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2107发布日期:2022-01-19 13:2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的制作方法
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


背景技术:

2.配电房又叫配电所,在国家标准里面,配电所的定义是:“所内只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母线上无主变压器”,配电所与变电所的区别在于,配电房(配电所)无变压器,而变电所有变压器,同时外界配电房在使用时,仍需要使用内部电源对散热设备进行供电处理,增大了整体能耗的损伤,不利于节能环保,同时传统的配电房无法进行高效率的散热处理,降低了配电房内部设备的使用效果,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
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配电房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内部电源对散热设备进行供电处理,增大了整体能耗的损伤,不利于节能环保,同时传统的配电房无法进行高效率的散热处理,降低了配电房内部设备的使用效果,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且外界杂质以及水源等极易窜入配电房内造成损伤,降低了装置整体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包括:配电房本体、收集组件、两组散热组件以及两组防护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安装在配电房本体顶端,两组所述散热组件匹配安装在配电房本体两侧壁,两组所述防护组件匹配安装在两组散热组件一侧,且两组所述防护组件与两组散热组件匹配安装。
6.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太阳能板、储能箱,所述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安装在配电房本体顶端,所述储能箱安装在配电房本体内部顶端一侧,且所述储能箱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储能箱与两组散热组件、防护组件匹配连接,可对太阳能进行良好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储能箱对太阳能板吸收的电能进行储存,可供内部散热元器件进行供电,减少了配电房本体的能耗。
7.进一步的,两组所述散热组件均包括散热腔、散热风扇,所述散热腔开设在配电房本体两侧壁,所述散热风扇通过支架嵌设在散热腔内部,所述散热风扇均与储能箱电性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其中一组输出端朝向配电房本体内部,且所述散热风扇另一组输出端朝向配电房本体外部,加速了外界气体进入配电房本体内带走热量随之排出,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内部的内外循环散热处理,保证了配电房本体的良好使用状态,避免配电方本体内部温度过高对自身造成损伤。
8.进一步的,两组所述散热腔平行安装,且两组所述散热腔贯穿配电房本体侧壁开设,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内部的内外循环散热处理,保证了配电房本体的良好使用状态。
9.进一步的,两组所述防护组件均包括电推杆、密封挡板以及防尘网,所述密封挡板顶端通过铰链与散热腔顶端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电推杆嵌设在密封挡板内部顶端,且所述
电推杆伸缩端通过铰链与散热腔转动连接,所述电推杆与储能箱电性连接,所述防尘网卡合安装在散热腔内部,联动密封挡板远离散热腔进行移动,保证了散热腔与外界的连通,可供配电房本体进行自动初级散热处理,且在防尘网的配合下,在散热的过程中可对气体中国的灰尘进行过滤。
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挡板整体采用防水材质制成,且所述密封挡板与散热腔横截面尺寸相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收集组件,利用支架将太阳能板进行稳定的锁合固定处理,确保了后续太阳能的稳定吸收,节能环保,可对太阳能进行良好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储能箱对太阳能板吸收的电能进行储存,可供内部散热元器件进行供电,减少了配电房本体的能耗,同时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的稳定散热。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两组散热组件,当配电房内部温度过高时,利用储能箱对两组散热风扇进行供电,驱使两组散热风扇进行转动,同时利用两组对向安装的散热风扇,加速了外界气体进入配电房本体内带走热量随之排出,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内部的内外循环散热处理,保证了配电房本体的良好使用状态,避免配电方本体内部温度过高对自身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配电房本体;2、太阳能板;3、储能箱;4、散热腔;5、散热风扇;6、电推杆;7、密封挡板;8、防尘网;9、收集组件;10、散热组件;11、防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包括:配电房本体1、收集组件9、两组散热组件10以及两组防护组件11,所述收集组件9安装在配电房本体1顶端,两组所述散热组件10匹配安装在配电房本体1两侧壁,两组所述防护组件11匹配安装在两组散热组件10一侧,且两组所述防护组件11与两组散热组件10匹配安装。
22.所述收集组件9包括太阳能板2、储能箱3,所述太阳能板2通过支架安装在配电房本体1顶端,所述储能箱3安装在配电房本体1内部顶端一侧,且所述储能箱3与太阳能板2电性连接,且所述储能箱3与两组散热组件10、防护组件11匹配连接,利用支架将太阳能板2进
行稳定的锁合固定处理,确保了后续太阳能的稳定吸收,节能环保,可对太阳能进行良好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储能箱3对太阳能板2吸收的电能进行储存,可供内部散热元器件进行供电,减少了配电房本体1的能耗,同时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1的稳定散热;
23.两组所述散热组件10均包括散热腔4、散热风扇5,所述散热腔4开设在配电房本体1两侧壁,所述散热风扇5通过支架嵌设在散热腔4内部,所述散热风扇5均与储能箱3电性连接,所述散热风扇5其中一组输出端朝向配电房本体1内部,且所述散热风扇5另一组输出端朝向配电房本体1外部,当配电房内部温度过高时,利用储能箱3对两组散热风扇5进行供电,驱使两组散热风扇5进行转动,同时利用两组对向安装的散热风扇5,加速了外界气体进入配电房本体1内带走热量随之排出,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1内部的内外循环散热处理,保证了配电房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避免配电方本体内部温度过高对自身造成损伤;
24.两组所述散热腔4平行安装,且两组所述散热腔4贯穿配电房本体1侧壁开设,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1内部的内外循环散热处理,保证了配电房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
25.两组所述防护组件11均包括电推杆6、密封挡板7以及防尘网8,所述密封挡板7顶端通过铰链与散热腔4顶端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电推杆6嵌设在密封挡板7内部顶端,且所述电推杆6伸缩端通过铰链与散热腔4转动连接,所述电推杆6与储能箱3电性连接,所述防尘网8卡合安装在散热腔4内部,在不需降温时,利用密封挡板7将散热腔4进行密封,避免外界异物以及水源落入,提升了整体安全性,当后续内部温度过高时,启动电推杆6,联动密封挡板7远离散热腔4进行移动,保证了散热腔4与外界的连通,可供配电房本体1进行自动初级散热处理,且在防尘网8的配合下,在散热的过程中可对气体中国的灰尘进行过滤,保护了气体的洁净度;
26.所述密封挡板7整体采用防水材质制成,且所述密封挡板7与散热腔4横截面尺寸相同。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配电房本体1进行定位安装,通过设有收集组件9,利用支架将太阳能板2进行稳定的锁合固定处理,确保了后续太阳能的稳定吸收,节能环保,可对太阳能进行良好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储能箱3对太阳能板2吸收的电能进行储存,可供内部散热元器件进行供电,减少了配电房本体1的能耗,同时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1的稳定散热,提升了装置整体使用效果,通过设有两组散热组件10,当配电房内部温度过高时,利用储能箱3对两组散热风扇5进行供电,驱使两组散热风扇5进行转动,同时利用两组对向安装的散热风扇5,加速了外界气体进入配电房本体1内带走热量随之排出,实现了对配电房本体1内部的内外循环散热处理,提升了整体散热的精度,保证了配电房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避免配电方本体内部温度过高对自身造成损伤,同时通过设有两组防护组件11,在不需降温时,利用密封挡板7将散热腔4进行密封,避免外界异物以及水源落入,提升了整体安全性,当后续内部温度过高时,启动电推杆6,联动密封挡板7远离散热腔4进行移动,保证了散热腔4与外界的连通,可供配电房本体1进行自动初级散热处理,且在防尘网8的配合下,在散热的过程中可对气体中国的灰尘进行过滤,保护了气体的洁净度。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