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28186发布日期:2022-10-05 01:1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产品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产品。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也在不断革新。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能力密度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及电动汽车等电子设备中。
3.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时间和寿命一直是限制电子设备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锂离子电池,传统方法多采用直流充电的方式对其进行充电。传统的直流充电方式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电压长时间处于不合理的范围内,进而造成锂在电池负极大量地堆积、结晶,最终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副边控制芯片、隔离模块及acdc电源电路,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副边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cdc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cdc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7.所述副边控制芯片,用于向所述隔离模块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
8.所述隔离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所述acdc电源电路;
9.所述acdc电源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所述acdc电源电路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所述电流脉冲信号对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
1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及dcdc电源电路,所述dcdc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直流电,所述dcdc电源电路的第一引脚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dcdc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11.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向所述dcdc电源电路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
12.所述dcdc电源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所述dcdc电源电路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所述电流脉冲信号对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
13.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副边控制芯片、隔离模块及acdc电源电路,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副边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cdc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cdc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14.所述副边控制芯片向所述隔离模块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
15.所述隔离模块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所述acdc电源电路;
16.所述acdc电源电路基于所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所述acdc电源电路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所述电流脉冲信号对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
17.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及dcdc电源电路,所述dcdc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直流电,所述dcdc电源电路的第一引脚(fb)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dcdc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18.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dcdc电源电路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
19.所述dcdc电源电路基于所述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所述dcdc电源电路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所述电流脉冲信号对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
2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21.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22.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23.上述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产品,由于副边控制芯片可以向隔离模块的输入端发送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因此,第一电压脉冲信号作用到隔离模块之后,隔离模块所输出的电压信号也是脉冲信号,即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再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作用于acdc电源电路上,那么,显然acdc电源电路就可以将输入acdc电源电路的非脉冲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进而,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由于在高充电电流的条件下,采用脉冲充电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现象,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电池的损害,因此,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就可以提高电池寿命。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acdc电源电路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的波形图;
27.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31.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2.图8为再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再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再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6.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8.可以理解,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压脉冲信号称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称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和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两者都是电压脉冲信号,但其不是同一电压脉冲信号。
39.针对锂离子电池,传统方法多采用直流充电的方式对其进行充电。传统的直流充电方式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电压长时间处于不合理的范围内,进而造成锂在电池负极大量地堆积、结晶,最终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或充电电路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4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01,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及acdc电源电路30,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与副边控制芯片10连接,隔离模块20的输出端与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连接,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41.副边控制芯片10,用于向隔离模块20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
42.隔离模块20,用于将第一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并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acdc电源电路30;
43.acdc电源电路30,用于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44.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交流电的场景下,那么电子设置中就需采用acdc电源电路30。其中,acdc电源电路30即为交流转直流的电路。具体的,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及acdc电源电路30,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与副边控制芯片10连接,隔离模块20的输出端与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连接,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45.副边控制芯片10可以向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发送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脉冲信号来控制隔离模块20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信号。其中,副边控制芯片10与隔离模块20之间可以基于i2c或uart等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具体的,隔离模块20在接收到第一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可以将第一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进而,隔离模块20将所生成的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具体输入至acdc电源电路30的fb引脚。acdc电源电路30在接收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就可以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
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其中,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接外部交流电,为整个充电电路01提供电源。
46.在待充电电池处于恒流充电(cc,constant currert)或恒压充电(cv,constant voltage)的过程中,均可以实现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47.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副边控制芯片10可以向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发送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因此,第一电压脉冲信号作用到隔离模块20之后,隔离模块20所输出的电压信号也是脉冲信号,即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再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作用于acdc电源电路30上,那么,显然acdc电源电路30就可以将输入acdc电源电路30的非脉冲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进而,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由于在高充电电流的条件下,采用脉冲充电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现象,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电池的损害,因此,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就可以提高电池寿命。
48.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交流电的场景下,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01的副边控制芯片10中还包括计数器;
49.副边控制芯片10,用于基于计数器向隔离模块20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
50.具体的,把在一个周期内呈现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电平值的信号,称之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具有一定的周期重复性。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脉冲信号可以是两电平脉冲信号,也可以是三电平脉冲信号,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副边控制芯片10需要向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发送第一电压脉冲信号,那么,副边控制芯片10可以基于计数器向隔离模块20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可选地,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包括第一电压信号及第二电压信号。副边控制芯片10,用于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中,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为相邻的计数周期。如此,副边控制芯片10就可以向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发送第一电压脉冲信号。
51.例如,可以设置第一计数周期的时长为0-0.5s,可以设置第一计数周期的时长为0-1s;可以设置第一电压信号为1v,设置第一电压信号为2v。当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那么,副边控制芯片10在0-0.05s内输出第一电压信号(1v),计数器计数至0.05s时触发中断;重新从0开始计数,则副边控制芯片10在0-0.05s内输出第二电压信号(2v),计数器计数至0.05s触发中断,重新开始执行上述过程。如此,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就输出了脉冲信号,即第一电压脉冲信号。这里,第一电压脉冲信号的频率一般为10hz-100hz之间,当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52.可以在副边控制芯片10内灵活设置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的具体数值,以及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的具体数值。其可以基于大量实验测试,去确定对延长电池寿命效果较好的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53.结合图2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acdc电源电路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的波形图。在副边控制芯片10的控制代码中,设置了恒流充电cc的限流值。假设设置恒流充电cc的限流值为0.1a的代码为:set_cc(1000),设置恒流充电cc的限流为6.5a的代码为:set_cc(6500),那么,可以用计数器来设置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在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内不断执行set_cc(1000)和set_cc(6500)。假设,计数器从0计数到cnt_toff的时间为toff,计数器从0计数到cnt_ton的时间为ton,则在每次计数结束后触发中断,分别执行
set_cc(1000)和set_cc(6500)代码,从而实现充电电流icharge的脉冲变化。
54.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副边控制芯片10内的计数器中设置了从0开始计数至第一计数周期触发中断,再从0开始计数至第二计数周期触发中断,如此循环执行。副边控制芯片10结合计数器的计数功能,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如此,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就输出了脉冲信号,即第一电压脉冲信号。以便,后续副边控制芯片10将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发送至acdc电源电路30,acdc电源电路30再基于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将输入acdc电源电路30的非脉冲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进而,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
55.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及acdc电源电路30,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进一步描述acdc电源电路30包括acdc控制芯片31、原边开关管32及变压器33;原边开关管32的栅极与acdc控制芯片31的输出端连接,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与变压器33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33的输入端用于连接预设直流电,变压器3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输出端;
56.隔离模块20,还用于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acdc控制芯片31的输入端;
57.acdc控制芯片31,用于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
58.原边开关管32,用于基于占空比控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通断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59.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交流电的场景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及acdc电源电路30,进一步,acdc电源电路30包括acdc控制芯片31、原边开关管32及变压器33。其中,也可以称之为原边控制芯片。原边开关管32的栅极与acdc控制芯片31的输出端连接,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与变压器33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33的输入端用于连接预设直流电,变压器3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输出端。其中,预设直流电可以是基于外部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之后所得到的直流电。这里的原边开关管包括但不限于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gan fet(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等功率晶体管。
60.其中,隔离模块20可以是光电耦合器、电容耦合器、电磁耦合器中的至少一种。假设隔离模块20是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及三极管,则基于副边控制芯片10所输入的第一电压脉冲信号,控制施加到发光二极管的电压信号的大小,进而三极管再接收到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信号,在三极管上产生电流信号,最终影响三极管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大小。此时,三极管所输出的电压信号即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那么,隔离模块20可以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再输入至acdc控制芯片31的输入端。
61.acdc控制芯片31在接收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具体的,acdc控制芯片31在接收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向原边开关管32的栅极输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该pwm信号可以用于调整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占空比一般是指在开关电源(例如acdc电源电路30)中,开关管导通的时间与工作周期之比,即:d=ton/t,其中,d表示占空比,ton表示开关管导通的时间,toff表示开关管关断的时间,t为开关电源的工作周期。例如,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可
以为40%、60%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因此,acdc控制芯片31可以通过pwm信号控制原边开关管32处于导通状态或关断状态。
62.原边开关管32,用于基于占空比控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通断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具体的,原边开关管32处于导通状态时,则变压器33的输入端(原边)也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导通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信号。而原边开关管32处于关断状态时,则变压器33的输入端(原边)也处于关断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关断状态下不向外输出电流信号。如此,就实现了基于原边开关管32的通断状态来控制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这里,电流脉冲信号的频率一般为100khz左右,当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6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acdc控制芯片31、原边开关管32及变压器33。其中,原边开关管32的栅极与acdc控制芯片31的输出端连接,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与变压器33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33的输入端用于连接预设直流电,变压器3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输出端。acdc控制芯片31在从隔离模块20接收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控制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实际上是控制原边开关管32的通断状态,进而基于原边开关管32的通断状态控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通断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64.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交流电的场景下,需要先对外部交流电进行预处理,再将预处理后的外部交流电输入至变压器33的输入端。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acdc电源电路30还包括整流电路34、储能电容35及钳位电路36;整流电路34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整流电路34的输出端与储能电容35连接;变压器33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容35、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连接,且钳位电路36与变压器33的输入端并联;
65.整流电路34,用于对外部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并从整流电路34的输出端向储能电容35输出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
66.储能电容35,用于对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储能,并向变压器33的输入端提供预设直流电;
67.钳位电路36,用于抑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电压,并由变压器33的输入端向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提供电流。
68.其中,整流电路34包括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滤波电路及整流桥中的至少一种。假设整流电路34包括emi滤波电路及整流桥,则emi滤波电路连接外部交流电,且emi滤波电路及整流桥依次连接。这里,emi滤波电路主要用户对外部交流电消除电磁干扰,整流桥主要用于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整流电路34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经过整流电路34对外部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并从整流电路34的输出端向储能电容35输出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储能电容35对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储能,并向变压器33的输入端提供预设直流电。如此,就可以实现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储能电容包括但不限于铝电解电容、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钽电容、固态电容等电容。
69.变压器33的输入端(原边)分别与储能电容35、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连接,且钳位
电路36与变压器33的输入端(原边)并联。因此,由变压器33的输入端向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提供电流,且钳位电路36可以抑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电压,以实现对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进行过压保护,避免造成原边开关管32被烧坏。在变压器33的输出端(副边)还连接了同步整流电路36,将变压器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经过同步整流电路36进行整流后输出。
70.本技术实施例中,整流电路34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经过整流电路34、储能电容35对外部交流电依次进行预处理,生成预设直流电,并向变压器33的输入端提供预设直流电。如此,就可以实现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71.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acdc控制芯片31、原边开关管32及变压器33。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进一步描述充电电路01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40;acdc电源电路30与电流采样电路40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与副边控制芯片10连接;
72.电流采样电路40,用于采集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副边控制芯片10;
73.副边控制芯片10,用于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
74.其中,电流采样电路40包括采样电阻,采样电阻的输入端与变压器33的副边、副边控制芯片10的csn端口连接,采样电阻的输出端与副边控制芯片10的csp端口连接。其中,csn端口为电流检测负端、csp端口为电流检测正端。采样电阻可以采集变压器33的副边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副边控制芯片10。
75.然后,副边控制芯片10可以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即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所接收到的电流脉冲信号,检测到电流脉冲信号检测到电流发生下降,则副边控制芯片10需要将所输出的第一电压脉冲信号(opto信号)进行调高。以将调高后的第一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原边控制芯片,进而由原边控制芯片基于调高后的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向原边开关管32的栅极输出pwm信号,该pwm信号可以用于将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进行调高。最终,基于原边开关管32的通断状态控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通断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对所传输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调高处理。反之,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所接收到的电流脉冲信号,检测到电流脉冲信号检测到电流发生上升,则副边控制芯片10需要将所输出的第一电压脉冲信号(opto信号)进行调低。同理,最终,基于原边开关管32的通断状态控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通断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对所传输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调低处理。
7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01,除了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acdc控制芯片31、原边开关管32及变压器33之外,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40。其中,acdc电源电路30与电流采样电路40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与控制芯片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采集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副边控制芯片10。再由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即通过电流采样电路40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1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负反馈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1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最终,通过该充电电路01实现了向待充电电池提供稳定的电流脉冲信号。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寿命。
77.在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的过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进一步描述了副边控制芯片10还用于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一电压信号;
78.副边控制芯片10,还用于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二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二电压信号。
79.具体的,副边控制芯片10向隔离模块20所输出的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包括第一电压信号及第二电压信号。且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中,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为相邻的计数周期。
80.因此,在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的过程中,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一电压信号。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二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二电压信号。
81.当然,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上升;若是,则将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调低处理生成新的第一电压信号。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上升;若是,则将第二电压信号进行调低处理生成新的第二电压信号。
82.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的过程中,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一电压信号。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二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二电压信号。即通过电流采样电路40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1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负反馈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1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最终,通过该充电电路01实现了向待充电电池提供稳定的电流脉冲信号。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寿命。
83.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交流电的场景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充电电路01的充电控制方法,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电子设备620及待充电设备640,电子设备620(电源适配器)中包括充电电路01,待充电设备640中包括待充电电池。电子设备620可以与待充电设备640电连接,用于对待充电设备640进行充电。例如,电子设备620可以是充电器、电源适配器、充电宝、车载蓄电池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其中,待充电设备64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
84.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示例性地,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电路01。其中,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及acdc电源电路30,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与副边控制芯片10连接,隔离模块20
的输出端与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连接,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电子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充电控制方法包括步骤720至步骤760,其中,
85.步骤720,副边控制芯片10向隔离模块20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
86.步骤740,隔离模块20将第一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并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acdc电源电路30;
87.步骤760,acdc电源电路30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88.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交流电的场景下,那么电子设置中就需采用acdc电源电路30。其中,acdc电源电路30即为交流转直流的电路。具体的,充电电路01包括副边控制芯片10、隔离模块20及acdc电源电路30,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与副边控制芯片10连接,隔离模块20的输出端与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连接,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89.副边控制芯片10可以向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发送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并通过第一电压脉冲信号来控制隔离模块20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信号。具体的,隔离模块20在接收到第一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可以将第一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进而,隔离模块20将所生成的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具体输入至acdc电源电路30的fb引脚。acdc电源电路30在接收到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就可以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其中,acdc电源电路30的输入端接外部交流电,为整个充电电路01提供电源。
90.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副边控制芯片10可以向隔离模块20的输入端发送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因此,第一电压脉冲信号作用到隔离模块20之后,隔离模块20所输出的电压信号也是脉冲信号,即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再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作用于acdc电源电路30上,那么,显然acdc电源电路30就可以将输入acdc电源电路30的非脉冲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进而,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由于在高充电电流的条件下,采用脉冲充电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现象,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电池的损害,因此,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就可以提高电池寿命。
91.在一个实施例中,副边控制芯片10中包括计数器;副边控制芯片10向隔离模块20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包括:
92.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向隔离模块20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
9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包括第一电压信号及第二电压信号;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向隔离模块20输出第一电压脉冲信号,包括:
94.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二电压信号;其中,第一计数周期、第二计数周期为相邻的计数周期。
95.在一个实施例中,acdc电源电路30包括acdc控制芯片31、原边开关管32及变压器33;原边开关管32的栅极与acdc控制芯片31的输出端连接,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与变压器33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33的输入端用于连接预设直流电,变压器3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
路的输出端;acdc电源电路30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包括:
96.隔离模块20将第一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脉冲信号,并将第二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acdc控制芯片31的输入端;
97.acdc控制芯片31基于第二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原边开关管32的占空比;
98.原边开关管32基于占空比控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通断状态,以使变压器33在通断状态下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99.在一个实施例中,acdc电源电路30还包括整流电路34、储能电容35及钳位电路36;整流电路34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整流电路34的输出端与储能电容35连接;变压器33的输入端分别与储能电容35、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连接,且钳位电路36与变压器33的输入端并联;方法还包括:
100.整流电路34对外部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并从整流电路34的输出端向储能电容35输出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
101.储能电容35对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储能,并向变压器33的输入端提供预设直流电;
102.钳位电路36抑制变压器33的输入端的电压,并由变压器33的输入端向原边开关管32的漏极提供电流。
103.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01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40;acdc电源电路30与电流采样电路40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与控制芯片连接;方法还包括:
104.电流采样电路40采集acdc电源电路30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副边控制芯片10;
105.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
106.在一个实施例中,副边控制芯片10基于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及第二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包括:
107.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一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一电压信号;
108.副边控制芯片10在计数器的第二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二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二电压信号。
109.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直流电的场景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02,如图8所示,充电电路02包括控制芯片50及dcdc电源电路60,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直流电,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601与控制芯片50连接,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110.控制芯片50,用于向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
111.dcdc电源电路60,用于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112.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直流电的场景下,那么电子设置中就需采用dcdc电源电路60。其中,dcdc电源电路60即为直流转直流的电路。具体的,充电电路02包括控制芯片50及dcdc电源电路60,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直流电,dcdc电源电路
60的第一引脚601(fb引脚)与控制芯片50连接,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113.控制芯片50可以向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601(fb引脚)发送第三电压脉冲信号,dcdc电源电路60在接收到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就可以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其中,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入端接外部直流电,为整个充电电路02提供电源。
114.在待充电电池处于恒流充电(cc,constant currert)或恒压充电(cv,constant voltage)的过程中,均可以实现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115.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控制芯片50可以向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发送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因此,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作用于dcdc电源电路60上,那么,显然dcdc电源电路60就可以将输入dcdc电源电路60的非脉冲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进而,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由于在高充电电流的条件下,采用脉冲充电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现象,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电池的损害,因此,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就可以提高电池寿命。
116.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直流电的场景下,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芯片50中包括计数器;
117.控制芯片50,用于基于计数器向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
118.具体的,把在一个周期内呈现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电平值的信号,称之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具有一定的周期重复性。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脉冲信号可以是两电平脉冲信号,也可以是三电平脉冲信号,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控制芯片50需要向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fb引脚)发送第三电压脉冲信号,那么,控制芯片50可以基于计数器向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fb引脚)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可选地,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包括第三电压信号及第四电压信号。控制芯片50,用于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三电压信号,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输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第三计数周期、第四计数周期为相邻的计数周期。如此,控制芯片50就可以向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fb引脚)发送第三电压脉冲信号。
119.例如,可以设置第三计数周期的时长为0-0.5s,可以设置第三计数周期的时长为0-1s;可以设置第三电压信号为1v,设置第四电压信号为2v。当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那么,控制芯片50在0-0.05s内输出第三电压信号(1v),计数器计数至0.05s时触发中断;重新从0开始计数,则控制芯片50在0-0.05s内输出第四电压信号(2v),计数器计数至0.05s触发中断,重新开始执行上述过程。如此,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第四计数周期,就输出了脉冲信号,即第三电压脉冲信号。这里,第三电压脉冲信号的频率一般为10hz-100hz之间,当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120.可以在控制芯片50内灵活设置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第四计数周期的具体数值,以及第三电压信号、第四电压信号的具体数值。其可以基于大量实验测试,去确定对延长电池寿命效果较好的第三计数周期、第四计数周期,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121.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控制芯片50内的计数器中设置了从0开始计数至第三计数周期触发中断,再从0开始计数至第四计数周期触发中断,如此循环执行。控制芯片50结合计
数器的计数功能,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三电压信号,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输出第四电压信号。如此,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第四计数周期,就输出了脉冲信号,即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以便,后续控制芯片50将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发送至dcdc电源电路60,dcdc电源电路60再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将输入dcdc电源电路60的非脉冲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进而,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
122.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充电电路02包括控制芯片50及dcdc电源电路6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进一步描述了,dcdc电源电路60包括dcdc控制芯片61及开关管62、电压转换电路63;开关管62的栅极与dcdc控制芯片6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62的漏极连接预设直流电,开关管62的源极与电压转换电路63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电路6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输出端;
123.dcdc控制芯片61,用于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开关管62的占空比;
124.开关管62,用于基于占空比控制电压转换电路63的电流增大时间及电流下降时间,以使电压转换电路63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125.其中,控制芯片50与dcdc控制芯片61之间可以基于i2c或uart等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dcdc控制芯片61在接收到控制芯片50发送的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开关管62的占空比。具体的,dcdc控制芯片61在接收到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向开关管62的栅极输出pwm信号,该pwm信号可以用于调整开关管62的占空比。占空比一般是指在开关电源(例如acdc电源电路30)中,开关管62导通的时间与工作周期之比,即:d=ton/t,其中,d表示占空比,ton表示开关管62导通的时间,toff表示开关管62关断的时间,t为开关电源的工作周期。例如,开关管62的占空比可以为40%、60%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因此,dcdc控制芯片61可以通过pwm信号控制开关管62处于导通状态或关断状态。这里的开关管包括但不限于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gan fet(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等功率晶体管。
126.其中,电压转换电路63包括电感、二极管、电容及电阻等元器件。例如,电压转换电路63可以是buck电路,当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其中,buck电路是一种dc-dc转换器。开关管62基于占空比控制电压转换电路63的电流增大时间及电流下降时间,以使电压转换电路63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其中,预设直流电为经过dc电压得到的直流电。
127.开关管62基于占空比实现了开关管62的导通或关断,进而由开关管62的导通或关断控制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或正向偏置导通状态,最终,开关管62基于占空比可以控制电压转换电路63的电流增大时间及电流下降时间。进而,电压转换电路63就可以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128.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02包括控制芯片50及dcdc电源电路60,其中,dcdc电源电路60包括dcdc控制芯片61及开关管62、电压转换电路63。dcdc控制芯片61在接收到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开关管62的占空比。控制开关管62的占空比实际上是控制开关管62的通断状态,进而基于开关管62的通断状态控制电压转换电路63的电流增大时间及电流下降时间。进而,电压转换电路63就可以将预设直流电
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129.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充电电路02,如图10所示,充电电路02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40;dcdc电源电路60与电流采样电路40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与控制芯片50连接;
130.电流采样电路40,用于采集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50;
131.控制芯片50,用于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
132.其中,电流采样电路40包括采样电阻,采样电阻的输入端与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出端、控制芯片50的csn端口连接,采样电阻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50的csp端口连接。具体的,采样电阻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电路63的输出端连接。其中,csn端口为电流检测负端、csp端口为电流检测正端。采样电阻可以采集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50。
133.然后,控制芯片50可以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即控制芯片50基于所接收到的电流脉冲信号,检测到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发生下降,则控制芯片50需要将所输出的第三电压脉冲信号(opto信号)进行调高。以将调高后的第三电压脉冲信号输入至控制芯片50,进而由控制芯片50基于调高后的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向开关管62的栅极输出pwm信号,该pwm信号可以用于将开关管62的占空比进行调高。最终,基于开关管62的通断状态控制电压转换电路63的电流增大时间及电流下降时间,以对电压转换电路63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调高处理。反之,控制芯片50基于所接收到的电流脉冲信号,检测到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发生上升,则控制芯片50需要将所输出的第三电压脉冲信号(opto信号)进行调低。同理,最终,基于开关管62的通断状态控制电压转换电路63的电流增大时间及电流下降时间,以对电压转换电路63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调低处理。
13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02,除了包括控制芯片50、dcdc控制芯片61、开关管62及电压转换电路63之外,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40。其中,电压转换电路63的输出端与电流采样电路40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再与控制芯片50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采集电压转换电路63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50。再由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即通过电流采样电路40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2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负反馈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2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最终,通过该充电电路02实现了向待充电电池提供稳定的电流脉冲信号。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寿命。
135.在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的过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进一步描述了控制芯片50还用于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三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三电压信号;
136.控制芯片50,还用于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四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四电压信号。
137.具体的,控制芯片50向dcdc电源电路60所输出的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包括第三电压信号及第四电压信号。且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三电压信号,在计
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输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第三计数周期、第四计数周期为相邻的计数周期。
138.因此,在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的过程中,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三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四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四电压信号。
139.当然,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上升;若是,则将第三电压信号进行调低处理生成新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上升;若是,则将第四电压信号进行调低处理生成新的第四电压信号。
140.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的过程中,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三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三电压信号。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四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四电压信号。即通过电流采样电路40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2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负反馈的作用,进而,实现了对充电电路02所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最终,通过该充电电路02实现了向待充电电池提供稳定的电流脉冲信号。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寿命。
141.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直流电的场景下,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充电电路02的充电控制方法。示例性地,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电路02。其中,充电电路02包括控制芯片50及dcdc电源电路60,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直流电,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与控制芯片50连接,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如图11所示,该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142.步骤1120,控制芯片50向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
143.步骤1140,dcdc电源电路60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144.在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接入外部直流电的场景下,那么电子设置中就需采用dcdc电源电路60。其中,dcdc电源电路60即为直流转直流的电路。具体的,充电电路02包括控制芯片50及dcdc电源电路60,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直流电,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fb引脚)与控制芯片50连接,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出端与待充电电池连接。
145.控制芯片50可以向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fb引脚)发送第三电压脉冲信号,dcdc电源电路60在接收到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之后,就可以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其中,dcdc电源电路60的输入端接外部直流电,为整个充电电路02提供电源。
146.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控制芯片50可以向dcdc电源电路60的第一引脚发送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因此,第三电压脉冲信号作用于dcdc电源电路60上,那么,显然dcdc电源电路
60就可以将输入dcdc电源电路60的非脉冲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进而,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最终,实现了对待充电电池进行脉冲充电。由于在高充电电流的条件下,采用脉冲充电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锂离子电池的极化现象,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电池的损害,因此,采用脉冲充电的方式就可以提高电池寿命。
147.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芯片50中包括计数器;控制芯片50向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包括:
148.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向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
14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包括第三电压信号及第四电压信号;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向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第三电压脉冲信号,包括:
150.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输出第三电压信号,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输出第四电压信号;其中,第三计数周期、第四计数周期为相邻的计数周期。
151.在一个实施例中,dcdc电源电路60包括dcdc控制芯片61及开关管62、电压转换电路63;开关管62的栅极与dcdc控制芯片61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62的漏极连接预设直流电,开关管62的源极与电压转换电路63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电路63的输出端作为电源电路的输出端;dcdc电源电路60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包括:
152.dcdc控制芯片61基于第三电压脉冲信号控制开关管62的占空比;
153.开关管62基于占空比控制电压转换电路63的电流增大时间及电流下降时间,以使电压转换电路63将预设直流电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基于电流脉冲信号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154.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02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40;dcdc电源电路60与电流采样电路40连接,电流采样电路40与控制芯片50连接;方法还包括:
155.电流采样电路40采集dcdc电源电路60输出的电流脉冲信号,将电流脉冲信号发送至控制芯片50;
156.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
157.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芯片50基于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及第四计数周期,对电流脉冲信号进行校正,包括:
158.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三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三电压信号;
159.控制芯片50在计数器的第四计数周期内判断电流脉冲信号的电流值是否发生下降;若是,则将第四电压信号进行调高处理生成新的第四电压信号。
160.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161.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电源适配器、充电宝、车载蓄电池等。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可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
16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电子设备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16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16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充电控制方法。
16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166.本技术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数据率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链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direct 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16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