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4518发布日期:2020-07-21 12:41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面板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光伏面板(太阳能面板)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是诸多太阳能利用方式中最直接的一种,大多数材料为硅。有太阳光的地方就能发电,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适用于从大型发电站到小型便携式充电器等多种场合。然而尽管太阳能的储量非常大,但现今人类利用太阳能发制造的电能占全球能源总消耗的比例还相当小,大约只有0.16%。因此,积极发展低价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提高光电转换率,将有利于解决世界能源与环境危机,具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中一般包括呈阵列式设置的若干块光伏面板组件,相邻两块光伏面板组件之间一般留有空隙,或者通过焊接或胶水连接,或者利用螺栓等进行连接,若干块光伏面板组件组装后整体占用面积较大,且存在空间浪费;同时,光伏面板组件之间连接方式较为繁琐,安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减少空间浪费,提高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包括光伏面板和边框,所述光伏面板安装在所述边框的内部,所述边框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上边框、左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相互平行,所述左边框、所述右边框相互平行;所述左边框外侧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沿所述左边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右边框内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沿所述右边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块的截面呈t型,所述第一定位块具有相对的宽端和窄端,所述窄端与所述左边框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截面呈t型,所述第一定位槽包括宽槽和窄槽,所述宽槽位于所述窄槽的内侧,所述宽槽的结构与所述宽端的结构相匹配,所述窄槽的结构与所述窄端的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壁设有第一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上边框的外侧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沿所述上边框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下边框内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沿所述下边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块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截面呈矩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壁设有第二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左边框、所述右边框的顶面均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左边框的长度方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面板组件中,左边框的第一定位块与右边框的第一定位槽相匹配,上边框的第二定位块与下边框的第二定位槽相匹配,组装时左右相邻的两块光伏面板组件利用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进行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块光伏面板组件利用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槽进行连接,操作方便,组装效率高;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放置更多数量的光伏面板组件,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组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光伏面板组件,10-光伏面板,20-边框,21-上边框,211-第二定位块,22-左边框,221-第一定位块,2211-宽端,2212-窄端,23-下边框,231-第二定位槽,232-第二橡胶垫,24-右边框,241-第一定位槽,2411-宽槽,2412-窄槽,242-第一橡胶垫,25-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100,包括光伏面板10和边框20,光伏面板10安装在边框20的内部,边框20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上边框21、左边框22、下边框23和右边框24,上边框21、下边框23相互平行,左边框22、右边框24相互平行;左边框22外侧设有第一定位块221,第一定位块221沿左边框22的长度方向设置,右边框24内设有第一定位槽241,第一定位槽241沿右边框2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定位槽241的结构与第一定位块221的结构相匹配。组装时,左右相邻的两块光伏面板组件可以利用第一定位块221和第一定位槽241相互啮合连接,操作便捷,无需使用焊接或螺钉等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效率,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请参见图2,第一定位块221的截面呈t型,第一定位块221具有相对的宽端2211和窄端2212,窄端2212与左边框22连接,宽端2211处于窄端2212的外侧。第一定位槽241的截面呈t型,第一定位槽241包括宽槽2411和窄槽2412,宽槽2411位于窄槽2412的内侧,宽槽2411的结构与宽端2211的结构相匹配,窄槽2412的结构与窄端2212的结构相匹配。组装时,第一定位块221的宽端2211嵌入第一定位槽241的宽槽2411中,第一定位块221的窄端2212嵌入第一定位槽241的窄槽2412中,由于采用t型结构,能够避免二者之间沿光伏面板10厚度方向的相对运动,提高组装稳定性。

优选地,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3,上边框21的外侧设有第二定位块211,第二定位块211沿上边框21的长度方向设置;下边框23内设有第二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1沿下边框2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定位槽231的结构与第二定位块211的结构相匹配。优选地,第二定位块211的截面呈矩形,第二定位槽231的截面呈矩形。组装时,上下相邻的两块光伏面板组件可以利用第二定位块211和第二定位槽231进行啮合连接,操作便捷,无需使用焊接或螺钉等连接方式,提高了组装效率,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4,图4显示了四块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面板组件的组合状态结构,组装时,将二号光伏面板组件200的第一定位块221沿一号光伏面板组件100的右边框24嵌入到一号光伏面板组件100的第一定位槽241中,将四号光伏面板组件400的第一定位块221沿三号光伏面板组件300的右边框24嵌入到三号光伏面板组件300的第一定位槽241中,再将三号光伏面板组件300的第二定位槽23与一号光伏面板组件100的第二定位块211相互嵌合,将四号光伏面板组件400的第二定位槽231与二号光伏面板组件200的第二定位块211相互嵌合即可。组装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组装后的相邻两块光伏面板组件之间不留空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空间相同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放置更多数量的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面板组件。

优选地,请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中,第一定位槽241的内壁设有第一橡胶垫242,第二定位槽231的内壁设有第二橡胶垫232,起到减震、防滑、提高稳定性的作用。

优选地,请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中,左边框22、右边框24的顶面均设有导流槽25,导流槽25沿左边框22的长度方向设置,导流槽25起到导流作用,当边框20上有雨水时,会顺着导流槽25滑下,避免雨水侵蚀光伏面板10,能够延长光伏面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面板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面板组件中,左边框的第一定位块与右边框的第一定位槽相匹配,上边框的第二定位块与下边框的第二定位槽相匹配,组装时左右相邻的两块光伏面板组件利用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进行连接,上下相邻的两块光伏面板组件利用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槽进行连接,操作方便,组装效率高;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放置更多数量的光伏面板组件,提高空间利用率;第一定位槽的内壁设有第一橡胶垫,第二定位槽的内壁设有第二橡胶垫,起到减震、防滑、提高稳定性的作用;左边框、右边框的顶面均设有导流槽,对雨水等起到导流作用,能够避免雨水侵蚀光伏面板,延长光伏面板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