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9155发布日期:2020-12-01 11:4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电路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芯片的集成度也随之不断增加,使得线路板的设计难度越来越大,线路板设计也称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设计,线路板设计由于其大规模元件库和强大的自动布局布线功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源电路是一个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利用移相全桥电路和pcb构成的电源电路装置向电池充电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pcb上的集成的电子器件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各类器件的体积不同,pcb工作时,集成在pcb上的电子器件的温度迅速升高,产生的热量影响pcb上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若不及时将该热量散发,电子器件会持续升温,电子器件就会过热失效,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将会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布局结构不利于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包括:

基底,以及在所述基底上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的风机单元、印制板单元和pfc电感单元;

所述印制板单元,包括印制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印制板本体上的电子元器件,所述印制板本体被沿所述预设方向的轴线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所述风机单元,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位于所述轴线的两侧,且关于所述轴线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用于沿所述预设方向对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进行吹风散热;

所述pfc电感单元,包括第一pfc电感和第二pfc电感,所述第一pfc电感和所述第二pfc电感分别位于所述轴线的两侧,且关于所述轴线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pfc电感和所述第二pfc电感串联,且,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组成移相全桥电源电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第一输出滤波电容,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一风机的吹风中心的第一无风区;

所述第二区域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第二输出滤波电容,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吹风中心的第二无风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和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的电子元器件还包括偶数个第一开关管,所述偶数个第一开关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无风区之外;

所述第二区域的电子元器件还包括偶数个第二开关管,所述偶数个第二开关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无风区之外。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设置在第一散热器上,所述第二开关管设置在第二散热器上;

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关于所述轴线对称,且,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域的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第一谐振电容、第一谐振电感、第一变压器、第三输出滤波电容和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

所述第二区域的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第二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感、第二变压器、第四输出滤波电容和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电容和所述第二谐振电容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所述第一谐振电感和所述第二谐振电感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所述第三输出滤波电容和所述第四输出滤波电容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所述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和所述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设置在第三散热器上,所述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设置在第四散热器上;

所述第三散热器和所述第四散热器关于所述轴线对称。

可选的,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和输出二极管;

所述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和所述输出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印制板本体上的所述轴线的所在区域,且,位于所述印制板本体上靠近所述pfc电感单元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和所述输出二极管设置在第五散热器上。

可选的,所述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还包括主控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制板本体上靠近所述风机单元的一侧;

以所述印制板本体上靠近所述风机单元的一侧为左侧,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容和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容位于所述主控电路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规范了风机单元、印制板单元和pfc电感单元之间的位置和每个单元的结构,另一方面pfc电感单元的第一pfc电感和第二pfc电感对称设置,并且第一pfc电感和所述第二pfc电感串联,并与设置在印制板单元的印制板本体上的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组成移相全桥电源电路,且与印制板单元分离设置,减小了印制板单元的电子元器件占用的印制板本体的空间,增大了设置在印制板本体上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通风空间,利于印制板单元的电子元器件布局,结合各个单元之间的位置和每个单元的结构,能够有效的利用风机单元对印制板单元的电子元器件和pfc电感单元进行吹风散热,解决了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不利散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包括:

基底1,以及在基底1上沿预设方向依次设置的风机单元2、印制板单元3和pfc电感单元4;

印制板单元3,包括印制板本体31和设置于印制板本体31上的电子元器件32,印制板本体31被沿预设方向的轴线5划分为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关于轴线5对称;

风机单元2,包括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分别位于轴线5的两侧,且关于轴线5对称设置,其中,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分别用于沿预设方向对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进行吹风散热;

pfc电感单元4,包括第一pfc电感41和第二pfc电感42,第一pfc电感41和第二pfc电感42分别位于轴线5的两侧,且关于轴线5对称设置,其中,第一pfc电感41和第二pfc电感42串联,且,与电子元器件32电气连接组成移相全桥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规范了风机单元2、印制板单元3和pfc电感单元4之间的位置和每个单元的结构,另一方面pfc电感单元4的第一pfc电感41和第二pfc电感42对称设置,并且第一pfc电感41和所述第二pfc电感42串联,并与设置在印制板单元3的印制板本体31上的电子元器件32电气连接组成移相全桥电源电路,且与印制板单元3分离设置,减小了印制板单元3的电子元器件32占用的印制板本体31的空间,增大了设置在印制板本体31上的电子元器件32之间的通风空间,利于印制板单元的电子元器件合理布局,结合各个单元之间的位置和每个单元的结构,能够有效的利用风机单元2对印制板单元3的电子元器件32和pfc电感单元4进行吹风散热,解决了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布局结构不利散热的问题。

可选的,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区域311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设置于第一区域311中对应于第一风机21的吹风中心的第一无风区;

第二区域312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设置于第二区域312中对应于第二风机22的吹风中心的第二无风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工作时的功率较低,产生的热量较少,工作时能够及时的散热,因此将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设置于第一区域311中对应于第一风机21的吹风中心的第一无风区,将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设置于第二区域312中对应于所述第二风机22的吹风中心的第二无风区。示例性的,风机单元2产生的风依次经过印制板单元3和pfc电感单元4。

可选的,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关于轴线5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关于轴线5对称,规范了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的位置。

可选的,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区域311的电子元器件32还包括偶数个第一开关管3221,偶数个第一开关管3221对称设置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无风区之外;

第二区域312的电子元器件32还包括偶数个第二开关管3222,偶数个第二开关管3222对称设置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无风区之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偶数个第一开关管3221对称设置于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无风区之外,偶数个第二开关管3222对称设置于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无风区之外。由于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工作时的功率较大,产生的热量较多,输出滤波电容设置在风机单元的无风区,因此将偶数个开关管设置于输出滤波电容的两侧,使第一开关管3221设置在第一无风区之外,第二开关管3222设置在第二无风区之外,使风机单元2能够对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进行吹风散热,实现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及时散热。

示例性的,第一pfc电感41的输出端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的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关管3221的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二pfc电感42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的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输出端和第二开关管3222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电气连接。

可选的,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开关管3221设置在第一散热器3231上,第二开关管3222上设置在第二散热器3232上;

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关于轴线5对称,且,第一散热器3231和第二散热器3232关于轴线5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风机单元2对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进行吹风散热的散热模式下,第一散热器3231对第一开关管3221进行散热,第二散热器3232对第二开关管3222进行散热,在风机单元2和散热器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能够及时散热。将开关管设置散热器上,并且第一开关管3221和第二开关管3222关于轴线5对称,使第一散热器3231和第二散热器3232关于轴线5对称。

可选的,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区域311的电子元器件32还包括第一谐振电容3241、第一谐振电感3251、第一变压器3261、第三输出滤波电容3271和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

第二区域312的电子元器件32还包括第二谐振电容3242、第二谐振电感3252、第二变压器3262、第四输出滤波电容3272和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2;

其中,第一谐振电容3241和第二谐振电容3242关于轴线5对称;

第一谐振电感3251和第二谐振电感3252关于轴线5对称;

第一变压器3261和第二变压器3262关于轴线5对称;

第三输出滤波电容3271和第四输出滤波电容3272关于轴线5对称;

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和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2关于轴线5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区域311和第二区域312的电子元器件32对称设置,且关于同一轴线5对称,为风机单元2提供了良好的风道。由于第一谐振电感3251的体积比第一谐振电容3241的体积大,以轴线5的区域为印制板本体31的内侧,可以将第一谐振电感3251设置在印制板本体31的外侧,一方面减少体积较大器件阻挡风机单元2的风,另一方面由于外侧的电气元器件较少,易于第一谐振电感3251散热。印制板单元2的电子元器件的对称结构可为风机单元2提供良好的风道。

示例性的,第一开关管3221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谐振电感3251输入端和第一谐振电容3241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谐振电容3241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3261的一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谐振电感3251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3261的另一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变压器3261的输出端和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输出端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3271输入端电气连接。

第二开关管3222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谐振电感3252输入端和第二谐振电容3242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二谐振电容3242输出端和第二变压器3262的一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二谐振电感3252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3262的另一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二变压器3262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2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2输出端和第四输出滤波电容3272输入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和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2电气连接。

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输出滤波电感和第二输出滤波电感。该第一输出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输出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出滤波电感的输出端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输入端电气连接,相应的,第二输出滤波电感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输出端电气连接,第二输出滤波电感的输出端和第四输出滤波电容输入端电气连接。

可选的,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设置在第三散热器3233上,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2设置在第四散热器3234上;

第三散热器3233和第四散热器3234关于轴线5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并将多个第一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设置在第三散热器3233上,相应的,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1,并将多个第二输出整流二极管3282设置在第四散热器3234上。

可选的,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子元器件32还包括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

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设置于印制板本体31上的轴线5的所在区域,且,位于印制板本体31上靠近pfc电感单元4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因轴线5所在区域无电子元器件,风机单元2产生的风能够直接通过轴线5所在区域,可以将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设置于印制板本体31上的轴线5的所在区域。

将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设置于靠近pfc电感单元4的一侧的印制板本体31上,利于pfc电感单元4与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进行接线。

可选的,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设置在第五散热器3235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的塑封外壳的绝缘性能,可以将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设置在同一个散热器上,即第五散热器3235中,减少了散热器的个数,不仅减少了整个电源电路装置的复杂程度,而且能够减少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和输出二极管3286的遮挡物,使各个二极管能够有效的接收到风机单元2产生的风。

第一pfc电感41和第二pfc电感42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入整流二极管3283、第二输入整流二极管3284、第三输入整流二极管3285的输入端分别和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输入端电气连接。示例性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三相市电。

第三输出滤波电容3271和第四输出滤波电容3272的输出端分别和输出二极管3286的输入端电气连接。输出二极管3286的输出端和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示例性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

可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还包括主控电路3291;

主控电路3291设置于印制板本体31上靠近风机单元2的一侧;

以印制板本体31上靠近风机单元2的一侧为左侧,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3212位于主控电路3291的右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3291不会遮挡风机单元2产生的风,所以将主控电路3291设置于印制板本体31上靠近风机单元2的一侧,并且可以将风机单元2至第一输出滤波电容321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第一风机21的风机机身的宽度相同,主控单元3291还可以设置在印制板本体31的背面,以防止工况环境恶劣,产生的灰影响主控单元3291工作。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电气连接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为移相全桥电源电路装置的布局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