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2574发布日期:2022-01-08 01:3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线缆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某些额定电流较大的产品上,通常使用横截面较大的线缆;在用电装置较多的地方,也需要将较多根线缆捆扎成横截面较大的线束。在安装线缆或线束时,通常将线夹直接固定在产品的表面,再采用线夹固定线缆或线束。但普通线夹多为塑料材质,承受的重量较小,且抗疲劳、耐久性不好,在振动环境下易断裂。而且普通线夹多为扎带或胶布缠绕的方式与线缆连接,扎带受力面积小,当线缆或线束横截面较大,重量较大时,会将线缆或线束磨损,胶布缠绕的方式,固定力不足,当胶布松脱的时候,线缆或线束无法固定,容易损坏产品或者线缆或线束。
3.比如公告号为cn2027909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线夹及其应用的电机”,其中,线夹包括弹性挂钩,电机的机壳上设有通孔,安装时,将弹性挂钩插入通孔内,从而将线夹直接固定在电机的机壳上,由于线缆的重量直接由机壳承载,容易损坏机壳。
4.因此,急需一种针对截面积较大的线缆或线束的固定结构,以稳固的承载线缆或线束的重量,减少线缆的重量对产品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固定结构,以解决横截面较大的线缆或线束容易损坏产品表面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缆固定结构,其包括:连接基板,其包括基板部和能与线缆固定端连接的连接部;至少一个线夹,设于所述基板部上,所述线夹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之间形成供线缆穿过的线缆穿孔。
7.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包括第一弧形板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两侧缘处的两个第一连接翼板,所述第二线夹本体包括第二弧形板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侧缘处的两个第二连接翼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形成所述线缆穿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翼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翼板连接。
8.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线夹本体的两个第一连接翼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两个第二连接翼板可拆卸地连接。
9.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线夹本体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翼板与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翼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线夹本体的另一个第一连接翼板与所述第二线夹本体的另一个第二连接翼板可拆卸地连接。
10.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线夹本体和所述第二线夹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一弹性线夹,所述弹性线夹的两端之间形成与所述线缆穿孔连通的开口,所
述弹性线夹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
11.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线缆固定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线夹。
12.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基板部具有面向所述线缆固定端的正面和背对所述线缆固定端的背面,所述线夹固定在所述基板部的背面或侧缘处。
13.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基板部为板状结构。
14.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基板部具有长度方向,所述线缆穿孔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基板部的长度方向,或所述线缆穿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基板部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5.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基板和所述线夹为钣金结构。
16.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基板部的外周侧。
17.如上所述的线缆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为弯折结构。
18.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固定结构的特点和优点是: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基板,并将线夹设置在连接基板上,使连接基板承受线缆的重量,与现有技术直接将线夹固定在产品上相比,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产品的受力变形,防止产品因承重不足而损坏;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设置为由弧形板和连接翼板连接构成的弯折结构,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对线缆的承载强度高;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弧形板夹持线缆,实现对线缆的稳定夹持,并且两个弧形板能与不同直径的线缆配合,通用性好;
22.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缆穿孔设置为不垂直于连接基板的长度方向,安装时,将连接基板沿产品的高度方向安装,安装完成后,线缆穿孔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穿过线缆穿孔的线缆对线夹和连接基板的压力小;
23.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设置为弹性线夹,便于快速放入线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固定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固定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固定结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固定结构安装于线缆固定端上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夹的示意图。
30.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31.1、连接基板;11、连接部;12、基板部;121、背面;122、侧缘;
32.2、线夹;21、第一线夹本体;211、第一弧形板;212、第一连接翼板;
33.22、第二线夹本体;221、第二弧形板;222、第二连接翼板;23、线缆穿孔;
34.24、开口;100、线缆;200、线缆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3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固定结构,其包括连接基板1和至少一个线夹2,连接基板1包括能与线缆固定端200连接的连接部11和基板部12(或称为基板本体),通过连接部11与线缆固定端200的连接,将基板部12固定在线缆固定端200的表面,例如线缆固定端200为发动机壳体、汽车钣金、汽车支撑杆或连接杆、汽车座椅或其他零件的骨架、各类用电装置等;线夹2用于固定夹持线缆100(当然也可以夹持线束),线夹2设于基板部12上,以通过基板部12承载线缆100的重量,线夹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夹本体21和第二线夹本体22,第一线夹本体21和第二线夹本体22之间形成供线缆100穿过的线缆穿孔23,通过将第一线夹本体21和第二线夹本体22连接,将线缆100夹持固定。
3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基板1,并将线夹2设置在连接基板1上,使连接基板1承受线缆100的重量,与现有技术直接将线夹固定在线缆固定端200上相比,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线缆固定端200的受力变形,防止线缆固定端200因承重不足而损坏。
38.安装时,可以将连接基板1安装在线缆固定端200的背部,以对线缆形成遮挡,使线缆固定端200的外观整洁。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板部12为板状结构,例如基板部12为平板,当然还可以是曲面板。其中基板部12为一块面积较大的板,优选地,基板部12的面积至少大于线夹2的面积。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部11为多个,多个连接部11固定在基板部12的外周侧,多个连接部11分别与线缆固定端200连接,从而将连接基板1稳固地固定在线缆固定端200上。
41.例如,连接部11和基板部12为一体式结构,以提高连接基板1的结构强度。
42.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连接部11沿平行于基板部12的方向设置,以使连接基板1能够贴近于线缆固定端200的表面安装,减少线缆固定结构占用的空间。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基板部12具有面向线缆固定端200的正面和背对线缆固定端200的背面121,线夹2固定在基板部12的背面121或侧缘122上,线夹的设置方向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从而确定线缆穿孔23的朝向,比如,线夹2的线缆穿孔23的轴向可以平行于基板部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基板部12的长度方向、或与基板部12的长度方向之间夹角为锐角。
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线夹本体21包括第一弧形板211和分别固定于第一弧形板211的两侧缘处的两个第一连接翼板212,第二线夹本体22包括第二弧形板221和分别固定于第二弧形板221的两侧缘处的两个第二连接翼板222,第一弧形板211和第二弧
形板221之间形成线缆穿孔23,两个第一连接翼板212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翼板222连接。
45.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夹本体21和第二线夹本体22均是由弧形板和连接翼板连接构成的弯折结构,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对线缆的承载强度高;另外,两个弧形板的形状与线缆的外形匹配,能稳定夹持线缆,并且两个弧形板能与不同直径的线缆配合,通用性好。
46.进一步,如图2所示,第一线夹本体21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翼板212与基板部12固定连接,例如第一线夹本体21整体垂直于基板部12或相对于基板部12倾斜一定角度(如图4所示),以便于两个线夹本体的连接。
47.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线夹本体21的两个第一连接翼板212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翼板222可拆卸地连接。比如,各第一连接翼板212上分别设有两个螺栓孔,各第二连接翼板222上分别设有两个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翼板212和第二连接翼板222。
48.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线夹本体21的一个第一连接翼板212与第二线夹本体22的一个第二连接翼板222转动连接,比如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第一线夹本体21的另一个第一连接翼板212与第二线夹本体22的另一个第二连接翼板222,比如通过螺栓连接,因此本方案中两个线夹本体可张开和扣合,便于快速放入线缆100。
49.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线夹本体21和第二线夹本体22为一体式结构并构成一弹性线夹,弹性线夹的两端之间形成与线缆穿孔23连通的开口24,弹性线夹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快速放入线缆100,例如弹性线夹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
50.在一实施例中,线缆固定结构包括多个线夹2,以便固定多根线缆100。例如多个线夹2间隔布置在连接基板1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多个线夹2的排列方式。
51.其中,每根线缆100可以通过一个线夹2固定,也可以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夹2固定,以提高固定可靠性。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基板部12具有长度方向w,线缆穿孔23的轴向方向平行于基板部12的长度方向w,或线缆穿孔23的轴向方向与基板部12的长度方向w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也就是线缆穿孔23不垂直于基板部12的长度方向w。
53.如图3所示,安装时,将连接基板1沿线缆固定端200的高度方向安装,使基板部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线缆固定端200的高度方向,也就是将连接基板1以竖直状态安装在线缆固定端200的侧面上,优选安装在线缆固定端200背部的侧面上,因此安装完成后,线缆穿孔23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穿过线缆穿孔23的线缆呈立式挂在连接基板1上,能减少线缆100对线夹2和连接基板1的压力。
54.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基板1和线夹2均为钣金件,重量轻,强度高。
5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连接部11为弯折的板状结构,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
5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连接部11上设有多个螺栓孔,例如每个连接部11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螺栓孔,以通过螺栓与线缆固定端200连接,拆装方便。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