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敷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7038发布日期:2021-08-24 12:4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敷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敷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缆敷设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

一般电缆敷设是指电缆从配电箱出来以后到达用电设备或另一个配电箱的走线方式,在敷设过程中通常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性质选择合适的电缆敷设方式,电缆通常缠绕在电缆转盘上,敷设时一般需要使用大量人力拉动电缆,工作强度大,敷设效率低,而在自由放置电缆的过程中,电缆会出现弯曲,这样容易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要工作人员在铺设完毕后对电缆进行摆放,防止其出现弯折,但是人工进行分布摆放费时费力,所以急需一种新型电缆敷设装置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收纳机构收纳放置绕有电缆线的电缆转盘,放线组件拉动电缆转盘上的电缆线,敷设组件将放线组件拉出的电缆压紧在地面上,防止电缆出现弯曲现象,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电缆敷设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包括支撑底板、电缆收纳组件、放线组件和敷设组件,所述电缆收纳组件设于支撑底板一端上方,所述电缆收纳组件包括收纳壳、滑槽、电缆转盘、固线套筒、伸缩杆、伸缩弹簧和固线板,所述收纳壳设于支撑底板一端上方,所述收纳壳呈u形设置,所述滑槽对称设于收纳壳两端内侧壁,所述电缆转盘转动设于收纳壳内,所述电缆转盘的两端滑动设于滑槽内,所述固线套筒设于收纳壳底壁上方,所述伸缩杆设于固线套筒上方,所述伸缩杆底端滑动设于固线套筒内,所述伸缩弹簧设于固线套筒内,所述伸缩弹簧设于伸缩杆底壁与固线套筒底壁之间,所述固线板设于伸缩杆上方,所述固线板设于电缆转盘下方,电缆绕设在电缆转盘内,电缆变少时,伸缩弹簧将伸缩杆从固线套筒推出,使固线板紧紧贴合电缆转盘上的电缆,所述放线组件设于电缆收纳组件一侧,所述放线组件包括放线壳、放线电机、传动转盘、传动带、放线转盘、放线转轴、紧固转轴、连杆、横杆、调节孔、固定孔和固定头,所述放线壳设于支撑底板上方且设于收纳壳一侧,所述放线壳呈u形设置,所述放线电机设于放线壳下端侧壁,所述放线转轴转动设于放线壳内,所述传动转盘设于放线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放线转盘设于放线转轴的一端,所述放线转盘设于传动转盘的上方,所述传动带饶设于传动转盘和放线转盘之间,所述紧固转轴设于放线转轴上方,所述紧固转轴转动设于放线壳内,所述连杆对称设于紧固转轴两端,所述连杆设于放线壳内,所述横杆设于连杆之间且设于紧固转轴上方,所述固定孔设于连杆上端侧壁,所述调节孔对称设于放线壳侧壁,所述固定头贯穿固定孔与调节孔设于放线壳侧壁,握住横杆调节紧固转轴与放线转轴之间的距离,使紧固转轴与放线转轴压紧电缆线,将固定头穿过放线壳侧壁的调节孔并贯穿连杆侧壁的固定孔,用固定头固定紧固转轴的位置,放线时启动放线电机,传动转盘旋转并通过传动带带动放线转盘旋转,放线转盘带动放线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电缆线移动,所述敷设组件设于支撑板远离电缆收纳组件的一侧,所述敷设组件包括延伸板、敷设套筒、敷设滚筒、连接杆和敷设弹簧,所述延伸板设于放线壳一侧,所述延伸板与放线壳连接,所述敷设套筒设于延伸板远离放线壳的一端下方,所述敷设套筒对称设于延伸板两端,所述敷设滚筒转动设于敷设套筒下方,所述连接杆设于对称敷设滚筒两端,所述连接杆上端滑动设于敷设套筒内,所述敷设弹簧设于敷设套筒内,所述敷设弹簧设于连接杆顶壁与敷设套筒底壁之间,敷设滚筒将电缆压平,敷设滚筒随着电缆敷设装置的移动而滚动压平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收纳组件与放线组件之间设有压线转轴,压线转轴方便放线组件拉动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靠近敷设组件的一端设有倾斜板,倾斜板便于敷设组件压紧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靠近倾斜板的一端设有引线圈,所述引线圈设于放线组件一侧,引线圈便于固定电缆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一端设有推动扶手,推动扶手便于控制电缆敷设装置的走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底壁设有万向轮,万向轮便于推动电缆敷设装置一点。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电缆敷设装置固线板抱紧电缆转盘上的电缆,便于防止放线过程电缆缠绕,放线电机带动放线转轴转动,带动紧固转轴与放线转轴之间的电缆移动,方便拉线,敷设滚筒压平拉出的电缆,防止敷设时电缆出现弯折情况,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提高电缆敷设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敷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敷设装置结构电缆收纳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敷设装置结构放线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敷设装置敷设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底板,2、电缆收纳组件,3、放线组件,4、敷设组件,5、收纳壳,6、滑槽,7、电缆转盘,8、固线套筒,9、伸缩杆,10、伸缩弹簧,11、固线板,12、放线壳,13、放线电机,14、传动转盘,15、传动带,16、放线转盘,17、放线转轴,18、紧固转轴,19、连杆,20、横杆,21、调节孔,22、固定孔,23、固定头,24、延伸板,25、敷设套筒,26、敷设滚筒,27、连接杆,28、敷设弹簧,29、压线转轴,30、倾斜板,31、引线圈,32、推动扶手,3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电缆收纳组件2、放线组件3和敷设组件4,所述电缆收纳组件2设于支撑底板1一端上方,所述电缆收纳组件2包括收纳壳5、滑槽6、电缆转盘7、固线套筒8、伸缩杆9、伸缩弹簧10和固线板11,所述收纳壳5设于支撑底板1一端上方,所述收纳壳5呈u形设置,所述滑槽6对称设于收纳壳5两端内侧壁,所述电缆转盘7转动设于收纳壳5内,所述电缆转盘7的两端滑动设于滑槽6内,所述固线套筒8设于收纳壳5底壁上方,所述伸缩杆9设于固线套筒8上方,所述伸缩杆9底端滑动设于固线套筒8内,所述伸缩弹簧10设于固线套筒8内,所述伸缩弹簧10设于伸缩杆9底壁与固线套筒8底壁之间,所述固线板11设于伸缩杆9上方,所述固线板11设于电缆转盘7下方,所述放线组件3设于电缆收纳组件2一侧,所述放线组件3包括放线壳12、放线电机13、传动转盘14、传动带15、放线转盘16、放线转轴17、紧固转轴18、连杆19、横杆20、调节孔21、固定孔22和固定头23,所述放线壳12设于支撑底板1上方且设于收纳壳5一侧,所述放线壳12呈u形设置,所述放线电机13设于放线壳12下端侧壁,所述放线转轴17转动设于放线壳12内,所述传动转盘14设于放线电机13的输出端,所述放线转盘16设于放线转轴17的一端,所述放线转盘16设于传动转盘14的上方,所述传动带15饶设于传动转盘14和放线转盘16之间,所述紧固转轴18设于放线转轴17上方,所述紧固转轴18转动设于放线壳12内,所述连杆19对称设于紧固转轴18两端,所述连杆19设于放线壳12内,所述横杆20设于连杆19之间且设于紧固转轴18上方,所述固定孔22设于连杆19上端侧壁,所述调节孔21对称设于放线壳12侧壁,所述固定头23贯穿固定孔22与调节孔21设于放线壳12侧壁,所述敷设组件4设于支撑板远离电缆收纳组件2的一侧,所述敷设组件4包括延伸板24、敷设套筒25、敷设滚筒26、连接杆27和敷设弹簧28,所述延伸板24设于放线壳12一侧,所述延伸板24与放线壳12连接,所述敷设套筒25设于延伸板24远离放线壳12的一端下方,所述敷设套筒25对称设于延伸板24两端,所述敷设滚筒26转动设于敷设套筒25下方,所述连接杆27设于对称敷设滚筒26两端,所述连接杆27上端滑动设于敷设套筒25内,所述敷设弹簧28设于敷设套筒25内,所述敷设弹簧28设于连接杆27顶壁与敷设套筒25底壁之间。

其中,所述电缆收纳组件2与放线组件3之间设有压线转轴29,所述支撑底板1靠近敷设组件4的一端设有倾斜板30,所述支撑底板1靠近倾斜板30的一端设有引线圈31,所述引线圈31设于放线组件3一侧,所述支撑底板1一端设有推动扶手32,所述支撑底板1底壁设有万向轮33。

具体使用时,将电缆转盘7放入收纳壳5内,使电缆转盘7的两端卡在滑槽6内,拉出电缆的一端,使电缆绕过压线转轴29下方,放置在紧固转轴18与放线转轴17之间,然后穿过引线圈31并通过在倾斜板30上方,放置在敷设套筒25下方,握住横杆20调节紧固转轴18与放线转轴17之间的距离,使紧固转轴18与放线转轴17压紧电缆,用固定头23穿过放线壳12侧壁的调节孔21并贯穿连杆19侧壁的固定孔22,固定紧固转轴18的位置,握住推动扶手32移动电缆敷设装置,同时启动放线电机13,放线电机13带动传动转盘14旋转,传动转盘14通过传动带15带动放线转盘16旋转,放线转盘16带动放线转轴17旋转,放线转轴17将电缆转盘7侧壁的电缆拉出,敷设滚筒26随着电缆敷设装置的移动而滚动压平电缆,在敷设道路不平整的情况下,敷设弹簧28将连接杆27推出,使敷设滚筒26与地面贴合,确保敷设滚筒26时刻压平电缆,敷设过程中电缆转盘7内的电缆变少,伸缩弹簧10将伸缩杆9从固线套筒8推出,使固线板11紧紧贴合电缆转盘7上的电缆,防止电缆脱线缠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