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66242发布日期:2020-06-26 22:4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属于光伏并网领域。



背景技术:

图1为传统分布式光伏接入形式,光伏经dc/dc以及dc/ac变换器接入电网。表1所示为常见的居民负载,主要包括:1、变频类负载:经过ac/dc/ac接入电网;2、电力电子类负载和电机类负载,如电视机、照明、电脑、电风扇等),经dc/ac以及工频升压变接入电网;3、电阻加热类负载,如电热水壶,经工频升压变接入电网。

表1居民负荷接入方式对比

户用光伏给居民负载供电,需要经过多级功率变换;以户用光伏给空调供电为例,光伏经dc/dc+dc/ac以及ac/dc和dc/ac多级变换。目前,小功率dc/dc变换的效率按照96%计算,dc/ac以及ac/dc变换器效率按照95%计算。由此可见,光伏发电系统给空调供电的效率为82%,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解决了户用光伏给居民负载供电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包括接口变换器、直流母线和若干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

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包括户用光伏和若干负载,户用光伏馈入直流母线,负载通过相应的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的直流侧连接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的交流侧外接交流电网。

变频类型的负载通过dc/ac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其余类型的负载通过dc/dc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

接口变换器的直流侧并接有直流电容。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向交流电网侧馈送功率;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总功率,交流电网侧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馈送功率;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等于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本地功率平衡。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总功率、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均大于所在户用负载总功率,户用光伏向交流电网侧馈送功率。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总功率、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大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剩余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小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向交流电网侧和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馈送功率。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总功率、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大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剩余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小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和交流电网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馈送功率。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总功率、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均小于所在户用负载总功率,交流电网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馈送功率。

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通过追踪直流电容电压,实现户用光伏的最大功率点追踪。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光伏与负载之间仅经过一个变换器,有效节省了两级ac/dc以及dc/dc功率变换环节,大幅提升了系统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分布式光伏接入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系统第一种潮流图;

图4为系统第二种潮流图;

图5为系统第三种潮流图;

图6为系统第四种潮流图;

图7为系统第五种潮流图;

图8为系统第六种潮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包括接口变换器、直流母线和若干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包括户用光伏和若干负载,户用光伏馈入直流母线,负载通过相应的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的直流侧并接有直流电容,接口变换器的直流侧连接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的交流侧外接交流电网。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变频类型的负载通过dc/ac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照明、电脑、电视机等其余类型的负载通过dc/dc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

上述系统中户用光伏给变频类负载供电仅经过dc/ac变换器,给其余类型负载供电仅经过dc/dc变换器;相比传统的户用光伏交流接入的方案,有效节省了两级ac/dc以及dc/dc功率变换环节,大幅提升了系统能效。

定义区域n个户用光伏,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i的户用光伏pvi输出功率为ppvi(i=1,2...,n),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i负载总功率为pli,上述系统的功率交换如下: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向交流电网侧馈送功率;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总功率,交流电网侧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馈送功率;

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等于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本地功率平衡。

具体如下:

1、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总功率、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均大于所在户用负载总功率,户用光伏向交流电网侧馈送功率。

即若满足公式,

户用光伏不仅向负载馈送功率,还向交流电网侧馈送功率,接口变换器与电网交换功率pac>0,潮流如图3所示。

2、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总功率、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大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剩余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小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和交流电网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馈送功率。

即若满足公式,

其中,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为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大于所在供电系统的负载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n为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小于所在供电系统的负载功率,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总功率,即交流电网侧需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馈送功率,接口变换器与电网交换功率pac<0,潮流如图4所示,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与交流电网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n馈送功率。

3、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总功率、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大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剩余部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小于自身负载总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的户用光伏向交流电网侧和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馈送功率。

即若满足公式,

其中,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为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a: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大于所在供电系统的负载功率;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n为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b: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小于所在供电系统的负载功率,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总功率,即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侧需向交流电网侧馈送功率,接口变换器与电网交换功率pac>0,潮流如图5所示,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向交流电网和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j+1~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n馈送功率。

4、响应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总功率、各户用光伏输出功率均小于所在户用负载总功率,交流电网向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馈送功率。

即若满足公式,

交流电网向所有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馈送功率,该情形多出现在夜间或者光照强度较低的时段,接口变换器与电网交换功率pac<0,潮流如图6所示。

5、若即接口变换器与电网交换功率pac=0,潮流如图7所示,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实现了本地功率平衡;

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的功率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其中,plt为负载功率,ppvt为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

上述共享型光伏变换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即通过追踪直流电容电压,实现户用光伏的最大功率点追踪,具体分析如下:

将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的负载等效为恒功率模型,即直流母线电压变化不引起负载功率的变化。光伏直馈式家庭供电系统与直流母线、交流电网之间的潮流示意图如下图8所示,则有:

其中,vbus为直流母线电压,vdc为直流电容电压,r为直流母线到直流电容之间的等效电阻。

根据光伏发电原理,当光照强度一定时,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ppvt大小由直流母线电压vbus相关,即:

vbus=g(ppvt)

其中,g表征函数关系;

则直流电容电压vdc与户用光伏总输出功率ppvt可表达为:

由此可见,通过追踪直流电容电压vdc,可实现户用光伏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aximumpowerpointtrack,mppt)。

k时刻直流电容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分别为vdc(k)、idc(k),则:

pac(k)=vdc(k)idc(k)

k+1时刻直流电容电压增加一定的扰动电压δv,即:

vdc(k+1)=vdc(k)+δv

则k+1时刻直流电容输出电流idc(k+1),则有:

pac(k+1)=vdc(k+1)idc(k+1)

若pac(k)<pac(k+1),则k+2时刻直流电容电压为:

vdc(k+2)=vdc(k+1)+δv

若pac(k)>pac(k+1),则k+2时刻直流电容电压为:

vdc(k+2)=vdc(k+1)-δv

由此可见,可通过控制直流电容电压,实现光伏总输出功率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