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2447发布日期:2022-10-28 21:1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配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配电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家庭及工业单位应急储备用电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将储能电源接入单位内部电路网络,以在外部电网断电等紧急状态下使用储能电源为内部电网供电的技术手段。在该技术手段中,主要利用配电设备来将储能电源和外部电网与家庭和工业单位的内部电路网络相连接。
3.配电设备的箱体内通常设置有控制电路板等电路板组件,而这些电路板组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热量的集中而损坏电路板组件,通常在箱体的底部和四周开设有散热口,用于提高箱体内部的空气流动以进行热交换降温。然而,箱体外部的水液或灰尘杂质容易通过散热口进入到箱体内,并粘附在电路板组件上,造成电路板组件短路等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设备,能够使得箱体通过散热口进行散热时,箱体外部的水液或灰尘杂质不会附着到电路板组件上,避免电路板组件发生短路等现象。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包括箱体、电路板组件和防护件;箱体具有背板以及设于背板外周的弯折板,弯折板上设有通风结构;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防护件设置于背板上且罩设于电路板,以使电路板与通风结构分别位于防护件的相对两侧,防护件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至少部分第一散热孔正对于电器元件。
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通过在背板上设置防护件,将电路板与通风结构分隔在防护件的相对两侧,这样,在利用弯折板上的通风结构进行通风散热时,即使出现箱体外部的水液或灰尘杂质进入到箱体内的情况时,水液或灰尘杂质只能够粘附到防护件上,而无法穿过防护件粘附于电路板上,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电路板的正常工作,防止电路板组件出现短路等的问题;同时,在防护件上还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利用至少部分第一散热孔正对于电器元件的结构来保证电器元件的正常散热,电器元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能够直接从第一散热孔向外溢出,并通过通风结构朝向箱体外散发,有效地保障了箱体的散热效果,实现了防护件既能够保护电路板不受外部水液和灰尘等的影响,又能够不影响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的散热。
8.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散热孔。
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护件的顶部开设第二散热孔,电器元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若未从第一散热孔溢出,热量将向上方散发,从而顶部的第二散热孔能够及
时将热量排出,避免热量的聚集。
10.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口,电器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器元件的至少部分为继电器模组,各继电器模组和各插接口一一对应并穿设配合,继电器模组具有插接端,插接端插设于电路板上。
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护件上开设插接口,继电器模组的插接端可穿设插接口并直接插设于电路板上。
12.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在背离于背板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与各插接口一一对应设置的凸环,凸环围设于对应的插接口的外周。
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插装继电器模组时,可将插接端朝向凸环围设内部进行插设,从而凸环起到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继电器模组的装配效率。
14.在一个实施例中,凸环的内圈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抵持于插接端的外周壁的凸起结构。
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继电器模组通过插接端插设于电路板上时,凸环内圈表面的凸起结构将抵持于插接端的外周壁上,从而对插接端进行夹紧固定,防止继电器模组的晃动。
16.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还包括竖板,竖板插设于电路板上;防护件上沿背离背板的方向凸伸形成有凸罩,竖板容置于凸罩内。
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护件上凸伸形成凸罩来容置竖板,以使高度较高的竖板也能够被防护件进行覆盖保护,避免水珠或灰尘的侵蚀。
18.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折板包括底侧板、顶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侧板设于左侧板和所右侧板的同一侧端,顶侧板设于左侧板和所右侧板的另一侧端;通风结构包括开设于底侧板上的进风口,和开设于左侧板上的第一出风口;凸罩具有挡风部和引流部,挡风部的端部连接于左侧板,引流部的端部朝向顶侧板延伸,以使第一出风口和继电器模组分别位于挡风部的相对两侧,且引流部的端部与顶侧板之间形成过风通道。
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进风口引入外部的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将风排出以实现箱体内的空气流通以散热;挡风部连接于左侧板以隔开第一出风口和进风口,且引流部能够引导风从远离于左侧板的一侧进行流通,再通过过风通道并流向第一出风口至外部,有效地提高了箱体内的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用于散热的风还能够经过各继电器模组,以提高继电器模组的散热效果。
20.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结构还包括开设于右侧板上的第二出风口。
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右侧板上开设第二出风口,散热风从进风口进入后可分别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流出,有效地提高了箱体内的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22.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在背离于背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导风件,导风件的一端连接于右侧板,以使进风口处进入的空气通过导风件流经继电器模组。
2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风件来引导从进风口导入的散热风,以使散热风流经继电器模组而对继电器模组进行充分散热降温。
24.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沿背离背板的方向凸伸形成有避让罩,避让罩覆设于电器元件,避让罩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
2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护件上凸伸形成避让罩来罩设电器元件,避让罩能够覆设高度较高的电器元件,从而防护件的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的爆炸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2.100-配电设备
ꢀꢀꢀꢀꢀꢀꢀꢀꢀꢀꢀꢀꢀꢀ
10-箱体
ꢀꢀꢀꢀꢀꢀꢀꢀꢀꢀꢀꢀꢀꢀꢀꢀꢀ
11-背板
33.12-弯折板
ꢀꢀꢀꢀꢀꢀꢀꢀꢀꢀꢀꢀꢀꢀꢀꢀꢀ
20-通风结构
ꢀꢀꢀꢀꢀꢀꢀꢀꢀꢀꢀꢀꢀ
21-进风口
34.22-第一出风口
ꢀꢀꢀꢀꢀꢀꢀꢀꢀꢀꢀꢀꢀ
23-第二出风口
ꢀꢀꢀꢀꢀꢀꢀꢀꢀꢀꢀ
30-防护件
35.31-第一散热孔
ꢀꢀꢀꢀꢀꢀꢀꢀꢀꢀꢀꢀꢀ
32-第二散热孔
ꢀꢀꢀꢀꢀꢀꢀꢀꢀꢀꢀ
33-插接口
36.34-凸环
ꢀꢀꢀꢀꢀꢀꢀꢀꢀꢀꢀꢀꢀꢀꢀꢀꢀꢀꢀ
35-凸罩
ꢀꢀꢀꢀꢀꢀꢀꢀꢀꢀꢀꢀꢀꢀꢀꢀꢀ
36-避让罩
37.37-导风件
ꢀꢀꢀꢀꢀꢀꢀꢀꢀꢀꢀꢀꢀꢀꢀꢀꢀ
40-电路板组件
ꢀꢀꢀꢀꢀꢀꢀꢀꢀꢀꢀ
41-电路板
38.42-电器元件
ꢀꢀꢀꢀꢀꢀꢀꢀꢀꢀꢀꢀꢀꢀꢀ
43-继电器模组
ꢀꢀꢀꢀꢀꢀꢀꢀꢀꢀꢀ
44-竖板
39.121-底侧板
ꢀꢀꢀꢀꢀꢀꢀꢀꢀꢀꢀꢀꢀꢀꢀꢀ
122-左侧板
ꢀꢀꢀꢀꢀꢀꢀꢀꢀꢀꢀꢀꢀꢀ
123-右侧板
40.124-顶侧板
ꢀꢀꢀꢀꢀꢀꢀꢀꢀꢀꢀꢀꢀꢀꢀꢀ
341-凸起结构
ꢀꢀꢀꢀꢀꢀꢀꢀꢀꢀꢀꢀ
351-挡风部
41.352-引流部
ꢀꢀꢀꢀꢀꢀꢀꢀꢀꢀꢀꢀꢀꢀꢀꢀ
353-过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至图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6.配电设备的箱体内通常设置有控制电路板等电路板组件,而这些电路板组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热量的集中而损坏电路板组件,通常在箱体的底部和四周开设有散热口,用于提高箱体内部的空气流动以进行热交换降温。然而,箱体外部的水液或灰尘杂质容易通过散热口进入到箱体内,并粘附在电路板组件上,造成电路板组件短路等现象发生。
47.由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能够使得箱体通过散热口进行散热时,箱体外部的水液或灰尘杂质不会附着到电路板组件上,避免电路板组件发生短路等现象。
48.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100,包括箱体10、电路板组件40和防护件30;箱体10具有背板11以及设于背板11外周的弯折板12,弯折板12上设有通风结构20;电路板组件40包括电路板41和设置于电路板41上的电器元件42;防护件30设置于背板11上且罩设于电路板41,以使电路板41与通风结构20分别位于防护件30的相对两侧,防护件30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1,至少部分第一散热孔31正对于电器元件42。
49.弯折板12上设置的通风结构20,可以是孔结构、开口结构、百叶结构等,用于使箱体10外部的空气与箱体10内部的空气进行交流以散热。可以理解地,可通过在其中一处通风结构20处设置风机以辅助箱体10内的空气流通,以提高散热效果。
50.防护件30可以采用防护板,将防护板罩设在电路板41上,且防护板上开设第一散热孔31,当箱体10内外的空气进行流动以散热时,电路板41和电器元件42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可以从第一散热孔31溢出,并通过箱体10内外的空气流通而向外散发实现散热,由于电路板41和其上的电路元件被防护板罩设,空气流通时只在防护板背离于电路板41的一侧进行流通,从而避免了外部空气进入箱体10时,水液与灰尘等进入箱体10而导致侵蚀电路板41的问题。
51.其中,防护件30上开设的第一散热孔31至少部分正对于电器元件42,当电器元件42工作发热时,热量可直接通过第一散热孔31向防护件30背离于电路板41的一侧进行散发,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第一散热孔31除了正对于电器元件42的部分,还可开设于防护件30位于电器元件42周侧的部分,以供未及时从正对电器元件42的部分第一散热孔31散发的热量继续散发;或者,第一散热孔31除了正对于电器元件42的部分,还可开设于防护件30位于电器元件42上方的部分,以供未溢出防护件30外的热量在向上方流动时,从上方的部分第一散热孔31继续散发。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100,通过在背板11上设置防护件30,将电路板41与通风结构20分隔在防护件30的相对两侧,这样,在利用弯折板12上的通风结构20进行通风散热时,即使出现箱体10外部的水液或灰尘杂质进入到箱体10内的情况时,水液或灰尘杂质只能够粘附到防护件30上,而无法穿过防护件30粘附于电路板41上,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电路板41的正常工作,防止电路板组件40出现短路等的问题;同时,在防护件30上还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1,利用至少部分第一散热孔31正对于电器元件42的结构来保证电器元件42的正常散热,电器元件42工作时散发的热量能够直接从第一散热孔31向外溢出,并通过通风结构20朝向箱体10外散发,有效地保障了箱体10的散热效果,实现了防护件30既能够保护
电路板41不受外部水液和灰尘等的影响,又能够不影响电路板41上的电器元件42的散热。
53.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30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散热孔32。其中,上述的顶部指的是,当箱体10以工作状态摆放时,箱体10和防护件30朝向竖直方向的上方的一侧。电器元件42工作时产生热量,热量能够直接从防护件30上正对的第一散热孔31向外散发,以供于通风结构20导入外部的空气与箱体10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的目的;若电器元件42产生的热量部分未从第一散热孔31向外散发,则热量将在防护件30朝向电路板41的一侧朝向上方流动,直至堆积在箱体10内的顶部。为了防止热量在防护件30与电路板41之间堆积而升温的情况,在防护件30的顶部开设第二散热孔32,使得未从第一散热孔31溢出的热量在向上流动时,能够从第二散热孔32中移出,有效地保障了对电器元件42的散热效果。
54.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30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口33,电器元件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器元件42的至少部分为继电器模组43,各继电器模组43和各插接口33一一对应并穿设配合,继电器模组43具有插接端,插接端插设于电路板41上。由于继电器模组43的体型较大,防护件30不便于将继电器模组43整体覆盖,因此在防护件30上开设插接口33,这样,继电器模组43只需将插接端穿过插接口33与电路板41相插接即可,而继电器模组43的其他部分则位于防护件30外,保证了防护件30的安装使用,同时,继电器模组43工作时的发热量较大,在防护件30外直接利用箱体10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以确保其散热效果。
55.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30在背离于背板1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与各插接口33一一对应设置的凸环34,凸环34围设于对应的插接口33的外周。通过在各插接口33的外周围设凸环34,当插装继电器模组43时,继电器模组43的插接端可先穿过凸环34再穿设于插接口33并插接在电路板41上,凸环34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插接端直接穿设插接口33时难以对准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继电器模组43的装配效率。
56.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凸环34的内圈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抵持于插接端的外周壁的凸起结构341。当继电器模组43的插接端穿设凸环34和插接口33并插接在电路板41上时,凸起结构341将沿凸环34的一圈朝向插接端进行抵持,以夹紧继电器模组43,避免继电器模组43发生晃动而导致插接端与电路板41松动的问题。
57.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40还包括竖板44,竖板44插设于电路板41上;防护件30上沿背离背板11的方向凸伸形成有凸罩35,竖板44容置于凸罩35内。竖板44的高度较高,当竖板44插设于电路板41上时,竖板44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若防护件30的整体与电路板4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能够容纳竖板44的高度,则防护件30在箱体10内的占用空间较大,且防护件30距离其他电器元件42距离较远,不利于其他电器元件42通过第一散热孔31进行散热。因此,尽在防护件30对应于竖板44位置的部分凸伸形成凸罩35,这样,即保证防护件30能够利用凸罩35容置竖板44,且其他电器元件42与防护件30之间的距离更近,以便于热量从第一散热孔31向外散发。
58.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弯折板12包括底侧板121、顶侧板124、左侧板122和右侧板123,底侧板121设于左侧板122和所右侧板123的同一侧端,顶侧板124设于左侧板122和所右侧板123的另一侧端;通风结构20包括开设于底侧板121上的进风口21,和开设于左侧板122上的第一出风口22;凸罩35具有挡风部351和引流部352,挡风部351的端部
连接于左侧板122,引流部352的端部朝向顶侧板124延伸,以使第一出风口22和继电器模组43分别位于挡风部351的相对两侧,且引流部352的端部与顶侧板124之间形成过风通道。通过进风口21向箱体10内引入外部的空气,可以理解地,通过在进风口21处安装一风机,使得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箱体10内部,以提高箱体10内的空气流通速率;散热风从进风口21进入后,由于挡风部351的阻隔,散热风无法直接从第一出风口22流出,而是根据引流部352引导散热风从远离于左侧板122的一侧进行流通,再通过过风通道并流向第一出风口22至外部,从而使得散热风从底侧板121流向顶侧板124再流出箱体10,散热风在箱体10内充分流通,有效提搞了散热效果;同时,散热风还能够经过各继电器模组43,以提高继电器模组43的散热效果。
59.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结构20还包括开设于右侧板123上的第二出风口23。通过在右侧板123上开设第二出风口23,散热风从进风口21进入后可分别从第一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23流出,有效地提高了箱体10内的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60.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30在背离于背板1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导风件37,导风件37的一端连接于右侧板123,以使进风口21处进入的空气通过导风件37流经继电器模组43。通过设置导风件37来引导从进风口21导入的散热风,以使散热风流经继电器模组43而对继电器模组43进行充分散热降温。具体地,导风件37可以为连接于右侧板123并朝向顶侧板124方向倾斜的弯板,当散热风从进风口21进入后,靠近于右侧板123一侧的散热风吹向导风件37,且散热风根据导风件37的导向朝向顶侧板124方向流动以对途径的继电器模组43进行散热,避免散热风直接从第二出风口23流出。
61.请参考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件30沿背离背板11的方向凸伸形成有避让罩36,避让罩36覆设于电器元件42,避让罩36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1。通过在防护件30上凸伸形成避让罩36来罩设电器元件42,避让罩36能够覆设高度较高的电器元件42,从而防护件30的适用性更强。
6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