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3039发布日期:2022-01-15 09:3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的制备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定子绕线机。


背景技术:

2.电机由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构成,其中,定子组件中包括铁芯和绕线骨架。将导线绕接在绕线骨架上是生产定子组件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之一,现有的绕线机多为结构设置相对复杂的绕线机,且一次只能绕一组线圈,而定子上一般具有三组线圈,效率慢,且作业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容易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定子绕线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定子绕线机,包括支撑柱、位于支撑柱上方且升降活动的压紧机构以及均匀分布于支撑柱外周的三个排线机构,所述排线机构均包括:第一侧向驱动组件、箱体、侧向抵接块和飞叉组件,所述侧向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箱体,以驱动箱体在靠近支撑柱的作业位置和远离支撑柱的待机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侧向抵接块设置在箱体的前端以对应支撑柱上的骨架,所述飞叉组件设置在箱体上,且飞叉组件的飞叉能够以侧向抵接块为中心进行旋转。
6.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抵接块的前端具有与骨架外周的弧度相适配的内凹弧形槽和位于内凹弧形槽两侧的倾斜导向面。
7.进一步的,所述飞叉组件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转轴和连接转轴的所述飞叉,所述转轴具有一用于穿线的中心孔,且转轴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贯通中心孔的侧向开口,导线穿设于转轴的中心孔内,经侧向开口伸出并绕至所述飞叉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向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和导轨,所述箱体可滑动的装配于导轨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箱体。
9.进一步的,还包括挡边机构,所述挡边机构包括第二侧向驱动组件和压板,所述第二侧向驱动组件驱动压板靠近支撑柱以抵接在骨架外侧或远离支撑柱。
10.进一步的,所述挡边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挡边机构与三个排线机构在支撑柱外周交替分布。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夹线机构,所述夹线机构设置有三个并一一对应三个排线机构;所述夹线机构包括升降驱动器和夹持座,所述升降驱动器驱动连接所述夹持座。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对应三个夹线机构的三个压线机构,所述压线机构设置在夹线机构和排线机构之间,以将位于夹线机构和排线机构之间的线段压向中心位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压线机构包括伸缩气缸和压杆,所述伸缩气缸驱动连接压杆。
14.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前端具有用于限位导线的凹形缺口。
15.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作业时,将骨架放置在支撑柱上,压紧机构下压至骨架的顶部实现压紧;外围的三个排线机构的侧向抵接块在第一侧向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移动至作业位置,该位置下,三个排线机构的侧向抵接块同时抵接在骨架的外周。之后,三个排线机构的飞叉组件同时作业进行绕线,过程中,骨架受力均匀,不易偏移;且制备效率高。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定子绕线机在待机状态下的总装示意图;
18.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定子绕线机在作业状态下的总装示意图;
19.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定子绕线机在作业状态下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20.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定子绕线机的排线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定子绕线机的挡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4.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绕线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设置有支撑柱10、位于支撑柱10上方且升降活动的压紧机构40以及均匀分布于支撑柱10外周的三个排线机构20,将上述结构集成在一个机架100上,集成度好,且便于运输等。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进行设置机架100的结构。
25.所述支撑柱10用于放置骨架。所述压紧机构40包括升降驱动装置41(如气缸等)以及连接升降驱动装置41的竖向压紧块42,升降驱动装置41驱动竖向压紧块42下压至位于支撑柱10上的骨架的顶部,从而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固定。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压紧机构40的结构不局限于此。
26.所述排线机构20均包括:第一侧向驱动组件、箱体21、侧向抵接块22和飞叉组件,所述侧向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箱体21,以驱动箱体21在靠近支撑柱10的作业位置(如图2、图3所示状态)和远离支撑柱10的待机位置(如图1所示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侧向抵接块22设置在箱体21的前端以对应支撑柱10上的骨架,所述飞叉组件设置在箱体21上,且飞叉组件的飞叉23能够以侧向抵接块22为中心进行旋转。
27.作业时,将骨架放置在支撑柱10上,压紧机构40下压至骨架的顶部实现压紧;外围的三个排线机构20的侧向抵接块22在第一侧向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移动至作业位置,该位置下,三个排线机构20的侧向抵接块22同时抵接在骨架的外周。之后,三个排线机构20的飞叉组件同时作业进行绕线,过程中,骨架受力均匀,不易偏移;且制备效率高。
2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向抵接块22的前端具有与骨架外周的弧度相适配的内凹弧形槽221和位于内凹弧形槽221两侧的倾斜导向面222。侧向抵接块22通过内凹弧形槽221抵接在骨架的外侧,能够很好的贴合。同时,两侧的倾斜导向面222,在飞叉23进行旋转绕线时,能够将导线更好的导向至骨架内,合格率更高。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侧向抵接块22
的结构也不局限于此。
29.进一步的,所述飞叉组件包括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转轴(未示出)和连接转轴的所述飞叉23,所述转轴具有一用于穿线的中心孔(未示出),且转轴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贯通中心孔的侧向开口(未示出),导线穿设于转轴的中心孔内,经侧向开口伸出并绕至所述飞叉23上。如此,飞叉23和转轴的转动不会影响导线的传输。不易出现导线传输异常。作业更为稳定。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飞叉组件的结构不局限于此。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向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定义为第一驱动装置25)和导轨(定义为第一导轨24),第一导轨24设置在机架100上,所述箱体21可滑动的装配于第一导轨24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5(如驱动气缸)驱动连接箱体21,以驱动箱体21以及其上的飞叉组件和侧向抵接块22在工作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切换。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3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挡边机构30,所述挡边机构30包括第二侧向驱动组件和压板31,所述第二侧向驱动组件驱动压板31靠近支撑柱10以抵接在骨架外侧或远离支撑柱10。具体的,第二侧向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2、第二导轨34和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导轨34上的滑块33,所述压板31固定连接在滑块33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滑块33在第二导轨34上滑动,进而带动压板31在靠近支撑柱10以抵接在骨架外侧和远离支撑柱10之间切换。
32.再具体的,所述挡边机构3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挡边机构30与三个排线机构20在支撑柱10外周交替分布,如图3所示。如此,相邻两个排线机构20之间设置挡边机构30,起到护线的作用。
3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夹线机构50,所述夹线机构50设置有三个并一一对应三个排线机构20;所述夹线机构50包括升降驱动器51和夹持座52,所述升降驱动器51驱动连接所述夹持座52。进行绕线作业前,夹持座52在升降驱动器51(如升降气缸)的驱动下下移,并夹住导线的端部,再通过升降驱动器51的驱动上移;用于固定住导线的端部,保证导线的缠绕作业。
34.再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导线的端部不会干涉飞叉的绕线作业,本实施例还包括分别对应三个夹线机构50的三个压线机构60,所述压线机构60设置在夹线机构50和排线机构20之间,以将位于夹线机构50和排线机构20之间的线段压向中心位置。从而对飞叉23进行让位。
35.再具体的,所述压线机构60包括伸缩气缸61和压杆62,所述伸缩气缸61驱动连接压杆62,以驱动压杆62压住导线。
36.再具体的,所述压杆62的前端具有用于限位导线的凹形缺口(未示出),通过该凹形缺口对导线进行限位,防止导线脱离。
37.再具体的,所述夹持座52还具有剪切功能,当完成绕线后,夹持座52松开原先被夹持的导线端部,然后在升降驱动器51的驱动下下移并夹住位于线圈产品和飞叉23之间的导线段,并进行剪断,得到一个完整的成品。具体的,具有剪切功能的夹持座5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38.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需要夹线机构50和/或压线机构60。
39.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
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