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7991发布日期:2020-06-02 20:31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集型母线槽。



背景技术:

密集型母线槽适用于交流三相四线、三相五线制,频率50~60hz,额定电压至690v,额定工作电流250~5000a的供配电系统,作为工矿、企事业和高层建筑中供配电设备的辅助设备,特别适用于车间、老企业的改造。

现有的密集型母线槽在使用时不能有效的在保证导体铜排的位置有效的固定,同时受到绝缘螺栓的固定时容易产生一定的缝隙,影响密封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密集型母线槽,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将使得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导体铜排的位置进行固定,提升导体铜排的密封效果,方便对导体铜排间隔固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导体铜排,所述导体铜排外侧设有防护层,所述导体铜排两侧均设有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绝缘定位柱,所述导体铜排和防护层表面均设有固定孔,所述绝缘定位柱与固定孔卡合,所述绝缘定位柱一侧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绝缘定位柱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表面设有限位槽,所述绝缘定位柱与限位槽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顶部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底部均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一端均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设有导向壳,所述导向壳表面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块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导体铜排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绝缘垫块,所述绝缘垫块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导体铜排与卡槽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导向壳顶部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顶壳,另一所述导向壳底部设有底壳,另一所述导向壳设置在底壳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壳和底壳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设有第一螺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孔内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一端固定设有挤压块,所述螺杆另一侧固定设有钮板,所述挤压块与导向壳一侧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壳底部设有固定端,所述底壳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端与固定槽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表面和固定槽内壁均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内部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第二螺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将多个绝缘定位柱卡入到多个导体铜排和防护层表面设有的固定孔内部,从而对多个导体铜排进行有效的固定,之后将第一限位板一侧的绝缘定位柱卡在第二限位板表面设有的限位槽内部,从而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对导体铜排进行夹持固定,之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滑块在导向槽内部滑动,同时将绝缘垫块卡在导体铜排顶部和底部,卡槽与导体铜排两端卡合,之后导向壳放入到顶壳和底壳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导体铜排的位置进行固定,提升导体铜排的密封效果,方便对导体铜排间隔固定;

2、通过设置密封机构,钮板带动螺杆在第一螺孔内部螺纹固定,同时螺杆推动挤压块对滑块进行挤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多个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互相挤压层叠,进而有效的对导体铜排进行固定,之后顶壳底部的固定端卡入到固定槽内部,之后旋转螺栓,螺栓与第二螺孔螺纹连接,从而将顶壳和底壳进行固定,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绝缘定位柱、第一限位板和导向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导体铜排、2防护层、3定位机构、4绝缘定位柱、5固定孔、6第一限位板、7第二限位板、8限位槽、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滑块、12导向壳、13绝缘垫块、14卡槽、15密封机构、16顶壳、17底壳、18凹槽、19第一螺孔、20螺杆、21挤压块、22钮板、23固定端、24固定槽、25第二螺孔、2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导体铜排1,所述导体铜排1外侧设有防护层2,所述导体铜排1两侧均设有定位机构3;

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绝缘定位柱4,所述导体铜排1和防护层2表面均设有固定孔5,所述绝缘定位柱4与固定孔5卡合,所述绝缘定位柱4一侧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6,所述绝缘定位柱4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板7,所述第二限位板7表面设有限位槽8,所述绝缘定位柱4与限位槽8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顶部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9,所述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底部均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一端均固定设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外侧设有导向壳12,所述导向壳12表面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块11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导体铜排1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绝缘垫块13,所述绝缘垫块13表面设有卡槽14,所述导体铜排1与卡槽14相匹配。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将多个绝缘定位柱4卡入到多个导体铜排1和防护层2表面设有的固定孔5内部,从而对多个导体铜排1进行有效的固定,之后将第一限位板6一侧的绝缘定位柱4卡在第二限位板7表面设有的限位槽8内部,从而通过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对导体铜排1进行夹持固定,之后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带动滑块11在导向槽内部滑动,同时将绝缘垫块13卡在导体铜排1顶部和底部,卡槽14与导体铜排1两端卡合,之后导向壳12放入到顶壳16和底壳17内部,使得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导体铜排1的位置进行固定,提升导体铜排1的密封效果,方便对导体铜排1间隔固定,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密集型母线槽在使用时不能有效的在保证导体铜排1的位置有效的固定,同时受到绝缘螺栓26的固定时容易产生一定的缝隙,影响密封性的问题。

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密集型母线槽,还包括密封机构15,所述密封机构15设置在导向壳12顶部,所述密封机构15包括顶壳16,另一所述导向壳12底部设有底壳17,另一所述导向壳12设置在底壳17内部;

所述顶壳16和底壳17内壁设有凹槽18,所述凹槽18内壁设有第一螺孔19;

所述第一螺孔19内部设有螺杆20,所述螺杆20与第一螺孔19螺纹连接;

所述螺杆20一端固定设有挤压块21,所述螺杆20另一侧固定设有钮板22,所述挤压块21与导向壳12一侧相匹配;

所述顶壳16底部设有固定端23,所述底壳17表面设有固定槽24,所述固定端23与固定槽24相匹配;

所述固定端23表面和固定槽24内壁均设有第二螺孔25,所述第二螺孔25内部设有螺栓26,所述螺栓26与第二螺孔25螺纹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之后顶壳16和底壳17互相卡合,从而对导体铜排1、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进行密封固定,之后旋转钮板22,钮板22带动螺杆20在第一螺孔19内部螺纹固定,同时螺杆20推动挤压块21对滑块11进行挤压,从而将多个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互相挤压层叠,进而有效的对导体铜排1进行固定,之后顶壳16底部的固定端23卡入到固定槽24内部,之后旋转螺栓26,螺栓26与第二螺孔25螺纹连接,从而将顶壳16和底壳17进行固定,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的密封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上述技术中存在的对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互相固定不稳定,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将多个绝缘定位柱4卡入到多个导体铜排1和防护层2表面设有的固定孔5内部,之后将第一限位板6一侧的绝缘定位柱4卡在第二限位板7表面设有的限位槽8内部,从而通过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对导体铜排1进行夹持固定,之后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0带动滑块11在导向槽内部滑动,同时将绝缘垫块13卡在导体铜排1顶部和底部,卡槽14与导体铜排1两端卡合,之后导向壳12放入到顶壳16和底壳17内部,使得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导体铜排1的位置进行固定,提升导体铜排1的密封效果,方便对导体铜排1间隔固定;

参照说明书附图2,钮板22带动螺杆20在第一螺孔19内部螺纹固定,同时螺杆20推动挤压块21对滑块11进行挤压,从而将多个第一限位板6和第二限位板7互相挤压层叠,进而有效的对导体铜排1进行固定,之后顶壳16底部的固定端23卡入到固定槽24内部,之后旋转螺栓26,螺栓26与第二螺孔25螺纹连接,从而将顶壳16和底壳17进行固定,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的密封性。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