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8744发布日期:2020-07-17 16:0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在现代应用更为广泛,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为了能够更佳的利用该能源,太阳能技术不断在朝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在太阳能的充放电的过程中涉及一种太阳能控制器,主要针对利用光伏集成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供给太阳能逆变器负载的其他设备电力,为了能够充分的对太阳能供电系统整体进行智能化控制,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多种太阳能系统控制器,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不能够稳定的进行控制,内部实际控制电路较为简单,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并且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不能够准确的收集相关的数据以及进行及时的控制,导致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稳定性欠缺。

为此,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控制器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控制器,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控制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集成片,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固定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液晶触摸显示屏,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面位于液晶触摸显示屏的下侧端安装有软按键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端面分别安装有光电池接线端、蓄电池接线端以及负载接线端,所述光电池接线端、蓄电池接线端以及负载接线端中固定安装有锁紧组合接线端子,所述软按键控制面板的下侧端固定连接有前挡板,所述锁紧组合接线端子包括外锁紧螺母和内空式螺栓,所述内空式螺栓中开设有裂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滑盖,所述液晶触摸显示屏电性连接在显示电路中,所述显示电路电性连接在控制电路的一端,所述控制电路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电压采集端、电流采集端以温度采集端和负载采集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控制电路的主控制芯片为20引脚系列的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压采集端、电流采集端以温度采集端和负载采集端分别对应电信连接一组双色指示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电池接线端、蓄电池接线端以及负载接线端各组均固定连接有四组锁紧组合接线端子,且其中两组并联组成输入端另外两组并联组成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空式螺栓中开设有三至五组裂口,所述内空式螺栓的内侧面设置有咬合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中的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分别为24v和5a。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中的s1端并联电性连接在光伏集成板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通过程序化进行精确的分析计算,并且配合显示屏能够将内部相关的工作数据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能够更加方便于进行控制,内部控制电路连接电压电流端以及负载端,能够通过反馈作用将变化的数据通过转换直接进行显示,并且将反馈的一端电性连接指示灯,便于进行及时维护系统查找相应的问题。装置整体在端子接线的问题上采用两组内空式螺栓进行旋紧配合的方式,与传统方式中通过单组螺栓配合电极片连接的方式更为简便,并且内部加设的咬合齿能够更好的防止连接线的脱落,同时相对与传统方式中的固定方式对导线整体的损伤较小,接触面积更大,电阻更小。控制电路中通过并联在光伏集成板输出端中的s1开关,能够及时的避免蓄电池过充的问题,提高对蓄电池的保护作用,且稳定性相对与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控制器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电路部分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组合接线端子平面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散热集成片;3、固定板;4、液晶触摸显示屏;5、软按键控制面板;6、光电池接线端;7、蓄电池接线端;8、负载接线端;9、锁紧组合接线端子;10、前挡板;11、外锁紧螺母;12、内空式螺栓;13、裂口;14、滑盖;15、显示电路;16、控制电路;17、电压采集端;18、电流采集端;19、温度采集端;20、负载采集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太阳能控制器,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集成片2,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固定板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液晶触摸显示屏4,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位于液晶触摸显示屏4的下侧端安装有软按键控制面板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端面分别安装有光电池接线端6、蓄电池接线端7以及负载接线端8,所述光电池接线端6、蓄电池接线端7以及负载接线端8中固定安装有锁紧组合接线端子9,所述软按键控制面板5的下侧端固定连接有前挡板10,所述锁紧组合接线端子9包括外锁紧螺母11和内空式螺栓12,所述内空式螺栓12中开设有裂口1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面活动连接有滑盖14,所述液晶触摸显示屏4电性连接在显示电路15中,所述显示电路15电性连接在控制电路16的一端,所述控制电路16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电压采集端17、电流采集端18以温度采集端19和负载采集端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的控制电路16的主控制芯片为20引脚系列的单片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电压采集端17、电流采集端18以温度采集端19和负载采集端20分别对应电信连接一组双色指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光电池接线端6、蓄电池接线端7以及负载接线端8各组均固定连接有四组锁紧组合接线端子9,且其中两组并联组成输入端另外两组并联组成输出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内空式螺栓12中开设有三至五组裂口13,所述内空式螺栓12的内侧面设置有咬合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16中的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分别为24v和5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16中的s1端并联电性连接在光伏集成板的输出端。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将装置主体1通过固定板3固定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处,然后分别将光伏集成板中的输入输出端连接在光电池接线端6中,并且将蓄电池的输入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在蓄电池接线端7中,同样将相应负载设备的接线端连接在负载接线端8中,连接的过程中只需将相应的导线插接在锁紧组合接线端子9中的内空式螺栓12中,然后通过旋转外锁紧螺母11将导线进行固定,其中内空式螺栓12固定安装在光电池接线端6、蓄电池接线端7以及负载接线端8中,内空式螺栓12与外锁紧螺母1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且两组均为锥形状。液晶触摸显示屏4电性连接内部显示电路15,在实际设置工作参数时可直接通过液晶触摸显示屏4进行设置同时配合软按键控制面板5进行设定参数,可涉及的参数包括工作实际以及额度工作电压、电流,过温度保护,以及欠载和过充保护和工作定时等,设定完毕之后将滑盖14滑动下滑,用于保护屏幕。内部控制电路16中分别电性连接电压采集端17、电流采集端18以温度采集端19和负载采集端20,同时其中并联一组反馈信号线直接与指示灯电性连接。内部主回路控制器其中一组s1开关即为mosfet管开关,且并联在光伏集成板的输出端,在实际工作时,当装置主体1一端电性连接的蓄电池充电至一定的电压值时,s1开关进入到脉宽调制状态,在实际使用时能够避免蓄电池充电过充的问题,图3中的in+与in-电性连接光电池接线端6,out+与out-电性连接负载接线端8,其中d1在光伏集成板的输出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的情况下该二极管导通,当光伏集成板的输出电压低于蓄电池电压时该二极管截止使得能够在实际使用时能够起到实际的保护作用,另外一组二极管在实际使用时当蓄电池端反接时d2二极管导通,使得蓄电池能够通过d2短路放电,并且能够使得其一端电性连接的保险丝熔断,起到保护蓄电池的保护作用,其中一组开关s为蓄电池放电开关,在蓄电池放电时另一组开关断开使得蓄电池与负载端一端的电路,避免损坏蓄电池。主电路内部的主控制芯片由51单片机系列芯片控制。整体内部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通过程序化进行精确的分析计算,并且配合显示屏能够将内部相关的工作数据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能够更加方便于进行控制,内部控制电路16连接电压电流端以及负载端,能够通过反馈作用将变化的数据通过转换直接进行显示,并且将反馈的一端电性连接指示灯,便于进行及时维护系统查找相应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