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定子轭部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7102发布日期:2020-06-17 00:47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机定子轭部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装配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定子轭部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发电机定子是电机结构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通风结构是发电机定子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通风孔和定子绕组,发电机发电能够为自身机组散热系统提供电能,而随着电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进步,电机的容量不断提高,功率密度不断增加,其发热与通风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大容量电机的可靠运行和使用寿命,有必要改善通风效果和降低损耗。现如今的发电机定子轭部通风孔设计大多为圆柱体设计,而圆柱体型通风孔聚风效果差,致使发电机通风散热系统中散热风机需全部工作,这样就会消耗更多的电能,且影响了发电机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圆柱体型通风孔聚风效果差,导致发电机散热风机全部工作,消耗更多电能,且影响发电机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发电机定子轭部通风结构,能够使气流更容易流入定子轭部的通风孔内,并加快通风孔内气流流速,对定子绕组进行通风散热处理;且改善通风效果,降低损耗,提高了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定子轭部通风结构,包括定子本体,所述定子本体包括定子轭部,所述定子轭部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通风孔通过通风管道连接有聚风结构,所述聚风结构与通风管道相连通,通风管道与定子本体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聚风结构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台体,聚风结构包括内端口和外端口,且内端口的直径小于外端口的直径,所述内端口和外端口相平行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内端口、外端口和通风管道相互连通且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通风管道的直径与内端口的直径相等,聚风结构通过内端口与通风管道连接,外端口设置在定子本体上。

所述聚风结构的外侧壁与通风管道外侧壁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30≤a≤75度。

所述定子本体的齿部设置有若干个定子绕组槽,定子绕组槽内设置有定子绕组。

所述通风孔与定子绕组槽一一对应且通风孔位于定子绕组槽的竖直中心线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通风孔的结构,利用聚风结构使气流更容易流入通风管道内,且加快了通风管道内气流的流速;发电机组运行时,随着散热风机不断的向电机内部提供气流并穿梭在通风孔内,能够有效地对定子绕组进行通风散热处理;此外,在确保通风孔内气流流速与定子绕组温度所允许的范围内,可减少发电机组运行时的散热风机数量,节省电能且降低损耗,有效提高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风孔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中,1为定子本体,2为定子轭部,3为定子绕组,4为定子绕组槽,5为内端口,6为外端口,7为通风孔,8为通风管道,9为聚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电机定子轭部通风结构,包括定子本体1,所述定子本体1的齿部设置有若干个定子绕组槽4,定子绕组槽4内设置有定子绕组3,定子绕组3作为电机的电路部分,通入三相交流电,可产生旋转磁场。所述定子本体1还包括定子轭部2,定子轭部2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7,所述通风孔7与定子绕组槽4一一对应且通风孔7位于定子绕组槽4的竖直中心线上,通风孔7位于定子绕组槽的正上方,实现发电机组运行时,随着散热风机不断的向电机内部提供气流并穿梭在通风孔7内,从而更好地对定子绕组3进行通风散热处理。

如图2和3所示,通风孔7通过通风管道8连接有聚风结构9,所述聚风结构9与通风管道8相连通,通风管道8与定子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即通风管道8为圆柱形且没有上底与下底,通风管道8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子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的通风孔,流入通风管道8内的通风气流通过通风孔进入定子本体1的内部,从而对定子绕组3进行通风散热。所述聚风结构9的外侧壁与通风管道8外侧壁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夹角a的大小取决于不同电机机组散热风机所能提供的气流速度,具体为夹角a的范围为30≤a≤75度,实现发电机组工作时,由于聚风结构9的存在,使散热风机所提供的通风气流更容易流入通风管道8内,同时可加快通风管道8内气流的流速,从而更好地对定子绕组3进行通风散热。具体地,所述聚风结构9为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圆台体,聚风结构9包括内端口5和外端口6,且内端口5的直径小于外端口6的直径,所述内端口5和外端口6相平行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内,其中内端口5、外端口6和通风管道8相互连通且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通风管道8的直径与内端口5的直径相等,聚风结构9通过内端口5与通风管道8连接,外端口6设置在定子本体1上。此结构设计使聚风结构9整体呈现内侧聚拢,外侧张开的状态,实现散热风机所提供的通风气流更容易流入通风管道8内,同时增大通风管道8内气流的流速,从而实现通过通风管道8上的通风孔更好地对定子绕组3进行通风散热;此外,由于聚风结构9的引入,实现在确保通风管道8内通风气流的流速可以达到所要求的定子绕组3的散热目标时,可以减少发电机组散热风机的使用数量,节省电能且降低功耗,提高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

制作时,预先在定子本体1的硅钢片制作模具中加入一个与所需通风管道8半径相同的圆管作为通风孔7的制作模具,定子本体1制作完成后,首先根据通风管道8确定聚风结构9的内端口5的大小及位置,然后根据电机机组散热风机所能提供的气流速度确定聚风结构9的外侧壁与通风管道8外侧壁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同时确定聚风结构9的外端口6的大小及位置,最后利用激光技术或打磨技术在通风孔7处切除或磨出通风孔聚风结构9。该发电机组工作时,散热风机开启,散热风机为发电机散热提供通风气流,该通风气流经过定子本体1时,根据峡谷原理,通风气流更容易流入具有聚风结构9的通风孔7内,即流入通风管道8内,且聚风结构9有利于增大流入通风管道8内气流的流速,流入通风管道8内气流从通风管道8上的通风孔进入定子本体1的内部,从而更好地对定子绕组3进行通风散热;在确保通风管道8内气流流速与定子绕组3的温度所允许的范围内,可减少发电机组运行时散热风机的数量,节省电能且降低损耗,有效提高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