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4037发布日期:2022-05-11 15: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


背景技术:

2.电力电缆在埋地敷设后,穿线管及端子箱电缆孔洞的封堵,是变电站防火、防水、防潮、防小动物的关键环节,因电缆孔洞封堵环境不规则,且存在施工现场空间狭小、阻拦物复杂繁多,施工封堵质量很难控制,这就导致在设备运行中,常因雨水污水及泥沙浸入电缆管道引起管道堵塞、设备受潮,较大的孔隙会出现小动物爬入啃咬电缆等造成电缆损伤,威胁电缆设备运行安全,目前常用的封堵材料主要是无机防火泥、防火包和有机防火树脂、膨胀发泡剂等,以及机械密封装置,如依靠硅橡胶弹性变形密封的封堵器和充气密封袋等,这些措施尽管能起到封堵效果,但由于受冷热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封堵材料垮塌、脱离反而形成大的空洞,给设备运行环境带来防火、防潮、防小动物入侵带来更大隐患,以机械原理或充气为主的封堵方法尽管效果明显,但产品的维护条件较差,产品是否失效难以管控,且施工及后期运维成本也较高;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封堵效果可靠安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设计、安装便捷、气压状态监测预警的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封堵效果可靠安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设计、安装便捷、气压状态监测预警的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它包括气囊本体和自动密封式充气嘴,所述的气囊本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封边,所述的气囊本体前面中部设置有自动密封式充气嘴,所述的自动密封式充气嘴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的第一密封垫上方设置有充气腔,所述的充气腔内部设置有气嘴腔,所述的气嘴腔上方设置有充气孔,所述的第一密封垫下方设置有锥形活塞,所述的锥形活塞下方设置有密封气孔,所述的密封气孔下方设置有进气腔,所述的进气腔下方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的气囊本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层,所述的外层内侧均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内侧均设置有内层,所述的内层内侧设置有填充气体腔,所述的填充气体腔左侧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气囊本体内侧设置有电缆。
5.所述的第一密封垫与相应的外层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二密封垫与相应的内层密封连接。
6.所述的外层和内层均镜面铝箔多层复合材料制成。
7.所述的中间层采用基于纳米多孔碳的碳/碳有机复合材料制成。
8.所述的填充气体腔内部填充的气体为惰性气体。
9.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内部设有用于和边缘网关通讯的433mhz无线通信模块。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用于电缆穿孔封堵的智能型可充气囊,气
囊本体采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设计,既方便安装,同时又能起到防范外在破坏,从而达到持久可靠封堵效果,中间层采用具有纳米孔结构的有机复合材料制成,有效防止气囊本体充爆和受环境影响的老化问题,实现隔热、防潮、耐腐蚀、抗氧化性能,同时压力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与边缘网关建立通讯连接,进行压力数据采集、汇聚和上传,方便边缘网关集中监测管理,apn加密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实现多个气囊本体的气压状态集中监测预警,同时实现与相邻边缘网关、监控主站或第三方系统组网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有效解决气囊本体漏气泄压、密封失效、维护麻烦等问题,提高电力电缆管道智能化运维检修技术水平,在使用中,将气囊本体围绕电缆卷曲起来略小于管口,推入管口后,通过自动密封式充气嘴向气囊本体内部的填充气体腔中充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的不断充入,气囊本体充气膨胀,通过自流延伸,将气囊本体、管道、电缆三者间的细小缝隙填充,达到有效封堵缝隙和减缓材料老化,充气完成后,拔出充气装置,气囊本体内部气压通过密封气孔推动锥形活塞在充气腔内向外运动,实现自动气密,放气时将长针插入气嘴腔,推动锥形活塞向内运动,迅速释放气体,放气完成后取出气囊本体,便可重复使用,气囊本体可以承受电缆的挤压,可以承受一定距离的电缆轴向拉伸以及震动,有效避免电缆保护层可能出现的磨损,封堵效果可靠安全,能够满足各种尺寸电缆管道和空管口封堵需求,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延长寿命长,极大节约检修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封堵效果可靠安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设计、安装便捷、气压状态监测预警的优点。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正视图图一。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自动密封式充气嘴的爆炸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气囊本体组成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正视图图二。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的边缘网关监测网络结构以及边缘网关组成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气囊本体2、封边3、自动密封式充气嘴4、气嘴腔5、第一密封垫6、充气腔7、充气孔8、锥形活塞9、密封气孔10、进气腔11、第二密封垫12、外层13、中间层14、内层15、填充气体腔16、压力传感器17、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实施例1
20.如图1-6所示,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它包括气囊本体1和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所述的气囊本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封边2,所述的气囊本体1前面中部设置有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所述的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垫5,所述的第一密封垫5上方设置有充气腔6,所述的充气腔6内部设置有气嘴腔4,所述的气嘴腔4上方设置有充气孔7,所述的第一密封垫5下方设置有锥形活塞8,所述的锥形活塞8下方设置有密封气孔9,所述的密封气孔9下方设置有进气腔10,所述的进气腔10下方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1,所述的
气囊本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层12,所述的外层12内侧均设置有中间层13,所述的中间层13内侧均设置有内层14,所述的内层14内侧设置有填充气体腔15,所述的填充气体腔15左侧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所述的气囊本体1内侧设置有电缆17。
21.本实用新型为用于电缆穿孔封堵的智能型可充气囊,气囊本体1采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2设计,既方便安装,同时又能起到防范外在破坏,从而达到持久可靠封堵效果,中间层13采用具有纳米孔结构的有机复合材料制成,有效防止气囊本体1充爆和受环境影响的老化问题,实现隔热、防潮、耐腐蚀、抗氧化性能,同时压力传感器16通过无线通信与边缘网关建立通讯连接,进行压力数据采集、汇聚和上传,方便边缘网关集中监测管理,apn加密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实现多个气囊本体1的气压状态集中监测预警,同时实现与相邻边缘网关、监控主站或第三方系统组网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有效解决气囊本体1漏气泄压、密封失效、维护麻烦等问题,提高电力电缆管道智能化运维检修技术水平,在使用中,将气囊本体1围绕电缆17卷曲起来略小于管口,推入管口后,通过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向气囊本体1内部的填充气体腔15中充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的不断充入,气囊本体1充气膨胀,通过自流延伸,将气囊本体1、管道、电缆17三者间的细小缝隙填充,达到有效封堵缝隙和减缓材料老化,充气完成后,拔出充气装置,气囊本体1内部气压通过密封气孔9推动锥形活塞8在充气腔6内向外运动,实现自动气密,放气时将长针插入气嘴腔4,推动锥形活塞8向内运动,迅速释放气体,放气完成后取出气囊本体1,便可重复使用,气囊本体1可以承受电缆17的挤压,可以承受一定距离的电缆17轴向拉伸以及震动,有效避免电缆17保护层可能出现的磨损,封堵效果可靠安全,能够满足各种尺寸电缆管道和空管口封堵需求,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延长寿命长,极大节约检修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封堵效果可靠安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设计、安装便捷、气压状态监测预警的优点。
22.实施例2
23.如图1-6所示,电缆穿孔封堵智能型可充气囊,它包括气囊本体1和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所述的气囊本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封边2,所述的气囊本体1前面中部设置有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所述的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垫5,所述的第一密封垫5上方设置有充气腔6,所述的充气腔6内部设置有气嘴腔4,所述的气嘴腔4上方设置有充气孔7,所述的第一密封垫5下方设置有锥形活塞8,所述的锥形活塞8下方设置有密封气孔9,所述的密封气孔9下方设置有进气腔10,所述的进气腔10下方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1,所述的气囊本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外层12,所述的外层12内侧均设置有中间层13,所述的中间层13内侧均设置有内层14,所述的内层14内侧设置有填充气体腔15,所述的填充气体腔15左侧上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所述的气囊本体1内侧设置有电缆17。
24.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第一密封垫5与相应的外层12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二密封垫11与相应的内层14密封连接。
25.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外层12和内层14均采用镜面铝箔多层复合材料制成。
26.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中间层13采用基于纳米多孔碳的碳/碳有机复合材料制成。
27.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填充气体腔15内部填充的气体为惰性气体。
28.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6内部设有用于和边缘网关通讯的433mhz无线通信模块。
29.本实用新型为用于电缆穿孔封堵的智能型可充气囊,气囊本体1采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2设计,既方便安装,同时又能起到防范外在破坏,从而达到持久可靠封堵效果,中间层13采用具有纳米孔结构的有机复合材料制成,有效防止气囊本体1充爆和受环境影响的老化问题,实现隔热、防潮、耐腐蚀、抗氧化性能,同时压力传感器16通过无线通信与边缘网关建立通讯连接,进行压力数据采集、汇聚和上传,方便边缘网关集中监测管理,apn加密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实现多个气囊本体1的气压状态集中监测预警,同时实现与相邻边缘网关、监控主站或第三方系统组网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有效解决气囊本体1漏气泄压、密封失效、维护麻烦等问题,提高电力电缆管道智能化运维检修技术水平,在使用中,将气囊本体1围绕电缆17卷曲起来略小于管口,推入管口后,通过自动密封式充气嘴3向气囊本体1内部的填充气体腔15中充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的不断充入,气囊本体1充气膨胀,通过自流延伸,将气囊本体1、管道、电缆17三者间的细小缝隙填充,达到有效封堵缝隙和减缓材料老化,充气完成后,拔出充气装置,气囊本体1内部气压通过密封气孔9推动锥形活塞8在充气腔6内向外运动,实现自动气密,放气时将长针插入气嘴腔4,推动锥形活塞8向内运动,迅速释放气体,放气完成后取出气囊本体1,便可重复使用,气囊本体1可以承受电缆17的挤压,可以承受一定距离的电缆17轴向拉伸以及震动,有效避免电缆17保护层可能出现的磨损,封堵效果可靠安全,能够满足各种尺寸电缆管道和空管口封堵需求,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延长寿命长,极大节约检修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封堵效果可靠安全、可裁剪防噬咬封边设计、安装便捷、气压状态监测预警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