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全密封全绝缘充气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7125发布日期:2021-04-27 18:3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检修的全密封全绝缘充气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柜,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全密封全绝缘充气柜。


背景技术:

2.充气柜是将高压元件如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密封在充有较低压力(0.1~0.5mpa)sf6或其他气体的气箱内。充气柜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灵活、联锁可靠等特点,对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特别是环境恶劣的场所)、不同的用户要求均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技术方案。
3.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722115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全绝缘充气柜,包括箱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将安装于箱体内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有铆螺母,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法兰,所述法兰设有与铆螺母相对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通过螺栓与铆螺母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设有用于约束导线的约束架,提高了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安装难度和维护难度。
4.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充气柜,在生产组装时,气箱与由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约束架组成的壳体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当气箱需要调试或者检修时,需要将整个壳体拆除,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气箱并对其进行检修的全密封全绝缘充气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的全密封全绝缘充气柜,包括柜体、设置于柜体上的空腔和容纳于空腔内的气箱,所述柜体上设置有位于空腔外侧且能向下翻转的腔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承载气箱的滑动座和与滑动座滑动连接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相对柜体水平滑动设置,所述柜体设置有用于联动第一滑轨和腔门的驱动组件,当腔门翻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滑轨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部分伸出空腔并与腔门的表面相抵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主动轮、与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组、与从动轮组中和主动轮转向一致的轮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和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沿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第一滑轨的底面上,所述腔门通过轴与柜体相连且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于该轴上,所述第一滑轨朝向腔门的一端由其端面向其底面斜切出缓冲面,所述腔门在翻转过程中通过主动轮、从动轮组、传动齿轮和齿条的联动带动第一滑轨直线移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门朝向空腔的端面上设置有能与第一滑轨衔接的第二滑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滑轨远离第一滑轨的端部设置有挡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座朝向腔门的一侧设置有拉动把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内远离腔门的端面上设置有缓冲弹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柜体上设置向下翻转的腔门,腔门位于空腔外侧,并在空腔内设置第一滑轨和滑动座,滑动座和第一滑轨的设计能够便于气箱相对空腔的移入或者移出,相比现有技术通过人搬运将气箱置入或搬出空腔更加省力且避免了气箱与柜体发生磕碰的情况;将腔门和第一滑轨通过驱动组件进行联动,通过驱动组件的联动带动第一滑轨移动能够便于腔门的定位,可控性高,避免了腔门翻转过度,且第一滑轨部分伸出于空腔外,便于滑动座在空腔外置于第一滑轨上并随后推动滑动座使得滑动座由空腔外向空腔内移动,简化安装操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无需拆除柜体上的其他部件就能单独完成气箱的拆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座与柜体拆分开的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和腔门组合的立体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和腔门拆分开时的爆炸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腔门打开时且从动轮组为多个齿轮啮合的状态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腔门关闭时且从动轮组为多个齿轮啮合的状态图。
19.附图标记:1、柜体;2、空腔;3、气箱;4、腔门;5、滑动座;6、第一滑轨;7、驱动组件;8、主动轮;9、从动轮组;10、传动齿轮;11、齿条;12、缓冲面;13、第二滑轨;14、挡块;15、拉动把手;16、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1.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检修的全密封全绝缘充气柜,包括柜体1、设置于柜体1上的空腔2和容纳于空腔2内的气箱3,在现有基础上,腔门4的两侧延伸出轴且轴均靠近腔门4的底端设置,在柜体1上开设出供轴装入的槽,将腔门4安装于柜体1上且腔门4遮挡于空腔2外,轴装于槽中并通过压盖固定连接于槽外而将轴限位于槽内,腔门4能向下翻转,空腔2由多个板围成,位于空腔2下方的板上滑移设置有第一滑轨6,第一滑轨6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滑轨6限位于板上,第一滑轨6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气箱3的滑动座5,滑动座5 包括有能在第一滑轨6上滚动的滚轮,位于滚轮上方且与滚轮铰接的座盘,座盘上设置有与气箱3底部配合的定位块,第一滑轨6所在的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联动第一滑轨6和腔门4的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括有主动轮8、与主动轮8相啮合的从动轮组9、与从动轮组9中和主动轮8转向一致的轮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10和与传动齿轮10相啮合的齿条11,一般地,主动轮8与从动轮组9中最后被传递的齿轮同轴设置,齿条11的长度短于第一滑轨6的长度且远离腔门4设置,具体参照图5和图6所示,从动轮组9为四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主动轮8也为齿轮,齿条 11沿第一滑轨6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第一滑轨6的底面上,腔门4两侧延
伸出的轴上选择其中一个通过键固定套设上主动轮8,主动轮8可随着腔门4一起运动,从动轮组9限位于柜体1内并能相对柜体1转动,将主动轮8与从动轮组9啮合在一起,通过一根传动轴将从动轮组9中转向与主动轮8一致的齿轮和传动齿轮10同轴串在一起,且该齿轮和传动齿轮10均相对传动轴固定,第一滑轨6朝向腔门4 的一端由其端面向其底面斜切出缓冲面12,缓冲面12相对空腔2的底面的距离沿空腔2外向其内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缓冲面12可为平面也可为弧面;
22.参照图6所示,初始状态下,腔门4遮盖于空腔2外,第一滑轨6位于空腔2内;参照图5所示,在腔门4向下翻转的过程中,主动轮8随着腔门4一起转动,主动轮8带动从动轮组9转动,从动轮组9带动传动齿轮10转动,因传动齿轮10位置固定则齿条11相对传动齿轮10做直线移动并向空腔2外渐渐移动,缓冲面12的设置满足在第一滑轨6向外移动时不会与腔门4发生顶触而影响整体正常运动,直至腔门4翻转至水平位置,第一滑轨6的缓冲面12位于腔门4的上方且第一滑轨6的底面与腔门4靠近空腔2的端部相抵触,从而腔门4被第一滑轨6限位而无法继续向下转动,这时能够对气箱3进行移出或者装入,即将滑动座5从空腔2内拉出或是将滑动座5置于第一滑轨6上;
23.滑动座5和第一滑轨6的设计能够便于气箱3相对空腔2的移入或者移出,相比现有技术通过人搬运将气箱3置入或搬出空腔2更加省力且避免了气箱3与柜体1发生磕碰的情况;通过驱动组件7的联动带动第一滑轨6移动能够便于腔门4 的定位,可控性高,避免了腔门4翻转过度,且第一滑轨6部分伸出于空腔2外,便于滑动座5在空腔2外置于第一滑轨6上并随后推动滑动座5使得滑动座5由空腔2外向空腔2内移动,简化安装操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无需拆除柜体1 上的其他部件;
24.进一步说明,参照图3和图4所示,从动轮组9也可为链条和齿轮的组合,即主动轮8和齿轮均被套设于传动条内,齿轮与传动齿轮10同轴设置,该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通过改变从动轮组9中齿轮的齿数以及传动齿轮10 的齿数来改变第一滑轨6相对空腔2的移动速度和伸出长度,以便于避免腔门4和第一滑轨6发生碰触的现象。
25.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腔门4朝向空腔2的端面上设置有能与第一滑轨6衔接的第二滑轨13,当腔门4翻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滑轨6与第二滑轨13两者相抵触并衔接在一起,则腔门4无法继续向下翻转,缓冲面12的尺寸相比前一条实施例可任意设计且在第一滑轨6的上方也加工出缓冲面12,便于腔门4上翻时第二滑轨13相对第一滑轨6 转动,滑动座5可在第一滑轨6和第二滑轨13上来回移动,将滑动座5从空腔2内移动至空腔2外,将气箱3置于滑动座5上,随后将滑动座5推入空腔2内,完成气箱3的安装,将腔门4向上翻转过程中,第一滑轨6与第二滑轨13分离并推入空腔 2内,直至腔门4盖合在空腔2外,第二滑轨13竖直设置且其底端位于第一滑轨6 端部的一侧,如此设计相比前一条实施例可减少滑动座5的安装操作,从而提高气箱3的安装效率且更加省力;且第一滑轨6和第二滑轨13的衔接到位的设计相比第一滑轨6和第二滑轨13之间存在间隙能够让滑动座5在移动时保持通畅,不会发生颠簸,对滑动座5的滚轮起到保护作用,延长滚轮使用寿命。
26.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第二滑轨13远离第一滑轨6 的端部设置有挡块14,滑动座5被拉出空腔2后,直至滑动座5与挡块14相抵,滑动座5停止运动,如此设计能利于滑动座5的停止同时避免滑动座5从第二滑轨13 上滑出,提高安全性。
2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滑动座5朝向腔门4的一侧设置有拉动把手15,拉动把手15的设计可以给人提供施力点,便于拉动滑动座5。
28.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空腔2内远离腔门4的端面上固定有呈矩形排列的四个缓冲弹簧16,由于气箱3较重,当气箱3在操作人员的推动下进入空腔2时,利用缓冲弹簧16能够对气箱3进行缓冲与限位,避免气箱3 在惯性作用下脱离滑动座5。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