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腐蚀电力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5798发布日期:2022-04-14 20:5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耐腐蚀电力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力管领域,尤其是涉及耐腐蚀电力管。


背景技术:

2.电力管是采用pe,也就是改性聚乙烯进行热浸塑或环氧树脂进行内外涂覆的产品,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是现有的电力工程建设中常使用到的管路部件。
3.现有的电力管输送摆放过程中,由于管路外部较为圆滑,从而在摆设过程中容易发生电力管的滚动,同时在后续铺设过程中还需借助外部支架进行支撑,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力管在摆设过程中容易发生滚动,且在后续铺设过程中还需借助外部工具进行支撑,较为繁琐的问题,而提出的耐腐蚀电力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耐腐蚀电力管,包括电力管,所述电力管的外侧壁涂有防腐涂层,所述电力管的内部铺设有多根电缆,所述电力管的顶部接触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电力管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连接块的一端侧壁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前侧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孔,所述连接块与限位板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移动槽和连接槽之间设有防转机构。
7.优选的,所述防转机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位于移动槽内,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位于连接槽内,所述挡板的侧壁与移动槽的内表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
8.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与第一支撑板的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转杆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杆壁滑动套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设有插杆,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杆与插槽插接,所述转杆的杆壁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和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板,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设有伸缩杆和第三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三弹簧套接,且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连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板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插接。
10.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方形伸缩杆。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限位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通过轴销转动连接。
12.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侧壁下端均固定设有拉块。
13.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电力管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螺栓。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耐腐蚀电力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耐腐蚀电力管,通过设有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机构、连接块和限位机构,能够将第二支撑板围绕着第一支撑板进行翻转,同时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整体转动角度进行确定,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板与地面接触完成对电力管的稳定支撑,尽量防止电力管发生滚动。
16.2、该耐腐蚀电力管,通过设有的盖板、移动槽、防转机构和拉块以及连接槽,能够通过挡板与连接槽的连接,对第二支撑板的位置进行辅助限位,便于电力管在运输过程中能够进行顺利的堆积。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操作方便,能够在电力管摆放过程中对管路进行稳定支撑,尽量防止电力管发生意外滚动,同时在后续铺设过程中不许借助外部工具即可对管路自身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耐腐蚀电力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20.图3是图1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电力管;2、防腐涂层;3、电缆;4、盖板;5、移动槽;6、连接块;7、第一支撑板;8、限位板;9、第二支撑板;10、连接槽;11、挡板;12、第一弹簧;13、转杆;14、滑板;15、插杆;16、第二弹簧;17、连板;18、伸缩杆;19、第三弹簧;20、限位杆;21、限位孔;22、拉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参照图1,耐腐蚀电力管,包括电力管1,电力管1的外侧壁涂有防腐涂层2,通过在电力管1的外侧涂抹有防腐涂层2,可以对电力管1起到耐腐蚀的效果,从而可以提高电力管1的使用寿命;电力管1的内部铺设有多根电缆3,通过电力管1对电缆3的铺设进行稳定的外部防护,电力管1的顶部接触设置有盖板4,盖板4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与电力管1之间共同螺纹连接有螺栓,能够将盖板4与电力管1进行稳定连接,同时便于后续进行拆卸。
26.参照图1和图3,电力管1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块6,两个连接块6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第一支撑板7靠近连接块6的一端侧壁固定设有限位板8,限位板8位于连接块6的后侧,不影响第一支撑板7的转动工作,连接块6与限位板8和第一支撑板7之间通过轴销转动连接,保证连接块6与第一支撑板7之间的稳定转动。
27.参照图1和图3,连接块6与限位板8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连板17,连接块6的侧壁固定设有伸缩杆18和第三弹簧19,伸缩杆18为方形伸缩杆,尽量防止伸缩杆18拉动过程中发生扭转,保证连板17拉动时的稳定性,伸缩杆18和第三弹簧19套接,且另一端与
连板17固定连接,连板17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限位杆20,限位板8的前侧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孔21,限位杆20与限位孔21插接,能够完成对第一支撑板7的位置进行确定。
28.参照图1-2,第一支撑板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设有第二支撑板9,连接机构包括转杆13,转杆13与第一支撑板7的端部固定连接,且转杆13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撑板9转动连接,使得第二支撑杆9与第一支撑板7之间能够进行稳定转动,转杆13的杆壁滑动套接有滑板14,滑板14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设有插杆15,第二支撑板9靠近第一支撑板7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插槽,插杆15与插槽插接,从而能够对第二支撑板9翻转后对第二支撑板9的位置进行确定,转杆13的杆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滑板14和第一支撑板7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簧16使得插杆15能够回复至初始位置。
29.参照图1,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10,盖板4的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5,移动槽5和连接槽10之间设有防转机构,防转机构包括挡板11,挡板11的一端位于移动槽5内,挡板11的另一端位于连接槽10内,通过挡板11与连接槽10的连接,以对第二支撑板9进行辅助限位,两个挡板11侧壁下端均固定设有拉块22,便于通过拉块22对挡板11进行移动,并完成与连接槽10的分离,挡板11的侧壁与移动槽5的内表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12,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2,当左侧的拉块22和连板17进行拉动时,拉块22带动挡板11向移动槽5内移动并对第一弹簧12进行压缩,从而使得挡板11与第二支撑板9进行分离。
30.本技术中,当电力管1进行铺设和摆放工作时,对左侧的拉块22和连板17进行拉动,拉块22带动挡板11向移动槽5内移动并对第一弹簧12进行压缩,使得挡板11与第二支撑板9进行分离,而连板17拉动过程中,对伸缩杆18和第三弹簧19进行拉伸,使得限位杆20从限位孔21内拔出,从而第二支撑板9和第一支撑板7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对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9的转动角度进行确定,随后松开连板17并在第三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使得限位杆20与限位孔21进行插接,紧接着对滑板14进行滑动,使得滑板14带动插杆15远离插槽并对第二弹簧16进行压缩,并将第二支撑板9围绕着转杆13进行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板9发生翻转,随后松开滑板14,通过第二弹簧16的弹力回复,使得插杆15再次与插槽插接,对第二支撑板9的位置进行确定,最后将另一侧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9的位置也进行调整,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板9与地面的接触完成对电力管1的稳定支撑。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