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线绝缘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7649发布日期:2022-09-28 00:1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引流线绝缘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


背景技术:

2.配电网带电断、接引流线是常见的配电作业,即将引流线与主干线进行断开或连接,常用的作业方法是绝缘手套作业法:作业人员通过绝缘手套防护直接与带电体接触进行操作,而在使用此种方法时,为了防止引流线甩动或从主干线上脱落导致人体串入电路、相间短路、接地等故障,在绝缘遮蔽措施完成后,通常需要两名作业人员分别握住线夹和引流线,即将引流线临时固定,再进行断、接引流线的操作。但是随着现在引流线支撑固定架的普及,在配电作业的时候,现在大多会采用引流线支撑固定架来固定引流线。
3.例如公开号cn207098447u就公开了一种引流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绝缘组件以及挂钩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头以及塔上固定横杆,固定头一端连接塔头角钢,通过固定螺栓锁紧,另一端固定连接塔上固定横杆;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塔上固定横杆铰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挂钩组件;挂钩组件,带有挂钩,通过所述挂钩用于固定引流线。本实用新型在输电线路带电断引流线时使用,将引流线固定到塔头上,从而实现引流线的安全固定,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现场安全性,解决了现场引流线固定困难和不安全的问题。
4.现有技术中,引流线支撑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点上后,另一端用来固定引流线的固定夹位置就无法移动或者只能沿直线方向移动,在配电作业中,工作环境复杂,用于固定引流线支撑架的固定点和引流线的接线点往往不在一条直线上,需要引流线支撑架将引流线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线支撑固定架在固定好架体以后,难以将引流线固定在合适位置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连的固定座、支撑杆和固定部,支撑杆包括第一活动段、第二活动段和第三活动段,第一活动段的下端和固定座相连,上端通过第一转动槽和第二活动段的下端转动相连,第二活动段的上端通过第二转动槽和第三活动段的下端相连,第三活动段的上端和固定部相连;第一转动槽开口朝上设置于第一活动段的上端,第一活动段在第一转动槽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手柄螺丝,第二活动段的下端安装于第一转动槽内时,通过第一手柄螺丝调节第二活动段和第一活动段之间的转动角度;第二转动槽开口朝下设置于第三活动段的下端,第三活动段在第二转动槽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手柄螺丝,第二活动段的上端安装于第二转动槽内时,通过第二手柄螺丝调节第二活动段和第三活动段之间的转动角度。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活动段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和第一转动槽相连通的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第一活动段的侧面在第一通孔的上方设置有和第一转动槽相连通的锁紧螺孔,第二活动段下端的侧面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三通孔,以及环绕第三通孔的若干个第四通孔,第二活动段的下端装配于第一转动槽内时,通过转动螺丝依次贯穿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来使第二活动段的选段和第一转动槽转动相连,并且第一手柄螺丝的端部穿过锁紧螺孔后卡设于第四通孔内,第一手柄螺丝的螺杆和锁紧螺孔螺纹匹配相连。
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活动段的下端通过固定板和固定座相连,固定板设置为两个,且平行竖向设置于固定座的上侧,两个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一固定孔,并且两个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孔相互对齐,第一活动段下端的侧面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二固定孔,第一活动段安装于固定座上时,第一活动段的下端插入两个固定板之间,并且在第一活动段上的第二固定孔和两个固定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对齐后,通过螺栓固定两个固定板和第一活动段之间的连接。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槽,夹持槽三面开口,固定座的下侧设置有和夹持槽相连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匹配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在固定座的下侧连接有转动板,螺纹杆在夹持槽内连接有锁紧板。
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三活动段的上端通过第三转动槽和固定部转动相连,第三转动槽开口朝上设置于第三活动段的上端,第三活动段在第三转动槽的外侧安装有第三手柄螺丝,固定部的下端安装于第三转动槽内时,通过第三手柄螺丝调节固定部和第三活动段之间的转动角度。
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部包括连接柱、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呈“v”字形相连,形成支撑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贯通上下两侧的转动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夹持件,连接柱的下端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安装于第三转动槽内,连接柱和转动板的连接处在转动柱的外壁上套设有限位环,支撑架装配于连接柱上时,转动孔在限位环的上侧转动套设于连接柱的外壁上。
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夹持件包括转动相连的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上夹持板的一侧通过转动轴和下夹持板转动相连,上夹持板的另一侧通过锁扣件和下夹持板卡扣相连,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凹槽和第二固定凹槽,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合拢时,第一固定凹槽和第二固定凹槽配合形成固定通孔。
1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夹持板的上侧设置有和第一固定凹槽相连通的螺纹调节孔,螺纹调节孔内螺纹匹配连接有螺纹调节杆,螺纹调节杆的上端在上夹持板的上侧连接有调节旋钮,下端在第一固定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固定板,螺纹调节杆的下端通过连接杆和调节固定板转动相连,调节固定板的上侧设置有第四转动槽,第四转动槽的槽壁在和槽底相连的位置凹陷形成限位槽,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转动球,调节固定板装配于螺纹调节杆的下端时,转动球穿过第四转动槽和限位槽转动相连。
1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活动段和第三活动段的中部呈镂空设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支撑杆设置为三段转动相连的第一活动段、第二活动段和第三互动段,能够借助他们之间的转动相连来调节支撑杆的形状,从多角度来调节固定部的位置,从而使操作人员在固定好固定座以后,能够根据实际
需求通过第一手柄螺丝和第二手柄螺丝来调节支撑杆的形状,从而将固定部固定在合适的位置来对引流线进行固定。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线支撑固定架在固定好架体以后,难以将引流线固定在合适位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的第一活动段和第二活动段连接处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固定座局部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的夹持件侧剖面示意图。
21.图标:1-固定座,2-支撑杆,3-固定部,4-第一活动段,5-第二活动段,6-第三活动段,7-第一转动槽,8-第二转动槽,9-第一手柄螺丝,10-第二手柄螺丝,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三通孔,15-固定板,16-螺栓,17-夹持槽,18-螺纹杆,19-转动板,20-锁紧板,21-第三转动槽,22-第三手柄螺丝,23-连接柱,24-第一支撑板,25-第二支撑板,26-夹持件,27-转动条,28-限位环,29-上夹持板,30-下夹持板,31-转动轴,32-锁扣件,33-第一固定凹槽,34-第二固定凹槽,35-螺纹调节孔,36-螺纹调节杆,37-调节旋钮,38-调节固定板,39-第四转动槽,40-限位槽,41-连接杆,42-转动球,43-转动螺丝,44-锁紧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4.实施例:
25.如图1所示,一种引流线绝缘固定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连的固定座1、支撑杆2和固定部3,支撑杆2包括第一活动段4、第二活动段5和第三活动段6,第一活动段4的下端和固定座1相连,上端通过第一转动槽7和第二活动段5的下端转动相连,第二活动段5的上端通过第二转动槽8和第三活动段6的下端相连,第三活动段6的上端和固定部3相连;第一转动槽7开口朝上设置于第一活动段4的上端,第一活动段4在第一转动槽7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手柄螺丝9,第二活动段5的下端安装于第一转动槽7内时,通过第一手柄螺丝9调节第二活动段5和第一活动段4之间的转动角度;第二转动槽8开口朝下设置于第三活动段6的下端,第三活动段6在第二转动槽8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手柄螺丝10,第二活动段5的上端安装于第二转动槽8内时,通过第二手柄螺丝10调节第二活动段5和第三活动段6之间的转动角度。通过将支撑杆2设置为三段转动相连的第一活动段4、第二活动段5和第三活动段6,能够借助他们之间的转动相连来调节支撑杆2的形状,从多角度来调节固定部3的位置,从而使操作人员在固定好固定座1以后,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第一手柄螺丝9和第二手柄螺丝10来调节支撑杆2的形状,从而将固定部3固定在合适的位置来对引流线进行固定。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线支撑固定架在固定好架体以后,难以将引流线固定在合适位置的问题。引流线支
撑固定架主要用于带电作业中,需要控制带电引流线的工作,或者在停电作业中需要预留引流线的工作也适用。
26.如图2所示,第一活动段4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和第一转动槽7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并且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对齐,第一活动段4的侧面在第一通孔11的上方设置有和第一转动槽7相连通的锁紧螺孔44,第二活动段5下端的侧面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三通孔14,以及环绕第三通孔14的若干个第四通孔13,第二活动段5的下端装配于第一转动槽7内时,通过转动螺丝43依次贯穿第一通孔11、第三通孔14和第二通孔12来使第二活动段5的选段和第一转动槽7转动相连,并且第一手柄螺丝9的端部穿过锁紧螺孔44后卡设于第四通孔13内,第一手柄螺丝9的螺杆和锁紧螺孔44螺纹匹配相连。在使用固定架的时候,当需要调节第一活动段4和第二活动段5之间的角度的时候,通过旋转第一手柄螺丝9使第一手柄螺丝9远离第一活动段4,这样第一活动段4就能围绕转动螺丝43转动,从而调节第一活动段4和第二活动段5之间的角度。当调节完成以后,通过转动第一手柄螺丝9,使第一手柄螺丝9的螺杆穿进第一转动槽7内卡设于第二活动段5上的第四通孔13内,这样就能很好的固定柱第一活动段4和第二活动段5之间的角度。常规设置中第一转动槽7设置为三面开口,这样能够使第一活动段4和第二活动段5之间有足够大的可转动角度。常规设置中,第二活动段5和第三活动段6之间连接处的设置以及第二手柄螺丝10的设置方式等与上述第一活动段4和第二活动段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相同。
27.如图3所示,第一活动段4的下端通过固定板15和固定座1相连,固定板15设置为两个,且平行竖向设置于固定座1的上侧,两个固定板15上均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一固定孔,并且两个固定板15上的第一固定孔相互对齐,第一活动段4下端的侧面设置有贯通两侧的第二固定孔,第一活动段4安装于固定座1上时,第一活动段4的下端插入两个固定板15之间,并且在第一活动段4上的第二固定孔和两个固定板15上的第一固定孔对齐后,通过螺栓16固定两个固定板15和第一活动段4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设置,提升了固定座1和第一活动段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固定座1固定好以后,能够给第一活动段4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28.固定座1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槽17,夹持槽17三面开口,固定座1的下侧设置有和夹持槽17相连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匹配连接有螺纹杆18,螺纹杆18在固定座1的下侧连接有转动板19,螺纹杆18在夹持槽17内连接有锁紧板20。这样的设置,能够简单便捷的将固定座1固定在角钢、方管等固定点上。通过转动转动板19,能够很好的调节锁紧板20和夹持槽17槽壁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夹紧固定点。
29.第三活动段6的上端通过第三转动槽21和固定部3转动相连,第三转动槽21开口朝上设置于第三活动段6的上端,第三活动段6在第三转动槽21的外侧安装有第三手柄螺丝22,固定部3的下端安装于第三转动槽21内时,通过第三手柄螺丝22调节固定部3和第三活动段6之间的转动角度。这样的设置,能够很好的调节第三活动段6和固定部3之间的角度,进一步提升了固定架可调节性。常规设置中第三转动槽21设置为三面开口,这样能够使第三活动段6和固定部3之间有足够大的可转动角度。常规设置中,第三活动段6和固定部3之间连接处的设置以及第三手柄螺丝22的设置等与上述第一活动段4和第二活动段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相同。
30.固定部3包括连接柱23、第一支撑板24和第二支撑板25,第一支撑板24和第二支撑板25呈“v”字形相连,形成支撑架,第一支撑板24和第二支撑板25的连接处设置有贯通上下
两侧的转动孔,第一支撑板24和第二支撑板25的上端均设置有夹持件26,连接柱23的下端连接有转动条27,转动条27安装于第三转动槽21内,连接柱23和转动条27的连接处在转动柱的外壁上套设有限位环28,支撑架装配于连接柱23上时,转动孔在限位环28的上侧转动套设于连接柱23的外壁上。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两个夹持件26夹持住两根平行相邻的引流线。在更换设备的时候,可以一根固定引流线,另一根固定分流线。通过连接柱23和限位环28的配合,可以很好的将支撑架固定在第三活动段6的上端,并且能够使支撑架围绕连接柱23转动,从而是引流线支撑固定架有更大的调节范围。
31.如图4所示,夹持件26包括转动相连的上夹持板29和下夹持板30,上夹持板29的一侧通过转动轴31和下夹持板30转动相连,上夹持板29的另一侧通过锁扣件32和下夹持板30卡扣相连,上夹持板29和下夹持板30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凹槽33和第二固定凹槽34,上夹持板29和下夹持板30合拢时,第一固定凹槽33和第二固定凹槽34配合形成固定通孔。这样的设置,在需要固定引流线的时候,通过打开锁扣件32,然后打开上夹持板29和下夹持板30,将引流线放入上夹持板29和下夹持板30之间的第二固定凹槽34内,然后合拢上夹持板29和下夹持板30就完成了引流线的固定。锁扣件32可以采用任意的现有锁紧扣装置,包括磁吸式、卡扣式、插销式等。
32.上夹持板29的上侧设置有和第一固定凹槽33相连通的螺纹调节孔35,螺纹调节孔35内螺纹匹配连接有螺纹调节杆36,螺纹调节杆36的上端在上夹持板29的上侧连接有调节旋钮37,下端在第一固定凹槽33内转动连接有调节固定板38,螺纹调节杆36的下端通过连接杆41和调节固定板38转动相连,调节固定板38的上侧设置有第四转动槽39,第四转动槽39的槽壁在和槽底相连的位置凹陷形成限位槽40,连接杆41的下端连接有转动球42,调节固定板38装配于螺纹调节杆36的下端时,转动球42穿过第四转动槽39和限位槽40转动相连。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调节固定板38来调节固定通孔的大小,从而能够适应多种直径的引流线,提升了实用性。在转动调节旋钮37就能够使调节固定板38在固定通孔内上下移动。常规设置中在第四转动槽39的两侧会设置和转动槽相连通的弹性缝,当安装转动球42到限位槽40内时,转动球42在经过第四转动槽39的时候,会挤压第四转动槽39的槽壁,使第四转动槽39的开口借助弹性缝变大,这样能够使转动球42进入到限位槽40内。
33.第一活动段4和第三活动段6的中部呈镂空设置。这样的设置,降低了引流线支撑固定架整体的重量,便于携带和操作。
34.上述第一活动段4、第二活动段5、第三活动段6、固定座1、第一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5以及夹持件等除了均采用绝缘材料为主材料。
35.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