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0012发布日期:2021-12-01 12:4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属于光伏发电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光伏旁路二极管主流采用轴向封装如r6或贴片封装如to

263封装等。由于封装尺寸限制可搭载芯片尺寸所以现有产品输出电流较小,目前业内主流的封装,其输出电流集中在15a

30a以内。现有光伏旁路二极管往往采用单颗芯片(r6封装)或两颗较小芯片并联(to

263)封装的方式。由于封装外形限制现有产品在客户端应用中需配套专用焊盘。由于封装尺寸限制产品散热体较小,散热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包括保护模组本体,保护模组本体包括塑封体,塑封体的内部设有芯片,塑封体外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引线端子,所述引线端子的外侧设有引线端预留线卡,所述引线端子上还设有汇流带预留穿孔,汇流带预留穿孔内用于穿汇流带,保护模组本体通过引线端预留线卡卡接汇流线缆进行电路连接或通过汇流带连接导线进行电路连接。
5.进一步的,塑封体侧面设计斜面过渡呈工字型,引线端子呈平板型与塑封体相配合。
6.进一步的,引线端子包括正极和负极,引线端子正面表面压印有引线端子极性标识正和引线端子极性标识负,进行方向识别。
7.进一步的,汇流带预留穿孔包括对称设置的汇流带预留穿孔正和汇流带预留穿孔负。
8.进一步的,引线端子的正面还设有汇流带预置焊盘正和汇流带预置焊盘负。
9.进一步的,塑封体正面设置有对称结构的塑封体半圆顶针孔。
10.进一步的,塑封体的外部设有塑封体极性标识正、塑封体极性标识负和塑封体模位标识。
11.进一步的,引线端子的外部设有引线端子定位销孔和引线端子防反定位孔。
12.进一步的,引线端子的两端设有有u形槽,u形槽用于卡接引线端预留线卡。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产品应用场景广泛,通用性好,可以搭载多种扩展方案,可适配不同安装方式。产品本体坚固,具备良好的散热性适,以及环境适应性,可以在室外严酷环境下使用。高性能,同时可以适用于单颗芯片及双颗芯片的生产;同一套框架,可搭载多种规格芯片,最大至180mil;适配性好,客户可
以匹配多种电流规格;可靠性好,终端客户可以一次有效完成汇流带的焊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面的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面的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应用原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应用场景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应用场景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应用场景图;
21.图中:1、塑封体极性标识正;2、塑封体半圆顶针孔;3、塑封体极性标识负;4、汇流带预置焊盘正;5、引线端子极性标识负;6、汇流带预置焊盘负;7、引线端子极性标识正、8、引线端子;9、塑封体;10、引线端子防反定位孔;11、汇流带预留穿孔负;12、引线端预留线卡;13、塑封体半圆顶针孔;14、塑封体模位标识;15:汇流带预留穿孔正;16、引线端子定位销孔;17、保护模组本体;18、汇流线缆;19、带式汇流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实施例1:
24.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包括保护模组本体17,保护模组本体17包括塑封体9,塑封体9的内部设有芯片,塑封体9外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引线端子8,所述引线端子8的外侧设有引线端预留线卡12,所述引线端子8上还设有汇流带预留穿孔,汇流带预留穿孔内用于穿汇流带,模组通过引线端预留线卡12或汇流带连接电线。
25.塑封体9侧面设计斜面过渡呈工字型,引线端子8呈平板型与塑封体9相配合。
26.引线端子8包括正极和负极,引线端子8正面表面压印有引线端子极性标识正7和引线端子极性标识负5,进行方向识别。
27.汇流带预留穿孔包括对称设置的汇流带预留穿孔正15和汇流带预留穿孔负11。
28.引线端子8的正面还设有汇流带预置焊盘正4和汇流带预置焊盘负6。
29.塑封体9正面设置有对称结构的塑封体半圆顶针孔13。
30.塑封体9的外部设有塑封体极性标识正1、塑封体极性标识负3和塑封体模位标识14。
31.引线端子8的外部设有引线端子定位销孔16和引线端子防反定位孔10。
32.引线端子8的两端设有有u形槽,u形槽用于卡接引线端预留线卡12。
3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所示,本装置用于连接电池片,当电池片正常工作时,旁路组件反向截止,对电路不产生任何作用;若电池片组存在一个非正常工作的电池片(2

3)时,整个线路电流将由最小电流电池片决定,而电流大小由电池片遮蔽面积决定,若反偏压高于电池片最小电压时,旁路保护器导通,此时非正常工作电池片被短路;实现电池片的旁路保护;最大可搭载两颗130/150/165/180mil芯片,最大输出电流可达0a/12a/15a/
20a/30a/40a/50a。本装置可在结构外形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同时适配单芯模式或双芯并联模式,可搭载单颗130/150/165/180mil或双颗130/150/165/180mil芯片,客户端适配性好可对应10a/12a/15a/20a/30a/40a/50a电流规格。
34.采用整体式设计,平板型的引线端子8及工字型塑封体9有效增加了产品的散热面积,可以有效的增加环氧性能,增强产品的散热能力。
35.设计兼顾客户端安装方式,产品引线端设计有汇流带预置焊盘,用于放置线卡及汇流带预置熔融结合好的焊锡。终端客户在作业时,无需再准备焊锡,使用电烙铁就可以有效的完成汇流带的二次熔融、焊接。简化客户安装作业,提高了客户生产效率及可靠性。
36.产品引线端子8上面布置定位圆孔及半圆卡孔,能够防止错误的使用;
37.塑封体9背面,设计有塑封体模位标识14,塑封体模位标识14为文及数字字符组合的标记,如m1,m2,m3....等,能够识别产品位置关系。
38.产品正面的本体表面塑封体极性标识正1、塑封体极性标识负3,方便终端客户识别,防止错误的使用。
39.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说明:如图4所示,当保护模组17并联于光伏电池单元旁时,如光伏电池单元采用引出线缆时则无需焊接,直接采用引线端预留线卡12卡接方式与汇流线缆18连接即可。
40.如图5所示,当保护模组17并联于光伏电池单元旁时,如有带式汇流线19与汇流线缆18混用时,则带式汇流线19穿过汇流带预留穿孔与引线端子预留焊盘焊接,汇流线缆18无需焊接直接用引线端预留线卡12卡接即可。
41.如图6所示,当保护模组17并联于光伏电池单元旁时,如采用带式汇流线19时,带式汇流线19穿过汇流带预留穿孔与汇流带预置焊盘焊接即可。
42.扩展性好

本发明结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配合客户端应用,包括gfm1标准型、gfm2正极型、gfm3负极型、gfm4无卡型。
43.采用以上结合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可用于多种场景的gfm光伏旁路保护模组,产品应用场景广泛,通用性好,可以搭载多种扩展方案,可适配不同安装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这些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