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0798发布日期:2022-09-30 23:0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壳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2.低压塑壳断路器作为配电网台区中的关键设备,当前电网0.4kv带电作业快速推广,为满足其应急电源车、移动储能车等设备快速接入,实现低压检修不停电的需求。塑壳断路器接入的速度、安全性、便利性,对于降低停电时间,提高检修效率以及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目前的低压塑壳断路器的接入,只能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进行,低压配电箱内空间狭小,接入速度较慢,接入操作复杂,从而导致停电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低压塑壳断路器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接入速度慢,接入操作复杂,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将快速连接器通过连接母线与开断装置连接在一起,将断路器本体和快速连接器进行融合,能够将低压塑壳断路器直接接入台应急电源,简化接入操作,提高接入速度,在接入过程中降低停电时间。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和快速连接器:
6.所述断路器本体包括:开断装置和连接母线;
7.所述连接母线一端与开断装置连接,所述连接母线另一端延伸出开断装置与快速连接器连接。
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断路器本体和快速连接器:断路器本体包括:开断装置和连接母线;连接母线一端与开断装置连接,连接母线另一端延伸出开断装置与快速连接器连接。将断路器本体和快速连接器融合在一起,无出线螺栓连接部,出线采用与母线连接的快速连接器接入负荷,能够将低压塑壳断路器直接接入台应急电源,提高接入速度,实现功能的一体化,在接入过程中降低停电时间。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母线设置有至少三根,三个所述连接母线并排设置,中间的连接母线长度大于两侧的连接母线长度,三个所述连接母线上均设置有一连接孔,三个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点连线形成三角形。将连接孔采用两短一长排列形成三角形排列方式,在不增大装置体积的情况下保证安装稳定性。
10.进一步的,所述快速连接器包括固定杆和连接器本体,所述固定杆一端与连接器本体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贯穿连接孔设置,所述固定杆与连接孔连接处设置有卡紧件。所述卡紧件为设置于连接孔两侧的螺母,所述螺母与固定杆相配合。通过将固定杆通过连接孔固定在连接母线上,并在连接孔两侧设置螺母,螺母与固定杆相配合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卸取。
11.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本体还包括底座和上壳体,所述开断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和上壳体围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用于容纳快速连接器的空腔。通过设置的空腔使快速连接器设置在底座和上壳内,保证稳定性。
12.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对应连接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径与快速连接器外径相适配。设置通孔便于快速连接器的连接与拆卸,同时便于快速连接器的连接口与应急电源的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快速连接器远离连接母线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包括盖体和座体,所述座体与快速连接器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与座体一侧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盖线径大于通孔孔径。通过设置防护盖,防护盖的盖体活动设置,保护快速连接器的连接口,在需要连接时打开盖体方便连接。防护盖的线径大于通孔孔径,保证快速连接器的连接口设置在上壳体处,保证快速连接器的稳定性,保证连接时的效率。
1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开断装置设置在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座体与连接母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与第一座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座体,在快速连接器的螺母与固定杆固定后,再将第二座体与第一座体连接,便于快速连接器的接入。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6.1.将快速连接器通过连接母线与开断装置连接在一起,能够将低压塑壳断路器直接接入台应急电源,简化接入操作,提高接入速度,在接入过程中降低停电时间;
17.2.将连接孔采用两短一长排列形成三角形排列方式,在不增大装置体积的情况下保证安装稳定性;
18.3.设置第二座体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快速连接器的固定杆的固定。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正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未接入快速连接器的正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后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快速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6.1-开断装置,2-连接母线,21-连接孔,3-快速连接器,31-固定杆,32-连接器本体,33-卡紧件,34-防护盖,4-底座,41-第一座体,42-第二座体,5-上壳体,5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实施例1
2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和快速连接器3:
30.断路器本体包括:开断装置1和连接母线2;
31.连接母线2一端与开断装置1连接,连接母线2另一端延伸出开断装置1与快速连接器3连接。
32.将断路器本体和快速连接器3融合在一起,无出线螺栓连接部,出线采用与母线连接的快速连接器3接入负荷,能够将低压塑壳断路器直接接入台应急电源,提高接入速度,实现功能的一体化,在接入过程中降低停电时间。融合后的低压塑壳断路器,将原来快速接入配电箱功能融合于低压塑壳断路器内,极大降低了接入过程以及接入后所占空间,能够布置在配电台区综合配电箱或次级配电箱中,可以替换原安装于低压配电箱中的低压塑壳断路器,为故障不停电检修预留快速接入端口,便于箱变车和移动电源车的接入,极大缩短停电时间,为推动0.4kv不停电作业,打下良好的作业基础。
3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母线2设置有至少三根,三个连接母线2并排设置,中间的连接母线2长度大于两侧的连接母线2长度,三个连接母线2上均设置有一连接孔21,三个连接孔21的中心点连线形成三角形。将连接孔21采用两短一长排列形成三角形排列方式,在不增大装置体积的情况下保证安装稳定性。快速连接器3包括固定杆31和连接器本体32,固定杆31一端与连接器本体32连接,固定杆31另一端贯穿连接孔21设置,固定杆31与连接孔21连接处设置有卡紧件33。卡紧件33为设置于连接孔21两侧的螺母,螺母与固定杆31相配合。通过将固定杆31通过连接孔21固定在连接母线2上,并在连接孔21两侧设置螺母,螺母与固定杆31相配合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卸取。连接孔21的孔径小于快速连接器3的插拔口外径,通过快速连接器3与连接母线2连接,以及连接孔21的约束将快速连接器3固定牢固。通过对原有的采用塑壳开关+低压母排延伸+快速连接装置的接入方式进行改进,减小接入装置占据台区配电箱的空间,减小对配电箱的体积及功能配置的限制。
3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断路器本体还包括底座4和上壳体5,开断装置1设置在底座4上,底座4和上壳体5围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用于容纳快速连接器3的空腔。通过设置的空腔使快速连接器3设置在底座4和上壳内,保证稳定性。
3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壳体5对应连接孔21位置设置有通孔51,通孔51孔径与快速连接器3外径相适配。设置通孔51便于快速连接器3的连接与拆卸,同时便于快速连接器3的连接口与应急电源的连接。
3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快速连接器3远离连接母线2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盖34。防护盖34包括盖体和座体,座体与快速连接器3固定连接,盖体与座体一侧活动连接。防护盖34线径大于通孔51孔径。通过设置防护盖34,防护盖34的盖体活动设置,保护快速连接器3的连接口,在需要连接时打开盖体方便连接。防护盖34的线径大于通孔51孔径,保证快速连接器3的连接口设置在上壳体5处,保证快速连接器3的稳定性,保证连接时的效率。盖体的一端活动固定在盖体上,相当于一开合盖
3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底座4包括第一座体41和第二座体42,开断装置1设置在第一座体41上,第二座体42与连接母线2平行设置,第一座体41与第二座体42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与第一座体4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座体42,在快速连接器3的螺母与固定杆31固定后,再将第二座体42与第一座体41连接,便于快速连接器3的接入。第二座体42设置为面板
结构,方便拆卸。
38.实施例2
39.快速连接器3采用额定电流为630a的快速连接器3,从低压塑壳断路器正面,即从上壳体5处的通孔51放入壳体内,并从第二座体42处将快速连接器3固定在连接母线2上的连接孔21,本型号连接器可以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型号,配置对应型号的连接器,型号可以是400a或者250a,可以安装于不同台区综合配电箱、次级配电箱。
40.实施例3
41.随着当前用户对于供电可靠性及优质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低压带电作业技术愈加成熟,一种应急电源快速接入低压塑壳断路器,可以实现用户配电设备的快速接入改造,加大降低改造成本,对于重要用户保供电,实现低成本应急保供电快速接入改造,相较于原应急快速接入配电箱,精简了设备机构和材料,降低了出现本体故障概率。将为配电网低压带电作业及供电可靠性提供有力电网基础保障。
4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