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反光机构及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9602发布日期:2022-04-27 11:5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联动反光机构及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联动反光机构及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2.放眼全球,常规能源是极为有限的,且随着需求量的激增,常规能源呈现出日益枯竭的状态。太阳能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现有的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光伏发电以获得太阳能源,其中,光伏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内储存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现在市场上大多数是通过放置在光伏支架上的光伏板进行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光伏板而设计的一种特殊支架,一般材质有铝合金、不锈钢等。光伏支架产品可分地面支架系统、平面屋顶支架系统、可调角度屋面支架系统、斜屋面支架系统、立柱支架系统等。太阳能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利用光伏支架独特的设计结构使太阳能组件可以根据不同地域形式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达到最大的太阳能组件的发电效率。
3.其中,双面组件能够通过其正反两面吸收太阳能产生电能,相对于普通组件,双面增加了背面发电能力,使得双面组件比普通的组件发电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双面组件的背阳面阳光无法有效到达,导致双面组件的发电能力无法最大化。
4.双面组件主要通过漫反射将阳光反射到双面组件的背面,背面阳光吸收少,导致双面组件的发电量减少。原先,为了增加双玻组件背面的光照强度,大都旨在通过改变地面类型提升地面反射率,但现在通常会设置反光面板提高反射效率。现有技术中,反光面板一般设置在双面组件的两侧,且安装点大多位于立柱上,靠近双面组件设置。该设置安装复杂,不利于日后的维修更换,浪费人力物力,且没有更好的考虑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只能将某些角度射入的阳光反射到双面组件的背面,反射效率不是很理想。
5.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动反光机构及光伏支架,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能实时、有效地提升地面反射率,无需改变地面类型,适用性强。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联动反光机构,组装于双面光伏组件的下方,包括:
9.反光面板,设有若干用于供立柱穿设的开口部;
10.若干缓冲件,组装于所述开口部,且抵接于所述立柱;
11.若干调节件,其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和所述反光面板,以将所述反光面板安装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下方;
12.其中,所述双面光伏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反光面板通过所述调节件跟随所述双面光伏组件转动,所述缓冲件用于使所述反光面板转动平稳。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面板边缘设有向所述双面光伏组件方向弯曲的反光折弯部。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的四周边缘和所述立柱之间不相接触;及
15.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立柱之间沿垂直所述双面光伏组件转动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沿平行所述双面光伏组件转动轴方向上的距离。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包括两限位弹簧;
17.两所述限位弹簧对称地组装于所述立柱的相对两端,且分别对接于所述开口部的相对两侧边缘;
18.其中,两所述限位弹簧的连线方向和所述双面光伏组件转动轴相互垂直设置,以提供所述反光面板偏移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调节件沿所述双面光伏组件转动轴方向间隔设置;
20.其中,每一所述调节件均包括两活塞杆,两所述活塞杆对称设于所述立柱两侧且连接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及所述反光面板,所述活塞杆用以调节所述反光面板的摆动幅度,以使所述反光面板实时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杆包括本体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杆部;
22.所述本体部通过一转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反光面板;
23.所述杆部通过另一所述转动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两分设于所述连接部相对两侧的限位部;
25.所述连接部和两所述限位部共同形成供所述本体部或所述杆部转动的活动槽;
26.其中,两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本体部或所述杆部发生沿所述双面光伏组件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
2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包括主梁、双面光伏组件、若干立柱和若干檩条,所述主梁安装于若干所述立柱的自由端,若干所述檩条依次安装于所述主梁上,所述双面光伏组件安装于若干所述檩条上,其中,还包括如上述的联动反光机构,所述联动反光机构组装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下方。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联动反光机构及光伏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联动反光机构及光伏支架,其将反光面板和双面光伏组件联动设置,使得在双面光伏组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反光面板能通过调节件跟随双面光伏组件转动,从而能实时调整反射角度,使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始终受到最佳的反照光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实时地面反射率和双面组件的增益,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产品除去双面光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图4所示的局部区域a的放大图。
36.附图标号说明:
37.100、反光面板;110、开口部;120、反光折弯部;
38.200、缓冲件;210、限位弹簧;
39.300、调节件;310、活塞杆;311、本体部;312、杆部;
40.400、转动连接件;410、连接部;420、限位部;430、活动槽;
41.500、主梁;
42.600、双面光伏组件;
43.700、立柱;
44.800、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46.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47.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48.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5,一种联动反光机构,其组装于双面光伏组件600的下方,包括反光面板100、若干缓冲件200和若干调节件300。其中,反光面板100设有若干用于供立柱700穿设的开口部110,缓冲件200组装于该开口部110,且抵接于立柱700。调节件300两端分别铰接于双面光伏组件600和反光面板100,以将反光面板100安装于双面光伏组件600的下方。在双面光伏组件600在转动的过程中,反光面板100通过调节件300跟随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缓冲件200用于使反光面板100转动平稳。
5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调节件300,使得双面光伏组件600在转动的过程中,反光面板100能跟随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相较于将反光面板100呈固定角度设置而言,反光面板
100跟随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还适应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其能根据阳光的照射位置,实时调整反射角度,进而使双面光伏组件600的背面始终受到最佳的反照光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实时地面反射率和双面组件的增益。
52.此外,将反光面板100通过调节件300安装在双面光伏组件600的下方,没有专门的固定框架,无需改变地面类型,适用性强且结构简单。
53.当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至一定角度时,反光面板100与立柱700之间有一定空隙,如出现大风会导致反光面板100晃动,此时,装设在开口部110且抵接于立柱700的缓冲件200对反光面板10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减弱反光面板100的晃动,避免反光面板100与立柱700的进一步碰撞,增加了反光面板100与立柱7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54.在实际生产中,反光面板100优选为由浅色尼龙板制作而成。尼龙板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且表面不容易堆积灰尘,能使灰尘自动滑落,实现自清洁,后期清洁及维护十分省力。此外,选用浅色尼龙板能反射更多的阳光,从而有效提升地面反射率,增加双面组件的背面发电能力。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光面板100边缘设有向双面光伏组件600方向弯曲的反光折弯部120,通过增设该反光折弯部120,能将反光面板100边缘的阳光更多地反射至双面光伏组件600的背面。
56.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开口部110的四周边缘和立柱700之间不相接触,且开口部110沿垂直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沿平行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方向上的距离,使开口部110有足够的空间供反光面板100跟随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若空间过小,则反光面板100跟随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至一定角度后会出现卡死的情况,从而影响双面光伏组件600的转动,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57.作为优选,参见图1至图5,缓冲件200包括两限位弹簧210,该两限位弹簧210对称地组装于立柱700的相对两端,且分别对接于开口部110的相对两侧边缘。值得注意的是,两限位弹簧210的连线方向和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相互垂直设置,以提供反光面板100偏移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对反光面板100的缓冲作用,进而减弱反光面板100的晃动,避免反光面板100与立柱700的进一步碰撞,增加了反光面板100与立柱7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58.在实际生产中,缓冲件200也可为设置在开口部110相对两侧边缘的橡胶垫,且两橡胶垫的连线方向和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相互垂直设置。此外,也可进一步在立柱700相应位置设置橡胶垫,进一步提升缓冲的效果。
59.当然,缓冲件200的设置不局限于此,还可有其他设置方法,在此不作赘述。
6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4,若干调节件300沿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每一调节件300均包括两活塞杆310,两活塞杆310对称设于立柱700两侧且连接于双面光伏组件600及反光面板100,用以调节反光面板100的摆动幅度,以使反光面板100实时将光线反射至双面光伏组件600的背面。
61.在实际生产中,调节件300之间的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且每个间隔的距离可不一致,可任意设置,安装局限性小。
62.参见图1至图3,以双面光伏组件600逆时针旋转为例,当双面光伏组件600开始转
动时,双面光伏组件600一端向上运动,一端向下运动,通过活塞杆310带动反光面板100转动,而反光面板100在转动过程中因受惯性的影响,仍倾向于保持刚开始的静止状态。此时,因活塞杆310可伸缩的特性,与双面光伏组件600向上方运动的一端相连接的活塞杆310会伸长,与另一端相连接的活塞杆310会收缩,从而使反光面板100在转动过程中,能一直与双面光伏组件600呈一定夹角,实现反光面板100角度的自我调节,提升双面光伏组件600的发电量。
63.此外,参见图3,设置成活塞杆310还能避免反光面板100在转动过程中触碰到地面,影响反光面板100的寿命。因为反光面板100安装在光伏板的下方,距离地面的高度设置有限,且一般为增加反光面板100能反射的阳光,反光面板100垂直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方向上的长度不会太小。所以,当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的角度过大时,反光面板100有一定概率会触碰到地面。此时,活塞杆310可伸缩,双面光伏组件600一端连接的活塞杆310伸至最长,另一端活塞杆310会收缩,从而避免反光面板100对应的一侧触碰到地面,造成损伤,且对应位置的限位弹簧210抵接立柱700,防止反光面板100及立柱700之间因抵触挤压而造成损坏。
64.在实际生产中,活塞杆310可替换为例如橡胶条、弹簧等具备伸缩弹性的部件,当然,其还可为例如支撑杆等不可调节的杆状部件,本实施例仅列举最优方案,对于其余可替代方案在此不作任何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灵活设置,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65.具体地,参见图2、图3和图5,活塞杆310可包括本体部311和滑动连接于本体部311的杆部312,且本体部311通过一转动连接件400铰接于反光面板100,杆部312通过另一转动连接件400铰接于双面光伏组件600的背面。
66.参见图5,该转动连接件400具体可包括连接部410和两分设于连接部410相对两侧的限位部420,连接部410用于连接本体部311或杆部312,限位部420用于限制本体部311或杆部312发生沿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提高双面光伏组件600和反光面板100的联动性。其中,连接部410和两限位部420共同形成供本体部311或杆部312转动的活动槽430。
67.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包括主梁500、双面光伏组件600、联动反光机构、若干立柱700和若干檩条800。具体地,主梁500安装于若干立柱700的自由端,若干檩条800依次安装于主梁500上,双面光伏组件600安装于若干檩条800上,及联动反光机构组装于双面光伏组件600的下方。其中,联动反光机构为上述任一实施例列举的联动反光机构,且双面光伏组件600转动轴即为主梁500。
68.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