺纹通孔,所述防护罩的翻边上开设与螺纹通孔配合的通孔,所述防护罩于延展环通过旋入螺纹通孔的螺钉紧固。将螺纹通孔设于延展环的大径安装部上,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防护罩的厚度可以较小。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内径大于端盖外径且尺寸之差在0.5mm至2mm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由铸件加工而成,所述延展环内侧从远离机体至机体方向依次具有第一工艺槽和第二工艺槽。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振动电机的有益效果是:在机体的端座部上设置延展环,将防护罩安装在延展环上,延展环的设置可以增大防护罩尺寸,从而偏心块的径向尺寸可以增大,以获得更大的偏心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卧式振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一端切除四分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卧式振动电机的结构分解图(一端切除四分之一)。

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卧式振动电机的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卧式振动电机的端盖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卧式振动电机的延展环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中切除四分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卧式振动电机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端座部,

2、端盖,21、第一缺口,

3、延展环,

31、小径凸部,311、第二缺口,

32、大径安装部,

33、密封圈安装槽,

34、第一工艺槽,

35、第二工艺槽,

4、第一密封圈,

5、防护罩,51、翻边,52、圆角,

6、第二密封圈,

7、偏心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振动电机,所述卧式振动电机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两端具有端座部,所述端座部具有安装平面;

端盖,所述端盖安装于端座部上,所述端盖与端座部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延展环,所述延展环安装于端座部上,所述延展环位于端盖外;

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安装于延展环上,所述防护罩与延展环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偏心块,所述偏心块位于防护罩中;

其中,所述延展环外周尺寸大于端座部外周尺寸以使得偏心块的径向尺寸可以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振动电机,在机体的端座部上设置延展环,将防护罩安装于延展环上而非机体的端座部上,延展环外周尺寸大于端座部外周尺寸,使得偏心块的径向尺寸可以更大,从而获得更大的振动力。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卧式振动电机,所述卧式振动电机包括:

机体1,所述机体1两端具有端座部11,所述端座部11具有安装平面;

端盖2,所述端盖2安装于端座部11上,所述端盖2与端座部11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

延展环3,所述延展环3安装于端座部11上,所述延展环3位于端盖2外;

防护罩5,所述防护罩5安装于延展环3上,所述防护罩5与延展环3间设有第二密封圈6;

偏心块7,所述偏心块7位于防护罩5中;

其中,所述延展环3外周尺寸大于端座部11外周尺寸以使得偏心块7的径向尺寸可以更大。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密封圈4位于端盖2和延展环3之间。第一密封圈4可以对端座部11、端盖2和延展环3之间进行密封,提升ip防护性能。

作为改进,所述端盖2外周靠近机体1一侧开设第一缺口21,所述延展环3内周靠近机体1一侧开设第二缺口311,所述第一密封圈4位于第一缺口21和第二缺口311中。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缺口21具有两垂直面,所述第二缺口311倒角形成倾斜面,所述第一密封圈4与两垂直面、倾斜面抵触。采用此种结构,第一密封圈4安装较为容易,且保证第一密封圈4被较好的压缩。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3径向外表面开设密封圈安装槽33,所述第二密封圈6安装于密封圈安装槽33中。采用此种结构,第一密封圈4安装较为容易。

作为改进,所述密封圈安装槽33具有第一径向壁、轴向壁和第二径向壁,所述第一径向壁尺寸小于第二径向壁,所述第一径向壁相比第二径向壁更远离机体1。

作为改进,所述防护罩5靠近机体1一端具有翻边51,所述翻边51处具有圆角52,所述圆角52压紧第二密封圈6,所述翻边51开设通孔,所述第二径向壁上开设螺纹通孔,所述防护罩5和延展环3通过旋入螺纹通孔的螺钉固接。采用圆角52对第二密封圈6进行压缩,保证第二密封圈6被较好的压缩。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3从机体1向远离机体1方向依次包括小径凸部31和大径安装部32,所述小径凸部31开设螺纹盲孔,所述端座部11上开设与螺纹盲孔配合的通孔,所述延展环3与端座部11通过旋入螺纹盲孔的内六角螺钉紧固,所述大径安装部32上开设螺纹通孔,所述防护罩5的翻边51上开设与螺纹通孔配合的通孔,所述防护罩5于延展环3通过旋入螺纹通孔的螺钉紧固。将螺纹通孔设于延展环3的大径安装部32上,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防护罩5的厚度可以较小。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3内径大于端盖2外径且尺寸之差在0.5mm至2mm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延展环3由铸件加工而成,所述延展环3内侧从远离机体1至机体1方向依次具有第一工艺槽34和第二工艺槽35。

机体1、端盖2等的结构可以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卧式振动电机的有益效果是:在机体1的端座部11上设置延展环3,将防护罩5安装在延展环3上,延展环3的设置可以增大防护罩5尺寸,从而偏心块7的径向尺寸可以增大,以获得更大的偏心力;采用一个第一密封圈4即可实现端座部11、端盖2和延展环3之间的密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