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6640发布日期:2022-12-27 21:1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缆锥顶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压电缆是电力电缆的一种,是指用于传输1kv-1000kv之间的电力电缆,多应用于电力传输和分配,电力电缆中的每一相线芯外设置接地金属护套可使导电线芯与金属护套之间形成径向分布的电场,在剥去绝缘及屏蔽层的芯线端,电力线向绝缘及屏蔽层的断口处集中,这种集中于绝缘及屏蔽层断口处的电力线习惯称之为电应力,绝缘及屏蔽层断口处就成为电应力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电缆最容易击穿的部位,为保护电缆,一般会在电缆最容易击穿的绝缘及屏蔽层断口处,采用电应力控制管,套在绝缘及屏蔽层断口处,以分散断口处的电场应力,从而保证电缆能可靠地运行,传统的应力锥为大多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的摩擦力较大,进而导致安装的难度较大,需要消耗安装人员的大量体力,如在高空进行更换和安装,大力度的安装动作将降低安装人员安全性。
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6598772u一种高压及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安装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两个外罩、两个u形架、两个压紧杆、驱动结构以及顶紧结构;两个外罩分别安置于壳体的两端,两个u形架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两个外罩的两端,两个压紧杆的顶端分别连接于两个u形架上,驱动结构安置于两个外罩的内部,顶紧结构安置于壳体的内部。该高压及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降低安装难度,提供一种高效的省力结构,大幅降低对应力锥的顶紧难度,无需消耗安装人员的大量体力,满足市场使用需求。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5.传统的应力锥为大多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的摩擦力较大,而电缆的重量比较重,会产生很大的拉扯力度,进而导致安装的难度较大,需要消耗安装人员的大量体力,如在高空进行更换和安装,大力度的安装动作将降低安装人员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包括电缆锥顶紧器本体,所述电缆锥顶紧器本体包括电缆卡接顶紧机构,所述电缆卡接顶紧机构包括高压支撑臂和卡接套圈,底端所述电缆卡接顶紧机构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锥顶器固定机构,所述锥顶器固定机构包括焊接固定圆盘,所述卡接套圈和锥顶器固定机构的内侧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所述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电缆。
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包括弹力空心挤压软块,所述弹力空心挤压软块的内侧且靠近两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空心弹力软套
壳,所述空心弹力软套壳的内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挤压推动板,所述挤压推动板的内侧中间位置以及两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半圆贴合防滑软块。
10.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压支撑臂包括卡接旋转套杆,所述卡接旋转套杆的顶部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转动轴套且卡接旋转套杆的一端穿过转动轴套延伸至顶部表面,所述转动轴套的顶部外表面且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挤压螺纹板,所述卡接旋转套杆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对接锥头,所述对接锥头的顶端中间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卡接杆,所述对接锥头的顶部边缘位置上设置有挤压弹力拨片且挤压弹力拨片包裹在卡接杆的外表面。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接旋转套杆的底部中心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支撑连接杆,所述卡接旋转套杆的底部边缘位置上设置有螺旋散热透气叶片,所述高压支撑连接杆和螺旋散热透气叶片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分化卡接盘。
1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焊接固定圆盘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四股抗压支撑柱,所述四股抗压支撑柱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贴合固定板,所述贴合固定板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一侧表面且靠近两侧边缘位置上开设有梯形贴合防滑密封软条,所述螺纹孔的右侧表面且靠近中心位置上固定连接有。
1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接套圈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摆动臂。
1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摆动臂和延伸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卡接转动轴,所述高压支撑臂的两端活动套接在摆动臂的一端。
1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力空心挤压软块的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拉动弹力软条,所述弹力空心挤压软块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梯形挤压块。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7.1、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将锥顶器固定机构的一端固定到电缆塔的表面上,将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套接到电缆上,再通过电缆卡接顶紧机构和锥顶器固定机构将其套接到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的表面上,利用电缆卡接顶紧机构和锥顶器固定机构的挤压力度增加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与电缆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度,对电缆的接线头进行固定卡接,当电缆受到重力拉扯的时候,配合电缆卡接顶紧机构对电缆的重力拉扯进行弹性缓冲。
18.2、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当电缆卡接顶紧机构和锥顶器固定机构卡接在电缆的表面上时,配合转动轴套在卡接旋转套杆的表面上进行转动,使得弹力挤压螺纹板在摆动臂的内部进行转动,向内部进行延伸,当弹力挤压螺纹板不断的延伸时,会向中间进行压缩,利用卡接杆增加内部的抗压支撑性,使得弹力挤压螺纹板的内表面与挤压弹力拨片的表面进行挤压,增加抗压性。
19.3、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当弹力空心挤压软块套接到电缆表面上时,配合拉动弹力软条对弹力空心挤压软块进行扩张,可以对不同粗度的电缆线表面进行卡接,同时可以利用拉动弹力软条来增加弹力空心挤压软块拉扯力度,将挤压推动板紧密贴合到电缆的表面上,配合半圆贴合防滑软块增加表面上的摩擦力度,在弹力空心挤压软块卡接到电缆卡接顶紧机构和锥顶器固定机构内部的时候,会对弹力空心挤压软块
表面上的梯形挤压块进行挤压,增加挤压推动板与电缆之间的卡接、挤压力度。
20.4、本发明提供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将螺纹孔贴合到电塔的表面上,配合梯形贴合防滑密封软条对其进行固定,同时配合对螺纹孔与电塔之间的接触面进行软性贴合,提供一层防护层,减少螺纹孔与电塔表面之间会因为电缆晃动而产生摩擦,增加损耗,同时配合四股抗压支撑柱以及贴合固定板增加抗压和拉扯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电缆卡接顶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高压支撑臂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转动轴套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卡接旋转套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的焊接固定圆盘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的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电缆锥顶紧器本体;
29.2、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1、卡接套圈;22、延伸板;23、卡接转动轴;24、摆动臂;
30.25、高压支撑臂;a1、卡接旋转套杆;a2、螺旋散热透气叶片;a3、分化卡接盘;a4、高压支撑连接杆;a5、对接锥头;a6、卡接杆;a7、挤压弹力拨片;a8、弹力挤压螺纹板;a9、转动轴套;
31.3、锥顶器固定机构;31、焊接固定圆盘;32、四股抗压支撑柱;33、贴合固定板;34、螺纹孔;35、梯形贴合防滑密封软条;
32.4、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1、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2、梯形挤压块;43、空心弹力软套壳;44、挤压推动板;45、半圆贴合防滑软块;46、拉动弹力软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实施例1
35.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包括电缆锥顶紧器本体1,电缆锥顶紧器本体1包括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包括高压支撑臂25和卡接套圈21,底端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锥顶器固定机构3,锥顶器固定机构3包括焊接固定圆盘31,卡接套圈21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的内侧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电缆。
36.进一步的是,将锥顶器固定机构3的一端固定到电缆塔的表面上,将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套接到电缆上,再通过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将其套接到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的表面上,利用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的挤压力度增加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与电缆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度,对电缆的接线头进行固定卡接,当电缆受到重力拉扯的时候,配合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对电缆的重力拉扯进行弹性缓冲。
37.实施例2
38.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高压支撑
臂25包括卡接旋转套杆a1,卡接旋转套杆a1的顶部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转动轴套a9且卡接旋转套杆a1的一端穿过转动轴套a9延伸至顶部表面,转动轴套a9的顶部外表面且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弹力挤压螺纹板a8,卡接旋转套杆a1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对接锥头a5,对接锥头a5的顶端中间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卡接杆a6,对接锥头a5的顶部边缘位置上设置有挤压弹力拨片a7且挤压弹力拨片a7包裹在卡接杆a6的外表面,卡接旋转套杆a1的底部中心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高压支撑连接杆a4,卡接旋转套杆a1的底部边缘位置上设置有螺旋散热透气叶片a2,高压支撑连接杆a4和螺旋散热透气叶片a2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分化卡接盘a3,卡接套圈2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板22,延伸板22的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摆动臂24,摆动臂24和延伸板2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槽孔,槽孔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卡接转动轴23,高压支撑臂25的两端活动套接在摆动臂24的一端,将卡接套圈21卡接到电缆合适的位置上,配合卡接转动轴23使得摆动臂24在延伸板22的表面上进行转动,将高压支撑臂25卡接到摆动臂24的内部去,当卡接套圈21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卡接在电缆的表面上时,配合转动轴套a9在卡接旋转套杆a1的表面上进行转动,使得弹力挤压螺纹板a8在摆动臂24的内部进行转动,向内部进行延伸,当弹力挤压螺纹板a8不断的延伸时,会向中间进行压缩,利用卡接杆a6增加内部的抗压支撑性,使得弹力挤压螺纹板a8的内表面与挤压弹力拨片a7的表面进行挤压,增加抗压性,配合分化卡接盘a3与高压支撑连接杆a4对电缆进行支撑,同时配合螺旋散热透气叶片a2的弧形,在外界进行吹风的时候,外界的风源会进入到螺旋散热透气叶片a2的内部,对内部进行降温,减少支撑臂的压力。
39.实施例3
40.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包括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的内侧且靠近两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空心弹力软套壳43,空心弹力软套壳43的内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挤压推动板44,挤压推动板44的内侧中间位置以及两侧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半圆贴合防滑软块45,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的两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拉动弹力软条46,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梯形挤压块42,当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套接到电缆表面上时,配合拉动弹力软条46对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进行扩张,可以对不同粗度的电缆线表面进行卡接,同时可以利用拉动弹力软条46来增加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拉扯力度,将挤压推动板44紧密贴合到电缆的表面上,配合半圆贴合防滑软块45增加表面上的摩擦力度,在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卡接到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内部的时候,会对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表面上的梯形挤压块42进行挤压,增加挤压推动板44与电缆之间的卡接、挤压力度。
41.实施例4
42.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焊接固定圆盘31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四股抗压支撑柱32,四股抗压支撑柱32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贴合固定板33,贴合固定板33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孔34,螺纹孔34的一侧表面且靠近两侧边缘位置上开设有梯形贴合防滑密封软条35,螺纹孔34的右侧表面且靠近中心位置上固定连接有36,将螺纹孔34贴合到电塔的表面上,配合梯形贴合防滑密封软条35对其进行固定,同时配合36对螺纹孔34与电塔之间的接触面进行软性贴合,提供一层防护层,减少螺纹孔34与电塔表面之间会因为电缆晃动而产生摩擦,增加损耗,同时配
合四股抗压支撑柱32以及贴合固定板33增加抗压和拉扯性。
43.下面具体说一下该特高压电缆应力锥顶紧装置的工作原理。
44.如图1-7所示,将螺纹孔34贴合到电塔的表面上,配合梯形贴合防滑密封软条35对其进行固定,同时配合36对螺纹孔34与电塔之间的接触面进行软性贴合,提供一层防护层,减少螺纹孔34与电塔表面之间会因为电缆晃动而产生摩擦,增加损耗,同时配合四股抗压支撑柱32以及贴合固定板33增加抗压和拉扯性,当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套接到电缆表面上时,配合拉动弹力软条46对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进行扩张,可以对不同粗度的电缆线表面进行卡接,同时可以利用拉动弹力软条46来增加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拉扯力度,将挤压推动板44紧密贴合到电缆的表面上,配合半圆贴合防滑软块45增加表面上的摩擦力度,在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卡接到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内部的时候,会对弹力空心挤压软块41表面上的梯形挤压块42进行挤压,增加挤压推动板44与电缆之间的卡接、挤压力度,将卡接套圈21卡接到电缆合适的位置上,配合卡接转动轴23使得摆动臂24在延伸板22的表面上进行转动,将高压支撑臂25卡接到摆动臂24的内部去,当卡接套圈21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卡接在电缆的表面上时,配合转动轴套a9在卡接旋转套杆a1的表面上进行转动,使得弹力挤压螺纹板a8在摆动臂24的内部进行转动,向内部进行延伸,当弹力挤压螺纹板a8不断的延伸时,会向中间进行压缩,利用卡接杆a6增加内部的抗压支撑性,使得弹力挤压螺纹板a8的内表面与挤压弹力拨片a7的表面进行挤压,增加抗压性,配合分化卡接盘a3与高压支撑连接杆a4对电缆进行支撑,同时配合螺旋散热透气叶片a2的弧形,在外界进行吹风的时候,外界的风源会进入到螺旋散热透气叶片a2的内部,对内部进行降温,减少支撑臂的压力,利用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和锥顶器固定机构3的挤压力度增加电缆表面贴合挤压机构4与电缆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度,对电缆的接线头进行固定卡接,当电缆受到重力拉扯的时候,配合电缆卡接顶紧机构2对电缆的重力拉扯进行弹性缓冲。
45.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