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9159发布日期:2020-12-01 11:4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电路设计中,经常会用到一些需要正负电源的芯片,为了满足芯片的供电要求,通常需要设计正负电源。目前常规的做法:一是采用集成芯片利用开关电源原理的升压法或降压法通过外置mos管或电感实现正负电压输出,但整体成本较高,例如linear正负电压转换芯片lt8471。二是采用市售电压转换模块,也可实现正负电压输出,但模块普遍体积相对较大,而且转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的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包括pwm波形电路、电阻r1-r2、电容c1-c2、三极管q1-q3以及二极管d1-d2,其中所述pwm波形电路为占空比0%-100%可调的电路,三极管q3基极经电阻r2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经电阻r1接电源vcc,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2发射极经电容c1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以及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2负极接地,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源-vcc,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地。

所述pwm波形电路包括电阻r3-r7、运放u1、电容c3、以及二极管d3-d4,其中电阻r3、r4串联后接于电源vcc和地之间,电阻r3、r4的串联节点连接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7跨接在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容c3接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负极接运放u1的输出端,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6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正极接运放u1的输出端,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pwm波形电路产生pwm波形,驱动由三极管和电容c1为主组成的充放电电路,利用电容c1放电对电容c2充电,使电容c2上电压对地为负压,形成正负电源,该新型整体电路简单、成本低;减少了常规电路的外置mos管或电感,整体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pwm波形发生电路具体化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pwm波形电路、电阻r1-r2、电容c1-c2、三极管q1-q3以及二极管d1-d2,其中所述pwm波形电路为占空比0%-100%可调的波形电路,pwm波形电路输出的波形是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中的一种,三极管q3基极经电阻r2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经电阻r1接电源vcc,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2发射极经电容c1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以及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2负极接地,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源-vcc,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地。

本实用新型的pwm波形电路输出占空比0%-100%可调的方波,如图2所示,pwm波形电路包括电阻r3-r7、运放u1、电容c3、以及二极管d3-d4,其中电阻r3、r4串联后接于电源vcc和地之间,电阻r3、r4的串联节点连接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7跨接在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容c3接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负极接运放u1的输出端,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6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正极接运放u1的输出端,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

工作原理:

上电后,运放u1的同相端大于反相端时,u1输出高电平,u1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4、电阻r6对电容c3充电,电容c3两端电压逐渐升高,运放u1的反相端经电容c3接地,当运放u1的反相端(电容c3电压)等于同相端时,运放u1输出低电平,此时电容c3通过电阻r5、二极管d3放电,电容c3两端电压逐渐降低,当电容c3两端电压降低到等于同相端时,电容c3又开始充电,如此循环往复,电容c3一直处于充电与放电状态,u1输出占空比可调的pwm波。当u1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3不导通,三极管q1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vcc通过三极管q1对电容c1充电,当u1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3导通,三极管q2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q2导通,电容c1通过三极管q2对电容c2进行充电,则电容c2两端产生压差,由于电容c2的接地端为正,接-vcc端为负,已地为参考电压,则接-vcc端电压对地为-vcc,从而形成正负芯片电源。



技术特征:

1.一种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wm波形电路、电阻r1-r2、电容c1-c2、三极管q1-q3以及二极管d1-d2,其中所述pwm波形电路为占空比0%-100%可调的电路,三极管q3基极经电阻r2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经电阻r1接电源vcc,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2发射极经电容c1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以及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2负极接地,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源-vcc,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波形电路包括电阻r3-r7、运放u1、电容c3、以及二极管d3-d4,其中电阻r3、r4串联后接于电源vcc和地之间,电阻r3、r4的串联节点连接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7跨接在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容c3接地,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负极接运放u1的输出端,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6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4正极接运放u1的输出端,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芯片正负电源发生器,包括PWM波形电路、电阻R1‑R2、电容C1‑C2、三极管Q1‑Q3以及二极管D1‑D2,其中所述PWM波形电路为占空比0%‑100%可调的电路,三极管Q3基极经电阻R2接地,三极管Q3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经电阻R1接电源VCC,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2发射极经电容C1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以及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2负极接地,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源‑VCC,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地。

技术研发人员:崔英杰;邓兴培;刘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家庄泽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9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