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因数调节电路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5695发布日期:2021-12-29 16:0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率因数调节电路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功率因数调节电路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功率因数调节电路包括整流单元、电感及开关管,整流单元用于与电源电连接,负载与开关管并联,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为了能够是负载能够正常,对检测负载两端的电压值从而来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调节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的功率因数。由于负载两端的输出电压一般情况下成正弦半波型,而检测到的负载两端的电压为正弦半波的平均值,部分电压会超过平均值,若以平均值作为负载两端的输出电压反馈来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会使负载两端的电压值较大,导致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功率因数的精准度。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率因数调节电路及空调器。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因数调节电路,所述功率因数调节电路包括:整流单元、开关管、电感及检测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一端与电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连接,所述开关管与所述电感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点,所述开关管与所述整流单元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点,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及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所述检测单元用于与控制单元连接,能够使所述控制单元获取到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峰值电压。
6.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接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同样负载也连接在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在检测单元的作用下,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第一连接点及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峰值电压,控制单元通过峰值电压来调节功率因数调节电路的功率因数能够使第一连接点及第二连接点之间的电压值尽可能不超过负载的工作电压,稳定第一连接点及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输出电压的峰值电压,提高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准度。
7.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及放电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放电电阻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放电电阻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放电电阻的电流,从而获取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峰值电压。
8.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电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因数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单元及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串联,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
述第二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之间具有第三连接点,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电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串联,所述第一电阻远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远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电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电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因数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检测单元电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功率因数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容为薄膜电容。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功率因数调节电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调节电路的电路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00

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10

整流单元;120

开关管;130

电感;140

检测单元;c1

第一电容;r0

放电电阻;d1

第一二极管;152

第一连接点;154

第二连接点;156

第三连接点;162

电压线;164

接地线;172

第一分压单元;174

第二分压单元;r1

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

第三电阻;d2

第二二极管;c2

第二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0.第一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能够检测负载两端的峰值电压,通过峰值电压来调节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功率因数,提高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准度。
22.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包括整流单元110、电感130及开关管120,整流单元110、电感130及开关管120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整流单元110用于与电源电连接,负载与开关管120并联,通过调节开关管120的导通时间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为了能够是负载能够正常,对检测负载两端的电压值从而来调节开关管120的导通时间,从而调节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功率因数。由于负载两端的输出电压一般情况下成正弦半波型,而检测到的负载两端的电压为正弦半波的平均值,部分电压会超过平均值,若以平均值作为负载两端的输出电压反馈来调节开关管120的导通时间会使负载两端的电压值较大,导致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输出电压控制异常,较大的电压加载在负载两端,超过负载的
工作电压,也会导致负载过载,进而会影响负载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能够检测负载两端的峰值电压,通过峰值电压来调节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功率因数,提高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准度。
23.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包括:整流单元110、开关管120、电感130及检测单元140,整流单元110的一端与电感130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管120连接,开关管120与电感130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点152,开关管120与整流单元110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点154,检测单元140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检测单元140用于与控制单元连接,能够使控制单元获取到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峰值电压。
24.在本实施例中,负载连接在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检测单元140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同样负载也连接在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在检测单元140的作用下,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峰值电压,控制单元通过峰值电压来调节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功率因数能够使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电压值尽可能不超过负载的工作电压,稳定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输出电压的峰值电压,提高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准度。
25.容易理解的是,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峰值电压是指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最大电压值。
26.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还包括电压线162及接地线164,整流单元110连接于电压线162与接地线164之间,电感130设置在电压线162上,开关管120连接于电压线162与接地线164之间,第一连接点152设置在电压线162上,第二连接点154设置在接地线164上。
27.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还包括第一分压单元172及第二分压单元174,第一分压单元172与第二分压单元174串联,并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第一分压单元172与第二分压单元174之间具有第三连接点156,检测单元140与第三连接点156电连接。
28.一般情况下,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输出电压相对较大,若控制单元直接检测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输出电压可能会超过控制单元的工作电压,从而损坏控制单元,导致控制单元无法正常工作,通过第一分压单元172及第二分压单元174的分压后,可以是第三连接点156处的输出电压相对较小,再通过第一分压单元172与第二分压单元174即可计算出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处的输出电压,从而检测到峰值电压。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压单元172包括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串联,第一电阻r1远离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点152电连接,第二电阻远离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分压单元174电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降低第三连接点156的输出电压可以将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的阻值设置的相对较大,使第三连接点156处的输出电压相对较低。
31.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压单元172包括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压单元172还可以设置多个电阻或者只设置一个电阻,保证整个第一分压单元172的电阻足够大即可,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
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压单元174包括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分压单元17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点154电连接。
33.同样的,为了能够使第三连接点156的输出电压相对较小,第三电阻r3应选用电阻相对减小的电阻,可以认为是整个第一分压单元172的电阻和远大于第二分压单元174的电阻和,从而可以保证第三连接点156的输出电压相对较小。
34.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40包括第一电容c1及放电电阻r0,第一电容c1与放电电阻r0并联,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点152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点154电连接,控制单元与放电电阻r0电连接,用于检测放电电阻r0的电流,从而获取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峰值电压。
35.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40连接在第三连接点156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在第三连接点156出的电压值达到峰值时,第一电容c1充电,在第三连接点156的电压值小于峰值时,第一电容c1开始放电,此时第一电容c1与放电电阻r0形成电流回路,可以同检测放电电阻r0的电流从而计算出第三连接点156出的输出电压,进一步计算出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处的输出电压,由于第一电容c1逐渐放电则检测到的电流值逐渐减小,检测到的最大电流值即为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输出电压达到峰值电压,则可以根据最大电流值计算出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处的峰值电压。
36.u0=i0×
r0;
[0037][0038]
其中,i0表示放电电阻r0处的电流值,u
o
表示第三连接点156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电压值,u1表示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电压值。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4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连接点152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电容c1电连接。
[00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设置在第三连接点156与第一电容c1之间能够避免第一电容c1在放电过程中,电荷回流至第三连接点156,影响第三连接点156的输出电压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差。
[0041]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连接点152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检测单元140电连接。
[0042]
同样的,第二二极管d2设置在第一连接点152与检测单元140之间,能够对整流单元110及电感13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检测单元140中的电流回流,影响整流单元110的工作。
[0043]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还包括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
[00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容c2连接于电压线162及接地线164之间,并靠近负载设置,第二电容c2主要起到滤波作用,使负载能够正常工作。其中,第二电容c2为薄膜电容。
[0045]
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与整流单元110连接的电源的电压呈正弦半波,当第三连接点156的电压达到峰值时,检测到的放电电阻r0处的电流值最大,从而检测出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峰值电压。
[0046]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40连
接于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同样负载也连接在第一连接点152与第二连接点154之间,在检测单元140的作用下,控制单元能够检测到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峰值电压,控制单元通过峰值电压来调节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功率因数能够使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电压值尽可能不超过负载的工作电压,稳定第一连接点152及第二连接点154之间的输出电压的峰值电压,提高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准度。
[0047]
第二实施例
[004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能够检测负载两端的峰值电压,通过峰值电压来调节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功率因数,提高整个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准度。
[0049]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
[0050]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调节电路100。
[0051]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