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的校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5148发布日期:2021-06-18 16:3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的校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制造生产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的校准结构。



背景技术:

定子端子装配是无刷电机定子生产中的一道必要工序。目前无刷电机端子装配领域,端子装配方法一般由人工进行半自动操作;即由工人将定子固定在定位工装上;其次将端子放入定子指定压装位置后利用机器进行压装;

电机定子在绕线之前,需要在定子上安装端子,当前国内的定子端子压装依旧还在使用人工手段或半自动进行压装,该方式依赖人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因为在定子上安装端子需要对定子进入预定位置的校准、对端子的传输校准、对端子按压的校准等等一系列的校准步骤,因此发明一种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的校准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省费用,提高效率的一种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的校准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的校准结构,包括机架部分、防护罩部分、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和振动盘上料部分;所述的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和振动盘上料部分设置在机架部分上,所述的防护罩将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和振动盘上料部分保护在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部分由横梁和竖梁组成镂空长方体;所述的镂空长方体包括台面板、阀岛箱、电气箱、左封板和后封板,阀岛箱和电气箱设置于在镂空长方体的内部,左封板设置在镂空长方体的左侧面,后封板设置在镂空长方体的后侧面,台面板设置在镂空长方体的上端面;

所述的台面板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顶端,在台面板的两侧设置有磁性门吸,台面板上还设置有一组传送条,所述的传送条两个为一组,每个传送条通过成对的传送固定支架固定在台面板上;

在一组传送条内,传送条与传送条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用于将定子线托盘送到预定位置的顶升部分和旋转顶升部分,并在顶升部分和旋转顶升部分各自所在区域的分隔处设有阻挡器,与顶升部分和旋转顶升部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扫码线体支架;

所述的定子线托盘设有主板、底座、定子座和扶正工装,主板设置于底座上,定子座和扶正工装设置在主板上;所述的底座呈矩形块状,底座中间设有一处矩形缺失;所述的主板呈矩形板状,在主板上设置有托盘固定销孔与顶升部分和旋转顶升部分的固定销连接;所述的定子座和扶正工装安装在主板上,定子座位于主板的中间,扶正工装位于定子座旁边;

所述的顶升部分包括顶升气缸、顶升导杆、直线轴承、顶升固定块、顶升定位板、顶块和顶升定位销;直线轴承穿过台面板并固定在台面板上,顶升导杆穿过直线轴承,顶升导杆的一端与顶升定位板连接;所述的顶升气缸位于顶升导杆之间,顶升气缸的一端与台面板的下表面连接,顶升气缸上设有气管接头,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台面板通过气缸浮动接头与顶升固定块连接,所述的顶升固定块设置于顶升定位板的下表面,顶升定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定子线托盘接触的顶块和顶升定位销,所述的顶块位于顶升定位板上表面的中间,顶升定位销设置在顶块的两侧;

所述的旋转顶升部分包括顶升垂直气缸、旋转气缸、连接轴、轴承座、连接导杆、顶升支撑杆、气缸安装板、顶升固定板、带法兰直线轴承、顶升固定块、顶升定位板、顶块和顶升定位销;所述的气缸安装板包括第一气缸安装板、第二气缸安装板和第三气缸安装板,第一气缸安装板位于最底部,第三气缸安装板位于最顶部,第二气缸安装板位于第一气缸安装板和第三气缸安装板之间;所述的连接导杆穿过带法兰直线轴承并通过带法兰直线轴承与第二气缸安装板和第三气缸安装板接触,连接导杆的一端与第一气缸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顶升固定板连接;所述的顶升支撑杆设置于第二气缸安装板和第三气缸安装板之间并将第二气缸安装板和第三气缸安装板连接固定;所述的顶升垂直气缸设置于第一气缸安装板的下表面,顶升垂直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气缸安装板与气缸接头连接,气缸接头连接设置于第二气缸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的旋转气缸设置于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旋转气缸与旋转接头接触,旋转接头安装在第三安装板的下表面,顶升垂直气缸和旋转气缸上设有气管接头;在第三安装板的上表面设有轴承座,并在轴承座内设有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穿过顶升固定板与顶升固定块连接;

所述的扫码线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扫码安装块、扫码安装板、扫码钣金和扫码器,所述的扫码安装块设置于支架本体的两端,下端的扫码安装块与传送条连接,上端的扫码安装块与扫码安装板连接并在扫码安装板上设置有扫码钣金,所述的扫码器设置于扫码钣金内;

所述的电气箱呈长方形盒装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右侧靠近镂空长方体后端处,并设置有电器左门和电器右门,所述的电器左门上设置有通风过滤网,电器右门上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指示灯;

所述的左封板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左侧靠近镂空长方体后端处;后封板设置于镂空长方体后端面;

所述的阀岛箱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前端,并设置有阀岛箱封板,阀岛设置于阀岛箱内,因阀岛为一种已知的气电一体化控制元器件,故不作赘述;所述的阀岛箱和电气箱之间还设置有备用传送条空间,所述的备用传送条空间两侧的备用传送条空间封板设有供备用传送条通过的备用传送条放置通孔,所述的备用传送条放置在备用传送条空间内;

机架部分的底面四个角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支撑脚。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罩部分由横梁和竖梁组成,防护罩部分的内部镂空且其底面缺失;防护罩部分包括顶板、前门封板、后门封板、左门封板、右门封板和侧封板,所述的顶板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上端面,前门封板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前端面,后门封板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后端面,左门封板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左侧面靠近后门封板的位置,右门封板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右侧面靠近后门封板的位置,侧封板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靠近前门封板的位置与传送条对应,并在侧封板上设有传送条通孔;所述的前门封板、后门封板、左门封板和右门封板均通过合页与竖梁连接并在前门封板、后门封板、左门封板和右门封板上设有拉手使其可以开关;

在防护罩部分内部的顶板上还设置有与前门封板、后门封板、左门封板和右门封板对应的安全开关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扶正工装横移部分包括扶正导向轴、扶正安装板、横移气缸、横移气缸板、气缸固定板、拖链、扶正垂直气缸、扶正旋转气缸和气爪,扶正导向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台面板上,扶正安装板安装在扶正导向轴的另一端,所述的横移气缸安装在扶正安装板上,横移气缸板、气缸固定板和拖链安装在横移气缸上,扶正垂直气缸、扶正旋转气缸和气爪安装在气缸固定板上;

所述的扶正导向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扶正安装座和扶正导向轴安装座,扶正导向轴设置有扶正导向轴安装座的一端与台面板固定连接,扶正导向轴的另一端通过扶正安装座与扶正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扶正安装座通过螺纹与扶正安装板的背面紧固;

在扶正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接近开关支架和横移气缸,所述的接近开关支架设置在横移气缸下方,接近开关支架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横移气缸包括横移气缸主体和横移气缸滑块,所述的横移气缸滑块设置在横移气缸主体上并且可在横移气缸主体上滑动,横移气缸主体与横移气缸滑块接触面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横移气缸滑块的横移限位块,在横移气缸滑块上设置有横移气缸板,气缸固定板设置在横移气缸板上;

所述的气缸固定板的上端与中间设置有长方体突起,所述的长方体突起上分别设置有气缸固定部,所述的扶正垂直气缸的两端分别通过气缸固定部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气缸固定板的侧边设有一组拖链安装块,在气缸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扶正导轨和扶正连接板,所述的扶正导轨上设置有扶正滑动块,扶正滑动块与扶正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的扶正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扶正旋转气缸,扶正旋转气缸的下端设置有气爪;

所述的拖链设置于螺杆滑台与扶正安装板上方和气缸固定板上,拖链包括拖链本体和拖链槽,所述的拖链本体呈“j”状,安装在拖链槽内,所述的拖链槽安装在螺杆滑台与扶正安装板的上方和气缸固定板的拖链安装块上,所述的拖链本体没有延伸的一侧安装在拖链槽内,有延伸的一侧通过拖链支架与扶正安装板和扶正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动盘上料部分包括振动盘控制部件、振动盘本体和校正部分组成,所述的振动盘控制部件、振动盘本体和校正部分均设置于台面板上,振动盘设置于台面板远离传送条的一端,振动盘控制部件设置于振动盘本体旁边,校正部分设置于台面板的中间通过振动盘本体的传送部与振动盘本体连接;

所述的振动盘控制部件上设置有振动盘控制器;

所述的振动盘本体为一种已知的辅助送料设备,故不做赘述;

所述的校正部分包括校正固定座、校正支撑杆、校正基座、阻挡气缸和接近开关,所述校正固定座设置于台面板上,校正支撑杆的一端与校正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校正基座连接,所述的校正基座上设置有一处端子校准槽,所述振动盘本体的传送部与校正基座的一侧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阻挡气缸,接近开关设置在校正基座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包括输送导向轴、输送横板、拖链、导轨组合体、伺服滑台、输送移动板和压头部分,所述的输送导向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台面板上,输送横板安装在扶正导向轴的另一端,导轨组合体安装在输送横板上,输送移动板安装在导轨组合体上,伺服滑台安装在输送移动板上,压头部分安装在输送移动板上,拖链设置于输送横板和导轨组合体的上方以及输送移动板上方;

所述的输送导向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送安装座和输送导向轴安装座,输送导向轴设置有输送导向轴安装座的一端与台面板固定连接,输送导向轴的另一端通过输送安装座与输送横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输送安装座通过螺纹与输送横板的背面紧固;

所述的导轨组合体设置于输送横板的正面,导轨组合体包括导轨座、直线导轨、导轨滑块、无杆气缸、无杆气缸滑块、滑块连接块、缓冲器、缓冲器支架、接近开关和接近开关安装板;所述的导轨座和无杆气缸水平方向设置在输送横板上且无杆气缸位于两个导轨座之间;在导轨座和无杆气缸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器支架,并在缓冲器支架上设置有接近开关安装板,所述的缓冲器和接近开关分别安装在缓冲器支架和接近开关安装板上;直线导轨设置于导轨座上并在直线导轨上设置有导轨滑块,所述的无杆气缸滑块设置于无杆气缸上,并在无杆气缸滑块上设置有滑块连接块,所述的滑块连接块和导轨滑块与输送移动板的背面连接,无杆气缸上还设有气管接头;

所述的输送移动板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拖链的拖链安装块和伺服滑台,所述的伺服滑台包括滑台主体、滑台盖板、滑台伺服电机、滑台滑座、滑台端板、滑台滑板、位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的滑台端板位于滑台主体的两端并将滑台主体和滑台盖板固定,在滑台主体一端的滑台端板上设置有滑台伺服电机,所述的滑台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滑座空间并将滑台滑座设置在内,滑台滑座呈“凸”状,“凸”的中间部位镂空且下底面缺失,滑台盖板与滑台滑座接触并露出滑台滑座两侧边,滑台滑板与露出的滑台滑座两侧边使滑台滑座滑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滑台主体的一侧,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滑台主体两侧与接近开关对应的位置;

所述的拖链设置于输送移动板上的拖链安装块上和输送横板和导轨组合体的上方,所述的拖链包括拖链本体和拖链槽,所述的拖链本体呈“j”状,安装在拖链槽内,所述的拖链槽安装在螺杆滑台和送料安装板的上方,所述的拖链本体没有延伸的一侧安装在拖链槽内,有延伸的一侧通过拖链支架与滑台滑板连接;

所述的滑台滑板上还设置有压头安装板,压头部分安装在压头安装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工序实现了全自动,最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因为全自动的操作环境避免了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和振动盘上料部分实现抓取端子与压装一体,并且均可通过控制板操控,整体简单易懂易操作,控制板上设置有可以紧急制动的按键可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扫码线体支架、顶升部分、校正部分和旋转顶升部分实现形状复杂的端子压装,并设有多处接近开关使其的操作精度较高,避免了大量瑕疵件的出现;所述的接近开关可以检测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横移输送压装部分是否到达预定位置,也可以检测端子是否到达端子校准槽,并且处于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可以正常输送且压装的形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整体结构图。

图2为防护罩部分前部结构图。

图3为防护罩部分后部结构图。

图4为防护罩部分底部结构图。

图5为机架部分、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和振动盘上料部分整体结构图。

图6为机架部分及其上方安装部分整体结构图。

图7为机架部分前部结构图。

图8为机架部分后部结构图。

图9为机架部分底部结构图。

图10为定子线托盘整体结构图。

图11为校正部分整体结构图。

图12为扫码线体支架整体结构图。

图13振动盘整体结构图。

图14为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整体结构图。

图15为扶正工装横移部分正面结构图。

图16为扶正工装横移部分侧面结构图。

图17为横移输送压装部分正面结构图。

图18为横移输送压装部分背面结构图。

图19为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右面结构图。

图20为横移输送压装部分左面结构图。

图21为压头部分整体结构图。

图22为顶升机构整体结构图。

图23为旋转顶升机构整体结构图。

图中标号:

1.机架部分;2.防护罩部分;3.扶正工装横移部分;4.横移输送压装部分;5.振动盘上料部分;6.定子线托盘;7.顶升部分;8.旋转顶升部分;9.扫码线体支架;10.横梁;11.竖梁;12.气管接头;13.校正部分;14.接近开关;15.接近开关安装板;16.拖链;17.压头部分;101.台面板;102.阀岛箱;103.电气箱;104.左封板;105.后封板;106.磁性门吸;107.传送条;108.传送固定支架;109.阻挡器;111.阀岛;112.阀岛箱阀岛箱封板;113.支撑脚;114.支撑柱;115.备用传送条;116.备用传送条空间;117.备用传送条放置通孔;118.传送条空间封板;119.电器左门;120.电器右门;121.通风过滤网;122.电源开关;123.电源指示灯;131.校正固定座;132.校正支撑杆;133.校正基座;134.阻挡气缸;135.端子校准槽;161.拖链本体;162.拖链槽162;163.拖链支架;164.拖链安装块;171.压头限位块;172.压头直线轴承;173.压头轴承座;174.压力传感器;175.压头导杆;176.压头本体;177.夹紧手指;178.夹紧气缸;179.压头安装板;180.连杆;181.推块;201.顶板;202.前门封板;203.后门封板;204.左门封板;205.右门封板;206.侧封板;207.传送条通孔;208.合页;209.拉手;210.安全开关支架;211.控制板;212.吊臂;301.扶正导向轴;302.扶正安装板;303.横移气缸;304.横移气缸板;305.气缸固定板;306.扶正垂直气缸;307.扶正旋转气缸;308.气爪;309.扶正安装座;310.扶正导向轴安装座;311.横移气缸主体;312.横移气缸滑块;313.横移限位块;314.气缸固定部;315.扶正导轨;316.扶正滑动块;317.扶正连接板;401.输送导向轴;402.输送横板;405.伺服滑台;406.输送移动板;408.滑台滑板;409.输送安装座;410.输送导向轴安装座;411.导轨座;412.直线导轨;413.导轨滑块;414.无杆气缸;415.无杆气缸滑块;416.滑块连接块;418.缓冲器;419.缓冲器支架;420.滑台主体;421.滑台盖板;422.滑台伺服电机;423.滑台滑座;424.滑台端板;425.位移传感器;426.距离传感器;501.振动盘控制部件;502.振动盘本体;503.传送部;504.振动盘控制器;505.固定支撑结构;601.主板;602.底座;603.定子座;604.扶正工装;605.托盘固定销孔;701.顶升气缸;702.顶升导杆;703.直线轴承;704.顶升固定块;705.顶升定位板;706.顶块;707.顶升定位销;801.顶升垂直气缸;802.旋转气缸;803.连接轴;804.轴承座;805.连接导杆;806.顶升支撑杆;807.第一气缸安装板;808.顶升固定板;809.带法兰直线轴承;811.第二气缸安装板;812.第三气缸安装板;901.支架本体;902.扫码安装块;903.扫码安装板;904.扫码钣金;905.扫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刷定子端子装配机的校准结构,包括机架部分1、防护罩部分2、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和振动盘上料部分5;所述的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和振动盘上料部分5设置在机架部分1上,所述的防护罩将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和振动盘上料部分5保护在内。

如图5、6所示,所述的机架部分1由横梁10和竖梁11组成镂空长方体,镂空长方形可最大程度的在内部多放置各类电器元件;所述的镂空长方体包括台面板101、阀岛箱102、电气箱103、左封板104和后封板105,阀岛箱102和电气箱103设置于在镂空长方体的内部,左封板104设置在镂空长方体的左侧面,后封板105设置在镂空长方体的后侧面,台面板101设置在镂空长方体的上端面;

所述的台面板101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顶端,在台面板101的两侧设置有磁性门吸106,台面板101上还设置有一组用于传送定子线托盘6的传送条107,所述的传送条107两个为一组,每个传送条107通过成对的传送固定支架108固定在台面板101上;

在一组传送条107内,传送条107与传送条107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用于将定子线托盘6送到预定位置的顶升部分7和旋转顶升部分8,并在顶升部分7和旋转顶升部分8各自所在区域的分隔处设有用于限制阻挡已到预定位置定子线托盘6的阻挡器109,使其精准的到达顶升部分7和旋转顶升部分8的上方,与顶升部分7和旋转顶升部分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扫描定子线托盘6的扫码线体支架9;

如图10所示,所述的定子线托盘6设有主板601、底座602、定子座603和扶正工装604,主板601设置于底座602上,定子座603和扶正工装604设置在主板601上;所述的底座呈矩形块状,底座中间设有一处矩形缺失;所述的主板601呈矩形板状,并安装在底座中间的矩形缺失上,在主板601上设置有托盘固定销孔605与顶升部分7和旋转顶升部分8的固定销连接;所述的定子座603和扶正工装604安装在主板601上,定子座603位于主板601的中间,在定子座603上设置有定子固定销,扶正工装604位于定子座603旁边;

如图22所示,所述的顶升部分7包括顶升气缸701、顶升导杆702、直线轴承703、顶升固定块704、顶升定位板705、顶块706和顶升定位销707;直线轴承703穿过台面板101并固定在台面板101上,顶升导杆702穿过直线轴承703,顶升导杆702的一端与顶升定位板705连接;所述的顶升气缸701位于顶升导杆702之间,顶升气缸701的一端与台面板101的下表面连接,顶升气缸701上设有气管接头12,所述的气管接头12与阀岛箱102连接使得顶升气缸701有动力,顶升气缸701的活塞杆穿过台面板101通过气缸浮动接头与顶升固定块704连接,所述的顶升固定块704设置于顶升定位板705的下表面,顶升定位板705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定子线托盘6接触的顶块706和顶升定位销707,所述的顶块706位于顶升定位板705上表面的中间,顶升定位销707设置在顶块706的两侧;

如图23所示,所述的旋转顶升部分8包括顶升垂直气缸801、旋转气缸802、连接轴803、轴承座804、连接导杆805、顶升支撑杆806、气缸安装板、顶升固定板808、带法兰直线轴承809、顶升固定块704、顶升定位板705、顶块706和顶升定位销707;所述的气缸安装板包括第一气缸安装板807、第二气缸安装板811和第三气缸安装板812,第一气缸安装板807位于最底部,第三气缸安装板812位于最顶部,第二气缸安装板811位于第一气缸安装板807和第三气缸安装板812之间;所述的连接导杆805穿过带法兰直线轴承809并通过带法兰直线轴承809与第二气缸安装板811和第三气缸安装板812接触,连接导杆805的一端与第一气缸安装板807连接,另一端与顶升固定板808连接;所述的顶升支撑杆806设置于第二气缸安装板811和第三气缸安装板812之间并将第二气缸安装板811和第三气缸安装板812连接固定;所述的顶升垂直气缸801设置于第一气缸安装板807的下表面,顶升垂直气缸801的活塞杆穿过第一气缸安装板807与气缸接头连接,气缸接头连接设置于第二气缸安装板811的下表面;所述的旋转气缸802设置于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旋转气缸802与旋转接头接触,旋转接头安装在第三安装板的下表面,顶升垂直气缸801和旋转气缸802上设有气管接头12,所述的气管接头12与阀岛箱102连接使得顶升垂直气缸801和旋转气缸802有动力;在第三安装板的上表面设有轴承座804,并在轴承座804内设有连接轴803,所述的连接轴803穿过顶升固定板808与顶升固定块704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的扫码线体支架9包括支架本体901、扫码安装块902、扫码安装板903、扫码钣金904和扫码器905,所述的扫码安装块902设置于支架本体901的两端,下端的扫码安装块902与传送条107连接,上端的扫码安装块902与扫码安装板903连接并在扫码安装板903上设置有扫码钣金904,所述的扫码器905设置于扫码钣金904内,扫码钣金904对扫码器905进行保护,防止其损坏;

如图7、8、9所示,所述的电气箱103呈长方形盒装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右侧靠近镂空长方体后端处,并设置有电器左门119和电器右门120,所述的电器左门119上设置有通风过滤网121防止在通风的过程中吸入塑料袋或是其他物体,电器右门120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22和电源指示灯123,可从电源指示灯123闪烁情况了解电气箱103的运行状况,也可以通过电源开关122进行紧急断电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是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所述的左封板104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左侧靠近镂空长方体后端处;后封板105设置于镂空长方体后端面;

所述的阀岛箱102设置于镂空长方体的前端,并设置有阀岛箱阀岛箱封板112,阀岛111设置于阀岛箱102内,因阀岛111为一种已知的气电一体化控制元器件,故不作赘述;所述的阀岛箱102和电气箱103之间还设置有备用传送条空间116,所述的备用传送条空间116两侧的备用传送条空间116封板设有供备用传送条115通过的备用传送条放置通孔117,所述的备用传送条115放置在备用传送条空间116内;

机架部分1的底面四个角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支撑脚113,所述的支撑脚113呈圆形块状通过支撑柱114与机架部分1的底面连接,支撑脚113增大了机架部分1与放置处的接触面积,使得机架部分1的安装更为牢固。

如图2、3、4所示,所述的防护罩部分由横梁10和竖梁11组成,防护罩部分2的内部镂空且其底面缺失;防护罩部分包括顶板201、前门封板202、后门封板203、左门封板204、右门封板205和侧封板206,所述的顶板201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上端面,前门封板202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前端面,后门封板203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后端面,左门封板204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左侧面靠近后门封板203的位置,右门封板205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右侧面靠近后门封板203的位置,侧封板206设置于防护罩部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靠近前门封板202的位置与传送条107对应,并在侧封板206上设有传送条通孔207;所述的前门封板202、后门封板203、左门封板204和右门封板205均通过合页208与竖梁11连接并在前门封板202、后门封板203、左门封板204和右门封板205上设有拉手209使其可以开关;

在防护罩部分内部的顶板201上还设置有与前门封板202、后门封板203、左门封板204和右门封板205对应的安全开关支架210,磁性门吸106和安全开关支架210使得前门封板202、后门封板203、左门封板204和右门封板205的关闭开启更为安全,顶板201上还设置有控制板211,所述的控制板211通过吊臂212与顶板201连接,所述的吊臂212与防护罩相通,吊臂212内部的线束与控制板211和机械部件接通,使得控制板211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整体进行控制。

如图14、15、16所示,所述的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包括扶正导向轴301、扶正安装板302、横移气缸303、横移气缸板304、气缸固定板305、拖链16、扶正垂直气缸306、扶正旋转气缸307和气爪308,扶正导向轴30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台面板101上,扶正安装板302安装在扶正导向轴301的另一端,所述的横移气缸303安装在扶正安装板302上,横移气缸板304、气缸固定板305和拖链16安装在横移气缸303上,扶正垂直气缸306、扶正旋转气缸307和气爪308安装在气缸固定板305上;

所述的扶正导向轴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扶正安装座309和扶正导向轴安装座310,扶正导向轴301设置有扶正导向轴安装座310的一端与台面板101固定连接,扶正导向轴301的另一端通过扶正安装座309与扶正安装板30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扶正安装座309通过螺纹与扶正安装板302的背面紧固;

在扶正安装板302的正面设置有接近开关14支架和横移气缸303,所述的接近开关14支架设置在横移气缸303下方,接近开关14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感应距离的接近开关14;横移气缸303包括横移气缸主体311和横移气缸滑块312,所述的横移气缸滑块312设置在横移气缸主体311上并且可在横移气缸主体311上滑动,横移气缸主体311与横移气缸滑块312接触面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横移气缸滑块312的横移限位块313,在横移气缸滑块312上设置有横移气缸板304,气缸固定板305设置在横移气缸板304上;

所述的气缸固定板305的上端与中间设置有长方体突起,所述的长方体突起上分别设置有气缸固定部314,所述的扶正垂直气缸306的两端分别通过气缸固定部314固定在气缸固定板305上,气缸固定板305的侧边设有一组拖链安装块164,在气缸固定板305的下端设置有扶正导轨315和扶正连接板317,所述的扶正导轨315上设置有扶正滑动块316,扶正滑动块316与扶正连接板317的背面连接,所述的扶正连接板317的下端设置有扶正旋转气缸307,扶正旋转气缸307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抓起定子线托盘6的气爪308;

所述的拖链16设置于螺杆滑台与扶正安装板302上方和气缸固定板305上,拖链16包括拖链本体161和拖链槽162,所述的拖链本体161呈“j”状,安装在拖链槽162内,所述的拖链槽162安装在螺杆滑台与扶正安装板302的上方和气缸固定板305的拖链安装块164上,所述的拖链本体161没有延伸的一侧安装在拖链槽162内,有延伸的一侧通过拖链支架163与扶正安装板302和扶正连接板317连接;

所述的横移气缸303带动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做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扶正垂直气缸306带动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做垂直方向的横移运动,扶正旋转气缸307使得气爪308可以做360°的旋转。

如图13所示,所述的振动盘上料部分5包括振动盘控制部件501、振动盘本体502和校正部分13组成,所述的振动盘控制部件501、振动盘本体502和校正部分13均设置于台面板101上,振动盘设置于台面板101远离传送条107的一端,振动盘控制部件501设置于振动盘本体502旁边,校正部分13设置于台面板101的中间通过振动盘本体502的传送部503与振动盘本体502连接;

所述的振动盘控制部件501上设置有振动盘控制器504;

所述的振动盘本体502为一种已知的辅助送料设备,故不做赘述;

振动盘本体502的传送部503,其下方还设置有固定支撑结构505,用于支撑振动盘本体502的传送部503;

如图11所示,所述的校正部分13包括校正固定座131、校正支撑杆132、校正基座133、阻挡气缸134和接近开关14,所述校正固定座131设置于台面板101上,校正支撑杆132的一端与校正固定座131连接另一端与校正基座133连接,所述的校正基座133上设置有一处端子校准槽135,所述振动盘本体502的传送部503与校正基座133的一侧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阻挡气缸134,接近开关14设置在校正基座133的另一侧,接近开关14可感应端子位置。

如图17、18、19、20所示,所述的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包括输送导向轴401、输送横板402、拖链16、导轨组合体、伺服滑台、输送移动板406、和压头部分17,所述的输送导向轴40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台面板101上,输送横板402安装在扶正导向轴301的另一端,导轨组合体安装在输送横板402上,输送移动板406安装在导轨组合体上,伺服滑台安装在输送移动板406上,压头部分17安装在输送移动板406上,拖链16设置于输送横板402和导轨组合体的上方以及输送移动板406上方;所述的输送导向轴4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送安装座409和输送导向轴安装座410,输送导向轴401设置有输送导向轴安装座410的一端与台面板101固定连接,输送导向轴401的另一端通过输送安装座409与输送横板40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输送安装座409通过螺纹与输送横板402的背面紧固;

所述的导轨组合体设置于输送横板402的正面,导轨组合体包括导轨座411、直线导轨412、导轨滑块413、无杆气缸414、无杆气缸滑块415、滑块连接块416、缓冲器418、缓冲器支架419、接近开关14和接近开关安装板15;所述的导轨座411和无杆气缸414水平方向设置在输送横板402上且无杆气缸414位于两个导轨座411之间;在导轨座411和无杆气缸414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器支架419,并在缓冲器支架419上设置有接近开关安装板15,所述的缓冲器418和接近开关14分别安装在缓冲器支架419和接近开关安装板15上,缓冲器418可以用于缓解无杆气缸滑块415的冲击力,接近开关14可以感知缓解无杆气缸滑块415的距离;直线导轨412设置于导轨座411上并在直线导轨412上设置有导轨滑块413,所述的无杆气缸滑块415设置于无杆气缸414上,并在无杆气缸滑块415上设置有滑块连接块416,所述的滑块连接块416和导轨滑块413与输送移动板406的背面连接,无杆气缸414上还设有气管接头12,所述的气管接头12与阀岛箱102连接使得无杆气缸414有动力;

所述的输送移动板406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拖链16的拖链安装块164和伺服滑台,所述的伺服滑台包括滑台主体420、滑台盖板421、滑台伺服电机422、滑台滑座423、滑台端板424、滑台滑板408、位移传感器425和距离传感器426;所述的滑台端板424位于滑台主体420的两端并将滑台主体420和滑台盖板421固定,在滑台主体420一端的滑台端板424上设置有滑台伺服电机422,所述的滑台主体420的正面设置有滑座空间并将滑台滑座423设置在内,滑台滑座423呈“凸”状,“凸”的中间部位镂空且下底面缺失,滑台盖板421与滑台滑座423接触并露出滑台滑座423两侧边,滑台滑板408与露出的滑台滑座423两侧边使滑台滑座423滑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425设置于滑台主体420的一侧可以感知滑台主体420的位移,距离传感器426设置于滑台主体420两侧与接近开关14对应的位置,可用于感知滑台主体420的水平方向位移;

所述的拖链16设置于输送移动板406上的拖链安装块164上和输送横板402和导轨组合体的上方,所述的拖链16包括拖链本体161和拖链槽162,所述的拖链本体161呈“j”状,安装在拖链槽162内,所述的拖链槽162安装在螺杆滑台和送料安装板的上方,所述的拖链本体161没有延伸的一侧安装在拖链槽162内,有延伸的一侧通过拖链支架163与滑台滑板408连接,拖链16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如图21所示,所述的滑台滑板408上设置有压头安装板179,压头部分17安装在压头安装板179上,所述的压头部分17包括压头限位块171、压头直线轴承703172、压头轴承座804173、压力传感器174、压头导杆175、压头本体176、夹紧手指177和夹紧气缸178,压头限位块171、压头直线轴承703172和压头轴承座804173设置于压头安装板179上表面,压力传感器174、压头导杆175、压头本体176、夹紧手指177和夹紧气缸178设置于压头安装板179下表面;所述的压头导杆175穿过压头安装板179、压头直线轴承703172和压头轴承座804173,压头导杆175的一端与压头限位块171连接另一端与压头本体176连接,压头导杆175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7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74设置于压头安装板179的下表面并与压头本体176连接,所述的压头本体176的顶端与压头导杆175和压力传感器174连接,压头本体176的前端面设置有夹紧气缸178,压头本体176的底端设置有端子收取槽,所述的端子收取槽的形状与端子的形状一致,并在压头本体176的底端设置有推紧端子的夹紧手指177,所述的夹紧手指177设置于压头本体176的后端面,所述的夹紧手指177包括连杆180和推块181,所述的连杆180呈“∟”状,连杆180的一端穿过压头本体176和夹紧气缸178连接,连杆180的另一端与推块181连接,推块181与端子接触。

当装有定子的定子线托盘6沿着传送条107到达顶升部分7,对应顶升部分7的扫码线体支架9对定子进行扫描查看定子需要安装端子的位置是否朝向正确,倘若朝向错误;振动盘自动持续出料,通过校正部分13进行位置校正,使其达到理想位置,端子到位后接近开关14感应;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进行抓取;抓取完成后压头移动到定子上方。接着由旋转顶升部分8将定子线托盘6顶升旋转到压装角度,压头进行下压完成压装工作;压装完成后对应旋转顶升部分8的扫码线体支架9对压入了端子的定子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压装完美,可以成为合格的产品;所述的接近开关14可以检测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是否到达预定位置,也可以检测端子是否到达端子校准槽135,并且处于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可以正常输送且压装的形态;若扫码线体支架9检测出定子的定子线托盘6上定子需要安装端子的位置是否朝向错误或者压入了端子的定子没有成为合格产品,则扶正工装横移部分3和横移输送压装部分4对其进行调整或者再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