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总线通讯编解码短路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8529发布日期:2022-08-12 23:2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总线通讯编解码短路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总线通讯保护电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总线通讯编解码短路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2.总线通讯编解码电路,是基于气体探测行业的主从式总线通讯系统设计的主机通讯编码和解码电路,在该主从通讯系统中,由主机(控制器)发出通讯同步信号及指令信号,从机(探测器)根据同步信号进行指令解析与数据解码,从而实现主从通讯、即数据与信息交换。
3.然而目前的总线保护电路采用自恢复保险丝,根据自恢复保险丝的工作原理,其保护时间随着电流的不同,其保护时间也存在差异。由于总线采用24v供电,在自恢复保险丝保护前,后续电路存在烧毁的可能。因此需要对总线的限流保护电路进行重新调整,以达到快速,可靠的保护后级电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总线通讯编解码短路保护电路,解决了目前总线过流保护时间慢,可靠性低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6.一种总线通讯编解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信号源、主控mpu、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所述信号源与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mpu的开启信号输出端与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过流检测信号输出端与主控m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包括晶体管、多个电阻,电阻r62的一端与mpu的开启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63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62与晶体管q2的基极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晶体管q2的发射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59的一端连接,电阻r59的另一端与信号源连接,电阻r61的一端连接在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59之间,电阻r61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12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2的集电极与电阻r64的一端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2的发射极与电阻r55的一端连接,且与信号源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14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4的发射极与晶体管v1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v14的基极还与场效应管v9的第一端连接,场效应管v9的第二端与晶体管v14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v14的集电极还与电阻r65的一端连接,电阻r65的另一端接地;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66的一端连接,电阻r66的另一端与vcc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源包括24v信号源。
9.进一步地,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
10.进一步地,包括第一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输
出端与第一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11.进一步地,发码驱动电路单元,发码驱动电路单元分别与主控mpu、第一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连接。
12.进一步地,包括接口保护电路单元,接口保护电路单元与发码驱动电路单元连接。
13.进一步地,包括第二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第二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分别与主控mpu、发码驱动电路单元连接。
14.进一步地,包括通信总线,通信总线与接口保护电路单元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采用晶体管、电阻等组成的限流电路和过流检测电路,通过主控mcu关断通信系统电源,达到快速保护后级电路的目的,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说明书中所有实施例公开的所有特征,或隐含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或替换。
21.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2.实施例1
23.如图1,图2所示,一种总线通讯编解码短路保护电路,包括:信号源、主控mpu、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所述信号源与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mpu的开启信号输出端与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过流检测信号输出端与主控m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包括晶体管、多个电阻,电阻r62的一端与mpu的开启信号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63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62与晶体管q2的基极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晶体管q2的发射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59的一端连接,电阻r59的另一端与信号源连接,电阻r61的一端连接在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59之间,电阻r61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12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2的集电极与电阻r64的一端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2的发射极与电阻r55的一端连接,且与信号源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与晶体管v14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14的发射极与晶体管v1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v14的基极还与场效应管v9的第一端连接,场效应管v9的第二端与晶体管v14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v14的集电极还与电阻r65的一端连接,电阻r65的另一端接地;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66的
一端连接,电阻r66的另一端与vcc端连接。
2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信号源包括24v信号源。
2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
27.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第一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所述总线输出电源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2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码驱动电路单元,发码驱动电路单元分别与主控mpu、第一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29.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接口保护电路单元,接口保护电路单元与发码驱动电路单元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3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第二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第二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分别与主控mpu、发码驱动电路单元连接。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例如申请号为cn201220361006.8的技术方案中的解码及重码检测电路单元等。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2.一种总线通讯编解码短路保护电路,主控mcu在上电时,在主控mcu开启信号输入后,即图2中power_on_n输入后,通过r59,r61和q2电源控制电路,关闭受控恒流控制电路,使其输出为0v,从而保护总线上的器件不会因为启动保护的时间过长而损坏后级器件。具体而言,由图2中r62、r63、q2、r59、r61、v12、r55、v14和v9组成受控恒流控制电路。当负载短路时,r55上电压超过v14的vbe,将限制电流输出。同时r65上出现高电平,由r64,q3和r66组成短路检测电路的output-short-p输出低电平,通知系统mcu总线异常,最终由mcu输出的power-on信号控制恒流电路彻底关断,保护后级电路的安全。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均是广义含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或整体地连接,或局部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即,文字语言的表达与实际技术的实施可以灵活对应,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文字语言(包括附图)的表达不构成对权利要求的任何单一的限制性解释。
34.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在以上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技术,例如具体的施工细节,作业条件和其他的技术条件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