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5402发布日期:2020-08-11 21:4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线缆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列车的司机室操纵台至客室电气柜以及信号柜均按照常规项目布线,线缆既要在车内地板与地板布之间狭小的空间走线,车下还需设置大量的线槽、线管。

然而,由于司机室车内走线空间不足及车体司机室走线空腔狭小,上述的线缆布置方式造成了司机室线缆走线困难,并且导致车下走线不整齐且各个上线口之间走线路径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布置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司机室线缆走线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布置结构,用于布置车体中的线缆,包括:第一箱体组件,用于设置在车体的下方,第一箱体组件用于与车体的司机室相连通;第二箱体组件,用于设置在车体的下方,第二箱体组件用于与车体的客室相连通;其中,第一箱体组件和第二箱体组件相连通,以使司机室的司机室线缆和客室的客室线缆通过第一箱体组件和第二箱体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组件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用于与车体连接,第一箱体上设置有第一过线口,第一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一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司机室线缆中的主操纵台线缆通过第一上线口和第一过线口引入第一箱体。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箱体,第二箱体用于与车体连接,第二箱体上设置有第二过线口,第二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二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司机室线缆中的副操纵台线缆通过第二上线口和第二过线口引入第二箱体。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组件包括:第三箱体,第三箱体用于与车体连接,第三箱体上设置有第三过线口,第三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三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客室线缆中的信号柜线缆通过第三上线口和第三过线口引入第三箱体。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组件还包括:第四箱体,第四箱体用于与车体连接,第四箱体上设置有第四过线口,第四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四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客室线缆中的电气柜线缆通过第四上线口和第四过线口引入第四箱体。

进一步地,线缆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线管,第一线管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箱体连接,第一线管与第一箱体相连通;第一线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三箱体连接,第一线管与第三箱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线缆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二线管,第二线管的一端用于与第二箱体连接,第二线管与第二箱体相连通;第二线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第四箱体连接,第二线管与第四箱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线缆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三线管,第三线管的一端用于与第三箱体连接,第三线管与第三箱体相连通;第三线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第四箱体连接,第三线管与第四箱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和车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绕第一过线口和第一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和第一箱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和/或,第二箱体和车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绕第二过线口和第二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和第二箱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和/或,第三箱体和车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绕第三过线口和第三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和第三箱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和/或,第四箱体和车体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件,第四密封件绕第四过线口和第四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和第四箱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包括车体和线缆布置结构,其中,线缆布置结构为上述的线缆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用于布置车体中的线缆,该线缆布置结构包括第一箱体组件和第二箱体组件,第一箱体组件与车体的司机室相连通,第二箱体组件与车体的客室相连通,且第一箱体组件和第二箱体组件相连通,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司机室线缆和客室线缆在司机室与客室之间的走线,且实现司机室线缆与客室线缆之间的连接,进而解决了由于司机室车内走线空间不足造成的司机室线缆走线困难的问题,优化了走线路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箱体组件;11、第一箱体;12、第二箱体;20、第二箱体组件;21、第三箱体;22、第四箱体;30、车体;40、第一线管;50、第二线管;60、第三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布置结构,用于布置车体30中的线缆,请参考图1至图4,包括:第一箱体组件10,用于设置在车体30的下方,第一箱体组件10用于与车体30的司机室相连通;第二箱体组件20,用于设置在车体30的下方,第二箱体组件20用于与车体30的客室相连通;其中,第一箱体组件10和第二箱体组件20相连通,以使司机室的司机室线缆和客室的客室线缆通过第一箱体组件10和第二箱体组件2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用于布置车体30中的线缆,该线缆布置结构包括第一箱体组件10和第二箱体组件20,第一箱体组件10与车体30的司机室相连通,第二箱体组件20与车体30的客室相连通,且第一箱体组件10和第二箱体组件20相连通,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司机室线缆和客室线缆在司机室与客室之间的走线,且实现司机室线缆与客室线缆之间的连接,进而解决了由于司机室车内走线空间不足造成的司机室线缆走线困难的问题,优化了走线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组件10包括第一箱体11,第一箱体11用于与车体30连接,第一箱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过线口,第一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一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司机室线缆中的主操纵台线缆通过第一上线口和第一过线口引入第一箱体11。其中,第一上线口设置在司机室主操纵台的下方。

具体实施时,第一箱体11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车体3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组件10还包括第二箱体12,第二箱体12用于与车体30连接,第二箱体12上设置有第二过线口,第二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二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司机室线缆中的副操纵台线缆通过第二上线口和第二过线口引入第二箱体12。其中,第二上线口设置在司机室副操纵台的下方。

具体实施时,第二箱体12通过第二紧固件与车体3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箱体组件20包括第三箱体21,第三箱体21用于与车体30连接,第三箱体21上设置有第三过线口,第三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三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客室线缆中的信号柜线缆通过第三上线口和第三过线口引入第三箱体21。其中,第三上线口设置在客室信号柜的下方。

具体实施时,第三箱体21通过第三紧固件与车体3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箱体组件20还包括第四箱体22,第四箱体22用于与车体30连接,第四箱体22上设置有第四过线口,第四过线口的至少部分与车体的第四上线口相对设置,以使客室线缆中的电气柜线缆通过第四上线口和第四过线口引入第四箱体22。其中,第四上线口设置在客室电气柜的下方。

具体实施时,第四箱体22通过第四紧固件与车体30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第一箱体11、第二箱体12、第三箱体21和第四箱体22均为分线箱。

为了实现第一箱体11与第三箱体21之间的连通,线缆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线管40,第一线管40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箱体11连接,第一线管40与第一箱体11相连通;第一线管4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三箱体21连接,第一线管40与第三箱体21相连通。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司机室主操纵台和客室信号柜在车下走线的互通。

优选地,第一线管40为扁状穿线管。

为了实现第二箱体12与第四箱体22之间的连通,线缆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二线管50,第二线管50的一端用于与第二箱体12连接,第二线管50与第二箱体12相连通;第二线管5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四箱体22连接,第二线管50与第四箱体22相连通。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司机室副操纵台和客室信号柜在车下走线的互通。

优选地,第二线管50为扁状穿线管。

为了实现第三箱体21与第四箱体22之间的连通,线缆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三线管60,第三线管60的一端用于与第三箱体21连接,第三线管60与第三箱体21相连通;第三线管60的另一端用于与第四箱体22连接,第三线管60与第四箱体22相连通。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司机室主操纵台、司机室副操纵台、客室电气柜和客室信号柜等四个电气设备在车下走线的互通。

优选地,第三线管60为圆形穿线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1和车体3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绕第一过线口和第一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30和第一箱体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和/或,第二箱体12和车体3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绕第二过线口和第二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30和第二箱体1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和/或,第三箱体21和车体3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绕第三过线口和第三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30和第三箱体2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和/或,第四箱体22和车体30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件,第四密封件绕第四过线口和第四上线口设置,以对车体30和第四箱体2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均为橡胶垫。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1上设置有第五过线口,以使车体下方的电气设备的线缆通过第五过线口进入第一箱体11内;和/或,第二箱体12上设置有第六过线口,以使车体下方的电气设备的线缆通过第六过线口进入第二箱体12内;和/或,第三箱体21上设置有第七过线口,以使车体下方的电气设备的线缆通过第七过线口进入第三箱体21内;和/或,第四箱体22上设置有第八过线口,以使车体下方的电气设备的线缆通过第八过线口进入第四箱体22内。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车体下的电气设备的线缆就近进入到第一箱体11或第二箱体12或第三箱体21或第四箱体22中,布线简洁。

具体实施时,电气设备包括信号设备、雷达天线、制动电塞门、车钩连接器等。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使得线缆可通过第一箱体组件10、第二箱体组件20和第一箱体组件10与第二箱体组件20之间设置的第一线管40、第二线管50和第三线管60等实现任意两个设备的走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通过车下互联式的线槽线管结构,可实现将线缆从客室电气柜至司机室操纵台、一位侧电气柜至二位侧电气柜、一位侧操纵台至二位侧操纵台等,实现了司机室下方的互通式走线结构,简化了车下的走线路径;且车下线槽线管结构简洁,节省了多余线管的布置,实现车辆的减重。该线缆布置结构解决了车下走线不整齐,各个上线口之间走线路径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列车,包括车体30和线缆布置结构,其中,线缆布置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线缆布置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布置结构用于布置车体30中的线缆,该线缆布置结构包括第一箱体组件10和第二箱体组件20,第一箱体组件10与车体30的司机室相连通,第二箱体组件20与车体30的客室相连通,且第一箱体组件10和第二箱体组件20相连通,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司机室线缆和客室线缆在司机室与客室之间的走线,且实现司机室线缆与客室线缆之间的连接,进而解决了由于司机室车内走线空间不足造成的司机室线缆走线困难的问题,优化了走线路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