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0257发布日期:2023-01-20 13:0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固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电缆头又称电缆接头,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接头,电缆线路中间部位的电缆接头称为中间接头,而线路两末端的电缆接头称为终端头,电缆接头是用来锁紧和固定进出线,起到防水防尘防震动的作用,由于电缆接头处连接薄弱,在电缆架设时需要使用支撑结构对电缆接头的两端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钢架对电缆接头的两端进行国定,虽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是高空架设的电缆重心通常都在电缆的中部位置,使得电缆会拉着接头处进行分离,若支撑结构对电缆的固定出现松动就容易引起电缆接头处的断裂,对电缆接头的保护作用差,容易造成用电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能够对电缆连接处进行防护,提高用电安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包括基座和压线机构;
5.基座:为工字型金属基座,基座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轨,滑轨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z型滑座,z型滑座的中部杆体相对内侧面中部均开设有燕尾滑槽,后侧的z型滑座右侧杆体前端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于前侧的燕尾滑槽内部,前侧的z型滑座左侧杆体后端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于后侧的燕尾滑槽内部;
6.压线机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线机构分别设置于z型滑座的上表面,在电缆自身的拉力作用下能够使两根电缆的连接处均有一个相向靠近的趋势力,避免电缆的连接处因电缆自身的拉力而出现断裂的情况,能够对电缆连接处进行防护,提高用电安全。
7.进一步的,所述压线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卡座,所述固定板分别设置于后侧的z型滑座上表面左侧以及前侧的z型滑座上表面右侧,卡座分别设置于后侧的z型滑座上表面右侧以及前侧的z型滑座上表面左侧,便于电缆的缠绕。
8.进一步的,所述压线机构还包括电缆,所述电缆分别缠绕在固定板的外部,后侧的电缆右端绕过右侧卡座上的卡口,前侧的电缆左端绕过左侧卡座上的卡口,两个电缆的相对内侧端头固定连接,能够实现两根电缆的对接。
9.进一步的,所述压线机构还包括第一压线板和第二压线板,所述第一压线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z型滑座的上表面相背离外侧端头处,第二压线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卡座的上端,进一步对电缆进行夹持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线板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让位槽,第一让位槽分别与固定板上下位置对应,第二压线板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让位槽,第二让位槽分别与卡座上
下位置对应,避免装置内部部件干涉,方便电缆的夹持固定。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座和双向丝杆,所述固定座分别设置于基座的上表面中部左右两端,双向丝杆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座之间,双向丝杆的左端与前侧的z型滑座左端螺纹连接,双向丝杆的右端与后侧的z型滑座右端螺纹连接,能够对电缆连接处进行拉紧和放松,便于电缆的维护和检修。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别开设于基座的上表面四角处,方便装置在使用位置固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14.通过安装孔将基座在安装位置固定,实现基座及上方部件的安装与固定,将需要对接的两根电缆分别缠绕在固定板的外部,随后将上方的电缆端头通过右侧的卡座上的卡口向左绕回,再将下方的电缆端头通过左侧的卡座上的卡口向右绕回,将两个电缆的端头处固定连接,实现电路的连通,分别锁定第一压线板和第二压线板上的螺栓,使第一压线板和第二压线板下压,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能够对固定板和卡座进行避让,以保证第一压线板和第二压线板的下表面均能与电缆接触,以此通过z型滑座与第一压线板和第二压线板的相互挤压实现电缆的固定,旋转双向丝杆,使两个z型滑座沿燕尾滑槽进行相对滑动,同时,滑轨分别为z型滑座提供滑动支撑,以此可以调节两个卡座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对两根电缆连接端头处的拉紧和放松,在电缆架设时,两跟电缆的拉力作用在z型滑座上,会使两个z型滑座的相对内侧端头有一个相向靠近的趋势,在电缆自身的拉力作用下能够使两根电缆的连接处均有一个相向靠近的趋势力,避免电缆的连接处因电缆自身的拉力而出现断裂的情况,能够对电缆连接处进行防护,提高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线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基座、2滑轨、3 z型滑座、4燕尾滑槽、5压线机构、51第一压线板、52固定板、53电缆、54卡座、55第二压线板、6固定座、7双向丝杆、8安装孔、9第一让位槽、10第二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包括基座1和压线机构5;
21.基座1:基座1为其它部件提供一个安装场所,为工字型金属基座,基座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轨2,滑轨2为其它部件的运行提供导向支撑,滑轨2的上端均滑
动连接有z型滑座3,z型滑座3的中部杆体相对内侧面中部均开设有燕尾滑槽4,后侧的z型滑座3右侧杆体前端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于前侧的燕尾滑槽4内部,前侧的z型滑座3左侧杆体后端设置的滑块滑动连接于后侧的燕尾滑槽4内部,还包括固定座6和双向丝杆7,固定座6分别设置于基座1的上表面中部左右两端,双向丝杆7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座6之间,双向丝杆7的左端与前侧的z型滑座3左端螺纹连接,双向丝杆7的右端与后侧的z型滑座3右端螺纹连接,还包括安装孔8,安装孔8分别开设于基座1的上表面四角处,通过安装孔8将基座1在安装位置固定,实现基座1及上方部件的安装与固定,旋转双向丝杆7,使两个z型滑座3沿燕尾滑槽4进行相对滑动,同时,滑轨2分别为z型滑座3提供滑动支撑,以此可以调节两个卡座54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对两根电缆53连接端头处的拉紧和放松,在电缆53架设时,两跟电缆53的拉力作用在z型滑座3上,会使两个z型滑座3的相对内侧端头有一个相向靠近的趋势,进而能够对电缆53的连接处进行防护,避免电缆53的连接处因电缆自身的拉力而出现断裂的情况;
22.压线机构5:压线机构5能够对电缆53进行固定,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线机构5分别设置于z型滑座3的上表面,压线机构5包括固定板52和卡座54,固定板52分别设置于后侧的z型滑座3上表面左侧以及前侧的z型滑座3上表面右侧,卡座54分别设置于后侧的z型滑座3上表面右侧以及前侧的z型滑座3上表面左侧,压线机构5还包括电缆53,电缆53分别缠绕在固定板52的外部,后侧的电缆53右端绕过右侧卡座54上的卡口,前侧的电缆53左端绕过左侧卡座54上的卡口,两个电缆53的相对内侧端头固定连接,压线机构5还包括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第一压线板51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z型滑座3的上表面相背离外侧端头处,第二压线板55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卡座54的上端,第一压线板51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让位槽9,第一让位槽9分别与固定板52上下位置对应,第二压线板55的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让位槽10,第二让位槽10分别与卡座54上下位置对应,将需要对接的两根电缆53分别缠绕在固定板52的外部,随后将上方的电缆53端头通过右侧的卡座54上的卡口向左绕回,再将下方的电缆53端头通过左侧的卡座54上的卡口向右绕回,将两个电缆53的端头处固定连接,实现电路的连通,分别锁定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上的螺栓,使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下压,第一让位槽9和第二让位槽10能够对固定板52和卡座54进行避让,以保证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的下表面均能与电缆53接触,以此通过z型滑座3与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的相互挤压实现电缆53的固定。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电缆头的支撑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安装孔8将基座1在安装位置固定,实现基座1及上方部件的安装与固定,将需要对接的两根电缆53分别缠绕在固定板52的外部,随后将上方的电缆53端头通过右侧的卡座54上的卡口向左绕回,再将下方的电缆53端头通过左侧的卡座54上的卡口向右绕回,将两个电缆53的端头处固定连接,实现电路的连通,分别锁定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上的螺栓,使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下压,第一让位槽9和第二让位槽10能够对固定板52和卡座54进行避让,以保证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的下表面均能与电缆53接触,以此通过z型滑座3与第一压线板51和第二压线板55的相互挤压实现电缆53的固定,旋转双向丝杆7,使两个z型滑座3沿燕尾滑槽4进行相对滑动,同时,滑轨2分别为z型滑座3提供滑动支撑,以此可以调节两个卡座54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对两根电缆53连接端头处的拉紧和放松,在电缆53架设时,两跟电缆53的拉力作用在z型滑座3上,会使两个z型滑座3的相对内侧端头有一个
相向靠近的趋势,进而能够对电缆53的连接处进行防护,避免电缆53的连接处因电缆自身的拉力而出现断裂的情况。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