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9476发布日期:2020-08-28 17:1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电池阵列经常用于荒芜和偏远环境,那些地方没有中央电网或不适合燃料系统的运行,这种情况下,光伏电池组件必须能够扩充和无维护运转。生产商已经能够保证光伏电池组件寿命20年以上,现在光伏产业界正努力研发30年寿命的组件。光伏电池组件封装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光伏电池阵列安装标准是企业生产的原则,组件一定是制造商测试合格的产品。一个组件样品的合格标准:电学、光学和机械结构检查合格,即组件表面没有明显的缺陷;经过单个测试后的光伏电池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的降格小于5%,所有样品测试后的最大输出功率降格小于8%;绝缘性测试和高压测试合格;组件无明显的短路或接地故障。

此外,光伏电池组件要求具备抗候性:光伏电池组件必须能够经受像灰尘、盐、沙子、风、雪、潮湿、雨、冰雹、鸟、湿气的冷凝和蒸发、大气气体污染物、每日及每季温度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能在长时间紫外光照射下保持性能。在城市和乡村环境下,光伏电池组件短期性能的降格。典型的组件短期性能损失是由于城市和乡村环境中灰尘的堆积污染。

由于光伏电池需要受到多种气候的影响,对其抗候性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方式多为电脑数据分析,只是得到理论数值,而且还需要对数值进行统计计算,不够直观,同时也比较麻烦,不易模拟现有的多种环境对光伏电池进行检测,从而就会使得光伏电池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会受到影响,影响光伏电池的正常发电。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包括水平分布的底座;

底座的顶面卡接有电机,

电机的正上方设置有盛放筒;

盛放筒内部套有与电机连接的转轴;

转轴的顶端表面套装有套环;

套环的侧面焊接有水平分布的旋转杆;

旋转杆的外端粘合有顶板;

顶板的外侧表面粘合有第二接触片;

盛放筒的上侧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外沿;

外沿的内侧面,沿着圆周方向逆时针依次粘合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接触片、第三接触片、第四接触片和第五接触片;

盛放筒的外表面,沿着圆周方向逆时针依次焊接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罩、第二导风罩、第三导风罩和第四导风罩。

其中,盛放筒与电机之间对称粘合有定位杆。

其中,第一导风罩的外端面焊接有第一通风管;

第一通风管的外侧安装有第一风机;

第一风机与第一通风管之间粘合有第一连接架;

第一通风管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加热块;

其中,第二导风罩外端面焊接有第二通风管;

第二通风管的前侧面焊接有盛料箱;

第二通风管的后侧表面安装有第二风机;

其中,第三导风罩的外端面焊接有第三通风管;

第三通风管的外侧安装有第三风机;

第三风机与第三通风管之间粘合有第二连接架;

其中,第四导风罩的外端面焊接有第四通风管;

第四通风管的外端安装有第四风机;

第四风机与第四通风管之间粘合有第三连接架;

第三连接架上安装有控制盒。

其中,第一通风管为空心管结构且与第一导风罩相通;

第一导风罩与盛放筒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其中,加热块为采用铜质材料制成且内部缠绕有电阻丝,第一接触片与加热块和第一风机接通。

其中,第二通风管与第二导风罩相通;

第二导风罩与盛放筒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第二通风管与盛料箱相通;

盛料箱上开有进料口;

第二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二通风管相通;

第三接触片与第二风机之间接通。

其中,第三通风管与第三导风罩相通;

第三导风罩与盛放筒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第四接触片与第三风机接通。

其中,第四通风管与第四导风罩相通;

控制盒内装有制冷片且深入到第四通风管内;

第四导风罩与盛放筒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其中,盛放筒的顶面设置有进料口。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通过利用多个接触片的配合,再结合多个风机的组合,进而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可以直观对光伏电池组件的抗候性进行检测,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中,盛放筒与底座配合侧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中,盛放筒的侧视图。

图中:1、转轴,2、套环,3、外沿,4、底座,5、第一接触片;

6、第二接触片;7、第一通风管,8、加热块,9、第一连接架,10、第一风机;

11、第一导风罩,12、顶板,13、旋转杆,14、第三接触片,15、第二风机;

16、第二通风管,17、盛料箱,18、第二导风罩,19、第三风机,20、第二连接架;

21、第三通风管,22、第三导风罩,23、第四接触片,24、盛放筒,25、第五接触片;

26、第四导风罩,27、第三连接架,28、第四风机,29、第四通风管,30、控制盒;

31、定位杆,3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期能够解决现有的不易直观对光伏电池组的耐候性进行检测的难题,该装置包括水平分布的底座4;

底座4的顶面卡接有电机32,

电机32的正上方设置有盛放筒24;

盛放筒24内部套有与电机32连接的转轴1(例如通过联轴器);

转轴1的顶端表面套装有套环2;

套环2的侧面焊接有水平分布的旋转杆13;

旋转杆13的外端粘合有顶板12;

顶板12的外侧表面粘合有第二接触片6;

盛放筒24的上侧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外沿3;

外沿3的内侧面,沿着圆周方向逆时针依次粘合有间隔分布的第一接触片5、第三接触片14、第四接触片23和第五接触片25;

盛放筒24的外表面,沿着圆周方向逆时针依次焊接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罩11、第二导风罩18、第三导风罩22和第四导风罩26。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盛放筒24与电机32之间对称粘合有定位杆31。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其中,第一导风罩11的外端面焊接有第一通风管7;

第一通风管7的外侧安装有第一风机10;

第一风机10与第一通风管7之间粘合有第一连接架9;

第一通风管7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加热块8;

其中,第二导风罩18外端面焊接有第二通风管16;

第二通风管16的前侧面焊接有盛料箱17;

第二通风管16的后侧表面安装有第二风机15;

其中,第三导风罩22的外端面焊接有第三通风管21;

第三通风管21的外侧安装有第三风机19;

第三风机19与第三通风管21之间粘合有第二连接架20;

其中,第四导风罩26的外端面焊接有第四通风管29;

第四通风管29的外端安装有第四风机28;

第四风机28与第四通风管29之间粘合有第三连接架27;

第三连接架27上安装有控制盒30。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第一通风管7为空心管结构且与第一导风罩11相通;

第一导风罩11与盛放筒24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具体实现上,加热块8为采用铜质材料制成且内部缠绕有电阻丝,第一接触片5与加热块8和第一风机10接通(即导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第二通风管16与第二导风罩18相通;

第二导风罩18与盛放筒24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第二通风管16与盛料箱17相通;

盛料箱17上开有进料口;

第二风机15的出风端与第二通风管16相通;

第三接触片14与第二风机15之间接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第三通风管21与第三导风罩22相通;

第三导风罩22与盛放筒24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第四接触片23与第三风机19接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第四通风管29与第四导风罩26相通。

具体实现上,控制盒30内装有制冷片且深入到第四通风管29内。

具体实现上,第四导风罩26与盛放筒24相通且之间设有滤网。

具体实现上,第五接触片25与控制盒30内的制冷片和第四风机28之间并联接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盛放筒24的顶面设置有进料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触片5、第二接触片6、第三接触片14、第四接触片23和第五接触片25均为容易导电的金属片,例如铜片。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对于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对光伏电池组件的抗候性进行检测的时候,首先,将盛放筒24的进料口打开,将光伏电池组件放入盛放筒24内,再将进料口进行堵塞;

然后,进行该装置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将盛料箱17的进料口打开,在盛料箱17内装入沙子,再将盛料箱17的进料口堵塞,然后将电机32接通附近的电源,同时将第二接触片6接通附近的电源,此时,只需要将电机32的开关打开,该装置就形成了一个自动检测的模式,电机32会带动转轴1转动,进而会带动旋转杆13进行圆周转动,使顶板12和第二接触片6跟随转动,会使得第二接触片6依次与第一接触片5、第三接触片14、第四接触片23和第五接触片25接触;

其中,当第二接触片6与第一接触片5接触的时候,就会将第一风机10和加热块8通电,吹出热风,使热风通向盛放筒24,进而实现对盛放筒24内的光伏电池组件进行高温检测;

其中,当第二接触片6与第三接触片14接触的时候,就会使第二风机15进行运行,进而将盛料箱17内的风沙吹入到盛放筒24内,模拟风沙的环境;

其中,当第二接触片6与第四接触片23接触的时候,会使第三风机19进行运行,第三风机19就会对盛放筒24内部吹风,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风沙吹掉,另外通过对光伏电池组件吹风,也可以检测抗风性;

其中,当第二接触片6与第五接触片25接触的时候,就会将第四风机28和控制盒30内的制冷片接通电源,就会向盛放筒24内吹入凉气,进而模拟寒冷环境,经过多种环境的循环,然后从盛放筒24内取出光伏电池组件,观察是否影响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就可以直观对光伏电池组件的抗候性进行检测。

因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第三接触片、第四接触片和第五接触片的设置,使得接触片之间的接触,将模拟不同现象的不同风机交替接通电路,其中,通过第一风机和加热块的配合,从而可以模拟在较高气温下光伏电池组件的抗候性,而通过第二风机和盛料箱内盛装的沙子的配合,进而可以模拟风沙天气下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影响,此外,通过第三风机的强力风,一方面可以对光伏电池组件表面的风沙进行清理,另外一方面也方便对光伏电池组抗风性能进行检测;另外,通过第四风机的设置,再结合控制盒内的制冷片,从而可以模拟寒冷天气下的状态,通过多种环境的交替,从而可以直观检测光伏电池组的抗候性,通过电机的设置,带动旋转杆转动,使用顶板和第二接触片跟随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对风机的自动控制。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抗候性检测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通过利用多个接触片的配合,再结合多个风机的组合,进而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可以直观对光伏电池组件的抗候性进行检测,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