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脖戴式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8856发布日期:2022-12-17 10:3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脖戴式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脖戴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2.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具有蓄电功能,同时可以为移动终端或者其他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应急充电以达到补充电能的产品,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移动终端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其耗电量也随之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满足移动终端设备补充电能的需求,移动电源的体积、重量也随着不断的增长,从而导致了现有的移动电源已失去了其原创时的便携性,试想,在外出随身携带一块类似砖块的移动电源是多么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脖戴式多功能移动电源,两个体积、重量较小且可独立使用的电源体可拆卸的连接于挂脖体上,并通过挂脖体实现两电源体电量连通共享及可佩戴于人体脖颈上使用,起到了扩充蓄电量的同时也实现了其便携性,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脖戴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挂脖体,所述挂脖体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电源体,所述挂脖体与两端电源体连接后可实现两端电源体电性连通,所述挂脖体端部与电源体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机构。
5.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挂脖体上的接电座和设置于电源体壳体上的连接槽,所述接电座可插装于连接槽内,所述接电座周向上环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槽周向壁面上贯穿式设置有穿透缝,当所述接电座插装于连接槽内时,所述穿透缝投影与卡槽重叠设置,所述连接槽外部一侧设置有连接栓,所述连接栓固定连接设置有弹簧筋,所述弹簧筋本体部份嵌入穿透缝并与卡槽卡扣连接。
6.优选地,所述弹簧筋一端与连接栓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解锁开关,所述解锁开关设置于电源体壳体预设的开关通孔中,并与开关通孔滑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接电座底面设置有正极针和负极环,所述正极针设置于底面轴心处,所述负极环环绕正极针周向设置,所述正极针与负极环之间绝缘设置,所述连接槽底面上设置有接电片,所述接电片上端面设置有正极区和负极区,所述正极区设置于接电片轴心处,所述负极区围绕正极区周向设置,所述正极区与负极区之间绝缘设置,所述正极区对应正极针设置,所述负极区对应负极环设置。
8.优选地,所述挂脖体为可形变的软管,所述挂脖体包括传导组件和套设于传导组件外围的软质管套。
9.优选地,所述电源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依次盖合连接的前壳、中框和后壳,所前壳、中框和后壳盖合后内部形成容腔,所述容腔内安装有蓄电池和电路板组件,所述蓄电池和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设置有接电片、控制按键和充放电
接口,所述控制按键和充放电接口设置于壳体预设的通孔中,并从通孔向外伸出。
10.优选地,所述前壳外表面上设置有装饰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两个体积、重量较小的电源体,可独立作为移动电源使用,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连接于挂脖体上,当其连接于挂脖体上是两电源体之间通过传导组件可以实现电性连通,从而实现两电源体电量连通共享的作用,从而起到蓄电扩容的作用,可以满足更大耗电量的移动充电需求,另外,通过挂脖体两电源体可佩戴于人体脖颈上使用,增强了其使用时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电片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电座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挂脖体;11传导组件;12软质管套;13接电座;131卡槽;132正极针;133负极环;2电源体;21前壳;22中框;221连接槽;222穿透缝;223开关通孔;224连接栓;225弹簧筋;226解锁开关;23后壳;24蓄电池;25电路板组件;251接电片;2511正极区;2512负极区;252控制按键;253充放电接口;26装饰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5,一种脖戴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挂脖体1,所述挂脖体1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电源体2,所述挂脖体1与两端电源体2连接后可实现两端电源体2电性连通,所述挂脖体1端部与电源体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机构。
21.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挂脖体1上的接电座13和设置于电源体2壳体上的连接槽221,所述接电座13可插装于连接槽221内,所述接电座13周向上环设有卡槽131,所述连接槽221周向壁面上贯穿式设置有穿透缝222,当所述接电座13插装于连接槽221内时,所述穿透缝222投影与卡槽131重叠设置,所述连接槽221外部一侧设置有连接栓224,所述连接栓224固定连接设置有弹簧筋225,所述弹簧筋225本体部份嵌入穿透缝222并与卡槽131卡扣连接,所述弹簧筋225一端与连接栓22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解锁开关226,所述解锁开关226设置于电源体2壳体预设的开关通孔223中,并与开关通孔223滑动连接。电源体2与挂脖体1装配时,使接电座13对准连接槽221插入连接槽221内部,插入过程中由于接电座13底部边缘处设置为斜面收边,利用斜面收边挤压可拨开弹簧筋225向穿透缝222外侧移动退位,当其退位到接电座13周向外围时,接电座13便可完全插入连接槽221,随着接电座13插入连接槽221,设置于接电座13周向上的卡槽131也到穿透缝222所在位置处,此
时,弹簧筋225透过穿透缝222与卡槽131卡扣连接,至此,接电座13在弹簧筋225的卡扣作用下固定安装于连接槽221内。当需要把接电座13从连接槽221内解锁取出时,只需拨动解锁开关226使其在开关通孔223内滑向另外一侧,此时弹簧筋225退出卡槽131,从而实现解锁操作。
22.所述接电座13底面设置有正极针132和负极环133,所述正极针132设置于底面轴心处,所述负极环133环绕正极针132周向设置,所述正极针132与负极环133之间绝缘设置,所述连接槽221底面上设置有接电片251,所述接电片251上端面设置有正极区2511和负极区2512,所述正极区2511设置于接电片251轴心处,所述负极区2512围绕正极区2511周向设置,所述正极区2511与负极区2512之间绝缘设置,所述正极区2511对应正极针132设置,所述负极区2512对应负极环133设置,当所述接电座13插装于连接槽221内部时,所述正极针132与正极区2511抵触连接,所述负极环133与负极区2512抵触连接,从而实现挂脖体1上的传导组件11与电源体2电路连通。
23.所述挂脖体1为可形变的软管,所述挂脖体1包括传导组件11和套设于传导组件11外围的软质管套12。
24.所述电源体2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依次盖合连接的前壳21、中框22和后壳23,所前壳21、中框22和后壳23盖合后内部形成容腔,所述容腔内安装有蓄电池24和电路板组件25,所述蓄电池24和电路板组件25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25电性连接设置有接电片251、控制按键252和充放电接口253,所述控制按键252和充放电接口253设置于壳体预设的通孔中,并从通孔向外伸出。使用充电线连接充放电接口253和外部供电电源可为蓄电池24进行充电补充电能,所述控制按键252可以控制电源体2内部工作电路的开合。所述前壳21外表面上设置有装饰件26,所述装饰件26起到装饰美化电源体2外观造型的作用。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两个体积、重量较小的电源体2,可独立作为移动电源使用,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连接于挂脖体1上,当其连接于挂脖体1上是两电源体2之间通过传导组件可以实现电性连通,从而实现两电源体2电量连通共享的作用,从而起到蓄电扩容的作用,可以满足更大耗电量的移动充电需求,另外,通过挂脖体1两电源体2可佩戴于人体脖颈上使用,增强了其使用时的便携性。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