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14970发布日期:2020-11-20 12:1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连接线部的定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定子铁芯、包含从定子铁芯的轴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以及导线部的线圈、以及与线圈的导线部连接的布线(连接线部)的定子。在该定子设置有布线保持部件。布线保持部件以整体从线圈端部的轴向外侧端部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层叠地配置于线圈端部的轴向端部上。而且,在布线保持部件设置有保持布线的保持部、以及配置于线圈端部的轴向外侧端部与保持部之间的隔离部。由此,被布线保持部件保持的布线的整体以及隔离部的整体被配置于比线圈端部的轴向外侧端部靠轴向外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8794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定子中,在比线圈端部的轴向外侧端部靠轴向外侧至少配置有布线的整体,所以定子在轴向上大型化。因此,以往渴望一种在具有与导线部连接的布线(连接线部)的定子中,能够防止在轴向(中心轴线方向)上大型化的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大型化的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多个线圈,其包含从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以及导线部;以及连接线部,其被配置于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与多个线圈的导线部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定子中,如上述那样,将连接线部配置于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由此,连接线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比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靠定子铁芯侧(中心轴线方向的内侧),所以与从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向中心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地配置连接线部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定子铁芯、多个线圈以及与多个线圈连接的连接线部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具备以下工序:以线圈端部从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突出的方式,将多个线圈配置于定子铁芯的工序;将连接线部配置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工序;以及在配置多个线圈的工序之后,并且在配置连接线部的工序之后,以连接线部被配置于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的方式,将线圈端部成型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如上述那样构成,由此能够将连接线部配置于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其结果是,连接线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比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靠定子铁芯侧(中心轴线方向的内侧),所以与从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向中心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地配置连接线部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大型化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那样,能够防止定子在中心轴线方向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定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的连接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槽的线圈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径向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径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部件的流通槽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中性点连接线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隔极连接线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件的流通槽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配置于定子铁芯的工序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配置于定子铁芯的工序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端部成型的工序(成型前)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端部成型的工序(成型后)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径向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件的结构的沿着径向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图23是从周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的图。

图24是从径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的图。

图25是从周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隔极连接线部的图。

图26是从径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隔极连接线部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中性点连接线部的结构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所使用的圆线的制造工序的图。图29a是从d3方向观察的图,图29b是从d1方向观察的图,图29c是从d2方向观察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被收纳于第一保持部件的状态的从周向观察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被收纳于第一保持部件的状态的从径向观察的图。

图3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隔极连接线部所使用的圆线的制造工序的图。图32a是表示隔极连接线部所使用的配置为星形的圆线的图,图32b是用于说明将配置为星形的圆线沿周向扭转的工序的图,图32c是表示形成了隔极连接线部所使用的圆线的情形的图。

图33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沿周向折弯的工序的图。

图34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的附近配置一方导线部的工序的从径向观察的图。

图3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的附近配置一方导线部的工序的从周向观察的图。

图3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与一方导线部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的工序的从径向观察的图。

图3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连接端子与一方导线部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的工序的从周向观察的图。

图3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方导线部的余长被切断的状态的图。

图3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隔极连接线部与另一方导线部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的工序的图。

图4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中性点连接线部与一方导线部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的工序的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第一保持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定子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定子的构造)

参照图1~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00的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以及“轴向的一侧”是指箭头z1方向,“中心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以及“轴向的另一侧”是指箭头z2方向。另外,“径向内侧”是指定子100的径向内侧(箭头r1方向),“径向外侧”是指定子100的径向外侧(箭头r2方向)。另外,“周向”是指定子100的周向(箭头a方向)。

如图1所示,定子100构成旋转电机101的一部分。旋转电机101例如被搭载于车辆等。具体而言,定子100被配置为在径向上与转子102对置。例如,旋转电机101构成为内转子型的马达。

定子100具备定子铁芯10。定子铁芯10形成为圆环状。定子铁芯10设置有从圆环状的背轭1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12、以及形成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齿12之间的多个插槽13。插槽13被设置为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另外,插槽13在径向内侧开口。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后述的第一保持部件40以及第二保持部件50的图示。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定子100具备多个线圈20、连接线部30、第一保持部件40以及第二保持部件50。连接线部30包含动力连接线部31、隔极连接线部32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如图3所示,多个线圈20例如通过多次卷绕圆线而形成。而且,多个线圈20分别包含相互在周向上被收纳于不同的插槽13(参照图4)的一对插槽收纳部21;连接一对插槽收纳部21彼此,并且从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端面10a突出的线圈端部60a以及从端面10b突出的线圈端部60b;以及构成线圈20的端部的一方导线部22a以及另一方导线部22b。此外,动力连接线部31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是技术方案的“一方连接线部”的一个例子。另外,隔极连接线部32是技术方案的“另一方连接线部”以及“隔极连接部”的一个例子。另外,一方导线部22a以及另一方导线部22b是技术方案的“导线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4所示,多个线圈20分别沿轴向观察时,一对插槽收纳部21中的插槽收纳部21a被配置于插槽13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另外,一对插槽收纳部21中的插槽收纳部21b被配置于插槽13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另外,插槽收纳部21b被配置于从供插槽收纳部21a配置的插槽13沿周向离开了规定数量的插槽13的插槽13。即、线圈20是双层重叠卷绕线圈。

另外,如图3所示,多个线圈20包含一方导线部22a与动力连接线部31连接,并且另一方导线部22b与隔极连接线部32连接的第一线圈20a;以及一方导线部22a与中性点连接线部33连接,并且另一方导线部22b与隔极连接线部32连接的第二线圈20b。即第一线圈20a与第二线圈20b构成为串联的线圈。

这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20a具有从规定的匝数n减少二分之一周的第一匝数n1(=n-{1/2})。另外,第二线圈20b经由隔极连接线部32与第一线圈20a连接,具有将规定的匝数n增加二分之一周的第二匝数n2(=n+{1/2})。即、在第一线圈20a与第二线圈20b被连接的状态下,合计的匝数(n1+n2)成为2n。

另外,第一线圈20a的第一匝数n1以及第二线圈20b的第二匝数n2都包含端数(小于1的数),由此多个线圈20构成为第一线圈20a以及第二线圈20b的一方导线部22a被从轴向的一侧取出,并且第一线圈20a以及第二线圈20b的另一方导线部22b被从轴向的另一侧取出。

如图2所示,在线圈20安装有片状的绝缘部件23。绝缘部件23例如配置于邻接的线圈端部60a彼此之间(参照图14),以及配置于径向以及周向的插槽收纳部21与定子铁芯10之间(参照图4)。

如图5所示,绝缘部件23包含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突出的突出部分23a。突出部分23a以配置于插槽收纳部21与定子铁芯10之间的绝缘部件23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的前端部在径向上重合的方式被折弯。另外,如图6所示,绝缘部件23包含在中心轴线方向上,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突出的突出部分23b。突出部分23b以配置于插槽收纳部21与定子铁芯10之间的绝缘部件23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前端部在径向上重合的方式被折弯。

〈连接线部、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第一保持部件40设置有与定子100的外部的动力源(电源)连接的多个(例如三相)动力端子71。而且,动力连接线部31与动力端子71连接。隔极连接线部32构成为连接第一线圈20a与第二线圈20b。中性点连接线部33构成中性点(例如,三相交流的y型结线的中性点)。

如图2所示,第一保持部件40构成为保持动力连接线部31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第二保持部件50构成为保持隔极连接线部32。另外,第一保持部件40配置于比定子铁芯10靠轴向的一侧。第二保持部件50配置于比定子铁芯10靠轴向的另一侧。即动力连接线部31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配置于比定子铁芯10靠轴向的一侧,隔极连接线部32配置于比定子铁芯10靠轴向的另一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保持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动力连接线部31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的总线部分33b)被配置于轴向的一侧的线圈端部60a的外端部61a与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面10a之间。另外,第二保持部件50的至少一部分(隔极连接线部32)被配置于轴向的另一侧的线圈端部60b的外端部61b、与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另一侧的端面10b之间。此外,端面10a是技术方案的“一方端面”的一个例子。另外,端面10b是技术方案的“另一方端面”的一个例子。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线圈端部60a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离开绝缘距离d而配置。而且,第一保持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动力连接线部31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的总线部分33b)通过隔开绝缘距离d配置线圈端部60a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而被配置于形成在线圈端部60a与端面10a之间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间隙cl1。另外,第一保持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从径向观察时与突出部分23a重叠的位置。另外,如图6所示,线圈端部60b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离开绝缘距离d而配置。而且,第二保持部件50的至少一部分(隔极连接线部32)通过隔开绝缘距离d配置线圈端部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而被配置于形成在线圈端部60b与端面10b之间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间隙cl2。另外,第二保持部件50的至少一部分(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在从径向观察时与突出部分23b重叠的位置。这里,间隙cl1是指线圈端部60a的轴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亦即内端部62a、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之间的区域。另外,间隙cl2是指线圈端部60b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亦即内端部62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之间的区域。即“间隙cl1(间隙cl2)”被记载为表示线圈端部60a(60b)与端面10a(10b)之间的区域,不限于表示没有配置其它部件的“空隙”。

具体而言,线圈端部60a包含从插槽13向箭头z1方向突出,并且从插槽13朝向背轭11侧并向径向一侧亦即径向外侧(箭头r2方向)突出的径向突出部分64a。另外,线圈端部60b包含从插槽13向箭头z2方向突出,并且比插槽13朝向背轭11侧并向径向一侧亦即径向外侧(箭头r2方向)突出的径向突出部分64b。而且,第一保持部件40的至少一部分(动力连接线部31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的总线部分33b)被配置于径向突出部分64a与背轭11的端面10a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另外,第二保持部件50的至少一部分(隔极连接线部32)被配置于径向突出部分64b与背轭11的端面10a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

如图7所示,动力连接线部31是被形成为多个圆环状(同心圆状)的导体。动力连接线部31例如构成为扁平导线(扁平导体)。而且,动力连接线部31包含相互绝缘的u相线部31u、v相线部31v以及w相线部31w。例如,u相线部31u、v相线部31v及w相线部31w按该顺序沿径向相邻地配置。

另外,u相线部31u与u相用的动力端子71亦即u相动力端子71u连接,v相线部31v与v相用的动力端子71亦即v相动力端子71v连接,w相线部31w与w相用的动力端子71亦即w相动力端子71w连接。u相动力端子71u、v相动力端子71v以及w相动力端子71w分别被配置为比第一保持部件40的外端部40a更向径向外侧突出,与未图示的动力线连接。

第一保持部件40在沿轴向观察时,被形成为圆环状。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部件40被配置为第一保持部件40的径向外侧的外端部40a位于大致与定子铁芯10的外端面10c相同的径向位置或者位于比外端面10c靠径向内侧。另外,第一保持部件40被配置为第一保持部件40的径向内侧的内端部40b位于大致与构成定子铁芯10的插槽13的背轭11侧的内壁面11a相同的径向位置或者位于比内壁面11a靠径向外侧。即、第一保持部件40(第一部分41)的径向的宽度w1是背轭11的宽度w2以下的大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部件40包含:配置于间隙cl1的第一部分41;以及在定子铁芯10的径向上,在径向外侧与线圈端部60a邻接地配置,与第一部分41连续地形成的第二部分42,并且通过第一部分41与第二部分42,沿着径向的剖面被形成为l字形。具体而言,第一保持部件40通过第一部分41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第二部分42的轴向内侧的部分被连续地形成,而使沿着径向的剖面形成为l字形(大致l字形)。

第一部分41以及第二部分42例如由绝缘性树脂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第一部分41以及第二部分42由pps(聚苯硫醚)构成。优选第一部分41以及第二部分42由pps中的韧性较高的材料构成,第一部分41构成为能够沿轴向弯曲变形的部件,第二部分42构成为能够沿径向弯曲变形的部件。

第一部分41构成为保持u相线部31u、v相线部31v以及w相线部31w。具体而言,第一部分41被形成为覆盖u相线部31u、v相线部31v以及w相线部31w的各个。由此,在u相线部31u、v相线部31v以及w相线部31w各自的径向之间形成有隔壁部41a。

第一部分41的轴向的厚度t1小于线圈端部60a的突出高度h1的大小,小于第二部分42的轴向的长度l1。第一部分41的径向的宽度w1大于第二部分42的径向的厚度t2。第一部分41的定子铁芯10侧的端面41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接近或者接触。另外,第一部分41的线圈端部60a侧的端面41c与线圈端部60a的定子铁芯10侧的内端部62a接近或者接触。另外,第二部分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42a与线圈端部60a的径向外侧的外端部63a接近或者接触。此外,厚度t1是端面41b与端面41c的距离。另外,厚度t2是端面42a与外端部40a的距离。此外,厚度t1的大小与上述绝缘距离d的大小大致相同。

另外,第一保持部件40的第二部分42的轴向的外侧的端部40c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a的外端部61a的附近,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z方向的位置)。即线圈端部60a的突出高度h1与第二部分42的轴向的长度l1大致相同,或者长度l1是突出高度h1以上。此外,该段落中“附近”以及“大致相同”是指例如与厚度t1(或者t2)相比差异小。

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保持部件40设置有导线连接端子43。导线连接端子43从第一部分41遍及第二部分42而形成,并且在第一部分41侧的部分43a中与动力连接线部31连接,在第二部分42侧的部分43b中与第一线圈20a的一方导线部22a连接。另外,导线连接端子43设置为与一方导线部22a的数目相同,具有电连接动力连接线部31与一方导线部22a的功能。例如导线连接端子43通过在导体(例如铜板)的表面实施绝缘覆膜或者绝缘涂装而形成。此外,导线连接端子43是技术方案的“端子部件”的一个例子。

详细而言,导线连接端子43的部分43a在第一部分41的内部,与动力连接线部31的线圈端部60a侧的侧面接合。而且,导线连接端子43在第一部分41以及第二部分42的内部,被形成为沿着第一部分41以及第二部分42的形状的大致l字形,使部分43b从第二部分42向轴向外侧露出。

而且,一方导线部22a被从线圈端部60a向径向外侧拉出。而且,在部分43b的接合部43c中,一方导线部22a与导线连接端子43接合(焊接、钎焊)。例如,一方导线部22a与导线连接端子43通过利用激光使金属(钎料)熔融并凝固而接合。由此,一方导线部22a(第一线圈20a)、导线连接端子43以及动力连接线部31被电连接。

而且,如图7所示,连接动力连接线部31与u相动力端子71u,由此第一线圈20a与u相动力端子71u被电连接。在v相动力端子71v以及w相动力端子71w中,也与u相动力端子71u相同,经由导线连接端子43而与各自相的第一线圈20a连接。

如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部分42设置有使旋转电机101的冷却用油(液体)沿径向流通的流通部42b。具体而言,流通部42b被形成为向轴向(第一部分41侧)凹陷的切口状。例如,第二部分42中的导线连接端子43的附近部分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的附近部分以外的部分形成为向第一部分41侧凹陷的切口状。即、在从径向外侧观察时,线圈端部60a经由流通部42b而露出。由此,从径向外侧流入的冷却用油经由流通部42b而朝向径向内侧流动,流向线圈端部60a、插槽收纳部21。其结果是,定子100被冷却。

如图9所示,在第二部分42配置有中性点连接线部33。中性点连接线部33(中性点端子部分33a)在接合部33c中,与第二线圈20b的一方导线部22a连接。中性点连接线部33例如构成为母线部件(例如铜板),中性点端子部分33a与总线部分33b被一体地形成。总线部分33b在从轴向观察时,被配置于动力连接线部31的径向外侧,被形成为圆环状。

如图10所示,隔极连接线部32构成为进行连接相互隔开地配置的第一线圈20a的另一方导线部22b、与跟第一线圈20a串联的第二线圈20b的另一方导线部22b的隔极连接。第二保持部件50构成为保持隔极连接线部32。如图6所示,第二保持部件50包含配置于间隙cl2的第一部分51、以及与第一部分51连续地形成的第二部分52。而且,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的沿着径向的剖面被形成为l字形。另外,第一部分51的定子铁芯10侧的端面51a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接近或者接触,第一部分51的线圈端部60b侧的端面51b与线圈端部60b的内端部62b接近或者接触。

隔极连接线部32例如由导线(圆线)形成,被配线在第二保持部件50的内部。第二保持部件50的第一部分51包含沿轴向重叠的双层布线收纳部51c以及51d。例如,在配置于第一部分51的定子铁芯10侧的布线收纳部51c中,遍及径向对隔极连接线部32进行布线。另外,如图10所示,在配置于第一部分51的线圈端部60b侧的布线收纳部51d中,遍及周向对隔极连接线部32进行布线。另外,如图11所示,在布线收纳部51d中,多个隔极连接线部32以在径向邻接的状态被布线。

而且,如图6所示,隔极连接线部32的端部32a被从第二部分52的轴向外侧露出,端部32a与另一方导线部22b在接合部32b中,被接合(激光焊接、钎焊)。由此,第一线圈20a与第二线圈20b经由另一方导线部22b以及隔极连接线部32而被电连接。例如,通过隔极连接线部32,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中心轴c而对置地配置的第一线圈20a与第二线圈20b(参照图10)被连接(隔极连接)。此外,隔极连接是指将相互不同的同相的线圈20彼此至少每隔一个连接。

另外,如图12所示,在第二保持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与第一保持部件40的第二部分42相同,设置有被形成为向第一部分51侧凹陷的切口状,使旋转电机101的冷却用油(液体)沿径向流通的流通部52a。

(定子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图3~图6、图9以及图13~图17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图13示出了与定子100的制造工序相关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准备多个线圈20。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准备包含:具有从规定的匝数n减去二分之一周分的第一匝数n1(=n-{1/2})的第一线圈20a、以及具有将规定的匝数n增加二分之一周的第二匝数n2(=n+{1/2})的第二线圈20b的、多个线圈20。

在步骤s2中,将多个线圈20配置于定子铁芯10。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以线圈端部60a从定子铁芯10的轴向一侧的端面10a突出,并且线圈端部60b从定子铁芯1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10b突出的方式,将多个线圈20配置在定子铁芯10。具体而言,线圈20的一对插槽收纳部21被配置于周向位置相互不同的插槽13。

此时,线圈端部60a以及60b被配置于比构成插槽13的定子铁芯10的内壁面11a靠径向内侧。即、在后述的将线圈端部60a以及60b成型的工序(s4)之前,线圈端部60a以及60b被配置于在轴向上不与背轭11重叠的位置(仅在插槽13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

在步骤s3中,如图15所示,将第一保持部件40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并且将第二保持部件50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由此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或者10b。具体而言,将圆环状的第一保持部件40载置于成型前的线圈端部60a的径向外侧并且背轭11的轴向外侧。另外,将圆环状的第二保持部件50载置在成型前的线圈端部60b的径向外侧并且背轭11的轴向外侧。即、以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突出地配置的线圈端部60a位于圆环状的连接线部30的内径侧的孔部71的方式,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另外,以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突出地配置的线圈端部60b位于圆环状的连接线部30的内径侧的孔部72的方式,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

在步骤s4中,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将第一保持部件40(连接线部30)配置于线圈端部60a的轴向的外端部61a与端面10a之间的方式,使线圈端部60a成型,并且以将第二保持部件50(连接线部30)配置于线圈端部60b的轴向的外端部61b与端面10b之间的方式,使线圈端部60b成型。由此,形成径向突出部分64a以及64b。

另外,如图5所示,在动力连接线部31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33被第一保持部件40保持的状态下,将第一保持部件40的至少第一部分41配置于线圈端部60a与端面10a的间隙cl1,由此将动力连接线部31配置于线圈端部60a(径向突出部分64a)与端面10a的间隙cl1。另外,如图6所示,在隔极连接线部32被第二保持部件50保持的状态下,将第二保持部件50的至少第一部分51配置于线圈端部60b与端面10b的间隙cl2,由此将隔极连接线部32的一部分配置于线圈端部60b(径向突出部分64b)与端面10b的间隙cl2。

详细而言,如图16所示,配置了多个线圈20、第一保持部件40以及第二保持部件50的定子铁芯10被配置于成型装置200。成型装置200包含:配置于比定子铁芯10靠径向内侧的圆筒(圆柱)状的内侧夹具201、配置于比定子铁芯10靠径向外侧的外侧夹具202、以及在内侧夹具201与外侧夹具202的径向之间沿轴向移动的按压夹具203。

而且,在定子铁芯10被配置于内侧夹具201与外侧夹具202的径向之间的状态下,成为第一保持部件40的第二部分42与外侧夹具202接近(接触),并且第二保持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与外侧夹具202接近(接触)的状态。

而且,如图17所示,按压夹具203从轴向外侧朝向轴向内侧按压线圈端部60a以及60b,由此以将线圈端部60a以及60b沿轴向压缩并且向径向外侧膨胀的方式成型(变形)。由此,线圈端部60a以及60b向径向外侧变形,由此第一保持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成为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a与端面10a的间隙cl1的状态,第二保持部件50的第一部分51成为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b与端面10b的间隙cl2的状态。另外,第一保持部件40的第二部分42成为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a的外端部63a与外侧夹具202之间的状态,第二保持部件50的第二部分52成为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b的外端部63b与外侧夹具202之间的状态。然后,从成型装置200取下定子铁芯10。

在步骤s5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保持部件40的导线连接端子43与第一线圈20a的一方导线部22a被接合。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保持部件40的中性点端子部分33a与第二线圈20b的一方导线部22a被接合。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保持部件50的隔极连接线部32的一侧的端部32a、与第一线圈20a的另一方导线部22b被接合。另外,第二保持部件50的隔极连接线部32的另一侧的端部32a、与第二线圈20b的另一方导线部22b被接合。由此,如图1所示,制造出定子100。然后,组合定子100与转子102,由此来制造旋转电机101。然后,将旋转电机101搭载于车辆等,连接动力源(电源)与动力端子71。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以及图18~图20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00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在第一保持部件40设置有中性点连接线部33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100不同,在第二保持部件350设置有中性点连接线部333。此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所示,定子300具备多个线圈320。如图18所示,多个线圈320经由导线连接端子43,被从轴向的一侧拉出的一方导线部322a与动力连接线部31连接,如图19所示,被轴向的另一侧拉出的另一方导线部322b与中性点连接线部333连接。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没有进行隔极连接,同相的多个线圈320彼此被并列连接。另外,多个线圈320例如具有全部相同数量的匝数na1。匝数na1是对规定的匝数na加上二分之一周的匝数(na+{1/2})。

而且,定子300包含:保持动力连接线部31的第一保持部件340、以及保持中性点连接线部333的第二保持部件350。第一保持部件340的第一部分341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a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的间隙cl11,第二保持部件350的第一部分351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的间隙cl11。而且,第一保持部件340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a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的间隙cl11,第二保持部件350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b的间隙cl12。另外,第一保持部件340通过第一部分341与第二部分342,径向的剖面形成为l字形(大致l字形),第二保持部件350通过第一部分351与第二部分352,径向的剖面形成为l字形(大致l字形)。

如图19所示,中性点连接线部333包含:配置于第二保持部件350的第一部分351的总线部分333a;以及与总线部分333a连接,配置于第二保持部件350的第二部分352的端子部分333b。在端子部分333b连接有另一方导线部322b。如图20所示,总线部分333a在沿轴向观察时,被形成为圆环状。另外,端子部分333b向箭头z1方向侧露出。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00的其它结构以及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1~图40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子400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一方导线部22a通过铆接与导线连接端子443机械地接合,并且冶金地接合。此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对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21所示,定子400具备导线连接端子443。导线连接端子443包含u相的导线连接端子443u、v相的导线连接端子443v以及w相的导线连接端子443w。此外,导线连接端子443是技术方案的“端子部件”的一个例子。

如图22所示,导线连接端子443包含:一对连接部分443b、一对第一端子部分443d、一对第二端子部分443e以及第三端子部分443f。

连接部分443b被形成为沿周向(a方向)延伸。一对第一端子部分443d分别与一对连接部分443b连续地形成。第一端子部分443d以沿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参照图23)。一对第二端子部分443e分别与一对第一端子部分443d连续地形成。第二端子部分443e以沿径向(r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三端子部分443f被形成为沿周向(a方向)延伸,以便连接一对第二端子部分443e彼此。

如图23所示,导线连接端子443利用连接部分443b与一方导线部22a连接。另外,导线连接端子443利用443f与动力连接线部31连接。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导线连接端子443通过铆接与一方导线部22a机械地接合,并且通过钎料与一方导线部22a冶金地接合,由此与一方导线部22a连接。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连接部分443b包含通过折弯而形成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而且,沿径向(r方向)延伸的一方导线部22a以通过连接部分443b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从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两侧夹持的方式(通过铆接)被机械地接合。另外,连接部分443b通过接合时熔融并凝固后的钎料,在接合部443c中,与一方导线部22a冶金地接合。作为钎料例如使用在熔融温度是200度以下的软钎焊材料(焊料)。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冶金地接合”是指加热金属而使其熔融并凝固由此将金属彼此进行金属间接合。

如图23所示,定子400具备第一保持部件440。第一保持部件4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100相同,在沿轴向观察时,被形成为圆环状。第一保持部件440包含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42c形成有槽442b的第二部分442。槽442b沿着第一保持部件440的周向(a方向)而形成。导线连接端子443被设置于第一保持部件440。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分443b的一部分沿着周向(a方向)被折弯,由此被收纳于槽442b。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连接部分443b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中的第一端子部分443d侧的部分在从径向(r方向)观察时,以被第一保持部件440覆盖的方式被收纳于槽442b。此外,连接部分443b的其它部分在从径向(r方向)观察时,从第一保持部件440露出。

另外,如图23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导线连接端子443包含内置于第一保持部件440,并且剖面为近似圆形状的圆线被压扁的部分;以及从第一保持部件440露出,并且圆线没有被压扁的部分。具体而言,导线连接端子443内的、连接部分443b(在图23中未图示)在从轴向(z方向)观察时,从第一保持部件440向外部露出。连接部分443b保持原样地使用剖面为近似圆形状的圆线。导线连接端子443内的、第一端子部分443d、第二端子部分443e以及第三端子部分443f被保持(内置)在第一保持部件440的内部。第一端子部分443d、第二端子部分443e以及第三端子部分443f在从径向(a方向)观察时,压扁剖面为近似圆形状的圆线而使用。

如图25所示,定子400具备隔极连接线部432、以及第二保持部件450。隔极连接线部432及隔极连接线部432是技术方案的“另一方连接线部”以及“隔极连接部”的一个例子。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隔极连接线部432通过铆接与另一方导线部22b机械地接合,并且通过钎料与另一方导线部22b冶金地接合,由此与另一方导线部22b连接。具体而言,如图26所示,隔极连接线部432的中心轴向(z方向)的端部432a包含通过折弯而形成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而且,沿径向(r方向)延伸的另一方导线部22b以通过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从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两侧夹持的方式(通过铆接)被机械地接合。另外,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通过在接合时熔融并凝固后的钎料,在接合部432b中,与另一方导线部22b冶金地接合。

如图25所示,第二保持部件4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100相同,在沿轴向观察时,被形成为圆环状。第二保持部件450包含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52b形成有槽452a的第二部分452。槽452a沿着第二保持部件450的周向(a方向)而形成。隔极连接线部432被设置于第二保持部件450。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的一部分沿着周向(a方向)被折弯,由此被收纳于槽452a。具体而言,如图26所示,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中的定子铁芯10(参照图2)侧的部分,在从径向(r方向)观察时,以被第二保持部件450覆盖的方式,被收纳于槽452a。此外,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的其它部分在从径向(r方向)观察时,从第二保持部件450露出。此外,在隔极连接线部432内,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在图26未图示)在从轴向(z方向)观察时,从第二保持部件450向外部露出。另外,在隔极连接线部432内,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以外的部分被保持(内置)在第二保持部件450的内部。

如图21所示,定子400具备中性点连接线部433。在定子400设置有四个中性点连接线部433。如图27所示,中性点连接线部433具备中性点端子部分433a、以及总线部分433b。在定子400中,将六个中性点端子部分433a与一个总线部分433b接合。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中性点连接线部433通过铆接与一方导线部22a机械地接合,并且通过钎料与一方导线部22a冶金地接合,由此与一方导线部22a连接。具体而言,中性点端子部分433a的与总线部分433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433c包含通过折弯而形成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而且,沿径向(r方向)延伸的一方导线部22a以通过中性点端子部分433a的端部433c的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从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两侧夹持的方式(通过铆接)而被机械地接合。另外,中性点端子部分433a的端部433c通过在接合时熔融并凝固后的钎料,在接合部433d中,与一方导线部22a冶金地接合。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23以及图25所示,定子400具备沿着周向(a方向)被形成为环状的绝缘部件80。绝缘部件80包含:设置于第一保持部件440侧的绝缘部件80a、以及设置于第二保持部件450侧的绝缘部件80b。如图23所示,绝缘部件80a以覆盖被形成于第一保持部件44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42c的槽442b的方式而形成。如图25所示,绝缘部件80b以覆盖形成于第二保持部件45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52b的槽442a的方式而形成。

(定子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22~图24以及图28~40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子4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图28示出了与定子400的制造工序相关的流程图。此外,步骤s41以及s43~s45分别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100的制造方法中的步骤s1~s4相同的内容,所以省略说明。

在步骤s42中,准备导线连接端子443、隔极连接线部432所使用的导线。

具体而言,如图29所示,准备用于导线连接端子443所使用的u字形的导线(圆线)。u字形的导线(圆线)由沿d2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以连接沿d2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的方式沿d1方向延伸的部分构成(状态a)。而且,u字形的导线(圆线)在d3方向被压扁,由此形成包含圆线没有被压扁的部分、和圆线被压扁的部分的u字形的导线(圆线)(状态b)。而且,沿d2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的d2方向的比中央部靠近沿d1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位置,使沿d2方向延伸的一对部分向d3方向折弯大致90度。由此,在从d1方向观察时形成近似l字形,并且从d2方向观察时形成近似u字形的导线(圆线)(状态c)。而且,如图30所示,状态c的导线(圆线),作为导线连接端子43,以圆线未被压扁的部分(连接部分443b)向第一保持部件440的外部露出的方式,被内置在第一保持部件440(状态d)。

另外,如图32(a)所示,准备用于隔极连接线部432的被配置为星型的导线(圆线)。被配置为星型的导线(圆线)包含由沿径向延伸的一对大致平行的部分与在径向外侧连接一对平行的部分彼此的部分构成的部分91。而且,如图32(b)所示,在利用夹具(未图示)固定了被配置为星型的导线(圆线)的中央部的状态下,使部分91以沿周向扭转的方式移动。由此,形成包含大致沿径向延伸、并且径向的位置错开的一对的部分91a以及部分91b的导线(圆线)。而且,如图32(c)所示,切断部分91a以及部分91b的端部并折弯,由此形成用于隔极连接线部432的导线(圆线)。而且,与导线连接端子443相同,隔极连接线部432被内置于第二保持部件450。此外,在步骤s43之前,中性点连接线部433也被内置于第一保持部件440。

在步骤s46中,导线连接端子443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433与一方导线部22a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另外,隔极连接线部32与另一方导线部22b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

具体而言,如图33所示,导线连接端子443的连接部分443b在连接部分443b的大致中央部,通过夹具(未图示)被折弯大致90度。由此,从连接部分443b沿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延伸的状态d,成为连接部分443b包含沿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部分的状态e。

而且,如图34所示,在连接部分443b被折弯的角部分的内侧附近(接合部443c)配置一方导线部22a(状态f)。如图35所示,在状态f中,一方导线部22a通过夹具85,以被配置于连接部分443b的接合部443c的方式而被固定。

而且,如图36以及图37所示,连接部分443b的通过夹具(未图示)被折弯约90度的部分被进一步折弯约90度,由此连接部分443b成为夹持一方导线部22a的状态(状态g)。此外,在连接部分443b被进一步折弯约90度时,施加向连接部分443b夹持一方导线部22a的方向(a方向)的压力,并且对连接部分443b的接合部443c施加热,以使预先施加的钎料(软钎焊材料(焊料))熔融并凝固。例如,使用加热后的夹具等,(能够与铆接(加压)同时来进行加热)通过热铆接来进行加工。由此,连接部分443b(导线连接端子443)与一方导线部22a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而且,如图38所示,切断一方导线部22a的余长(状态h)。

另外,如图39所示,隔极连接线部432通过大致与导线连接端子443与一方导线部22a接合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与另一方导线部22b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具体而言,从隔极连接线部432沿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延伸的状态(状态d),使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折弯约90度(状态e)。而且,在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被折弯的角部分的内侧附近(接合部432b)配置另一方导线部22b(状态f)。然后,隔极连接线部32的端部432a以夹住另一方导线部22b的方式,进一步折弯约90度(状态g)。在状态g中,施加向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夹持另一方导线部22b的方向(a方向)的压力,对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的接合部432b施加热,以使预先施加的钎料熔融并凝固。由此,隔极连接线部32的端部432a与另一方导线部22b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

另外,如图40所示,中性点连接线部433通过大致与导线连接端子443与一方导线部22a接合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与一方导线部22a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具体而言,在端部433c被折弯约90度的状态(状态e)的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被折弯的角部分的内侧附近(接合部433d)配置一方导线部22a(状态f)。而且,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以夹住一方导线部22a的方式,被进一步折弯约90度(状态g)。在状态g中,施加向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夹持另一方导线部22b的方向(a方向)的压力,并且对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的接合部433d施加热,以便预先施加的钎料熔融并凝固。由此,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与一方导线部22a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

在步骤s47中,导线连接端子443与一方导线部22a的接合部(连接部分443b)、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433与一方导线部22a的接合部(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被收纳于第一保持部件440。另外,隔极连接线部432与另一方导线部22b的接合部(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被收纳于第二保持部件450。

具体而言,图36以及图37的连接部分443b(导线连接端子443)与一方导线部22a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从一方导线部22a的余长被切断的状态(状态h),连接部分443b的根部(连接部分443b与第一端子部分443d的边界部)沿a方向被折弯约90度。由此,连接部分443b的第一端子部分443d侧被收纳于沿a方向形成的第一保持部件440的槽442b。

另外,如图39所示,从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与另一方导线部22b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的状态(状态g),端部432a的根部(端部432a与端部432a以外的部分的边界部)沿a方向被折弯约90度。此外,在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沿a方向被折弯约90度之前,切断另一方导线部22b的余长。由此,隔极连接线部432的端部432a的端部432a以外的部分侧被收纳于沿a方向形成的第二保持部件450的槽452a(参照图25)。

另外,如图40所示,从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与一方导线部22a被机械并且冶金地接合的状态(状态g),端部433c的根部(中性点端子部分433a(参照图27)的端部433c与端部433c以外的部分的边界部)沿a方向被折弯约90度。此外,在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沿a方向被折弯约90度之前,切断一方导线部22a的余长。由此,中性点连接线部433的端部433c的端部433c以外的部分侧被收纳于沿a方向形成的第一保持部件440的槽(未图示)。

[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构造中,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61a、61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中心轴线方向(z)之间。由此,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31、32)被配置于比线圈端部(60a、60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61a、61b)靠定子铁芯(10)侧(中心轴线方向的内侧),所以与从线圈端部(60a、60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61a、61b)向中心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地配置连接线部(30)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定子(100、300、400)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线圈端部(60a、60b)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离开绝缘距离(d)而配置,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41、51)通过隔开绝缘距离(d)配置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而被配置于形成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的中心轴线方向(z)的间隙(cl1、cl2)。这里,在将线圈端部(60a、60b)成型的情况下,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需要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离开绝缘距离(d)来配置线圈端部(60a、60b)。因此,在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以绝缘距离(d)形成间隙(cl1、cl2)。着眼于该点,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地构成,由此能够在存在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的现有的间隙(cl1、cl2)配置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其结果是,能够利用现有的间隙(cl1、cl2),相应地能够防止为了配置连接线部(30)而需要新准备的配置区域变大的情况,所以能够进一步防止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定子(100、300、400)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还具备保持连接线部(30)的保持部件(40、50、340、350),保持部件(40、50、340、350)的至少一部分(41、510)被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间隙(cl1、cl2)。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在将连接线部(30)保持在保持部件(40、50、340、350)的状态下,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由此,与仅将连接线部(30)布线在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连接线部(30)一体地配置(布线)在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另外,能够通过保持部件(40、50、340、350)来保护连接线部(30)。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保持部件(40、50、340、350)包含:配置于间隙(cl1、cl2)的第一部分(41、51);以及在定子铁芯(10)的径向(r方向),沿径向(r方向)与线圈端部(60a、60b)邻接地配置,与第一部分(41、51)连续地形成的第二部分(42、52、442、452),并且通过第一部分(41、51)与第二部分(42、52、442、452),沿着径向(r方向)的剖面被形成为l字形。若这样地构成,则除了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之外,还能够将与线圈端部(60a、60b)的径向(r方向)邻接的区域(现有的空间)作为用于配置连接线部(30)的区域来利用,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因设置连接线部(30)而使定子(100、300、400)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第一部分(41、51)配置有连接线部(30),保持部件(40、50、340、350)包含:从第一部分(41、51)遍及第二部分(42、52、442、452)而形成,并且在第一部分(41、51)侧的部分(43a)与连接线部(30)连接,在第二部分(42、52、442、452)侧的部分(43b)与导线部(22a)连接的端子部件(43、443)。这里,在将第一部分(41、51)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的情况下,在直接连接配置于第一部分(41、51)的连接线部(30)与导线部(22a)的情况下,认为很难确保连接作业(接合作业)的空间。与此相对,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若设置端子部件(43、443),则能够在线圈端部(60a、60b)的径向上邻接、在间隙(cl1、cl2)的外部亦即第二部分(42、52、442、452)进行连接(接合)与第一部分(41、51)连接的端子部件(43、443)与导线部(22a)的作业。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提高导线部(22a)与连接线部(30)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端子部件(443)通过铆接而与导线部(22a)机械地接合,并且通过钎料而与导线部(22a)冶金地接合,由此与导线部(22a)连接。若这样地构成,则端子部件(443)与导线部(22a)的连接利用基于铆接的机械接合,能够保证相对于外力、经时的变化的强度,并且利用基于钎料的冶金接合,能够保证接合后的金属间的良好的导电性以及接合面积的大小。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端子部件(443)的与导线部(22a)连接的连接部分(443b)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形成于保持部件(44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42c)的槽(442b)。若这样地构成,则连接端子部件(443)与导线部(22a)的连接部分(443b)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形成于保持部件(440)的槽(442b),所以与连接部分(443b)的全部向外部露出的情况比较,能够将定子(400)小型化。另外,收纳连接部分(443b)的至少一部分的槽(442b)被形成于保持部件(44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42c),所以在将连接部分(443b)设置于保持部件(44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42c)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连接部分(443b)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槽(442b)。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保持部件(440)包含以沿着线圈端部(60a、60b)的方式被形成为环状的部分(442),连接部分(443b)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形成于保持部件(440)的环状的部分(442)的定子铁芯(10)的周向(a方向)被折弯,而被收纳于保持部件(440)的沿着周向(a方向)形成的槽(442b)。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容易地将连接部分(442b)的、沿着保持部件(440)的周向(a方向)被折弯的部分、收纳于沿着保持部件(440)的周向(a方向)形成的槽(442b)。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还具备以覆盖形成于保持部件(44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442c)的槽(442b)的方式,沿着周向(a方向)被形成为环状的绝缘部件(80a)。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通过沿着周向(a方向)被形成为环状的绝缘部件(80a),覆盖收纳有连接部分(443b)的至少一部分的槽(442b),所以即使在无法确保连接部分(443b)与周围的非绝缘性物质的绝缘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确保连接部分(443b)的至少一部、与周围的非绝缘性物质的绝缘性。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端子部件(443)包含:分别与一对连接部分(443b)连续地形成,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端子部分(443d);分别与一对第一端子部分(443d)连续地形成,沿定子铁芯(10)的径向(r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端子部分(443e);以及沿定子铁芯(10)的周向(a方向)延伸,并且连接一对第二端子部分(443e)彼此的第三端子部分(443f)。这里,连接线部(30)通常设置为环状。因此,若上述那样构成,则能够设置为将沿周向(a方向)延伸的第三端子部分(443f)与设置为环状的连接线部(30)连接,并且分别将一对第一端子部分(443d)与导线部(22a)连接。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一个端子部件(443),将用于连接线部(30)与导线部(22a)的连接的布线路径设置为两个。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端子部件(443)包含:内置于保持部件(440),并且剖面为近似圆形状的圆线被压扁的部分(443d、443e、443f);以及从保持部件(440)露出,并且圆线没有被压扁的部分(443b)。若这样地构成,则端子部件(443)的部分(443b)的圆线被压扁而内置于保持部件(440),所以能够在被压扁的方向上比较紧凑的状态下,内置于保持部件(440)。另外,端子部件(443)的部分(443b)的圆线从保持部件(440)露出,所以能够容易地作为端子部件(443)与导线部(22a)的连接部分(443b)而使用。其结果是,对作为薄壁/小径的通用的导电材料的圆线实施比较简单的加工,由此能够基于连成一体的材料容易地设置用于相互不同的用途的两个部分。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中性点连接线部(433)以及隔极连接部(432)通过铆接与导线部(22a、22b)机械地接合,并且通过钎料与导线部(22a、22b)冶金地接合,由此与导线部(22a、22b)连接。若这样地构成,则中性点连接线部(433)与导线部(22a、22b)的连接、以及隔极连接部(432)与导线部(22a、22b)的连接通过基于铆接的机械接合,能够保证相对于外力、经时的变化的强度,并且通过基于钎料的冶金接合,能够保证接合后的金属间的良好的导电性以及接合面积的大小。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第二部分(42、52、442、452)设置有将液体沿径向(r方向)流通的流通部(42b、52b)。若这样地构成,则在将流体构成为用于冷却线圈(20、320)的冷却油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定子(100、300、400)的外部流动的冷却油沿径向(r方向)通过第二部分(42、52、442、452)的流通部(42b、52b),而向线圈端部(60a、60b)导入。其结果是,即使在在线圈端部(60a、60b)的径向(r方向)上邻接的位置设置保持部件(40、50、340、350)的第二部分(42、52、442、45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用于冷却线圈(20、320)的功能降低的情况。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定子铁芯(10)的径向(r方向),保持部件(40、50、340、350)的径向(r方向)的外端部(40a)被配置于比定子铁芯(10)的径向的外端部(10c)靠内侧(r1侧)。若这样地构成,则保持部件(40、50、340、350)不会位于比定子铁芯(10)靠径向外侧(r2侧)(不突出),所以能够防止因将保持部件(40、50、340、350)设置于定子(100、300、400)而使定子(100、300、400)在径向(r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定子铁芯(10)包含:供线圈(20、320)的一部分(21)配置的插槽(13)、形成在比插槽(13)靠径向一侧(r2侧)的背轭(11),线圈端部(60a、60b)包含从插槽(13)向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突出,并且比插槽(13)朝向背轭(11)侧向径向一侧(r2侧)突出的径向突出部分(64a、64b),连接线部(30)被配置于径向突出部分(64a、64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之间。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在相对容易形成间隙(cl1、cl2)的背轭(11)、与径向突出部分(64a、64b)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配置连接线部(30),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定子(100、300、400)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连接线部(30)包含:配置于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一侧(z1侧)的线圈端部(60a)的外端部(61a)、与定子铁芯(1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一侧(z1侧)的端面亦即一方端面(10a)之间的一方连接线部(31、33);以及配置于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另一侧(z2侧)的线圈端部(60b)的外端部(61b)、与定子铁芯(10)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另一侧(z2侧)的端面亦即另一方端面(10b)之间的另一方连接线部(32)。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使连接线部(30)向一方连接线部(31、33、433)和另一方连接线部(32、432)分散。由此,与一体地形成连接线部(31、32、33、432、433)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一方连接线部(31、33、433)与另一方连接线部(32、432)各自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大小(厚度)。其结果是,能够利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两侧的线圈端部(60a、60b)的外端部(61a、61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双方的间隙(cl1、cl2),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定子(100、300、400)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线圈(20、320)包含:具有对规定的匝数(n、na)增加或者减少二分之一周的第一匝数(n1、na1)的第一线圈(20a);以及经由另一方连接线部(32)与第一线圈(20a)连接,具有对规定的匝数(n、na)增加或者减少二分之一周的第二匝数(n2、na1)的第二线圈(20b)。若这样地构成,则卷绕并形成第一线圈(20a)以及第二线圈(20b),由此能够设为容易向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一侧(z1侧)以及另一侧(z2侧)的各个拉出导线部(22a、22b、322a、322b)的状态,所以能够简化将导线部(22a、22b、322a、322b)向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两侧拉出的工序(s1)。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一方连接线部(31、33)包含:连接导线部(22a)与动力线(71)的动力线连接部(31)、以及连接中性点侧的导线部(22a)彼此的中性点连接线部(33),另一方连接线部(32)包含用于进行连接相互隔开地配置的同相的导线部(22b)彼此的隔极连接的隔极连接部(32)。若这样地构成,则在连接线部(30)除了动力线连接部(31)与中性点连接线部(33)之外,即使还设置用于进行连接同相的导线部(22b)彼此的隔极连接的隔极连接部(32)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使连接线部(30)向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一侧(z1侧)与另一侧(z2侧)分开(分散)。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一方连接线部(31)包含连接导线部(322a)与动力线(71)的动力线连接部(31)。另外,另一方连接线部(322)包含连接中性点侧的导线部(322b)彼此的中性点连接线部(333)。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将动力线连接部(31)和中性点连接线部(333)分为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一侧(z1侧)和另一侧(z2侧),所以能够减少每一个连接线部(30)的大小。由此,即使在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动力线连接部(31)或者中性点连接线部(333)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定子铁芯(10)包含收纳线圈(20、320)的一部分,以沿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插槽(13),还具备在定子铁芯(10)的径向(r方向),配置于设置在插槽(13)的线圈(20、320)的一部与定子铁芯(10)之间,对线圈(20、320)与定子铁芯(10)进行绝缘的片状的绝缘部件(23),绝缘部件(23)包含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突出的突出部分(23a、23b),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从径向(r方向)观察时,与突出部分(23a、23b)重叠的位置。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通过突出部分(23a、23b)对配置于在径向(r方向)与突出部分(23a、23b)重叠的位置的连接线部(30)的一部分、与配置于插槽(13)的线圈(20、320)之间进行绝缘。其结果是,与没有设置突出部分(23a、23b)的情况比较,能够在径向(r方向),使连接线部(30)的一部分配置到相对接近线圈(20、320)的位置。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线圈端部(60a、60b)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相对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离开绝缘距离(d)而配置,突出部分(23a、23b)被配置为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以绝缘距离(d)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突出。若这样地构成,则以绝缘距离(d)分离地配置线圈端部(60a、60b)和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由此能够在形成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的间隙(cl1、cl2),遍及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整体地配置连接线部(30)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能够遍及形成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之间的间隙(cl1、cl2)的整体地配置连接线部(30)的一部分。

[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构成,由此能够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61a、61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之间。其结果是,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31、32)被配置于比线圈端部(60a、60b)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61a、61b)靠定子铁芯(10)侧(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内侧),所以与从线圈端部(60a、60b)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端部(61a、61b)向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外侧突出地配置连接线部(30)的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上定子(100、300、400)的大型化的定子(100、300、400)的制造方法。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还具备保持连接线部(30)的保持部件(40、50、340、350),配置连接线部(30)的工序(s3)是在连接线部(30)被保持部件(40、50、340、350)保持的状态下,将保持部件(40、50、340、350)的至少一部分(41、51)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的间隙(cl1、cl2),由此将连接线部(30)的至少一部分(41、51)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的工序。若这样地构成,则与仅将连接线部(30)布线于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连接线部(30)一体地配置(布线)在线圈端部(60a、60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间隙(cl1、cl2)。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保持部件(440)包含一侧与连接线部(31)连接,并且另一侧与线圈(20)的导线部(22a)连接的端子部件(443),还具备在将线圈端部(60)成型的工序(s45)之后,将端子部件(443)通过铆接与导线部(22a)机械地接合,并且通过钎料与导线部(22)冶金地接合,由此将端子部件(443)与导线部(22a)连接的工序(s6)。若这样地构成,则能够提供一种端子部件(443)与导线部(22a)的连接通过基于铆接的机械接合,能够保证相对于外力、经时的变化的强度,并且通过基于钎料的冶金接合,能够保证接合后的金属间的良好的导电性以及接合面积的大小的定子(400)的制造方法。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连接线部(30)在从中心轴线方向(z)观察时,被形成为圆环状,配置连接线部(30)的工序(s3、s44)是以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突出地配置的线圈端部(60a、60b)位于圆环状的连接线部(30)的内径侧(r1侧)的孔部(71、72)的方式,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定子铁芯(10)的工序。若这样地构成,则以线圈端部(60a、60b)位于圆环状的连接线部(30)的内径侧(r1侧)的方式进行配置,所以在下一个工序(将线圈端部(60a、60b)成型的工序(s4、s45))中,能够容易地将连接线部(30)配置于线圈端部(60a、60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61a、61b)、与定子铁芯(10)的端面(10a、10b)的中心轴线方向之间。

[变形例]

此外,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认为全部的点仅是例示而并非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技术方案示出而并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还包含与技术方案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在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的各个设置流通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第一保持部件或者第二保持部件中的任一个设置流通部,在不需要使液体(冷却油)流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设置流通部。例如,如图41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第一保持部件540的第二部分542那样,没有在第二部分542设置流通部,形成了覆盖线圈端部60a的径向的外侧(至少一部分)的壁部542a。

〈第二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在定子的轴向的两侧的各个设置连接线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42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定子600那样,也可以在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一侧的间隙cl21设置有保持动力连接线部31的第一保持部件640,并且在定子铁芯10的轴向的另一侧的间隙cl22设置有隔离物650。例如,定子600的线圈620没有设置中性点,而由三相三角形接线构成。

〈其它的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在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转子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定子的径向外侧配置转子。在该情况下,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也可以配置于比插槽靠径向内侧。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通过卷绕圆线来形成线圈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扁平导线形成线圈。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动力连接线部、隔极连接线部的一部以及中性点连接线部的一部分被配置于线圈端部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间隙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动力连接线部、隔极连接线部或者中性点连接线部中的任一个的连接线部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被配置于线圈端部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间隙。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在定子设置保持连接线部的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直接地将连接线部配置于线圈端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与定子铁芯的端面之间。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在第一保持部件设置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保持部件的径向的剖面形成为l字形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由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的一方构成第一保持部件。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以向第二部分的轴向的外侧露出的方式配置导线部连接端子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向第二部分的径向的外侧露出的方式配置导线部连接端子。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在径向上,将第一保持部件的外端部配置于比定子铁芯的外端部靠内侧(不突出的方式)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允许定子在径向大型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保持部件的外端部配置于比定子铁芯的外端部靠外侧(突出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将第一线圈减少二分之一周,将第二线圈增加二分之一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线圈增加二分之一周,将第二线圈减少二分之一周。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在将线圈配置于定子铁芯的工序(s2)之后,实施将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配置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工序(s3)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将第一保持部件以及第二保持部件配置于定子铁芯的端面的工序(s3)之后,实施将线圈配置于定子铁芯的工序(s2)。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通过激光焊接(钎焊)来接合导线部与导线部连接端子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超声波接合来接合导线部与导线部连接端子,也可以使导线部与导线部连接端子(母材)熔融而焊接,也可以通过焊接以外的接合方法(例如,导体膏的涂覆以及固化)来接合。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具备以覆盖形成于保持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的槽的方式,沿着周向被形成为环状的绝缘部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覆盖保持部件的槽的绝缘部件。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形成于保持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的槽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将连接部分收纳于形成于保持部件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外端部以外的部分的槽。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保持部件的沿着周向形成的槽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连接部分的全部没有被收纳于保持部件的沿着周向形成的槽。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连接部分的全部向保持部件的中心轴向的外端部露出。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连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保持部件的被形成为环状的部分的周向被折弯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连接部分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沿着周向被折弯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示出了端子部件包含:被内置于保持部件,并且剖面为近似圆形状的圆线被压扁的部分;以及从保持部件露出,并且圆线没有被压扁的部分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内置于保持部件,并且将圆线没有被压扁的部分内置于保持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使圆线被压扁的部分从保持部件露出。另外,也可以仅由圆线被压扁的部分或者圆线没有被压扁的部分构成端子部件。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定子铁芯

10a…端面(一方端面)

10b…端面(另一方端面)

10c…外端部(定子铁芯的外端部)

20、320、620…线圈

20a…第一线圈

20b…第二线圈

22a…一方导线部(导线部)

22b…另一方导线部(导线部)

23…绝缘部件

23a、23b…(绝缘部件的)突出部分

30…连接线部

31…动力连接线部(一方连接线部)

32、432…隔极连接线部(另一方连接线部)

33、433…中性点连接线部(一方连接线部)

40、340、440、540、640…第一保持部件(保持部件)

40a…外端部(保持部件的外端部)

41、51…第一部分

42、52、442、542…第二部分

43、443…导线部连接端子(端子部件)

42b、52a…流通部

50、350、450…第二保持部件(保持部件)

60a、60b…线圈端部

61a、61b…外端部(线圈端部的外端部)

64a、64b…径向突出部分

71、72…(圆环状的连接线部的内径侧的)孔部

100、300、400、600…定子

333…中性点连接线部(另一方连接线部)

cl1、cl2、cl11、cl12、cl21、cl22…间隙

d…绝缘距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