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框及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3670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电源插框及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插框及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的嵌入式插框电源虽然可以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柜中为机柜中或机柜外设备供电,同时也实现了模块化配置,但现有嵌入式电源插框容量和外形尺寸固定,电源模块可扩容容量局限于系统总容量,配电数量也局限于电源插框的配电分路安装空间,无法实现灵活系统扩容及配电分路配置。

目前的电源插框容量相对固定、配电路数也局限于电源插框的安装位置无法灵活扩容,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电源系统容量及体积相对固定,无法实现不同容量、不同安装空间的要求,如有非标准需要则需要特别定制相应大小的电源插框,生产周期长,无法满足不同电源容量、不同安装空间的需求;

2)现网电源插框分路配置相对固定,受安装空间、电源容量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扩容改造,无法满足灵活多变的场景、分路、功耗方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插框及电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源插框容量和提及固定导致的无法灵活扩容和配电分路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插框,包括多个插框单元,多个所述插框单元之间彼此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插框单元上能够分别安装输入分路、换流分路和输出分路中的其中一种。

其中,所述插框单元包括:交流输入插框单元、换流插框单元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其中,

所述交流输入插框单元包括第一插框本体,所述第一插框本体上设置交流输入分路和交流配电分路;

所述换流插框单元包括第二插框本体,所述第二插框本体上设置换流模块;

所述输出配电插框单元包括第三插框本体,所述第三插框本体上设置一次下电分路、二次下电分路和电池配电分路。

其中,还包括连接板,在所述第一插框本体、所述第二插框本体和所述第三插框本体上均设置安装位,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位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插框本体、所述第二插框本体和所述第三插框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插框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防雷模块,所述第三插框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防雷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插框本体上还设置有管控模块。

其中,所述换流模块的个数为2~6个,并水平间隔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框本体上。

其中,所述交流输入插框单元、所述换流插框单元和所述输出配电插框单元由上至下依次叠放。

其中,所述交流输入插框单元的个数为1个,所述换流插框单元和所述输出配电插框单元的个数均为2~4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源,包括输入电缆线、并联母线和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插框,所述并联母线连接于所述换流插框单元和所述输出配电插框单元之间,所述输入电缆线连接于所述交流输入分路。

其中,所述换流插框单元和所述输出配电插框单元均为多个,所述换流插框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并联母线连接,所述输出配电插框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并联母线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框及电源,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多个插框单元,分别用于电流输入、换流和电流输出,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拼接,满足了不同容量、不同大小、不同配置和不同冗余程度的电源定制化和可扩展化需求,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和电源改造时间,同时可实现在线插拔,不停电更换功能单元,单元之间更换容易,适用性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源插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源插框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插框本体和第二插框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01:第一插框本体;102:交流输入分路;103:第一防雷模块;104:交流配电分路;105:管控模块;2:换流插框单元;201:第二插框本体;202:换流模块;203:单元交流输入分路;3: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01:第三插框本体;302:一次下电分路;303:二次下电分路;304:第二防雷模块;305:电池配电分路;4:连接板;501:正并联母线;502:负并联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插框,包括多个插框单元,多个插框单元之间彼此可拆卸连接,每个插框单元上能够分别安装输入分路、换流分路和输出分路中的其中一种。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插框,插框单元包括: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可拆卸连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多个插框单元,分别用于电流输入、换流和电流输出,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拼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电源插框拆解成3个独立的单元,可单独进行加工,分别为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三者均为模块化设计,可依照使用要求拼接成相应规格的电源插框。

其中,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主要为电源提供交流输入、交流配电及输入防雷等功能,其主要为换流插框单元2中的换流模块202提供电源输入。换流插框单元2主要实现电源转换功能。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主要为电源提供输出配电、电池配电、输出分路信号采集、输出分路电涌保护等功能。通过标准可插拔接口和并联母线将上述单元连接起来,连接方式可参照现有的连接方式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接,以实现电能输出。

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包括第一插框本体101,第一插框本体101上设置交流输入分路102和交流配电分路104,为电源提供交流输入和交流配电功能。

换流插框单元2包括第二插框本体201,第二插框本体201上设置换流模块202,实现电源直流、交流转换功能。第二插框本体201上还设置单元交流输入分路203,其通过电源线与交流配电分路104连接(如图2所示)。

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包括第三插框本体301,第三插框本体301上设置一次下电分路302、二次下电分路303和电池配电分路305,实现下电、电池配电等输出配电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框本体101、第二插框本体201和第三插框本体301均为单独个体,为各个功能模块的提供载体,以实现电源插框可扩展和定制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框及电源,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拼接,满足了不同容量、不同大小、不同配置和不同冗余程度的电源定制化和可扩展化需求,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和电源改造时间,同时可实现在线插拔,不停电更换功能单元,单元之间更换容易,适用性较广。

其中,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板4,在第一插框本体101、第二插框本体201和第三插框本体301上均设置安装位,连接板4与安装位连接以使第一插框本体101、第二插框本体201和第三插框本体301之间通过连接板4连接。如图3所示,以连接板4、第一插框本体101和第二插框本体201三者的连接关系为例,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作为紧固件,安装位和连接板4上布置螺纹孔,利用螺栓将安装位和连接板4连接起来,使得连接板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插框本体101的安装位上,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插框本体201的安装位上,通过连接板4将各个单元拼接固定在一起。当需要接入或拆卸单元时,将连接板4取下,安装或拆卸单元即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列举其中一种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各单元间可通过螺丝连接的插销、卡扣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以确保各单元间的连接及并联母线电源与各功能单元间的可靠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此。

其中,第一插框本体101上还设置有第一防雷模块103,第三插框本体301上还设置有第二防雷模块304,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均具有防雷功能。

其中,第一插框本体101上还设置有管控模块105。具体地,管控模块105为电源系统提供系统监控及控制,其通过可扩展的多路信号接口分别与换流插框单元2、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并联母线等功能单元的信号接口相连(如图2所示),采集各功能单元的信息,并对各功能单元实施管控。同时管控模块105还具备接入相关监控系统的功能,电源系统通过管控模块105与上级管控系统实现通信。管控模块105可灵活的安装在各功能单元的空余位置中,并由并联母线为其供电,本实用新型的管控模块105安装位置不局限于第一插框本体101上。

其中,换流模块202的个数为2~6个,并水平间隔均匀设置于第二插框本体201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换流插框单元2设置4个换流模块202,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二插框本体201上定制合适数量的换流模块202,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其中,如图1所示,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由上至下依次叠放,叠放好后,通过连接板4将上述3个单元连接起来,定制完成电源插框。

其中,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的个数为1个,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的个数均为2~4个。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了1个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各2个。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合适数量的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源,包括输入电缆线、并联母线和如上述实施例的电源插框,并联母线连接于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之间,输入电缆线连接于交流输入分路102。

具体地,输入电缆线用于将电流输送至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之间通过并联母线连接,以实现直流电流输出。

其中,换流插框单元2和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均为多个,换流插框单元2之间通过并联母线连接,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之间通过并联母线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换流插框单元2背板的母排将换流模块202并联在一起,并通过标准可插拔接口与并联母线连接。同一换流插框单元2中的换流模块202的电源输入可汇集到一个接口与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的交流配电分路104连接或分别与交流输入插框单元1的交流配电分路104连接。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的配电分路可采用模块化配置,并通过管控模块105定义不同的输出分路功能,如:下电功能、电池配电、输出配电等。各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通过相同的标准可插拔接口与并联母线连接,由换流插框单元2为其供电。可知,并联母线主要实现多个换流插框单元2与多个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的并联,通过标准可插拔接口分别与换流插框单元2与输出配电插框单元3连接,并联母线包括正并联母线501和负并联母线502。如需要实现不同容量的插框电源系统,仅需要使用不同容量与长度的并联母线连接各个功能单元,形成不同容量、大小的插框电源系统。并联母线也可以通过模块拼装的方式来满足不同长度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