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0258发布日期:2021-01-05 18:01阅读:984来源:国知局
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部分过压保护电路的应用场合(如软启动的应用),在系统出现过压时,需要采取不断电复位或提供手动复位的方案,而对于某些对电压敏感的电路,因其对过电压的耐受能力较差,采用上述的复位方案可能会导致电路的损坏;

针对上述情况,通常会选择采用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当电压达到过压保护点时,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动作并输出关闭后续电路的触发信号;

而一般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需要额外的固定电源来维持自锁保护的存在,成本较高,使用灵活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可以在设定的过压条件下,进行硬件的自锁保护,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固定电源来维持该电路的工作。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包括一正向三极管、一反向三极管和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被测电压连接,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稳压二极管组成的检测单元与正、反向三极管组成的自锁单元结合在一起,通过稳压二极管来检测被测电压是否过压、并控制正、反向三极管的自锁,同时利用被测电压来维持该正、反三极管的自锁,本实用新型仅需使用少量低成本的元件,无需额外的固定电源,即可实现在被测电源过压时有效关闭后级的输出模块,避免了在故障完全排除之前输出模块控制后级电路工作而导致的后级电路元件的损坏,成本更低且使用更灵活。

本实用新型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电阻,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二电阻,且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一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被测电压连接;

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有一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反向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正向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一般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需要额外的固定电源来维持自锁保护的存在,成本较高,使用灵活性较低。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在设定的过压条件下进行硬件的自锁保护、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固定电源来维持工作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包括一正向三极管q2、一反向三极管q1和一稳压二极管d1;

该正向三极管q2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与该反向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该反向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均与被测电压vcc连接,该正向三极管q2的基极与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该反向三极管q1的基极用以连接后级的输出模块;

本实施例将稳压二极管d1组成的检测单元s1与正向三极管q2、反向三极管q1组成的自锁单元s2结合在一起,通过稳压二极管d1来检测被测电压vcc是否过压、并控制正向三极管q2、反向三极管q1的自锁,同时利用被测电压vcc来维持该正向三极管q2、反向三极管q1的自锁,本实施例使用少量低成本的元件,无需额外的固定电源,即可实现在被测电源vcc过压时有效关闭后级的输出模块,避免了在故障完全排除之前输出模块控制后级电路工作而导致后级电路元件的损坏,成本更低且使用更灵活。

较佳地,该反向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电阻r1,该正向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二电阻r2,且该正向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通过上述连接电路形成最为简单的自锁单元s2,在实际电路中,可采用任意其他形式的自锁单元s2。

较佳地,该反向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有一第三电阻r3,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该被测电压vcc连接;

该正向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有一第四电阻r4,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控制通过稳压二极管d1的电流大小。

较佳地,该反向三极管为pnp三极管,该正向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较佳地,为了防止被测电压vcc过高而导致对后级用以接收触发信号的电路产生影响,本实施例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还包括一二极管d2,该二极管d2的负极与该反向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该二极管d2的正极用以连接后级的输出模块。

本实施例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被测电压vcc低于规定的阈值(该阈值根据稳压二极管d1的工作电压来设定)时,稳压二极管d1不导通,故正向三极管q2、反向三极管q1均为断开状态,即自锁电路s2不工作;

当被测电压vcc超过该规定的阈值时,稳压二极管d1被击穿工作,有较大电流流过稳压二极管d1、并触发正向三极管q2导通,随之反向三极管q1导通;此时,由于正向三极管q2的导通为反向三极管q1的基极提供电流,使得反向三极管q1维持导通,即反向三极管q1的发射极至基极的电流极小,使得断电前反向三极管q1始终保持导通,从而电流经反向三极管q1流至正向三极管q2的基极,正向三激光管q2也始终保持导通,进而形成自锁;

而当反向三极管q1和正向三极管q2均为导通状态时,反向三极管q1的基极锁定为低电平;如果反向三极管q1的基极与后级的输出模块(如复位模块或者其他任何低电平有效的判断模块)进行连接,则可通过该低电平触发输出模块关闭后级电路,以对后级电路进行过压保护,直至被测电压vcc低于该阈值时,才能解除上述的低电平锁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正向三极管、一反向三极管和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被测电压连接,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电阻,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二电阻,且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有一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被测电压连接;

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有一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正向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包括一正向三极管、一反向三极管和一稳压二极管;该正向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与该反向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该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被测电压连接,该正向三极管的基极与该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稳压二极管组成的检测单元与正、反向三极管组成的自锁单元结合在一起,通过稳压二极管来检测被测电压是否过压、并控制正、反向三极管的自锁,同时利用被测电压来维持该正、反三极管的自锁,可以在设定的过压条件下进行硬件的自锁保护,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固定电源来维持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臣;李相剑;徐进峰;陈先国;薛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