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电流和电压可调节的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9156发布日期:2020-12-01 11:4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输出电流和电压可调节的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出电流和电压可调节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恒流电源输出电流单一,调节电流的恒流电源电路中多以mcu为主,mcu价格昂贵实现需要程序工作,增加了成本和实现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调光范围广、可控硅旋钮良好的兼容性、宽输出电压范围、拨码选电流和高pf低thd无频闪的电源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出电流和电压可调节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emi电路,所述emi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220v市电,所述emi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反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与隔离变压器的初级连接,隔离变压器的次级与整流滤波恒流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恒流输出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负载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开关调电流电路的输出端以及开关调电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芯片反馈环路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反馈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接地,另一个输出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二路经电容c4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为五路,第一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62、电阻r64、电阻r68以及电阻r73后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第三路与共模电感t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四路经电容c3接地,第五路已经次电阻r32、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46以及电容c9后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共模电感t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为六路,第一路依次经电阻r9、电阻r17、电阻r26以及电阻r31后接地;第二路经电容ce2接地,第三路依次经电阻r34、电阻r37、电阻r47、电阻r56以及电容c10后接地;第四路依次经电阻r12、电阻r19、电阻r421、电阻r29后与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一个次级的一个输入端,第五路经电容c5接电阻r21与电阻r29的结点,第六路与所述t1的一个次级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芯片ic1的1脚经电阻r16与所述t2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2脚接电容c9与电阻r46的结点,所述芯片ic1的3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容c7接地,第二路经电阻r27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芯片ic1的4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18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二极管d6以及电阻r25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芯片ic1的6脚经电阻r53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芯片ic1的7脚接电源vcc,芯片ic1的8脚分为两路,第一路接电源vcc,第二路与芯片ic1的9脚连接,芯片ic1的9脚分为六路,第一路经电容ce5接电源vcc,第二路经二极管dz3接电源vcc,第三路经二极管dz2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四路经电容ce4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五路接地,第六路与经电容c21后又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80以及二极管d11后与所述t1的另一个次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所述芯片ic1的10脚分为两路,第一路依次经二极管d8以及电阻r45后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36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芯片ic1的11脚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52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二路经电容c11接地,第三路经电阻r5后与开关阵列k1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13脚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18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78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路与电阻r71的一端连接,电阻r71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16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77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路与电阻r72的一端连接,电阻r72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10后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容c15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与电阻r70的一端连接,电阻r70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容c12以及电阻r66与所述芯片ic1的5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4的一个次级依次经二极管d9以及电阻r67后与共模电感l6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共模电感l6的两个输出端为d+输出端以及d-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的一个输出端经二极管d3后与共模电感l5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5的两个输出端为v+输出端以及v-输出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中所述电源电路输入接市电通过可控硅旋钮切相、整流转换成直流高压电供给单级pfc反激电路,通过变压器输出45vdc的低压电,此时次级的buck恒流电路开始工作输出电流给led灯,输出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可控硅旋钮切相后的电压信号,实现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通过拨码开关可以控制不同的电流挡位,不同功率切换。具有调光范围广、可控硅旋钮良好的兼容性、宽输出电压范围、拨码选电流和高pf低thd无频闪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源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电源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出电流和电压可调节的电源电路,包括emi电路,所述emi电路的输入端接交流220v市电,所述emi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反激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端与隔离变压器的初级连接,隔离变压器的次级与整流滤波恒流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恒流输出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负载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开关调电流电路的输出端以及开关调电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芯片反馈环路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芯片反馈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本申请中所述电源电路输入接市电通过可控硅旋钮切相、整流转换成直流高压电供给单级pfc反激电路,通过变压器输出45vdc的低压电,此时次级的buck恒流电路开始工作输出电流给led灯,输出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可控硅旋钮切相后的电压信号,实现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通过拨码开关可以控制不同的电流挡位,不同功率切换。具有调光范围广、可控硅旋钮良好的兼容性、宽输出电压范围、拨码选电流和高pf低thd无频闪等优点。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接地,另一个输出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二路经电容c4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为五路,第一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62、电阻r64、电阻r68以及电阻r73后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第三路与共模电感t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四路经电容c3接地,第五路已经次电阻r32、电阻r35、电阻r38、电阻r46以及电容c9后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共模电感t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为六路,第一路依次经电阻r9、电阻r17、电阻r26以及电阻r31后接地;第二路经电容ce2接地,第三路依次经电阻r34、电阻r37、电阻r47、电阻r56以及电容c10后接地;第四路依次经电阻r12、电阻r19、电阻r421、电阻r29后与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一个次级的一个输入端,第五路经电容c5接电阻r21与电阻r29的结点,第六路与所述t1的一个次级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芯片ic1的1脚经电阻r16与所述t2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2脚接电容c9与电阻r46的结点,所述芯片ic1的3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容c7接地,第二路经电阻r27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芯片ic1的4脚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阻r18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二极管d6以及电阻r25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芯片ic1的6脚经电阻r53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芯片ic1的7脚接电源vcc,芯片ic1的8脚分为两路,第一路接电源vcc,第二路与芯片ic1的9脚连接,芯片ic1的9脚分为六路,第一路经电容ce5接电源vcc,第二路经二极管dz3接电源vcc,第三路经二极管dz2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四路经电容ce4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五路接地,第六路与经电容c21后又分为两路,第一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阻r80以及二极管d11后与所述t1的另一个次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所述芯片ic1的10脚分为两路,第一路依次经二极管d8以及电阻r45后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36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芯片ic1的11脚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阻r52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二路经电容c11接地,第三路经电阻r5后与开关阵列k1的一个接线端连接,所述芯片ic1的13脚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18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78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路与电阻r71的一端连接,电阻r71的另一端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电容c16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电阻r77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路与电阻r72的一端连接,电阻r72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10后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电容c15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与电阻r70的一端连接,电阻r70的;另一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变压器t4的初级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路依次经电容c12以及电阻r66与所述芯片ic1的5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4的一个次级依次经二极管d9以及电阻r67后与共模电感l6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共模电感l6的两个输出端为d+输出端以及d-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的一个输出端经二极管d3后与共模电感l5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5的两个输出端为v+输出端以及v-输出端。

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电路从市电取得220v交流电压,经过对市电emi电路处理,然后经过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压供给pfc反激电路,单级pfc反激电路会产生一个100khz高频pwm信号,控制mos的导通和关断,对高压直流电进行斩波再经过变压器隔离耦合传递到次级,为次级的恒流负载提供一个稳定的能量;通过附图2中开关k1闭合(图中①位置部分开关)在不同档位产生不同电压值传输到芯片ic1的电流检测脚后(图中④位置)控制反激电路通过隔离变压器输出相应的电流;通过开关k1(图中②位置部分开关)闭合在不同档位产生不同的电压信号传输到芯片ic1的电压检测脚后(图中③位置)控制反激电路通过隔离变压器输出相应的电压;控制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而控制功率的大小,实现对整个产品的功率控制,在电流变化时有效的保护电源过功率工作,实现对电源的可靠性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