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及其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1846发布日期:2020-12-25 08:1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及其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及其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是一个可完成存储电能和供电的系统,通过储能系统快速充放电能力,有利于提高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传统储能系统的框架主要是使用整体的钣金框体结构将电池和控制电气系统整合在一个箱体中,一些现有技术使用轻量的金属材料,例如铝板或者铝型材,代替传统的钢板。还有一些储能系统的框架为了方便产品的安装,将产品做成的模块化的组合式产品。由于需要进行堆叠组合,组合式的产品结构在总体结构强度上没有整体式的结构强度高。在一些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当地的标准要求:地震发生时,产品在倾倒以及建筑物压在产品上时,都能够保证一定的强度,从而避免内部的蓄电池被破坏,从而发生爆炸起火的危险。而目前的储能系统框架采用传统的方式,由于使用的电量要求,整体式结构都会导致产品重量过重,人力无法安装,需要使用叉车,从而导致了为普通用户安装产品时,安装复杂,费用高昂;而模块化的组合式安装方式结构强度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便于安装且能够增强储能系统结构强度,从而可以形成结构稳定的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使用了所述框架结构的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箱盖11和箱本体12,箱本体12内形成可容纳储能系统各部件的空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的横梁13,在箱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垂直支撑结构14。

进一步地,垂直支撑结构14为设置在各箱体1的外侧面的垂直梁15,或,设置于多个箱体1的共同外侧面上的侧板16。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整体上呈长方体形,所述箱盖11位于箱体1的顶部或侧面,所述横梁13沿箱体1长度方向成对地设置于箱体1的底面靠近两长边处;所述垂直梁15成对地设置于箱体1的两侧面,垂直梁15连接在所述横梁13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15为金属板弯折形成的中空板,侧板16连接在所述横梁13的末端。

进一步地,在壳体结构的底部设置有一底座2,底座2与所述垂直支撑结构1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为梁结构或者中空板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使用了上述壳体结构的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单个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电气元件,从而形成电池箱,控制箱,和/或,电气箱,和/或,接线箱,电池箱之间,以及,电池箱与控制箱,和/或,电气箱,和/或,接线箱之间电连接,从而形成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元件安装在所述横梁13上,且箱本体12内形成的空间100大于电气部件所占据的空间。

进一步地,最顶部的箱体形成控制逆变一体箱,用于安装电控元件及逆变器;一个以上的箱体形成电池箱,用于安装蓄电池;所述电池箱之间电连接,所述电池箱与控制逆变一体箱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地,最顶部的箱体形成控制箱,用于安装电控元件;一个以上的箱体形成电池箱,用于安装蓄电池;所述电池箱之间电连接,所述电池箱与控制箱之间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通过在每个箱体上形成横梁和垂直梁结构,并在多个箱体的共同侧面设置侧板,共同构成了整体框架结构,储能系统的重要部件,如蓄电池、电路板、线束等,设置在横梁上。这样,即便在发生倒塌的情况下,储能系统遭受重物压垮,重物的作用力将落在纵横连接的框架结构上,而不会压到储能系统的重要部件本身,同时也不会压到强度较弱的外箱壁,从而可以有效地保护内部的储能系统部件。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具有结构稳定,抗压防震的功能,尤其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安装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总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箱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总装爆炸图;

其中,1为箱体,11为箱盖,12为箱本体,13为横梁,14为垂直支撑结构,15为垂直梁,16为侧板,2为底座,100为空间,101为电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用以形成保护储能系统内部元器件的壳体,包括两个以上的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箱盖11和箱本体12,所述箱盖11位于箱体1的顶部,当然,箱盖11也可以开设在任一个侧面上。箱本体12内形成可容纳储能系统各部件的空间100。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整体上呈长方体形,当然,也可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设计其他的形状,如方形。在箱体1内沿箱体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横梁13,横梁13成对地设置于箱体1的底面靠近两长边处;多个箱体1同向地堆叠;在多个箱体的共同外侧面,设置有侧板16,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箱体的两侧的共同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快侧板16。侧板16作为垂直支撑结构,对箱体在垂直方向上起到支撑作用。侧板16为金属板弯折形成的中空板,除了支撑作用以外,还可以作为容纳电气连接线的空间,起到收纳的作用,使储能系统外观上更加简洁。

侧板16连接在两横梁13的末端,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螺纹、螺栓连接,或者过盈连接,也可以是焊接,形成牢固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3以及侧板16,共同形成可保护箱体1的牢固的框架结构,从而可以保护箱体1内的元器件。

本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底座2,底座2设置在本壳体结构的底部,底座2与侧板16连接,底座2可以为梁结构或者中空板结构。底座2与前述横梁13以及侧板16一起,共同形成可保护箱体1的牢固的框架结构,从而可以保护箱体1内的元器件。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垂直梁15作为垂直支撑结构14。具体地,在箱体1的两外侧面设置垂直梁15,所述垂直梁15沿垂直方向成对地设置在两个侧面上,每个侧面上设置一对;垂直梁15连接在横梁13的两末端,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螺栓连接,或者过盈连接,也可以是焊接,形成牢固的连接方式。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壳体结构,是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结合。同时采用了垂直梁15和侧板16作为垂直支撑结构14。具体地,在箱体1的两外侧面设置垂直梁15,所述垂直梁15沿垂直方向成对地设置在两个侧面上,每个侧面上设置一对。在多个箱体的共同外侧面,设置有侧板16,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箱体的两侧的共同外侧面,均设置有一个侧板16。此时,垂直梁15和侧板16均连接在横梁13的末端。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了实施例1-3任一所述的壳体结构的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单个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电气元件101,从而形成电池箱,控制箱,和/或,电气箱,和/或,接线箱,电池箱之间,以及,电池箱与控制箱,和/或,电气箱,和/或,接线箱之间电连接,从而形成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

各个电气元件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横梁13上,且箱本体12内形成的空间100大于电气部件所占据的空间。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最顶部的箱体形成控制逆变一体箱,用于安装电控元件及逆变器,如:储能用pcs;一个以上的箱体形成电池箱,用于安装蓄电池;所述电池箱与电池箱之间电连接,以及,所述电池箱与控制逆变一体箱之间电连接,以此形成一个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最顶部的箱体形成控制箱,用于安装电控元件,如:bms主控;一个以上的箱体形成电池箱,用于安装蓄电池;电池箱与电池箱之间电连接,以及,电池箱与控制箱之间电连接,以此形成一个框架式组合储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箱体1内安装的不同电器元件,可分别形成不同功能的电器元件箱,如电池箱,bms箱,逆变器pcs箱,接线箱等,再经过组合形成具有不同功能要求的储能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