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式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7094发布日期:2022-06-15 01: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式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式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2.电机转子铁芯多采用多个转子冲片叠加在一起的形式,转子冲片中设有磁钢。为防止转子冲片发生轴向位移,通常在转子冲片的两个轴向外侧均设置压圈,转子轴的其中一个轴向外侧上还开设环槽,在环槽中设置环键。为防止磁钢产生轴向位移或吸附外界的铁件,通常在转子冲片与压圈间设置转子端板。装配时先将第一压圈和第一转子端板依次套在转子轴上,第一压圈抵止转子轴的阶梯处,然后将转子冲片和转子轴过盈压接后,再将第二转子端板、第二压圈和环键安装在转子轴上,安装过程相对繁琐。
3.而且为了方便装配,通常将转子端板和风叶一体压铸成型,如中国专利cn206389255u公开的《一种无轴转子》,其将散热片和平衡柱一体设置在转子端环上。再如中国专利cn 209948921u公开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将大风叶和小风叶一体设置在端环上。上述结构的风叶不能更改,无法满足电机性能多样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拆装,风叶可以根据不同使用情形进行更换的可拆式电机转子。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式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套叠在转子轴上、与其止转配合的多个转子铁芯单元,设于转子铁芯单元两端的转子端环,及风叶,所述转子铁芯单元上形成第一贯穿孔,所述转子端环上与第一贯穿孔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二贯穿孔,紧固组件轴向穿过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以将转子铁芯单元和转子端环轴向固定。
6.本实用新型将两侧的转子端环与转子铁芯单元通过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装配方式简单且稳固,一方面避免了转子端环和转子轴过盈配合导致的转子端环变形的问题,另一方面,免去了转子端环与转子轴过盈配合面的加工,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风叶的分体式设置提供了基础。
7.进一步的,所述风叶上形成安装孔,其与第二贯穿孔正对,所述紧固组件轴向穿过安装孔、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风叶与转子端环可拆卸连接,方便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更换不同结构的风叶,提高了电机转子的通用性。
8.进一步的,所述风叶包括与转子端环表面相贴合的风叶本体,及自风叶本体端部弯折向外延伸的叶片,所述叶片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风叶本体与转子端环贴合,装配结构更加稳固,而叶片与风叶本体一体设计,从风叶本体的端部弯折形成,加工简单。
9.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端环上形成平衡柱,所述风叶本体上形成可套设在平衡柱上的通孔。平衡柱用以增加重量,实现电机转子的动平衡,其沿着转子端环的周向布设多个,在风叶本体上形成通孔,使得平衡柱在风叶所在区域的设置也不受限制。
10.进一步的,所述叶片为平板状,其沿转子轴的径向设置。叶片的加工简单,在电机转子旋转过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性能。
11.进一步的,所述叶片为弧形结构,其自内向外沿转子轴转动的方向弯曲。叶片弯曲设计增加了其表面积,散热性能更好,而且其弯曲方向与转子轴的转动方向相同,使得叶片可以将气流向电机转子内侧引导,改善电机转子内侧的散热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叶片的数量为两个,其为风叶本体的两端部弯折形成。叶片的设置方式简单,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散热性能更佳。
13.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至少端部带有外螺纹的连接柱,设于连接柱两端的紧固件,及可与转子端环或风叶相抵接的压环;所述紧固组件的数量为四组,其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风叶的数量与紧固组件的数量相同。紧固组件的结构组成简单,装配过程简单,且装配后结构稳固有效,对多个转子铁芯的装配稳固性也能起到辅助作用;连接柱两端设置紧固件,方便在两个方向上实现紧固装配,装配灵活度更高。
14.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铁芯单元和转子端环同心同轴设置;所述转子铁芯单元的外圈设有磁钢,所述转子端环的径向宽度与该磁钢所在区域相适配。转子端环的设置即对磁钢形成抵挡作用,也不会影响转子铁芯单元的开槽。
15.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端环的内圈形成多个缺口部,所述转子铁芯单元上对应缺口部的位置形成用于轴向连接多个转子铁芯单元的固定孔。缺口部的设置将固定孔暴露在外界,便于多个转子铁芯单元的装配固定。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两侧的转子端环与转子铁芯单元通过紧固组件可拆卸连接,装配方式简单且稳固,避免了转子端环和转子轴紧配产品的问题;风叶与转子端环可拆卸连接,方便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更换不同结构的风叶,提高了电机转子的通用性,也便于在电机转子上叠加风叶的不同形状设计。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部分风叶和紧固组件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1.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除去转子端环的俯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除去转子铁芯单元的立体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除去转子铁芯单元的主视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风叶第一种结构的立体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风叶第二种结构的立体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风叶第二种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图8所示,一种可拆式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轴(图中未示出),套叠在转子轴上、与转子轴止转配合的多个转子铁芯单元2,设置在转子铁芯单元2 两端的转子端环3,及风叶4。转子铁芯单元2上形成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21,两个转子端环3上与第一贯穿孔21对应的位置均形成第二贯穿孔32,紧固组件 1轴向穿过第一贯穿孔21和第二贯穿孔32,以将转子铁芯单元2和转子端环3 轴向固定。
30.在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单元2和转子端环3同心同轴设置,转子铁芯单元 2的外圈设置有磁钢22,转子端环3的径向宽度与该磁钢22所在区域相适配,从而转子端环3刚好将磁钢22遮挡。转子端环3的内圈形成多个缺口部33,在转子铁芯单元2上对应缺口部33的位置形成用于轴向连接多个转子铁芯单元2 的固定孔23,通过该固定孔23可以将所有转子铁芯单元2铆接固定。当然,上述的两个转子端环3也可以对所有的铁芯单元2起到夹持固定作用,即在紧固组件1的作用下,两个转子端环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紧固夹持转子铁芯单元2。因此在上述两个连接结构的配合下,转子铁芯单元2的装配更加稳固。
31.风叶4上也形成安装孔41,其与第二贯穿孔32正对,从而紧固组件1轴向穿过安装孔41、第一贯穿孔21和第二贯穿孔32,实现风叶4、转子铁芯单元2 和转子端环3的可拆卸连接。
32.风叶4包括可以与转子端环3的表面相贴合的风叶本体43,及从风叶本体 43的端部弯折向外延伸的叶片42,此处向外指的是向远离转子铁芯单元2的方向。叶片4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33.如图9所示,叶片42可以是平板状,其沿着转子轴的径向设置,其数量为一个,当然叶片42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其从风叶本体43的两端部弯折形成,如图1所示;如图10、图11所示,叶片42为弧形结构,其自内向外沿着转子轴转动的方向弯曲,其弯曲方向可以与转子轴转动的方向相同,弯曲设计不仅增加了表面积,而且可以将气流向电机转子内侧引导,改善电机转子内侧的散热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叶片42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其都设置在风叶本体43的表面。
34.风叶本体43上形成有通孔431,转子端环3上沿周向形成多个平衡柱34,对应风叶4的区域也设置有平衡柱34,通孔431可以套设在平衡柱34上。
35.如图7、图8所示,紧固组件1包括至少端部带有外螺纹111的连接柱11,设置在连接柱11两端的紧固件12,及可以与转子端环3或风叶4相抵接的压环 13。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1与转子铁芯单元2对应的区域外壁光滑,其对应转子端环3和压环13、紧固件12的区域,及暴露在外界的区域形成外螺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整个连接柱11的外壁均形成外螺纹。
36.装配时,将连接柱11依次穿过一侧风叶4的安装孔41、一侧转子端环3的第二贯穿孔32、多个转子铁芯单元2的第一贯穿孔21、另一侧转子端环的第二贯穿孔、另一侧风叶的安装孔,再在连接柱11两端分别套设压环13,利用两端的紧固件12与连接柱11螺纹连接,实现紧固组件1和多个转子铁芯单元2两侧转子端环3、风叶4的装配连接。
37.当紧固组件1的数量为两组时,其沿着转子轴的径向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紧
固组件1的数量为四组,其沿周向均匀布设,风叶4的数量与紧固组件1 的数量相同,也为四个。
3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