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2995发布日期:2021-03-05 19:4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2.钻井平台是主要用于钻探井的海上结构物,平台上装有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是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钻井平台包括移动式平台和固定式平台,固定式钻井平台大都建在浅水中,它是借助导管架固定在海底而高出海面不再移动的装置,平台上面铺设甲板用于放置钻井设备。
3.钻井平台上的钻井设备需要用到直流电机提供动力,然而传统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散热效果差,从而导致直流电机在运行时,直流电机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导致超出了直流电机的过载能力,从而影响直流电机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直流电机温度过高造成损坏。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解决了传统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散热效果差,导致直流电机过载能力弱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左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轴承,所述固定框内腔的底部栓接有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轴与轴承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轴贯穿轴承并向左侧延伸,所述固定框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水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底座正面的右侧栓接有控制器。
7.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循环泵、第二进水管、第一输水管、连通管和第二输水管,所述水箱顶部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循环泵的一端贯穿至水箱的内腔并向下延伸,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第二出水管远离循环泵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固定框并连通有连通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正面与固定框内腔的正面栓接,所述连通管的左侧与固定框内腔左侧的顶部栓接,所述连通管远离第一输水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背面与固定框内腔的背面栓接,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连接连通管的一端贯穿固定框并与水箱左侧背面的底部连通。
8.优选的,所述电机本体的表面栓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表面均轴向栓接有散热片。
9.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表面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散热孔,且第一散热孔与散热片交错分布。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呈u形状结构,所述固定框的两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散热孔。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腔的顶部嵌设有防尘网,所述水箱底部的右侧栓接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顶部与第二进水管远离循环泵的一端栓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表面栓接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右侧与水箱的右侧栓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泵、第二进水管、第一输水管、连通管和第二输水管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冷却液进行循环,从而将固定框内的热量迅速吸收,进而对电机本体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冷却散热,防止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导致超出了直流电机的过载能力,导致直流电机温度过高造成损坏,极大的提高了电机本体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机本体的过载能力,通过散热板、散热片和第一散热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电机本体散发的热量快速吸收,从而快速散发到空气中,解决了传统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散热效果差,导致直流电机过载能力弱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泵、第二进水管、第一输水管、连通管和第二输水管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冷却液进行循环,从而对电机本体进行循环散热,快速将电机本体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散热板和散热片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电机本体散发的热量快速吸收,从而快速散发到空气中,通过第一散热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进一步将电机本体散发的热量进行散发,提高了电机本体的散热速度,通过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呈u形状结构,增加了冷却液在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更多的将电机本体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提高了电机本体的散热速度,通过第二散热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固定框内的热量进行导流,进一步增强了电机本体的散热速度,通过防尘网的配合,防止外部的灰尘落在电机本体的表面,从而影响电机本体的散热效果,通过过滤网的配合,便于使用者防止冷却液中的杂质进入循环泵,从而防止杂质造成循环泵堵塞,通过固定件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进水管进行支撑,提高了第二进水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电机本体的结构立体图;
19.图3为图1所示固定框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20.图中标号:1、底座;2、固定框;3、电机本体;4、散热机构;41、循环泵;42、第二进水管;43、第一输水管;44、连通管;45、第二输水管;5、水箱;6、第一进水管;7、散热板;8、散热片;9、第一散热孔;10、第二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机本体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固定框的结构局部剖视图,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左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轴承,所述固定框2内腔的底部栓接有电机本体3,所述电机本体3的输出轴与轴承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本体3的输出轴贯穿轴承并向左侧延伸,所述固定框2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4,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水箱5,所述水箱5右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进水管6,所述水箱5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底座1正面的右侧栓接有控制器。
23.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循环泵41、第二进水管42、第一输水管43、连通管 44和第二输水管45,所述水箱5顶部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循环泵41,所述循环泵41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42,所述第二进水管42远离循环泵41的一端贯穿至水箱5的内腔并向下延伸,所述循环泵41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第二出水管远离循环泵4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输水管43,所述第一输水管43远离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固定框2并连通有连通管44,所述第一输水管43的正面与固定框2内腔的正面栓接,所述连通管44的左侧与固定框2 内腔左侧的顶部栓接,所述连通管44远离第一输水管43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输水管45,所述第二输水管45的背面与固定框2内腔的背面栓接,所述第二输水管45远离连接连通管44的一端贯穿固定框2并与水箱5左侧背面的底部连通,通过循环泵41、第二进水管42、第一输水管43、连通管44和第二输水管4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冷却液进行循环,从而对电机本体3进行循环散热,快速将电机本体3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
24.所述电机本体3的表面栓接有散热板7,所述散热板7的表面均轴向栓接有散热片8,通过散热板7和散热片8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电机本体3散发的热量快速吸收,从而快速散发到空气中。
25.所述散热板7的表面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散热孔9,且第一散热孔 9与散热片8交错分布,通过第一散热孔9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进一步将电机本体3散发的热量进行散发,提高了电机本体3的散热速度。
26.所述第一输水管43和第二输水管45呈u形状结构,所述固定框2的两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0,通过第一输水管43和第二输水管 45呈u形状结构,增加了冷却液在第一输水管43和第二输水管45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更多的将电机本体3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提高了电机本体3 的散热速度,通过第二散热孔10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固定框2内的热量进行导流,进一步增强了电机本体3的散热速度。
27.所述固定框2内腔的顶部嵌设有防尘网,所述水箱5底部的右侧栓接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顶部与第二进水管42远离循环泵41的一端栓接,通过防尘网的配合,防止外部的灰尘落在电机本体3的表面,从而影响电机本体3 的散热效果,通过过滤网的配合,便于使用者防止冷却液中的杂质进入循环泵41,从而防止杂质造成循环泵41堵塞。
28.所述第二进水管42的表面栓接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右侧与水箱5的右侧栓接,通过固定件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进水管42进行支撑,提高了第二进水管42的稳定性。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30.在使用时,散热板7、散热片8和第一散热孔9将电机本体3散发的热量快速传输到周围的空气中,随后使用者通过第一进水管6向水箱5内注入冷却液,使用者通过控制器开
启循环泵41,随后第二进水管42将经过过滤网过滤后的冷却液输送至第二出水管中,此时第二出水管将冷却液输送至第一输水管43,第一输水管43将冷却液输送至连通管44,随后连通管44将冷却液输送至第二输水管45,此时第二输水管45将冷却液输送回水箱5,第一输水管43、连通管44和第二输水管45对电机本体3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快速散热。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载能力强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泵41、第二进水管42、第一输水管43、连通管44 和第二输水管4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冷却液进行循环,从而将固定框2内的热量迅速吸收,进而对电机本体3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冷却散热,防止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导致超出了直流电机的过载能力,导致直流电机温度过高造成损坏,极大的提高了电机本体3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机本体3 的过载能力,通过散热板7、散热片8和第一散热孔9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电机本体3散发的热量快速吸收,从而快速散发到空气中,解决了传统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散热效果差,导致直流电机过载能力弱的问题。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