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7155发布日期:2021-04-27 18:3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根据其充电原理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和无线电波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例如对手机充电的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如下,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3.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通讯工具,由于使用电池供电,因此,经常会出现手机电池电量不足而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例如,在驾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手机电池电量不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有线充电器都是带有很长的数据线,这样,在相对狭小的驾驶室里显得非常凌乱,也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另外,现有的无线充电器虽然可以在一般桌子或平面上放置,但是无线充电模块都是为固定式的,无线充电模块无法旋转或升降,缺乏了一定的仪式感和可玩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无线充电模块结构,实现无线充电模块的旋转升降,增加无线充电使用时的仪式感以及可玩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无线充电模块、电路板及驱动组件,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外壳体转动相连,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手机的充电位,所述驱动组件及所述电路板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旋转升降,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及所述驱动组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当无线充电模块感应到手机充电,电路板控制驱动组件带动无线充电模块转动,打破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式的限制,提高了用户在使用无线充电时的趣味性,也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仪式感。
6.进一步的,包括电机和连接杆组件,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连接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连接。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接杆组件并带动连接杆组件移动,连接杆组件进而带动无线充电模块移动,实现了无线充电模块移动的精准控制。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转动连接。利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即可实现电机带动无线充电模块转动,有效节约生产制作的成本。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安装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无线充
电模块通过感应是否进行手机充电,并与电路板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电路板进而与驱动组件进行信息传递控制驱动组件的运动,电路板通过连接器实现电源的输入。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还设置有指示灯机构,所述指示灯机构与所述电路板通过信号连接。指示灯用于显示当前无线充电模块的工作状态,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当前状态,便于用户了解充电情况。
10.进一步的,所述指示灯机构包括灯带、柔性导光板和灯头,所述灯头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灯带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边缘上且与所述灯头电连接,所述柔性导光板套设在所述灯带的外部。灯头工作点亮并通过灯带传导光透过柔性导光板发出,发出的光可以有效及时反映当前充电状态。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顶部设有外盖板,所述外盖板上相对于所述充电位的位置开设有让位槽。外盖板对外壳体内部的部件结构进行有效的封闭保护。
12.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一侧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外壳体转动相连。利用驱动组件带动无线充电模块远离旋转轴一侧绕旋转轴转动,实现手机无线充电时的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配合限定的限位块。限位块对无线充电模块的转动位移量进行限定控制,避免发生过大转动量导致部件受损的情况。
1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板。通过若干个固定板可以有效稳定地固定外壳体。
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驱动组件带动无线充电模块转动实现了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可以安全转动,打破了传动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式的限制,增加了无线充电过程中的仪式感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模块结构正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模块结构后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式无线充电模块下降状态示意图。
19.图中,1、外壳体;2、外盖板;3、无线充电模块;4、驱动组件;41、电机;42、底座;43、连接杆组件;431、第一连接杆;432、第二连接杆;5、指示灯机构;51、灯头;52、灯带;53、柔性导光板;6、电路板;7、连接器;8、限位块;9、旋转轴;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实施例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无线充电模块3和驱动组件4,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一侧通过旋转轴9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上,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底座42、电机41和连接杆组件43,所述底座42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上,所述电机4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42上,所述连接杆组件43包括第一连接杆431和第二连接杆432,所述第一连接杆431一端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
所述第二连接杆43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32另一端与所述电机41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外壳体1上还设置有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上焊接有连接器7,所述电路板6分别与述电机41、无线充电模块3电信号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41优选为马达。
23.基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通过连接器7电连接至电路板6,电路板6通过接收无线充电模块3反馈信号,并发送相关控制信号至电机41控制其运动,电机41运动带动第一连接杆431发生左右水平位移,由于第一连接杆431和第二连接杆432连接,即第一连接杆431带动第二连接杆432发生上下位移,由于第二连接杆432与无线充电模块3固定连接,即连接杆组件43带动无线充电模块3下降一定位移量,该下降的位移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需求进行控制;同样的,当电机41反向运动时即可以控制无线充电模块3上升恢复原状,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均实现智能化控制且控制精准高,增加了无线充电过程中的趣味性。
24.优选的,所述外壳体1上还设置有指示灯机构5,所述指示灯机构5与所述电路板6通过信号连接,指示灯机构5包括灯带52、柔性导光板53和灯头51,所述灯带52焊接在所述外壳体1边缘圆周上,所述柔性导光板53套设在所述灯带52上且卡接在所述外壳体1上,所述灯头51和所述灯带52连接且卡接在外壳体1上。
25.上述方案中,在外壳体1上设置的指示灯机构5通过灯头51工作点亮,光经过灯带52传导并由柔性导光板53发散出去,灯光的亮度颜色以及形状均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光情况表示不同的工作状态,也可以将灯带52设计成用户喜欢的形状,增加无线充电过程的乐趣。
26.优选的,所述外壳体1顶部设有外盖板2,所述外盖板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1顶部,外盖板2对外壳体1内的部件实现了有效保护和密封,外盖板2和外壳体1之间还可以是拆卸式旋转安装的,方便拆卸;外壳体1上设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远离旋转轴9一侧的下方,限位块8对无线充电模块3的转动位移量进行限定控制,避免发生过大转动量导致部件受损的情况,为了确保外壳体1的稳定,在外壳体1侧面设置若干个固定板10,所述若干个固定板通过紧固件进行安装固定。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上后,无线充电模块3开始工作,输出下沉信号给电路板6,电路板6接收到信号的同时发送控制信号给电机41,电机41转动带动连接杆组件43运动,连接杆组件43带动无线充电模块3绕旋转轴9旋转下沉一定角度(如图3所示);电路板6同时输出信号给灯头51,灯头51点亮并通过灯带52传导光透过柔性导光板53发出。
28.取出手机时,无线充电模块3停止工作,输出上升信号给电路板6,电路板6接收到信号的同时发送控制信号给电机41,电机41转动带动连接杆组件43运动,连接杆组件43带动无线充电模块3绕旋转轴9旋转上升与下沉相应角度回到原位;电路板6同时输出信号给灯头51,灯头51熄灭。
29.本实施例中是针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当在无线充电模块3上放置无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时,无线充电模块不会激活旋转。
30.另外,上述无线充电模块结构通常作为汽车内饰零件,因此在外壳体上安装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通常该连接器为母端连接器,在汽车座驾旁设有与该母端连接器相适配的公端连接器,将该无线充电模块安装于汽车座驾旁时,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适配插接,从而实现对将该无线充电模块供电。
31.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旋转角度;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当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的充电位上时,将无线充电模块旋转的角度设置为5
°

32.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打破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式的限制,提高了用户在使用无线充电时的趣味性,也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仪式感。
33.实施例2: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34.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具体包括气缸、弹簧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焊接在无线充电模块上且于气缸活动连接,弹簧设置于连接块和气缸之间。
35.本实施例在控制无线充电模块下降时通过气缸带动连接块下降继而带动无线充电模块下沉,连接块和气缸之间的弹簧压缩;在控制无线充电模块上升时则可以通过弹簧的弹性使无线充电模块回到原位。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