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7207发布日期:2020-10-23 19:3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充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车辆用充电装置中,当使车辆停车在车辆用充电装置的与缆线引出口相反的一侧时,必须使充电缆线以在车辆用充电装置前交叉的方式引绕,使用者每当操作时都要跨越充电缆线,因此担心使用者的脚绊到充电缆线而跌倒。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将缆线引出口设置在壳体垂直壁面的至少两面以上,即使使车辆停车于与缆线引出口相反的一侧,也能够使缆线引出口的方向匹配车辆的供电口的方向而变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01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的车辆用充电装置中,当变更缆线引出口时,由于必须变更导辊的位置,存在施工作业的负荷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充放电装置,其能够简单地变更第2缆线引出口的方向。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具备:壳体;缆线,其成为电动车辆所具有的蓄电池与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电子电路部之间的充放电路径;第1缆线引出口,其设置于壳体,供与电子电路部连接的缆线穿过;缆线罩,其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以覆盖第1缆线引出口的方式安装于壳体,即使从正面观察时互换左右,也能够安装于壳体;以及第2缆线引出口,其设置于缆线罩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区域的面和右区域的面中的任意一方,供从电子电路部穿过了第1缆线引出口的缆线穿过。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将具有第2缆线引出口的缆线罩设置成朝向壳体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任意方向都能够安装,由此能够简单地变更缆线的引出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缆线的引绕方法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缆线罩的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缆线罩的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9是变更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中使用的缆线罩侧面部有孔的位置时的背面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使用的缆线的引绕方法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下部的背面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使用的缆线的引绕方法的正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中,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具有箱形状的壳体10、底面基座2、前面面板3、背面罩4、缆线罩5、缆线6、连接器7、连接器支架8以及操作部9。

底面基座2在壳体10的底面部具备2个,用于将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固定于地面等设置面。另外,底面基座2只要能够将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固定于设置面,则不限于两个,设置几个都可以。

前面面板3安装成覆盖壳体10的前面部。操作部9设于前面面板3,通过用户操作,能够进行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运转操作、停止操作、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设定等。

如图2所示,背面罩4为箱状的框体,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上部。背面罩4形成为与壳体10的背面部接触的面及底面部开口的形状。另外,背面罩4的底面部不开口也可以。在背面罩4的下侧的壳体10的背面下部设置有用于使缆线6穿过的第1缆线引出口13。在第1缆线引出口13的下方设置有矩形状的部件19。部件19具有水平方向为矩形的长边、且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进深方向为矩形的短边的碟状底部,部件19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部。

缆线罩5形成为一块金属板的两侧向同一方向垂直弯折的形状、即凵字形的形状。垂直弯折的两侧的部分相当于缆线罩5的侧面部,一块板状的部分相当于缆线罩5的背面部。缆线罩5的背面部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

缆线罩5安装成覆盖第1缆线引出口13。此时,背面罩4、缆线罩5及部件19构成为能够彼此无间隙地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部。另外,在位于背面罩4的下侧的由缆线罩5及部件19围成的空间形成有缆线收纳室14。借助第1缆线引出口13,壳体10的内部与缆线收纳室14连接,缆线收纳室14收纳从第1缆线引出口13出来的缆线6。

缆线罩5构成为,从前面面板3侧观察(以下称作“从正面观察”),即使左右互换,也能够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部。此外,在缆线罩5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用于使缆线6穿过的第2缆线引出口17。因此,当互换缆线罩5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而安装于壳体10的背面部时,第2缆线引出口17的位置左右互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假定电动汽车(ev(electricvehicle))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等电动车辆(无图示)停车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右侧的情况,因此在图1和图2中,第2缆线引出口17设置于从正面观察时的右侧。

连接器7设置于缆线6的末端部,是用于与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连接的连接器。电动车辆(无图示)通过将连接器7与供电口(无图示)连结,能够进行经由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从商用系统(无图示)向电动车辆具有的蓄电池(无图示)供给电力的充电运转。此外,通过将连接器7与供电口(无图示)连结,能够进行经由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从电动车辆具有的蓄电池(无图示)向作为室内负载的家电设备(无图示)供给电力的放电运转。

连接器支架8设置成能够安装于壳体1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侧面中的任意侧面,在不进行与电动车辆(无图示)的充电运转和放电运转期间,收纳从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取下的连接器7。此外,连接器支架8设在与第2缆线引出口17相同的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安装于壳体1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右侧面。

接下来,对缆线6的引绕方法进行说明。缆线6将一端与连接器7连接,将另一端如图3所示,与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的电子电路部11连接。即,缆线6成为电动车辆所具有的蓄电池(无图示)和电子电路部11之间的充放电路径。另外,电子电路部11例如使用螺钉等与缆线6连接,以使得能够简单地拆卸缆线6。

电子电路部11进行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控制。另外,虽未图示,电子电路部11经由缆线(无图示)与商用系统(无图示)连接。

关于一端与连接器7连接的缆线6,如图2及图3所示,其另一端穿过第2缆线引出口17。另外,在第2缆线引出口17与缆线6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由硅或橡胶制作的衬套18,保护缆线6的覆皮不受损伤。

缆线6构成为由于设置于第2缆线引出口17的衬套18而无间隙地从第2缆线引出口17被拉出,但衬套18形成为实现不固定缆线6的程度的紧固。由此,缆线6能够容易地从第2缆线引出口17出入。通过这样构成,当拆下缆线罩5并互换方向时,缆线6不会卡在第2缆线引出口17,能够顺畅地安装。此外,在从第2缆线引出口17至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的缆线6长度过长的情况下,能够使缆线6的余长在缆线收纳室14的内部弯曲等来进行调整,从而使从第2缆线引出口17至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的缆线6的长度最优。

穿过了第2缆线引出口17的缆线6经由缆线收纳室14,穿过第1缆线引出口13。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1缆线引出口13设置有缆线接头(cablegland)15,以填塞第1缆线引出口13与缆线6之间的间隙。缆线接头15一边保持缆线6,一边进行防水及防尘,以使得雨水或尘埃不侵入壳体10的内部。

穿过了第1缆线引出口13的缆线6与电子电路部11连接。电子电路部11与第1缆线引出口13之间的缆线6使用固定件16固定于壳体10,以使得不被拉出到壳体10的外部。

如图3所示,缆线6当从第1缆线引出口13向第2缆线引出口17穿过缆线收纳室14时,必须弯折成直角。此时,缆线6被缆线罩5按压,若低于规定的最小弯曲曲率r,则缆线6的内部可能断线。因此,在第1缆线引出口13的周围的壳体10的背面部具备凹部12,该凹部12成为向壳体10的内侧凹陷的凹陷形状。通过设置凹部12,增加了壳体10的进深方向的距离,使得不低于缆线6的规定的最小弯曲曲率r,防止了缆线6的内部断线。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电动车辆(无图示)停车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从背面罩4取下缆线罩5。如图4所示,保持缆线6穿过第2缆线引出口17的状态,使缆线罩5的方向旋转,以使得第2缆线引出口17的位置左右反转。此时,将连接器支架8的位置也左右反转地互换。之后,如图5所示,将缆线罩5再次安装于背面罩4。

这样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1,将第1缆线引出口13设置于壳体10的背面下部,将第2缆线引出口17设置成朝向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任意方向都能够安装,由此能够简单地变更第2缆线引出口17的方向。

此外,第1缆线引出口13设置于壳体1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水平方向的中央。通过这样构成,无论互换缆线罩5的方向而使第2缆线引出口17朝向左右哪一侧,都能够使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至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的缆线6长度相同。

此外,通过在壳体10的与第2缆线引出口17相同的侧面设置连接器支架8,在将连接器7收纳于连接器支架8时,不需要使缆线6穿过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的前面而向相反侧引绕。

此外,在第2缆线引出口17,由于缆线6不固定而能够活动,当拆下缆线罩5并互换方向时,缆线6不会卡在第2缆线引出口17,能够顺畅地安装。

此外,在第2缆线引出口17,由于缆线6不固定而能够活动,在从第2缆线引出口17至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的缆线6长度过长的情况下,能够使缆线6的余长在缆线收纳室14的内部弯曲等来进行调整,从而使从第2缆线引出口17至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的缆线6的长度最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缆线罩5作为使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侧面和背面成为一体的一个部件构成,但也可以分离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侧面与背面而作为多个单独部件构成,仅在单侧的侧面部件设置第2缆线引出口17。即使这样构成缆线罩5,也能够简单地变更第2缆线引出口17的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互换设置于第1缆线引出口13的缆线接头15与设置于第2缆线引出口17的衬套18也没关系。在这样互换缆线接头15与衬套18的情况下,用海绵等对背面罩4与缆线罩5之间以及缆线罩5与部件19之间实施防水防尘处理,在第1缆线引出口13与第2缆线引出口17之间设置缆线6的余长,当对缆线罩5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进行互换时,必须暂时松开安装于第2缆线引出口17的缆线接头15,但起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缆线罩5的上面部和底面部开口,但缆线罩5也可以形成为封堵上面部与底面部这两者的开口部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不需要部件19,背面罩4与缆线罩5可以不接触,也可以没有背面罩4。此外,在由缆线罩5围成的空间形成有缆线收纳室14。这样,即使形成为封堵缆线罩5的上面部与底面部这两者的开口部的形状,也起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图6中,与图1至图5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在壳体10的背面上部具有背面罩4,且在背面罩4的下侧具有部件19及缆线罩5,相对于此,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200在壳体20的背面下部具有背面罩21且在背面罩21的上侧具有部件23及缆线罩22。另外,由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缆线6的引绕方法及电动车辆(无图示)停车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2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2,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而且,通过在壳体10的上部设置缆线罩22,不弯腰就能够进行缆线罩22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的互换,因此能够改善作业性。

实施方式3.

使用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中,与图1至图6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被设置成,在壳体10的背面上部具有背面罩4,在背面罩4的下侧具有部件19及缆线罩5,部件19覆盖壳体10的背面下部的底面部,缆线罩5覆盖壳体10的背面下部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侧面部及背面部,相对于此,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300被设置成,在壳体30的背面下部具有背面罩31,在背面罩31的上侧具有部件33及缆线罩32,部件33覆盖壳体30的背面上部的背面部,缆线罩32覆盖壳体30的背面上部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侧面和上表面。

另外,可以使背面罩31与部件33一体化,从而由一个部件构成。此外,将缆线罩32作为使上表面与左右侧面成为一体的一个部件构成,但也可以分离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侧面与上表面而作为多个单独的部件构成,仅在单侧的侧面部件设置第2缆线引出口17。此外,由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缆线6的引绕方法及电动车辆(无图示)停车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3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3,起到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而且,通过设置成缆线罩32覆盖壳体30的背面上部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侧面和上表面,即使在车辆用充放电装置300的背面侧具有壁等的情况下,不在车辆用充放电装置300的背面部与壁等之间设置空间,也能够进行缆线罩32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的互换,因此能够改善作业性。

实施方式4.

使用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图8中,与图1至图7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相对于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300中将缆线罩32作为使上表面与左右侧面成为一体的一个部件构成,该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400中,由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开口的l字状的第1缆线罩44、未形成有开口的l字状的第2缆线罩45及第3缆线罩46这三个部位构成缆线罩。

第1缆线罩44形成为l字形的形状,安装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4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任意一方,在侧面部具备第2缆线引出口47。此外,第2缆线罩45形成为与第1缆线罩44相同的形状,安装于与第1缆线罩44相反的侧面,但在侧面部不具备第2缆线引出口47。此外,第1缆线罩44和第2缆线罩45的位置即使左右互换也能够安装。

第3缆线罩46用于覆盖第1缆线罩44及第2缆线罩45以外的部分,形成为一块板状的形状,安装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400的上表面。

对在上述那样构成的状态下电动车辆(无图示)停车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4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进行说明。将第1缆线罩44、第2缆线罩45及第3缆线罩46这三个均拆下,保持缆线6穿过第1缆线罩44的第2缆线引出口47的状态,互换第1缆线罩44与第2缆线罩45的位置。此时,将连接器支架8的位置也左右反转地互换。之后,将第3缆线罩46安装于原来的位置。

另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使第1缆线罩44和第2缆线罩45的侧面部和上面部的形状为相同形状,即,即使互换第1缆线罩44的侧面部和上面部也能够安装,当互换第1缆线罩44和第2缆线罩45的位置时,将第1缆线罩44安装为使得第2缆线引出口47来到上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4,即使将缆线罩分割为第1缆线罩44、第2缆线罩45及第3缆线罩46这三个,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同样的效果。而且,通过将第1缆线罩44及第2缆线罩45形成为l字状,能够将第2缆线引出口47的开口方向在侧方和上方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实现适合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设置场所的缆线6的引绕作业。

实施方式5.

使用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与图1至图9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在壳体10的背面部的凹部12设置有第1缆线引出口13,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500在壳体50的背面部形成凸部51,在凸部51设置有第1缆线引出口52。

凸部51通过从壳体50的内侧向壳体50的外部方向突出而形成于壳体50的背面部。成为向壳体50的外侧突出的突出形状的凸部51充分突出,在突出形状的底面部,以面对缆线收纳室53的方式设置有第1缆线引出口52。

壳体50的内部与缆线收纳室53经由在凸部51的突出形状的底面部设置的第1缆线引出口52而连接。另外,在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4中,由于缆线罩设置于壳体的背面上部,因此,第1缆线引出口52设置于凸部51的突出形状的上面部。

此外,在第1缆线引出口52设置有缆线接头15,以填塞第1缆线引出口52与缆线6之间的间隙。缆线接头15一边保持缆线6,一边进行防水及防尘,以使得雨水或尘埃不侵入壳体50的内部。此外,电子电路部11与第1缆线引出口52之间的缆线6使用固定件16固定于壳体50,以使得不被拉出到壳体50的外部。

此外,由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缆线6的引绕方法及电动车辆(无图示)停车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5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5,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此外,如图11所示,通过在凸部51的底面部或上面部设置第1缆线引出口52,能够将缆线6不是向要求车辆用充放电装置500的薄型化的进深方向,而是向空间比较有余地的垂直方向进行引绕,因此,能够以不低于缆线6的规定的最小弯曲曲率r的方式引绕,防止缆线6的内部断线。

此外,第1缆线引出口52设置于壳体5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水平方向的中央。通过这样构成,无论互换缆线罩5的方向而使第2缆线引出口17朝向左右哪一侧,都能够使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500至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的缆线6长度相同。

实施方式6.

使用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2和图13中,与图1至图1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100在壳体10的底面部具有底面基座2,且在壳体10的背面下部具有第1缆线引出口13、缆线罩5及部件19,相对于此,该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600不具有底面基座2、第1缆线引出口13、缆线罩5及部件19,而在壳体60的底面部具有第1缆线引出口63及缆线罩61,在缆线罩61的内部具有收纳缆线6的缆线收纳室62。第1缆线引出口63设置成面对缆线收纳室62。

缆线罩61形成为上面部开口的箱形的形状,在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任意一方具有用于使缆线6穿过的第2缆线引出口64。另外,缆线罩61构成为,即使互换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也能够安装于壳体60的底面部。

接下来,对缆线6的引绕方法进行说明。缆线6与实施方式1同样,一端与连接器7连接,另一端与电子电路部11连接。另外,电子电路部11与实施方式1同样,例如使用螺钉等与缆线6连接。

关于一端与连接器7连接的缆线6,如图12及图13所示,其另一端穿过第2缆线引出口64。另外,在第2缆线引出口64与缆线6之间的间隙处,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有衬套18。

穿过了第2缆线引出口64的缆线6经由缆线收纳室62,穿过第1缆线引出口63。另外,在第1缆线引出口13,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有缆线接头15。

穿过了第1缆线引出口63的缆线6与实施方式1同样,与电子电路部11连接。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电动车辆(无图示)停车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6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壳体60从缆线罩61拆下。如图13所示,保持缆线6穿过第2缆线引出口64的状态,使缆线罩61的方向旋转,以使得第2缆线引出口64的位置左右反转。此时,将连接器支架8的位置也左右反转地互换。之后,将壳体60安装于缆线罩61的上部。

这样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6,将第1缆线引出口63设置于壳体60的底面部,将第2缆线引出口64设置成朝向车辆用充放电装置60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任意方向都能够安装,由此能够简单地变更第2缆线引出口64的方向。

此外,第1缆线引出口63设置于壳体6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水平方向的中央。通过这样构成,无论互换缆线罩61的方向而使第2缆线引出口64朝向左右哪一侧,都能够使从车辆用充放电装置600至电动车辆的供电口(无图示)的缆线6长度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使互换设置于第1缆线引出口63的缆线接头15与设置于第2缆线引出口64的衬套18也没关系。即使这样构成,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6所示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采用以下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进行了说明:该车辆用充放电装置进行充电运转和放电运转,充电运转是经由车辆用充放电装置从商用系统(无图示)向电动车辆具有的蓄电池(无图示)供给电力,放电运转是经由车辆用充放电装置从电动车辆具有的蓄电池(无图示)向作为室内负载的家电设备(无图示)供给电力,但无论进行充电运转及放电运转中的哪一方,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6所示的车辆用充放电装置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因此当然也可以不具备进行放电运转的放电功能。

标号说明

10、20、30、40、50、60:壳体;

5、22、32、61:缆线罩;

6:缆线;

7:连接器;

8:连接器支架;

12:凹部;

13、52、63:第1缆线引出口;

17、47、64:第2缆线引出口;

44:第1缆线罩;

45:第2缆线罩;

46:第3缆线罩;

51:凸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