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板敷缆固定的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1949发布日期:2022-02-19 17:2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道板敷缆固定的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路面线缆夹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板敷缆固定的卡具。


背景技术:

2.在铁路或轨道交通领域中的路基、桥梁或隧道等土建类型的无砟、有砟轨道(也称轨道路基或轨道板)上进行电缆或其它线缆时,为了避免列车通过时存在线缆翘起或脱离地面造成损坏或影响列车安全通行的情况,到轨道板上固定安装有简易骑马卡对线缆的位置进行限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线缆的摆动距离起到限制作用,但是不能对线缆进行夹持紧固;另外,到轨道板上敷设线缆时会根据现场情况造成线缆数量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在现有的轨道板上敷设线缆数量一般有1根~8根,并且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线缆缆径也存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值;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适应此种场景条件下的卡具能够对线缆进行可靠、稳定的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板敷缆固定的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对轨道板上敷设的多数量、多缆径线缆进行可靠、稳定夹持固定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轨道板敷缆固定的卡具,包括:
6.限位壳体,所述限位壳体上设有限位槽;
7.弹性部,其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并围合形成缆线槽;
8.固定组件,其分别设于所述限位壳体两端部并用于固定限位壳体到轨道板上。
9.优选的,所述弹性部包括连接板以及固接在连接板上的弹性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弹性板围合形成弹性避让腔;
10.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有横向卡合部,所述连接板的侧部设有竖向卡合部。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竖向卡合部的竖向卡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横向卡合部的横向卡槽。
12.优选的,弹性部之间还安装有延伸弹性件;
13.所述延伸弹性件包括用于卡合安装在所述横向卡合部上的连接部以及固接在连接部上的弹性壁板;
14.所述弹性壁板与所述连接部围合形成弹性避让空间。
15.优选的,所述横向卡合部上开设有结构对称的卡合槽;
16.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卡合槽相互配合的定位部。
17.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为化学锚栓,其包括锚栓杆以及套设在锚栓杆上的平垫、弹片、锁紧螺母、防松螺母。
18.优选的,所述限位壳体的材质为非金属复合材料。
19.优选的,所述弹性部、延伸弹性件的材质均采用尼龙材料。
20.优选的,所述定位部的端部均设有下卡扣部;所述卡合槽边缘设有与所述下卡扣部相互扣合的上卡扣部。
21.优选的,所述限位壳体两侧均设有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抵靠在所述弹性部上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结构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
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通过固定组件对限位壳体固定安装到轨道板上后,使得限位壳体对弹性部进行压紧,而弹性部围合形成的线缆槽能够适应线缆数量、线缆缆径变化而持续实现可靠、稳定夹持固定;限位壳体、弹性部能够根据工况情况形成不同系列的结构规格,实现3~4种产品结构满足在轨道板上敷设线缆固定的场景应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的正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壳体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壳体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延伸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图9的正视图;
34.图中,限位壳体1、限位槽10、竖向卡槽11、横向卡槽12、弹性部2、连接板21、弹性板22、弹性避让腔23、横向卡合部24、卡合槽240、上卡扣部241、竖向卡合部25、缆线槽3、固定组件4、锚栓杆41、平垫42、弹片43、锁紧螺母44、防松螺母45、延伸弹性件5、连接部51、定位部510、下卡扣部511、弹性壁板52、弹性避让空间53、防护罩6。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6.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轨道板敷缆固定的卡具,其包括限位壳体1及弹性部2,在限位壳体1上设有限位槽10,弹性部2安装在限位槽10内并围合形成缆线槽3,具体在实际构成产品中,弹性部2的数量为两个;通过缆线槽3对敷设到轨道板上的线缆进行限位并形成夹持力;在限位壳体1两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限位壳体1到轨道板上的固定组件4,通过固定组件4对限位壳体1进行锁紧后使得限位壳体1带着弹性部2对线缆进行压紧,而在压紧过程中通过弹性部2的作用力对线缆起到适应性变形的过程,一方面提高弹性部2与线缆之间的接触面,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弹性部2对线缆的可靠压紧;对于不同数量、线缆缆径存在变化的工况场景中,可通过对限位壳体1的具体尺寸
进行增加,对缆线槽3的长度尺寸增加,并且保证相邻的线缆能够保持紧密接触并在弹性部2的作用下进行压紧。
37.在对线缆进行压紧时,弹性部2具有一定变形空间,能够适应性增加对线缆的压紧作用力,如图2、图3所示,弹性部2包括连接板21以及固接在连接板21上的弹性板22,具体的,弹性板在实际结构中为弯折结构来适应线缆夹持后的限位、定位作用。
38.让连接板21与弹性板22围合形成弹性避让腔23,在压紧线缆时,通过弹性板22能够朝向弹性避让腔23发生一定距离的形变,能够对线缆起到更大接触面的包覆,同时能够在弹性板22的反向作用力下对线缆进行压紧,从而实现对于线缆缆径、数量有所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满足压紧的效果;同时,在连接板21的顶部设有横向卡合部24,在连接板21的侧部设有竖向卡合部25,从而在整个弹性部2安装到限位槽10内时具有横向、竖向两个位置的限位连接。
39.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在限位槽10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竖向卡合部25的竖向卡槽11,并在限位槽10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横向卡合部24的横向卡槽12,在安装弹性部2时,通过竖向卡合部25与竖向卡槽11配合,横向卡合部24伸入横向卡槽12内形成可靠的连接状态。
40.通过限位壳体1、弹性部2以及固定组件4配合对敷设到轨道板上的线缆进行限位压紧夹持,而在线缆缆径、数量变化时可通过限位壳体1长度增加的方式进行适配;为了进一步对限位壳体1长度增加后能够对位于弹性部2之间的线缆起到可靠压紧,如图6、图7、图8所示,在弹性部2之间还安装有延伸弹性件5,延伸弹性件5包括用于卡合安装在横向卡合部24上的连接部51以及固接在连接部51上的弹性壁板52,同样,弹性壁板52与连接部51围合形成弹性避让空间53,从而实现在增加线缆数量后在中间位置保持对线缆压紧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轨道板上敷设线缆数量在1根~8根左右,为了形成具有标准化结构,并且能够适配多线缆区间夹持固定的情况,对限位壳体1的长度参数设计为3~4款,对应的延伸弹性件5也根据限位壳体1的长度变化形成对弹性部2的连接并增加卡入横向卡槽12内的稳定性。
41.具体的,在增加延伸弹性件5后需要让延伸弹性件5与弹性部2也形成稳定连接结构,如图2、图3所述,在弹性部2的横向卡合部24上开设有结构对称的卡合槽240,而在延伸弹性件5的连接部51上设有与卡合槽240相互配合的定位部510,通过定位部510与卡合槽240相互卡合形成稳定连接结构,从而能够在弹性部2、延伸弹性件5安装在限位槽10内后保持在横向方向上的连接效果。
42.在配合时,为了进一步保证延伸弹性件5与弹性部2之间连接稳定性,在定位部510的端部均设有下卡扣部511,同时,在卡合槽240边缘设有与下卡扣部511相互扣合的上卡扣部241,在连接后通过下卡扣部511、上卡扣部241形成相互卡合结构,从而能够在组合时形成较为稳定的连接状态。
43.同时,为了并保证弹性部2在限位壳体1上卡合安装后能够避免弹性部脱出的情况,让竖向卡合部25为“t”形结构,并且让竖向卡槽(11)的横截面呈“t”形结构,在竖向卡合部25卡入竖向卡槽11内后形成稳定的横向限位,能够避免在安装使用过程中造成弹性部松脱的可能性。
44.具体的,固定组件4用于到轨道板上固定并对限位壳体1进行紧固,固定组件4为化
学锚栓,其包括锚栓杆41以及套设在锚栓杆41上的平垫42、弹片43、锁紧螺母44、防松螺母45,锁紧后能够具有到轨道板上抗震动的作用,避免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造成限位壳体1松动的情况,保持长时间对线缆夹持固定的状态。
45.为了保证限位壳体1的强度以及耐腐蚀性能,让限位壳体1的材质为非金属复合材料,可以选择smc复合材料,一方面便于挤塑成型,另一方面产品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耐压效果;同时,为了满足弹性部2、延伸弹性件5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让弹性部2、延伸弹性件5的材质均采用尼龙材料,优选pa6、p66或pa12等高强度尼龙材料。
46.为了在使用过程中,对相邻两个限位壳体1之间的线缆进行保护,如图9、图10所示,在所述限位壳体1两侧均设有伸入所述限位槽10内并抵靠在所述弹性部2上的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的结构与所述限位槽10相匹配;通过锁紧限位壳体1后对防护罩6进行压紧,并且通过相邻两个限位壳体对防护罩6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形成具有防护作用的敷缆通道。
4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