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2878发布日期:2020-08-14 19:56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走线用卡座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
背景技术
:现在室内线缆的铺设一般都是将各节点集中于对应的线缆箱内(例如,每一层都会布置一线缆箱),并通过走线卡座固定线缆,以使线缆在电缆箱内排列整齐便于后期的维护,并在线缆的首末端分别进行记号标注,以避免线缆走线过程中线条混乱,但是一般线缆只会在首末端进行标注,不会每隔一段就对线缆进行标注,这样导致检修人员对线缆进行检修时,还得不停的找线,影响到后期线缆维护的工作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旨在解决线缆走线不整齐,且无法使用户快速发现需寻找线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过线架,所述壳体的顶部、前端和后端均呈敞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沿所述壳体的前端至所述壳体的后端的方向开设至少一滑道,各所述滑道均设置一所述过线架沿该所述过线架连接的所述滑道在所述壳体的前端和所述壳体的后端之间来回滑动,各所述滑道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过线架包括架体,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架体的若干过线通道,各所述过线通道的两端均分别面向所述壳体的前端和所述壳体的后端,各所述过线通道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架体面向所述壳体的顶部的一侧设置若干标号牌,一所述标号牌标注一对应的所述过线通道。优选的,各所述滑道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各所述滑道均包括分别设置所述壳体对称的内侧面的滑轨,各所述滑道沿所述壳体的底部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架体呈矩形,各所述过线通道沿所述架体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各所述过线通道均贯穿所述架体的对称两侧,所述架体的端部和所述滑道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架体面向所述壳体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滑槽;所述过线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的至少一滑块,所述滑块开设一所述过线通道,所述滑块背离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所述标号牌。优选的,所述架体的端部开设连接所述滑槽的入槽口,所述入槽口用于供滑块进入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入槽口设置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封闭所述入槽口。优选的,过线通道的内壁面设置柔性夹持层,以使所述过线通道夹持穿过其的线缆。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端和所述壳体的后端均间隔设置若干限位板,相邻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正对一所述架体的所有所述过线通道的过线间隙。优选的,所述壳体和所述过线架的外表面均设置阻燃层。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壁开设连接螺孔,以使所述壳体通过连接螺栓和线缆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壳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滑动设置于壳体内的过线架通过平行设置的各过线通道使穿过各过线通道的线缆之间均平行设置,使线缆走线整齐;架体上设置的对应的各过线通道的标号牌便于使用户快速识别线缆;各架体均平行滑动可以避免各架体之间阻挡到标号牌,影响到用户识别线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架体去除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壳体11滑道12限位板2过线架21架体211滑槽212入槽口213堵头22滑块221过线通道222标号牌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线电缆走线用卡座,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至少一过线架2,壳体1的顶部、前端和后端均呈敞口;壳体1内设置沿壳体1的前端至壳体1的后端的方向开设的至少一滑道11,各滑道11均设置一过线架2,沿该过线架2连接的滑道11在壳体1的前端和壳体1的后端之间来回滑动,各滑道之间13平行且间隔设置;过线架2包括架体21,以及间隔设置于架体21的若干过线通道221,各过线通道221的两端分别面向壳体1的前端和壳体1的后端,各过线通道221之间平行设置;架体21面向壳体1的顶部的一侧设置若干标号牌222,一标号牌222标注一对应的过线通道221。滑动设置于壳体1内的过线架2通过平行设置的各过线通道221使穿过各过线通道221的线缆之间均平行设置,使线缆走线整齐;架体21上设置的对应的各过线通道221的标号牌222便于使用户快速识别线缆;各架体21均平行滑动可以避免各架体21之间阻挡到标号牌222,影响到用户识别线缆。各滑道11均设置于壳体1的内侧面,各滑道11均包括分别设置壳体1对称的内侧面的滑轨,各滑道11沿壳体1的底部向壳体1的顶部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多条平行且间隔的滑道11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内的空间。具体的,壳体1的侧壁包括连接板和连接板两侧的弯折板,以使壳体1的侧壁呈u型板;两弯折板均开设连接螺孔,连接板上开设滑轨,两u型板对称设置于壳体1的底壁的同一侧并与壳体1的底壁可拆卸连接,当壳体1内要设置多层过线架2时,和壳体1的底壁连接的u型板背离壳体1的底壁的一侧加设若干u型板,使卡座内连接更多的线缆。架体21呈矩形,各过线通道221沿架体21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各过线通道221均贯穿架体21的对称两侧,架体21的端部和滑道11滑动连接。参见图2至图4,架体21面向壳体1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滑槽211;过线架2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滑槽211的至少一滑块22,滑块22开设一过线通道221,滑块22背离架体21的一侧设置标号牌222。滑块22和滑槽211的滑动连接,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各线缆之间的距离,这样方便用户根据需求将线缆分组。架体21的端部开设连接滑槽211的入槽口213,入槽口213用于供滑块22进入滑槽211内滑动;入槽口213设置堵头213,堵头213用于封闭入槽口213。入槽口213和堵头213的设置使架体21可以根据线缆的型号调整不同口径大小的过线通道221,便于用户的集中使用。过线通道221的内壁面设置柔性夹持层,以使过线通道221夹持穿过其的线缆。柔性夹持层使过线通道221夹持线缆,避免线缆在过线通道221内乱串。壳体1的前端和壳体1的后端均间隔设置若干限位板12,相邻限位板12之间形成正对一架体21的所有过线通道221的过线间隙。限位板12的使用可以对线缆起支撑做用,避免线缆较大距离的悬空导致影响到壳体1内的线缆混合,影响用户识别线缆。壳体1和过线架2的外表面均设置阻燃层。避免高压线缆的高温引发事故。壳体1的底壁开设连接螺孔,以使壳体1通过连接螺栓和线缆箱固定连接。壳体1的顶部设置壳盖。壳盖起到防尘防水的做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